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东汉重生 >

第366部分

东汉重生-第366部分

小说: 东汉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二人秘密定计,令诸葛瑾坐镇舟船,陆逊率领全部兵马向襄阳进发。魏军素来忌惮陆逊,见陆逊要攻襄阳,立即退回城中。诸葛瑾便引船而出,陆逊慢慢整顿好队伍,大张旗鼓地走上船。魏军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击,于是陆逊全军安然退出。

    嘉禾七年公元238年,弄政大臣吕壹遭处死。先前,诸葛瑾、吕岱、朱然、步骘以自己为武官,未有干涉吕壹一事,吕壹死后,孙权派遣中书郎袁礼斥责四人,指自己与四人恩犹骨肉,荣福喜戚,相与共之,自己政治上出错,理应上奏劝告,不应置身事外。

    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四月,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即后世的安徽寿县南之水,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后世的安徽六安东北,前将军朱然攻樊城后世的湖北襄阳,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后世的湖北南漳蛮河流域。

    五月,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

    同年,诸葛瑾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死前嘱咐买棺服,办丧事要简约。

    我们闲言少叙,书归正文,由于诸葛瑾出场,按着惯例,我们必须要简单的介绍一下。

    等孙权询问大家,如今要如何应对,公孙续大兵压境的时候,等众文武,都发表了意见之后,诸葛瑾也是走出队列,他先是郑重其事的给孙权行了一礼。

    孙权,一看诸葛瑾出列要说话,他的心情也是轻松了一些,因为,诸葛家也是荆州名门望族,诸葛家之人,都是有能为的人,比如诸葛亮。

    于是,孙权就立即说道:“子瑜啊,你有什么良策就说吧,现在都火烧眉毛了。”

    孙权平时也很少会有这么火急火燎的时候,现在形势大为不同,不由得孙权他不着急。

    至于,孙权的心中是怎么想,他是为自己着急,还是为整个孙氏着急就没有人知道了。

    既然,主公询问,诸葛瑾这才笑眯眯的说道:“主公,为公孙续的大军南下而上火,这大可不必,属下有良策,败公孙续只在弹指之间!”

    大破公孙续,还在弹指之间!

    你还能再吹一些吗?

    这就是,孙权甚至是,整个在场孙权文武的想法,但是,现在情况危急,诸葛瑾在孙权的身边,还是有一些地位的,所以,众人都没有说什么。

    不过,孙权却不能不说话了,那就是,孙权他要询问啊,你弹指之间,可大破公孙续,那么,计将安出啊!

    所以,孙权也有一些小兴奋,小激动的说道:“子瑜,你不要卖关子了,你有什么妙计,还不快快到来?”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等孙权一询问,诸葛瑾就一手放在身前,一只手背在身后,在大堂之上,就来回的走了两步。

    等片刻之后,等的孙权也是直皱眉的时候,只听诸葛瑾这才说道:“主公放心,属下的计策,就出在主公治下的山越,属下此计一出,不但能够阻止公孙续的大军南下,还能够平定主公治下的山越之乱,此乃一箭双雕之计也!”

第七百五十四章 山越,彭泽!() 
等片刻之后,等的孙权也是直皱眉的时候,只听诸葛瑾这才说道:“主公放心,属下的计策,就出在主公治下的山越,属下此计一出,不但能够阻止公孙续的大军南下,还能够平定主公治下的山越之乱,此乃一箭双雕之计也!”

    虽然,诸葛瑾说到了山越,也说到了一箭双雕,但是,他们这些谋士说话太费劲,这也让孙权有些稀里糊涂。

    不过,做为主位的他,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那样的话,会有损自己主公的形象。

    但是,作为主公,他还不能不问,不问明白,他怎么下令呢,所以,孙权就接着问道:“子瑜,这都什么时候了,你把话说明白点。”

    “诺!”诸葛瑾听见主公有些激动,他这才说道:“主公,属下的意思,就是派人去和我们治下的山越各大渠帅联系。让他们在各地起事反抗公孙续。只要主公答应他们,等打退公孙续之后,跟他们平分扬州!”

    “子瑜,你的计策虽然不错,可是,没有多少可行性啊!”孙权虽然,他在排兵布阵方面不如,自己的父亲孙坚,自己大哥孙策,但是,孙权的某些智商还是很高的,比如算计别人,他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不折手断。

    那么,想孙权这样的人,他对什么勾结山越无所谓,他对诸葛瑾这条计策的可行性却非常重视。

    于是,孙权接着又说道:“子瑜,我们和山越本来就是死敌,我们要联合山越,那些渠帅会跟我们合作吗?

