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烽火岁月-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再说一下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部队,这一部分中央军本来就是为了监视控制二马的军队而设置的,国民党的中央政fu把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所在地建在兰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设在兰州可以有效的控制青海和宁夏的地方势力。
平时中央军就和二马的军队互相看不上眼,后来因为大势所趋,风雨飘摇的国民党政fu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把西北军政长官的位置让给了一直以来野心勃勃的青海大军阀马步芳,拉拢和利用马步芳为国民党在西北地区举起青天白日的大旗。
得势的马步芳欣喜若狂,在得到这个任命以后把兰州城内所有中央军系统的军队统统赶出城外,管你是什么军长和师长的,一概扫地出门,在整个市区内全部换上了自己的青马军,青马军在兰州骄横跋扈,耀武扬威没人敢惹,连以前的中央军也要退避三舍。
这么混天黑地的胡干,让中央军系统人如何能下决心帮马步芳守城?还不如借解放军的手把这些青马军全部消灭,想让他们帮马步芳父子卖命?门都没有。
这就是当时西北战场上几支国民党军队的真实心态,虽然国民党军队在大西北的总兵力并不比解放军少多少,武器装备也不错,单兵作战能力可能还要比解放军强上一些,但却很难形成一股合力,马步芳父子想在兰州城下借中央军和宁夏马家军的力量围歼解放军的意图不过是一枕一相情愿的黄粱美梦罢了,青马军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也只能是孤军守兰州。
不过,就算这样,兰州战役也非常难打,马继援在几个主要的防御阵地上向自己的部下叫嚣,我们青马军不是中央军,也不是宁马军,是敢打敢拼的硬骨头,想攻下我们的兰州城,没有十年的时间想都别想,我要让彭德怀的共军在我的兰州城下碰的头破血流。
马步芳,**人死敌,1935年秋,中央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南部的时候,青马军的骑兵疯狂围追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官兵,红军战士粮弹将尽,体力极差,在与青马军的较量中损失惨重。
每一个走出草地的红军老战士都是宝贝,是百战余生的精英和骨干,是军队未来发展的支柱,他们的大量损失让人心痛。
1937年冬,气温在零下二十几度,青马军倾巢出动,在河西走廊将衣裳单薄,粮弹不足的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冲散,屠杀无数,光是被砍头的红军俘虏就有几千名,两万一千八百多名红军战士损失殆尽,其中包括很有名气的妇女独立团。
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曾日山,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扬克明,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当时红军里最年轻的军级干部,红九军政委陈海松,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陪基,总部骑兵师师长董俊彦,政委秦贤道等红军的高级将领相继牺牲。
都是些赫赫有名的红军将领,特别是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数次反围剿,以及长征途中屡建战功,是我军志勇双全的名将之一,在高台山战斗中,董振堂军长和他的红五军六千多名战士全部阵亡,蒋介石闻讯董振堂战死,曾经特意让人把首级送往南京,并嘉奖进攻有功的马家军将领。
青马军与**人领导的军队之间积累了太多的仇恨,没有任何条件可以化解,此刻,1949年的夏秋,在古城兰州附近,敌我双方都没有任何试图和平解决的意图,**人可以做马洪宾的工作,也可以做马洪逵的工作,甚至连胡宗南这样的国民党将领想起义或者投诚都可以考虑,惟独没有想做青海马步芳的什么思想工作,想都没有去想,只有血战到底。
悍匪守城,恶战在即,八月二十日晚,西北野战军第二、第十九两个兵团的大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隐蔽接敌,一点一点向前运动,一直运动到适合部队发起攻击的位置。
