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548部分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548部分

小说: 少年之烽火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旅长李勇的神奇大家都知道,整个独立旅就是由他一手组建的,所以对旅长的见多识广也就见怪不怪了,而且还习惯于有问题就找旅长请教,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漂亮姑娘李佳就越来越觉得奇怪了。

    李佳可不是农村出来的,不好糊弄,人家是念过很多年书的学生,是大城市人,在参加解放军以前跟着国民党三十六师走南闯北的,地方也没少去,为什么连她都不知道的事情旅长却能象开玩笑一样信手拈来?

    不过,李佳可不象何翠花那样肚子里藏不住东西,看到在给战士们做介绍时李佳看过来的惊异目光,李大旅长只好是装糊涂,反正我就是不说,你这丫头也不是老子的上级首长,还能怎么地?

第803章 奇怪的小部队() 
为了战士们增加点基本常识,李勇在沿途多多少少的做了一些介绍,其实李勇想说的东西还有很多,只是实在是没有办法说出口了。

    比如咱们中国人在历史上就认为朝鲜是自己的属国,保护朝鲜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朝鲜人善良淳朴,对待朝鲜这样淳朴的民族要采取安抚的政策,所以把鸭绿江边上的城市取名为安东,只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减少所谓的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才把安东改成了丹东,也把安抚朝鲜民族的原意改成了红色的东方城市(丹东)。

    还有啊,中国人认为越南人的脑袋后面有反骨,是养不熟的狼,对付越南人就不能采取安抚的政策了,要镇压,所以中越边境的关口被取名为镇南关,也是为了所谓的友谊,后来才把名字改为友谊关。

    傍晚时分,天刚擦黑的时候,军列终于到了和朝鲜只有一江之隔的中国最大边境城市安东。

    到达的时间是早就计算好的,天一黑,对面联合**的飞机就大部分不能起飞了,除却少量的夜航值班飞机,大部分都要回到基地和航母上休息,这样的时机却正是我们活动的好机会。

    一股战争的气氛扑面而来,安东与东北所有的城市都不一样,一切都要以战争为主,市区只要高出一点的建筑上全都垒起了沙包工事,工事里是枪口朝天的高射机枪和警惕的值勤民兵。

    让民兵在城区值勤可以把正规军的力量腾出来,中国的基干民兵完全能胜任这样的工作,这是一个在战争中发明的新办法,后来在所有的与外敌冲突的战役中,中**方和政府都是如此办理。

    为了防止炸弹和炮弹的冲击波把玻璃震碎,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交叉的纸条,从这个小细节上就能看出东北与西北的不同了。

    玻璃在西北和西藏是很了不起的稀罕物,只有有钱的财主和头人家才能按上那么几块,可是在以重工业为基础的东北就显得很平常了。几乎每一栋大大小小建筑物的窗户上都镶嵌着玻璃。

    虽然说朝鲜战争还没有波及到中国的安东,可是联合**的飞机却经常打着误炸的幌子把炸弹丢到中国一方,所以为了防空袭,夜间更是实行了灯火管制。晚上,安东市漆黑一片。

    军列停靠在一个隐蔽的小火车站,李勇和战士们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从列车上走了下来,到了安东才觉得战争就在眼前。

    军方接待的负责人告诉李勇,军列和他们的任务不一样,所要到达的地点也不一样,所以接下来的道路就要靠他们自己来走了,也就是说,从中国的安东到进入朝鲜,直到找到志愿军总部。这一段距离就要靠自己了。

    李勇本来就没想坐火车进朝鲜,就算军列和自己的目的地一样他也琢磨着想办法要下来,现在到是有个很好的时机,也不用找借口了。

    为什么要这样想?原因也简单,因为火车的目标太大了。给志愿军运送物资的火车始终是天上的美国飞机和地下特务重点侦察和轰炸目标。

    别人不知道,李大旅长可是很清楚,坐火车进朝鲜?哼哼,很有可能半道上就被美国人的飞机给搞掉,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二百多个战士,十几辆的卡车和小吉普车被从军列上卸载下来,李勇和警卫连的战士们与对方的接待人员就好象有默契一样谁也不问为什么。只是都在默默干活,战士们很普遍的认为,一切都有他们旅长出头来考虑,他们不用操那份闲心,就连李玉明和李佳都这样认为。

