少年之烽火岁月-第5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拿李勇当什么人物,首长?还是回去当吧,我们这里没有什么首长。
人家三四六团的会议照常进行,虽然有张峰副师长做介绍,可是三四六团的人认为还不是和以前一样,所谓的上级首长不过是总部下来的参谋、干事、政工、宣传人员而已。说白了就是打杂的,这些人虽然是从上级下派的,但是干的不过是跑腿打酱油的活计。有他们行,没有也可以。叫声首长是给对方面子而已,不叫首长你也出不了什么妖鹅子,所以三四六团的人只是简单和李勇寒暄了几句,然后就没人理睬他这个上级来的首长了,包括团长吴宝光,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见没有人搭理他这个总部来的首长,李勇也乐得清闲,给李玉明等几个人使了个眼色。几人坐在会议室的一个角落里看戏。
这还是李勇第一次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参加军事会议,也算是一个新体验,以前不管是在独…立团还是独…立旅,李勇可都是一把手的军事主官。
会议很快又一次进入了**,一一六师的副师长张峰也不知道李勇等人的真实身份,按他的估计和猜测认为李勇和小分队很有可能是总部下派的一支侦察小部队,从他们身穿敌人的军装就可以证实这一点,跟随三四六团行动只是为突破方便,所以张副师长也很快就和三四六团的干部们打成了一片。
攻击的发起时间由张峰副师长刚刚宣布的,就在今天的下午十七时。总攻击开始。
下午十七时发起总攻击的时间是非常有讲究的,因为攻击发起后天马上就黑了,天一黑敌人的飞机就没有办法从基地和航母上起飞。敌人失去了空中优势,而我们就会有整整一晚上的攻击时间。(美军少量的夜航机对大战役产生不了什么作用)
三四六团的会议进行的很顺利,因为早就模拟了很多遍,各种程序早已驾轻就熟,大家都对自己部队所要攻击和突破的地段心中有数,步炮协同,冲锋波次,火力配备,后勤保障。人员救护,弹药运输。等等这一切都有条不紊。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在诺大的隐蔽所里产生了争论。
大家争论的问题是,三四六团所要突破的战术地幅和其他部队有所不同。在三四六团的正面比别的突破部队多了一个雷场,这是侦察人员几次出动摸索出来的结果,雷场的宽度大约为一百米左右,就在江岸我方一侧,估计是敌人在二次战役撤退的时候布置的,为的是防止志愿军对撤退部队咬尾追击,雷场里布满了各种专门用来防步兵的踏雷拉雷和拌发雷。
谁都没有料想到,当时敌人一个无意思中的部署会给即将发起的三次战役带来的巨大威胁,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也就是说,三四六团发起冲击的时候首先要通过这片雷场,然后才能到达江岸,最后再渡江冲击,怎么才能快速高效的通过这片雷区就成了此次会议一个最为焦点的问题。
吴宝光团长很郁闷,他娘的,为什么单单在老子的突破线路上多了一个雷场,难道就因为老子的三四六团是王牌吗!
争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三四六团的指挥员有一部分人认为,既然是敌人部署的雷场,我们就应该在第一时间里把它排除掉,部队在冲击的时候就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越早越好。
可是另一部分人的观点是,排雷可以,但怎么才能不暴露目标,要知道,三四六团一但因为排雷而暴露自己,就会让敌人提前察觉到三四六团的意图,也会很敏感的认为这里就是志愿军将要攻击的突破口,就会用加强的火力和兵力来进行封锁,而这样一来,势必会增加部队突破的难度,也会带来更大伤亡。
会议开了将近两个小时,三四六团还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一方认为,必须提前排雷,那怕是暴露目标也要干,因为晚上行动就要开始了,敌人想大规模的调动部队也来不及了,另一方则是认为不能提前排雷,暴露目标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得不偿失。
两方面的指挥员争论的脸红脖子粗,谁都没办法说服另一方,最后,就连主持会议的副师长张峰和团长吴宝光也陷入了两难境地,不知道支持谁,因为双方的建议好象都很有道理。
他们争论来争论去,角落里的李勇几个人却是越等越心烦,大战即将爆发,一个团级别的会议却开的疙疙瘩瘩,再这样下去就耽误事了。
坐在李勇一侧的连长李玉明实在忍不住了,这家伙伸懒腰打哈欠,就差要放平睡觉了,但不管怎么样,总归是在人家的地盘上,不能表现的太放肆,就算是心里不满意也得忍住,不过,李玉明看着来回争论的三四六团的干部们转了转眼珠子想出一个点子来。
“旅长,你出出手,给他们拿个建议,要不这得弄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我都要睡着了。”
一旁惟恐天下不乱的何翠花也紧跟着插话:“对对,旅长,还是得你出手,你看他们,不就是一个雷区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李玉明与何翠花说话的声音不算大,可是屋子里的人都听见了,隐蔽所里一下子静了起来,这满屋子里的人都是三四六团的战斗骨干,谁都不认为自己是孬种,大家全都用不善的眼光看着他们几个人。
咋地?一个号称是上面下来的首长看不起他们了?那好办,就请首长给我们出出建议,做做指示吧!
