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乱世情缘 >

第149部分

乱世情缘-第149部分

小说: 乱世情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惠和彻儿一回晋阳,贺六浑对洛阳和元脩彻底没了顾忌。

    永熙三年二月初,贺六浑以高昂、斛律金为先锋大将,以除奸邪,清君侧之名亲率三十万大军奔赴洛阳。

    大军出发的前一夜,彻儿强行闯进贺六浑的书房。

    当时贺六浑正在和我谈事,看到彻儿,皱眉道:“你又胡闹什么!”

    彻儿突然向贺六浑跪下:“兄兄,我求你,放明月一条生路。”

    贺六浑盯了她一会儿,冷笑:“元明月果然参与其中。”

    彻儿扑到贺六浑膝上:“兄兄,求你看在儿关键时候还是帮高氏的份上,答应儿吧!”

    贺六浑大怒:“你第一次求我,居然是为了那个妖女!我一定要杀了她!”

    我心中也怒,用力拉起彻儿:“你知不知道要是元脩成功,高氏和娄氏都会被族诛!元明月参与其中,有什么资格被放过!”

    我考虑到彻儿伤心,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若是高氏和娄氏没了,彻儿这个皇后又将是什么下场!彻儿为她考虑,元明月可曾考虑过彻儿!

    彻儿眼睛通红,哽咽道:“我保证,只要元明月活着,我就永远都不会再见她了。”

    贺六浑向着彻儿走近一步:“此话当真?”“高彻发誓!请大王放过元明月!”

    “好,我答应你。”贺六浑转身,与我对视一眼,露出了一个阴鸷的微笑。

    贺六浑的出兵举动使元脩措手不及,他急忙集结十余万军队,陈兵河桥,并命斛斯椿镇守虎牢关。

    结果斛斯椿被窦泰打败,虎牢被夺;元脩那支军队也被贺六浑一击就溃,元脩被仅剩的一万余人护送回洛阳。

    元脩惊魂难定,听从斛斯椿的建议,连夜带着洛阳仅存的一万多禁军裹挟着大批近支宗室和朝臣西奔关中。

    当初元脩封了三名堂妹为公主,可西奔时,却只带了元明月,真不知是该说他对元明月情深义重,还是该骂他荒淫好色。

    贺六浑得知元脩西奔,知道不能让宇文泰趁势另立朝廷,一面带兵亲自去追元脩等人,一面派侯景、娄昭等人去夺回被贺拔胜等人占据的三荆(荆、南荆、东荆三州)、三徐(徐、北徐、东徐三州)、豫、显等十余州。