    负责人问李勇,还有没有什么需要他来解决的。要知道,这可是他们在国内的最后一次补给了。

    李勇想了想,告诉接待的一方,食品不用补充了,在沈阳已经装的够多了。但是车辆用的汽油最好给弄一点。

    什么废话也没有,他们是上前线的部队,当然要满足供应,十几个大油桶被滚了过来,负责人很痛快的告诉李勇,这些都归他们了,把油箱加满,剩下的他们自己带走。

    在沈阳和安东的两次补给都让李勇很满意,跟他们在大西北相比可是强太多了,基本上能达到要什么就给什么,还满足供应,虽然在他的记忆里还是和美国人没法比,但也比以前强很多很多了,不光是他,所有和他一起来来到东北的警卫连的战士们都有这个感觉,那就是,人家四野厉害是有道理的,就这工业实力,西北真是比不了。

    油满弹足,一行十几辆卡车和吉普车组成的车队又一次出发了,在向导的引领下向鸭绿江大桥驶去,沿途市区所有的建筑都在做防空准备,夜晚的安东市鸡不叫狗不咬,没有一点生气。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有很多工厂还都在加班加点的运送着,只不过是所有能漏出光亮的地方都被堵得严实严实,安东人民并没有被战争吓倒。

    战士们安静的看着这一切,没有一个人说话,包括最爱讲话的何翠花,也被战争下的城市震慑了,战士们都不傻,都明白这应该是个很繁华的边境口岸城市,假如没有这该死的战争,现在他们看到的一定是大人和孩子们开心的笑脸。

    街道两侧是成行的银杏树,树冠高大到能比几层楼都高,树叶早已经掉光,枝杈四处伸展着,一直延伸到楼房的窗口。

    银杏树是安东特有的树种,城区内非常多,二十多分钟以后,李勇和所有的战士都看到了前方一条清凉的河流,河的水量非常大,水花拍击岸边的哗哗声都能清晰可闻,这就是在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名的鸭绿江了。

    李勇目测了一下,这条大河的宽度起码有几百米,一座黑黝黝的大铁桥横亘在江上,借助月光观察,在大桥两侧所有能看到的高地和山坡上到处都是高炮阵地,一根接一根的高射炮的炮管就如同东北秋天里的大高粱。

    战士们都在暗自咋舌,好家伙,看这架势起码也有十几个高射炮群了吧,这么大的阵仗就为了这一座大铁桥。

    鸭绿江大桥是几十万志愿军和人民军的生命线,从某种角度来说,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在日夜观察着这座大铁桥的情况,不同的是,美国人想看到的是什么时候才能把它一炸两半,中国人则是要拼命来守卫它。

    鸭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和铁路两用桥,可以同时通行汽车和火车,李勇这一个小车队在夜色下快速向大桥接近。

    大桥的岗哨一层接一层,每一层岗哨都要用审视的目光打量李勇他们这个十几辆车的小车队,询问的口令和身份检查也极为严格,严格的连李勇都觉得有点过分了。

    给他们带路的军方负责人多少带着点揶揄的口吻告诉李勇,不怪人家检查的这么仔细,你们这支小部队太奇怪了,咱们志愿军过江的能有好几十万,可是还没看到过全部都带着钢盔的部队,而且钢盔的式样还和联合**的一模一样,猛的一看还以为是联合**从家门口冒出来了。

    可不是吗,警卫连战士们戴的钢盔都是缴获的,是美式

    和李勇站在一起的何翠花憋半天了,她也被繁杂的检查程序弄懵了,开始还以为所有的过桥部队都是这样,后来才知道,只有他们的待遇特殊:

    “戴钢盔有什么不行?钢盔都是咱们从国民党手里缴获过来,自己家里没有,说明他们没本事,有本事就自己去缴获,哼,看不得别人发财,心态不好。”

    何翠花的嗓门很大,还很清脆,实际上她是故意喊给检查的战士听的。

    夜晚只有淡淡的月光,大家的服装一样,也都戴着一个式样的钢盔,谁也没看出来有女战士在队伍里,别说大桥边上检查的战士了,就连给他们带路的接待人员都被何翠花弄的一楞,没想到这支小队伍里还有女人。

    不管是东北的部队还是西北的部队,大家都是解放军,作战方式和战斗精神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别看何翠花只是简简单单喊了几嗓子,这几嗓子却是典型的解放军基层军官的说话方式,还是那种老骨头部队的军官才能说出来的,说话的口气放在全国都一样,别人想冒充也冒充不来的。

    大桥边上站岗的都是解放军的老战士,听到何翠花说话的口气就觉得熟悉和亲切,这样的部队肯定是自己人了,没说的,放行吧。

    一座很普通的大铁桥,历史却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从踏上大桥的那一刻起,李勇就觉得自己肩膀上又压上了沉甸甸的担子,因为身后就是祖国呀,彭老总把他从遥远的西北边陲调到朝鲜可不是让他来看热闹的,虽然还不知道任务是什么,但一定轻不了。