李勇瞪了李玉明与何翠花一眼,干咳嗽了几声说道:“呵呵,大家继续,他们俩说的话别当真,我们就是过路打酱油的,意见还是要你们自己拿。”
吴宝光在三四六团当了好几年的团长,也打了很好好仗,很受上级器重,所以上级才把最重要的攻击地段交给了三四六团。
主力团的团长都是些脑袋瓜子特别好使的家伙,他可是听到了李玉明与何翠花对李勇的称呼——旅长。
旅长?这个叫法就很奇怪了,四野入朝的部队里根本就没有旅一级别的部队编制,是哪里跑出来的旅长?不过,能叫旅长的肯定是战斗部队的指挥员,不可能是以前上级下派的什么参谋政工和宣传人员,是实打实的战斗人员。
脑袋瓜子很灵活的吴宝光灵机一动,转过身对李勇说道:“首长同志,您如果有好建议就给我们提出来,我们三四六团一定虚心接受,有做错的地方也接受您的批评。”
李勇想了想,这时节就别矫情了,不管三四六团的人用什么眼光看自己,他们都是自己的同志没有错,有好的建议就必须拿出来。
缓缓的站了起来,李勇用明亮的眼睛看了下周围的三四六团各级指挥员,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在独…立旅的指挥部:
“雷场在部队发起冲击前必须排除,否则就要我们战士用身体就趟了,但是我不建议提前排雷,那样就会把我们部队意图提前暴露,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我的建议是,在我们部队对敌人进行炮火准备的时候动手,利用炮火轰击的间隙把地雷全部排除,这样即可以排除地雷,还不用暴露目标,问题是,你们三四六团排雷的能力如何,能不能在我军炮火准备的时候把任务完成。”
李勇几句话就说到点子上了,地雷必须排除,但是最好在我军炮火在对敌人江对岸阵地进行轰击的时候下手,这样即能排除地雷还可以不被敌人发现,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但问题也不是没有,三四六团能否在我军炮火准备的有限时间内把雷场清理干净。
第845章 老战士()
当军事主官的时间长了,李勇的身上自然而然的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气质,仿佛在一瞬间就转换了角色,说话的语气也象是回到了独…立旅。
争论的问题看似很复杂,但仔细分析一下也不过如此,最主要还是要看三四六团能否在炮击的短暂间隙内把雷场清理干净,这可是硬碰硬的任务,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李勇在具体问题上也要询问最熟悉本团战斗力的吴团长。
李勇讲话的语调和询问都是典型的上级对下级的方式,而三四六团的各级指挥员也很自然的就把李勇当成了上级首长,因为人家几句话就抓住了事情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优秀指挥员的基本素质,不可能是什么过路打酱油的,三四六团的人不是傻子。
吴宝光团长下意识的问了一句:“我们的炮火准备能有多长时间。”
问完这句话后吴宝光也有点后悔,一个年龄比他还要小很多的人能知道我军的炮火准备时间吗,这可是部队里的顶级机密。
李勇笑了笑,因为所有的炮弹都几乎都是他带人运上来的,现在也不用保密了:
“吴团长,我们的后勤能力差,炮弹不足,在运输的途中还被美国飞机搞掉了一部分,所以炮火准备只有二十分钟,也就是说,你要想不暴露部队的意图,就必须在二十分钟之内把雷区排除干净,否则大部队冲击的时间就到了。”
“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一百米的雷区。”吴宝光团长没有询问李勇为什么会对我方炮击的时间知道这么详细,而是在嘴里轻轻的嘀咕着。
稍顷,吴团长好象下了巨大决心一样看向李勇:“首长。我们有信心在二十分钟内扫清雷区。”
、
“理由?”李勇没有因为吴宝光说有信心就完全相信他,打仗可不是开玩笑,也不是胡乱下决心就行的。
吴宝光团长大声回答:“报告首长。因为我们团有战斗英雄张财书,我相信他一定能完成任务。”
吴团长提起了一个战士。战斗英雄张财书,好象说出来这个战士就能给他带来极大自信一样,口气越发坚定。
一旁的三四六团指挥员也纷纷符合:“对,我们有战斗英雄张财书,一定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我们相信他。”