二十一日拂晓,天刚刚朦朦亮,第一野战军从东、西、南三面全线向敌人发起攻击,万炮齐鸣,弹火生空,硝烟弥漫了数十里阵地,火光和朝霞在一起燃烧,映红了长空和大地,古城兰州,经历着血与火的洗礼。
西北野战军发展到四九年的下半年,炮兵的力量完全可以和国民党中央军的正规军进行正面对抗,在与青马军炮兵的交火中则是完全占据了上风,几轮炮火急袭以后,青马军设在城内的炮兵阵地就被打哑巴了,而我军的炮火在敌人的炮兵沉寂以后全部投入到对城外阵地的攻击中。
一波接一波的炮火把青马军在城外的阵地打的冒烟突火,整个阵地被炸成了开锅水一样,石头、弹片,以及任何能被破坏的物品全部上了天,烟雾和尘土把弹着点周围遮盖的让人的视线只能看出去几米远。
但即使是这样,固守阵地的青马军也没有显示出什么惊慌,而是在各自藏身的洞穴里忍忍不发,等待时机和解放军拼命。
西北野战军的数个炮兵群用大量的炮火对兰州城外青马军的阵地准备了大约有半个多小时,半个小时以后,野战军的几个军从各自的集结地开始对青马军实施突击。
一面接一面的红旗从出发阵地打了出来,突击队在炮火延伸以后迅速向纵深突击,猛然爆发的攻击让青马军防守的阵地前充斥着解放军战士们的身影。
炮火刚刚延伸,躲在工事里的青马军士兵就嚎叫着跳了出来,在各级军官的命令下,向着我军的突击队开火了。
子弹暴雨一样倾泻下来,常备的永固工事对炮火的抵御是很有效的,虽然我军的炮火准备很充分,但也不可能把马家军的火力点全部打掉,工事里的马家军士兵面对攻击的解放军战士,首先在地利上就占了很大的便宜。
战斗一爆发就打的极为剧烈,解放军突击队后面的掩护火力为了给自己的战友创造机会,用手里的武器拼命射击,意图把敌人的火力压制住,让突击部队能迅速冲上去。
交战双方的子弹漫空飞舞,每一秒钟的时间都有可能从人的身体旁穿过去几发子弹,衣服被打烂了,帽子被打丢了,死亡和牺牲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但是人在这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什么负伤和牺牲了怎么办的问题,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冲上去。
突击队遇到的第一道困难是阵地前大量的铁丝网,这些铁丝网大部分都已经被解放军的炮火损坏,被炸的七扭八歪,但不可否认的是,就算是被炸烂的铁丝网,也给突击部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谢谢老伙计们的支持,更新很慢,老巴有些不好意思了。
……
第498章 战兰州之首战遇挫()
第498章
战兰州之首战遇挫
突击队遇到的第一道障碍是被炸的乱七八糟的铁丝网,这些铁丝网在战前被马家军的士兵挂上了无数的手榴弹和小型的航空炸弹,虽然被炮火摧毁了一部分,可还是有一部分没有引爆。
冲锋中的战士们不时有人被横七竖八的障碍物挂住,然后被突然爆炸的手榴弹或者航空炸弹炸倒,部队前进的速度慢了下来,在突击队指挥员的命令下,最前面的战士们准备用事前准备好的老虎断。
但是这个看上去不是什么大事情的工作却也很不好完成,在突击队身后的掩护火力并不能把躲在工事里的敌人压制住,这就造成了突击队的战士们必须在弹雨中突破障碍杀上去。
子弹跟蝗虫一样飞过来,上去一个倒了下去,又上去一个还是倒了下去,突击队被青马军的弹雨压制在地上抬不起头来。
怎么办?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部队的伤亡越来越大,躺在火网下的突击队让后面的战士们急的乱蹦,可也只能是干着急,没有办法冲上去,就在这时候,只见突击队的战士们在敌人的火网下站了起来,分成了无数个战斗小组,顶着弹雨向前猛冲。
什么是突击队?突击队还有一个名字叫敢死队或者尖刀部队,都是挑出来的战斗力强的部队,战士们的个人素质也很高,这时候他们也看出来情况不秒,后面的战友们上不来,自己又被对面敌人的火力压制住了,在这种情况下趴在地上等靠是没有用的,只有豁出来跟敌人拼死一搏。
顶着弹雨向上冲,在密集的火网下,不断有战士伤亡倒地,靠着顽强的战斗意志,终于把青马军设置在阵地前的障碍带冲了过去,可是突击队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牺牲和负伤的战士起码也倒下了三分之一。
冲过了障碍和隔离带的战士们遇到的下一个困难是雷区,马家军经过了长期的准备,把不同型号的防步兵地雷连接成梅花或者连环雷,踏响一个连响一串,马匪称之为土飞机。
对付地雷群或者专门设置的雷区,最好的办法还是用炮火排雷,如果西北野战军的炮火足够用,可以用排子炮一层一层向前推进,直到把雷区排完为止,可是在当时的部队里,用炮火把地雷完全排除是不可能的,解放军的炮兵还做不到这一点。
怎么办?突击队的战士们当然不能指望靠炮火来把敌人的地雷排干净,一切还得靠自己才行。
三人一个战斗小组,携带简陋的工具在敌人的弹雨下手动排除,这就是战士们的办法。