    贺拔胜被打得只身南逃萧梁的时候,正是贺六浑进攻潼关之际,得到露布捷报,军威大振,两日不到,就攻破了潼关。

    可惜元脩早已入长安,贺六浑遇见的是长安城外,宇文泰统帅的十万大军。

    贺六浑本来以为很快就可以追回元脩,加之轻视宇文泰,又考虑娄昭等人需要大军攻城,就只带了十万军队追赶元脩。

    没想到宇文泰智谋也不差,早派人阻击,弄得贺六浑一路大战虽无,但小战不断,损失了不少时间和兵马。

    等到在长安城外,隔着渭河和宇文泰军队对峙时,贺六浑的军队已经只剩下七万余人了。

    元脩骑马出城,以大魏皇帝的身份,命令贺六浑撤离关中,无诏不得入关。

    贺六浑怒恨交加,但也知道自己算是孤军深入,只能撤军回洛阳。

    之后的一月里,贺六浑遵照高瑰为首的忠君派的意愿,向关中送了不少书信,请求元脩东归洛阳,但都石沉大海。

    贺六浑耐心耗尽,准备从逃回来的元魏宗室再选一人为帝。

    贺六浑和我原先都属意清河王元亶,不想元亶的性格一点都不像其父元怿。

    还没被扶上皇位,他的出入起居已经皆按帝王礼仪了。

    贺六浑对元亶的自作主张十分厌恶,加上有元脩的前例在前,贺六浑放弃了元亶,拥立元亶嫡长子元善见为新帝,改元天平。

    十一岁的元善见登基后的第一道诏书便是废黜元脩的帝号,大魏正式分裂成东西两魏。

    贺六浑回晋阳的时候,阴沉着脸,命人将已经变成庶人的高瑰送回郡公府后,便一言不发地去了书房。

    即使我是做足了心理准备才进得书房,但还是被满地碎瓷吓到了。

    仔细一看,碎瓷上面有两枚金印,我拿起金印,放在刚刚点燃的麒麟灯下一看,是大理寺卿和魏尹的官印。

    贺六浑见我捡起了金印,重重一敲书案,恨恨道:“我要把高瑰流配到边疆去!让他和他那些腐儒同僚一起去死!”

    “兄兄!不要!”“阿彻!”贺六浑看清冲进来的人,怒上加惊,大力拍击书案:“阿惠!彻儿!你们居然敢偷听!”

    彻儿扑到我怀中:“家家,你救救二叔!”我心中一软,看向贺六浑:“你觉得阿姊会同意吗?”

    贺六浑脸上果然出现迟疑之色,沉思了一会儿,他从我手中拿回金印,抬头看彻儿,声音软了下来:“彻儿,放心吧,兄兄不会对你二叔怎么样的。”

    “当真?”“自然当真。”贺六浑见天已全黑,又说道:“时候也不早了,阿惠,带你妹妹回去休息。”“儿告退。”

    元善见登基后,将彻儿由皇后降回了郡主,并下诏判彻儿和元脩和离,彻儿也重新住回了王府,仿佛之前一切都未发生过。

    彻儿临走前,侧头看了我们一眼,提醒道:“兄兄,家家,可别忘了答应过我的元明月之事。”

    阿惠也看了一眼我们,连忙拉走彻儿。

    贺六浑“噌”地抽出环首刀,削去一盏麒麟灯的上部,咬牙道:“彻儿如此迷恋元明月,我岂能让元明月活下去!”

    不可否认,我也欲杀元明月,又恐彻儿恨我,便再一次选择了默许了。

    直到晚年,我才悟出两个道理:人做的坏事迟早会被发现。人的报应也未必会报应在自己身上。

152。事平() 
晋阳; 大明宫,宣政殿内殿

    斛律雨看太医院正起身,连忙开口:“陛下怎么样了?”“娘娘莫慌,陛下已经止血了,好好休养就可以完全痊愈了。只不过这段时间最好不要让陛下忧心。”

    胡曦岚皱眉:“那陛下怎么还没醒?”“陛下失血过多,又在期间动了怒; 所以才会昏迷,万幸并无大碍。”

    斛律雨挥手:“你们下去吧。”“是,臣等告退。”

    斛律雨沉吟片刻,转头吩咐赵书庸:“宣咸阳王进宫。”“慢着!为何要这样?”

    斛律雨看向胡曦岚; 蹙眉道:“陛下昏迷前; 下令让琅琊、南阳二王统兵平叛。他们还没到晋阳,陛下就遇刺了; 二王自会被猜测,我让咸阳王进宫,也是为了稳定局势。”

    胡曦岚冷笑:“未必吧,毕竟现在储君已经确立; 陛下昏迷期间要是发生什么事,太子是可以被母族直接拥立为帝!”

    “左娥英妄言什么!你要是这么说; 我倒想问问为什么刚命琅琊王回晋阳; 陛下就遇刺了!”斛律雨说话一如既往地不甘示弱。

    斛律雨嘴角露出讥讽之笑:“想来也是,琅琊王的母族可也是胡氏呢!而且有太子但传位亲弟的; 本朝不就已经有了孝昭皇帝这个前例嘛!”