    哗哗的江水在月光的照射下如同一条白带子,浮着亮闪闪的银光,这是一条中朝两国人民的母亲河。

第804章 两个世界() 
数日跋涉后,李勇和个一个连的战士们终于到达了边境城市安东,也看到了在后世很有名的鸭绿江大桥。

    成群的高射炮阵地让战士们很是惊讶,因为他们觉得为了一座铁桥弄出来的架势实在是太大了一点。

    战士们这样想是有道理的,在整个西北野战军,独立旅够牛了吧!可是独立旅却连一门高炮都没有,赖以防空的只是那几十挺高射机枪,但在这里就不一样了,高炮阵地上的炮管子密密麻麻,四野的力量让人很吃惊,虽然说也是上级支援的结果,但人家的底蕴也确实很深厚。

    李勇心想,这算什么,高炮就算再多也只能是守卫力量,只能固守阵地,不能主动出击,是一种被动挨打的武器,在志愿军空军没有投入战斗以前,鸭绿江大铁桥都是在炸了修,修了再炸中度过的。

    在桥上行车是危险的,危险来自于没有办法掌握的天空,谁知道美国人的飞机什么时候会来下蛋,所以要尽快通过,只用了几分钟的工夫,车队就从大铁桥通过了,过了大桥就踏上了朝鲜的国土,部队就算出国了。

    出国了,真的出国了,出国的感觉绝对和在国内不一样,说不上是怎么一回事,不过就是一条河而已吗!可是就连李勇的心态上都有变化。

    警卫连的战士们都是西北人,大部分还是延安附近一带的人。如果没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可能他们一辈子都是手握锄头的庄稼人,现在他们却出国了。要到朝鲜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作战。

    战士们害怕吗?当然不害怕,因为他们早就不是以前的庄稼人了,多年的战争生涯已经把他们锻炼成了百战成钢的铁血军人。

    过了鸭绿江,对面就是朝鲜的新义洲,这是真正的异国国土,二百多个战士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汽车发动机的马达在欢快的转动着。前行几公里,一副战争的景象映入眼帘。

    遍地的瓦砾和焦土。没有一间完整房屋,在视线所能看到的地段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坑,有的大弹坑周围还有许多被炸的七零八落的院落,一些还没燃烧尽的木头上散发出缕缕的青烟。

    毫无疑问。这里曾经是一个人烟稠密的居民区或者是村庄,可是现在,这里却是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一点生气。

    只有一条几百米宽的江水相隔,可是两岸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安东一侧感觉到的只是战争的气氛,老百姓享受的是安详和宁静,是晚饭后的八卦和新闻以及家长里短,而另一侧则如同是被摧毁的人间地狱。

    反差太大。大到让人们都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一条不起眼的河水却能起到这么神奇的作用!!!

    其实这个奇怪的现象也毫不奇怪,起作用的并不是那只有几百米宽的江水。而是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的强大威慑力,新中国确实是刚成立,工农业凋零,百废待兴,但她巨大的战争潜力是任何人都无法忽略的,即使是强大如美国。也不想和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

    旅长李勇低沉的命令声从步话机中传出来:“各车拉开间距,搜索前进。准备战斗。”

    战区,这里是战区,战争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虽然这里应该是志愿军部队的后方,但李勇可没有认为在后方就安全了,要知道,在很多时候双方都有互派特种作战小队的习惯,这些小队肩负的使命都不一样,有的是搞情报的,还有的就是专门搞暗杀和破坏的,李勇在后世的材料里看到过一些,所以,必要的警惕心理是不可少的。

    和平日子过了好几个月,警卫连的战士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战争,是真真实实发生在眼前的战争,所有人的肾上腺激素又一次被大量分泌出来,他娘的,终于到朝鲜了,终于要打仗了。

    警卫连三个排的战士们可没有一个是新兵蛋子,都是在西北战场打滚了好几年的老油条,只不过是用了几秒钟的工夫,他们就和战场融合在了一起,就象以前一样。

    弹上膛,刀出鞘,就连加强的重机枪和迫击炮都脱去了枪衣和炮衣支在沙袋后面,卡车和吉普车的防雨蓬布都被掀了上去,冷风一吹,战士们的瞌睡一点没有了,宁二子带着他的一个排的战士超过了车队,成战斗队行向前开进。

    宁二子他们排装备的全部都是四轮驱动的小吉普车,灵活和机动性能都很好,加上他们本来是就是专业的侦察兵,走在前面是最合适的。

    朝鲜的地势与安东一侧很相象,平地不多,大部分是两山夹一沟的地势,这一点到是和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