一个普通战士,能给这么多的指挥员带来信心,看来确实是不简单。李勇沉声问:“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吴宝光:“报告首长,张财书是我们团的老战士,四零年入伍,抗日战场下来的老兵,大小战斗经历了无数次,屡立战功,是我们全团全师乃至全军都有名的排雷专家,经他手排除的地雷数不胜数,这次排雷任务有他在就一定能完成任务。”
家有一老好有一宝,抗日战场下来的老战士太宝贵了。三四六团真是不简单,有点老家底,前面有侦察英雄张国汉。现在又冒出来个排雷专家张财书,有这样的老战士也确实能让指挥员心里有底气,说出话来的口气就硬实。
就在敌我双方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五零年的元旦接近了。
寒风呼啸而过,整个临津江两岸都变成了银白色的冰雪世界,气温骤然降到接近零下三十度,一个志愿军老战士披着伪装单趴在一个坑道口上,用望远镜观察情况。
说他老并不是因为他年纪有多大,而是因为从的举动里能看出来这是个很有战场检验的老兵。选择的观察点很好。
什么叫老兵,身经百战而没死就叫老兵。他好象没有感觉到刺骨的寒风和酷寒中的低温,端着望远镜的手一动不动。眼睛聚精会神的向前看着,他看的是一片开阔地,被冰雪覆盖的开阔地。
这片开阔地有近一百米宽,就在临津江的我方一侧,正横亘在三四六团的冲击阵地前,团长吴宝光的声音不时的在他的耳边响起:
“老张,给你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炮火准备二十分钟后咱们团就要开始冲击,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都提出来,团党委一定解决。”
没错,这个老战士正是三四六团的战斗英雄张财书。
响鼓不用重锤,吴宝光团长没有说什么你必须完成任务等等话语,也没有下达什么硬性的命令,只是把全团所要面临的情况和困难仔细跟张财书讲了一遍。
张财书知道,这一大片雷区里埋藏了无数个致命的地雷,他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二十分钟,一定要为全团突击开路,这是他张财书的任务,谁也抢不走。
吴宝光团长给张财书配备了两个团部的参谋,让这两个参谋把张财书所需要的器材和人员都登记下来,然后由团部直接调拨,不许打一点折扣。
一白天的时间眼看着就要过去了,数十万志愿军战士在冰雪覆盖的战壕里埋伏了整整好几天,而他们所要等待是时刻就要到了。
时针眼看着指向了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午十七时,这是个历史性的日子,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踏破由美国人划定的三八线,还是那句老话,不管你什么线,我们中国人想什么时候过就什么时候过。
数个炮兵群早已经隐蔽进入阵位,所有的火炮都撕去了伪装,装炮弹的箱子被战士们一个一个用刺刀挑开,大战一触即发。
突然,从树根电话线里传出来同一个声音,有知道内情的人都能听出来,这是志愿军前敌总司令韩先楚的声音:“攻击开始。”
军令如山,在临津江北岸,志愿军的数个炮兵群一起怒吼,先是嗵嗵嗵几发试射,然后就是让人连气都喘不上来的急速射。
足足有几百门火炮同时开火,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半边天就打红了,成群成群的炮弹呼啸着飞过临津江落在了严密布防的联合国…军一侧的阵地上,然后就是剧烈的爆炸声。
硝烟、尘土、破碎的钢筋和水泥块、武器装备、人身上的各种肢体,都随着爆炸声飞上了天。
轰击、轰击、不停的进行轰击,炮弹打出了一批又一批,志愿军总部有命令,为了保证冲击部队顺利渡过临津江,炮兵必须先扫清障碍,这是死命令。
炮弹下大雨一样从天而降,整个联合国…军防线上弹片横飞,尸体横陈,仿佛来到了充满死亡的修罗地狱。
炸路障,炸战壕,炸碉堡,炸火力点,炸铁丝网,炸前沿,炸纵深,炸敌人的炮兵阵地,志愿军的炮火就象长了眼睛一样精准无比。
眼看着阵地被炸的七零八落,号称强大的联合国…军的炮兵却始终没有反应,别说什么反应了,连个屁都没放出来一个。
这里就有志愿军侦察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