    “左皇后是怀疑胡氏想做第二个娄氏吗!”“胡氏不像吗?”“你!”胡曦岚气得把茶盏掷于地上。

    陈涴、穆宁雪和冯小怜连忙上前劝两人; 赵书庸怕被迁怒; 悄悄走出宣政殿。

    一出殿,他就看到还在殿外等候的冷轩,走到冷轩面前,看了一眼他已经包扎好的右手,温言说道:“侍郎回府休息吧,这次救了陛下,肯定会被重赏的。”

    “好。”冷轩抬头看一眼还在传出争执之声的宣政殿,离去前微不可查地动了动眼珠。

    ※※※

    当夜,乐平驿,驿馆卧房

    正在和高俨商议事情的高绰突然看到窗棂一道黑影,起身大喝:“什么人!”

    高俨一边起身,一边拔出环首刀,找准目标,用尽全力投了过去。

    环首刀快碰上那人时,一柄软剑挑开了环首刀,随后那人将软剑重新放回腰间。

    高绰将灯全部点亮,那人脸上的狴犴面具被灯光照得熠熠生辉。

    高绰瞪目:“狴犴?!你是帮过和士开和宇文达的那个人!”

    高俨惊怒:“你居然敢出现在我们面前!来人!。。。”

    “琅琊王莫急。”那人取下面具,露出真实面容。

    看到两人的震惊,那人勾起嘴角:“我与高家的渊源不浅。”

    高绰回过神,但心中震惊未平,问道:“你是高家的?”那人点头:“两位殿下可以称呼我为仞。”

    高俨冷笑:“你既然是高家的人,又为何要帮和士开和宇文达?”

    仞淡然道:“良禽择木而栖,当今皇帝并非仁君,我只是在选择明主而已。如今。。。”说着,向高俨肃然一揖:“琅琊王殿下就是我眼中的明主!”

    高俨大怒,拍案起身:“放肆!马上给我滚!”

    仞朗声道:“殿下觉得皇帝突然不祭祀武成帝,是为了什么?”

    高俨身子一僵,高绰趁势拉回他,对仞低声道:“继续说。”

    仞朝着他们走近几步,轻声道:“先是将你们外放,接着不再独祭武成帝,之后又对你们有功不赏,有错必罚。两位殿下觉得皇帝是为了什么呢?”

    “你少胡说!”“琅琊王殿下!您那幅苍鹰图已经被黄门侍郎冷轩禀报皇帝了!”仞此话无异于晴天霹雳,震得高俨一下子愣在那里。

    仞微微一笑,继续道:“野雉集于御座,民间又出现流言,皇帝岂会不怀疑琅琊王。”

    侧头看向高绰,说道:“你们虽是和皇帝一起长大,但毕竟君臣有别,皇帝也觉得南阳王与琅琊王感情更好,所以对南阳王殿下也不放心了。”

    高俨握紧拳头,又问道:“既然如此,陛下又为何要我们去平叛呢?”

    仞冷笑:“两位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猜疑,又何必自欺欺人。朝中名将无数,勋贵中有斛律光、娄仲达等人,宗室里有高长恭、高睿等人,更别说皇帝的亲信将领们了,何须派从未上过战场的你们。此去平叛,两位若是一去不回,皇帝自会顺势追赠你们;但若是平叛成功了,只会让皇帝更加猜忌你们,更想杀你们。”

    高绰额角泛起细汗,咽了一口唾沫:“那我们不就必死无疑了嘛!”

    “也不尽然。”仞从袖袋中拿出一卷羊皮地图,在案几上展开,指着地图的邺都道:“两位殿下请看,从晋阳到西兖州,必会经过邺都,两位可在率军经过邺都时,先驻扎在邺都城外,然后派人以皇帝被挟持为由,矫诏命鲜于世荣(现任京畿大都督)率军随你们去晋阳勤王。鲜于世荣忠于高氏,琅琊王又是皇帝胞弟,定然会被相信。就算事后鲜于世荣知道是矫诏,他在京畿卫中的威信不如你们,至多自刎,邺都和那三万京畿卫依然是两位殿下的。”

    仞的手指滑到地图的晋阳上:“晋阳里的禁军、晋阳卫以及皇帝从邺都带来的京畿卫,去掉给两位的五万军队后,便只有五万了。领军大将军韩长鸾和晋阳都尉(掌管晋阳卫)綦连猛又都是只知道愚忠的武夫,何足为虑!”