突击队的动作被工事里的马家军看的清清楚楚,火力一下子转了过来,子弹打在排雷战士们的身旁噗噗直响,打在了身上的冒起一朵朵的血花。
战士们急的牙根直痒痒,在敌暗我明的情况下,手里的武器根本就压制不住马家军的火力,眼看着排雷的战友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伤亡殆尽,可进展却不大。
情况越来越危急,部队的伤亡不断加大,可是却连敌人的前沿阵地都没有突破,就在这时候,只见有一个排雷小组的三个战士喊着口号站起来,迎着子弹冲了上去。
这几个战士的动作被身后的战友和后面的首长看的很明白,战士们惊讶了一下以后马上想通了,这个排雷小组是想用两条腿把雷区趟过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战友们杀开一条血路,用这种办法来缩短攻击的时间。
部队的顽强就体现在这里,面对着雷区和风一样刮过来的子弹,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在起身向前冲一刹那,就决定这几个战士再也回不来了,他们注定会成为新中国解放前夕的一捧热土。
一个小战士踩响了一颗地雷,轰的一声响,弹片四射,是一枚专用的防步兵地雷,在剧烈的爆炸声中,他马上被炸的倒了下去,可是这个小战士却摇晃着又站了起来,用一条腿向前蹦跳着前进,后面的战友看的很清楚,这个小战士的一条腿已经炸断了,鲜血顺着破烂的裤管四下飞溅,他是在用一条腿前进。
转眼间他又踏响了一颗地雷,小战士仅剩下的另一条腿也被炸断了,这个小战士倒了下去,再也没有站起来,可是在战友们惊讶的目光下,这个小战士还在向前移动,他在用两只胳臂架着身体向前爬,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是回不去了,可是还要向前动,那怕是再能压响一颗地雷,也能给后面的战友减少一分危险。
突击队的战士们都哭了,小战士是他们很熟悉的一个小战友,因为年龄小,所以平时的时候很好动,差不多全连的战士们都是他的好朋友,他们都明白,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小战士再也回不来了。
突击队的战士们眼睛血红血红的,他们再也按捺不住了,猛的一下全部从地上站了起来,喊着口号向前猛扑,冲,那怕是全部牺牲了也要冲上去,否则还叫什么尖刀部队。
路障冲过去了,雷区被战士们冲过去了,突击队的战士们倒下了一多半,伤亡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可等待战士们的并不是坦途和敌人的溃败,而是将近十米高的悬崖峭壁。
这些悬崖峭壁是马家军在原来地势的基础上后开挖的,把漫坡型的山包花费大力气整治成立陡的悬崖,在悬崖的中间再开挖各种射击孔和火力点,突击队的战士们在陡立的悬崖坡面下根本就看不见敌人的影子,但青马军的子弹和手榴弹却向雨点一样落下来。
战士们的伤亡迅速扩大,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突击队付出了重大代价,可还是没有冲上去,不但没有冲上去,连敌人的面都没看见,这样的战斗让战士既憋屈又窝火。
就在突击队在敌人开挖的峭壁下一筹莫展的时候,只听见从青马军的阵地上突然传来了一阵阵的吼声,紧接着就冲出来无数的马家军士兵,这些士兵清一色举着马刀,狂呼乱叫着,一窝疯冲了上来。
这是马家军的反击部队,在见到解放军的突击队攻击受挫以后,抓住机会施行了反冲锋。
青马军在自己一方的火力掩护下,成连成营的反动反击,攻守双方即刻进入残酷的白刃战,马家军士兵的马刀狂风一样挥舞,解放军突击队的官兵血肉飞溅。
青马军士兵的反击让突击队的战士们感觉很突然,因为以前跟国民党中央军交手的时候,很少有敌人敢跟解放军玩反冲锋,这样的战术都是解放军的战士们施加在敌人身上的,没想到这个马家军的士兵也敢这么弄。
青海马家军的士兵武器装备不如国民党的中央军,战略战术更加不如正规军,可是要说敢拼命的意识就比国民党的中央军要强多了,在某种意义上有点象解放军的部队,比如说,马家军的士兵敢于跟解放军打近战,敢于跟解放军拼刺刀,这一点就比国民党的正规军强的多。
解放军的突击队本来人数就不多,经过了几道障碍和封锁区以后,连一半的人都没剩下,在悬崖下又被突然反击的马家军士兵打了个措手不及,部队在没有准备之下,哗一家伙退了下去。
第一次攻击受挫,部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解放军的各级官兵并没有就此灰心,而是连续不停的发起了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四次的攻击,可多次的攻击依然没有得手,进攻的部队每每在关键时候就遭遇到马家军凌厉的反击战术。
在兰州城外,在马架山,在营盘领,在狗娃山,在沈家领,在十里山,在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