    见高俨想说话,仞笑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是驻守在并州军营的晋阳铁骑吧。的确,皇帝也是因此才不担心晋阳安危的。但晋阳骑隶属于皇帝,皇帝若是昏迷,不能下令的话,晋阳骑就只听令于晋阳都督。皇帝想用晋阳都督之职收买娄仲达,但娄仲达必然因其弟之死,而对皇帝心生怨怼。两位殿下得了京畿卫后,高睿就会去联系他。另一个都督高景安素来谨小慎微,又岂敢参与皇室之事。有了高睿和娄仲达,这十万晋阳骑还能不成为殿下的囊中物吗?”

    高景安是元魏的远支宗室,本名元景安。天保末年,文宣帝高洋欲诛杀元氏近支,元景安担心被株连,上疏请求改姓,高洋便赐姓高氏。

    高景安才干出众,廉洁清正,且镇边期间屡有功勋,高睿被解兵权后,高纬封高景安为吴国公,命其执掌晋阳骑。

    高济案后,高纬为了抚慰娄氏,令娄仲达与高景安共掌晋阳骑。

    高俨将手缩回袖中,默默攥紧,平静道:“请继续。”

    “高齐的剩余六十万正规军分为十部,其中的幽州军由荆山王斛律羡统率,用以稳定幽蓟及汉四郡和三韩旧地(朝鲜半岛),但却是最容易夺下的。斛律家族忠于皇室,琅琊王殿下可以皇帝名义借故软禁斛律光等人,然后召斛律羡回晋阳,再派人顺势接收幽州军,那幽州军镇守之地便成殿下的了。”仞指着被朱砂画出来的一个大圈说道。

    高绰不以为然道:“斛律武都和斛律世雄现在都外放为刺史,他们要是知道斛律家族出事了,岂会善罢甘休。说不准会联合陛下信任的那几个将领起兵!”

    仞的笑容陡然变得阴鸷:“那就太好了。”目光对上高俨:“琅琊王殿下刚好以谋逆之由,诛杀斛律氏,进而废黜斛律皇后和太子。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除去一个敌对家族,更能让您成为皇帝的继承人!”

    高俨和高绰对视一眼,看到彼此的眼中都出现了惊惧。

    高俨强压住浓烈的不安情绪,面上淡然地问道:“没了斛律家族,我们又该怎么对付那些起事军队呢?”

    “刘廷、赵焕和冯文深得皇帝信重,不仅因为他们善用用兵,更因为他们尽职尽责,这三人就算是起事,也不会愿意高齐因此大乱,一定会在其所镇守的巴蜀、苗疆、江南以及黄河流域留下一部分将领和精兵。至于其他要地的军队:耀明军和丰州军需要镇守突厥旧地和防范波斯国、契丹;祁封军和燕势军则需要坐镇吐谷浑在内的西域旧地和西南各国旧地及防备大食国;夷望军驻守夷州(台湾),遥镇倭国旧地;而岭南军也需坐镇岭南及海上诸岛。不到大乱之时,这些军队只会中立。那么刘廷等人能调动的军队,至多二十万。”

    顿了顿,仞指着洛阳:“洛阳既有粮仓又有武库,琅琊王殿下在得到幽州军后,就应立刻派娄仲达等人率军入洛阳,得到粮仓的同时,也可凭此与关中的赵焕对峙。如此一来,琅琊王进可与赵焕争夺黄河流域,从而徐图天下,退也可做一诸侯强国!”

    高俨听完后,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