    就算能够说服他们跟我们合作,那么,还要答应他们击退公孙续之后,跟他们平分扬州。别说我不甘心跟山越平分扬州,就算我答应了他们,谁又能保证他们,在公孙续走了之后,不继续跟我们为敌,尾大不掉吗?”

    有的时候,聪明就是傻,傻有的时候也就是聪明,孙权能够坐上江东之主,但是,他却对诸葛瑾利用山越的问题,看不明白,只看见自己的利益,却看不到,事情在发展中的变化。

    这件事情,就好像春秋战国,秦国的秦献公,跟魏国以及山东六国常年大战,而大战自然需要运送粮食,而从西秦到函谷关,万水千山,春秋战国时候兵马的运输能力很落后。

    所以,每一次秦献公让当地的岳阳令运送粮草,等到了战场,粮草剩下的还不到一层。

    而一连两次,秦献公为了军心和民心,并没有惩罚这个岳阳令,可是,等第三次运送粮草的时候,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所以,这一次秦献公为了正军法,就砍了这个负责押运粮草的岳阳令,可是,这个岳阳令死的冤枉啊。

    因为,大军把粮草从几百里外运到战场,这些运粮的兵马自然也要吃喝,那些九层的粮食,不是被岳阳令贪污的,是被这些兵马给吃了。

    而今天,孙权也是这样的,其实,往往上位者都会有这种问题,就好像,明朝有一位昏君,三十多年不上朝,有一天他突然得到了忠臣的禀报,说现在是天大大汗,百姓无粮可用。

    可是,皇帝却说,没有粮食就吃肉啊,这些草民怎么这么笨呢?好了,我们闲言少叙书归正文。

    但是,孙权他是主公啊,他既然对诸葛瑾的计策有了疑问,诸葛瑾他自然就需要解释。

    于是,诸葛瑾就耐着性子说道:“主公英明,不过,主公您大可不必担心,首先我们许诺山越的那些好处,现在都是公孙续的城池了,所以,主公您也不损失什么。

    另外,主公您不给他们点好处,人家又凭什么为我们出力卖命呢?另外,关于击败公孙续之后,山越的问题,别把公孙续看的太简单了,我看光是凭借山越,也无法战胜公孙续,主公您也不能坐视不理,所以,等我们和山越战胜公孙续之后,山越的势力,也会损失惨重的,到时候,主公您不但能够利用山越击退公孙续,还能够立即公孙续消灭山越的。”

    哈哈哈!

    孙权听完诸葛瑾的解释之后,他就哈哈的大笑起来,因为,孙权已经接受了诸葛瑾的计策。

    那么,后续的问题又来了,既然要跟山越勾结,那么,就需要一个人,去跟山越谈判,这个人选是谁呢?

    孙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瑾本人,因为,这条计策就是诸葛瑾他想出来的,但是,还没等孙权下令让诸葛瑾去和山越谈判呢?

    就见诸葛瑾先一步行礼道:“启禀主公,属下觉得,要想劝说山越跟主公和做,这个出使之人只有子敬最为合适。”

    那么,诸葛瑾提议让鲁肃出使山越,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呢,其中,这个问题也不好判断,就要看诸葛瑾和鲁肃有没有矛盾,那他诸葛瑾出使山越和鲁肃出使有什么不同了。

    但是,此时,孙权哪有这个闲心去关心,诸葛瑾是个什么心态呢,总之有人出使山越就好了。

    于是,诸葛瑾就下令让鲁肃出使山越,而山越就是东汉末年,各地地方武装的统称,泛指扬州。

    山越是当时江北浙江地区,越部落占山为王武装势力的统称。东汉末年,黄巾之始,天下大乱,有诸多地方割据势力,因社会动荡,或者不纳王租而占山为王,被统称为山越。

    晋书曾把西晋将领王浚灭东吴的过程称为“王浚南征兵无血刃,扬越为墟。“晋书?武帝纪之中把东吴称作扬越。可见山越的称呼原因可能只是对山贼的地域性称呼。

    山越一词也常与浙江、山民等共同出现。这也解释了为何山越势力彼此并没有什么联系,而且为数众多,时而出现。有学者认为三国时期的山越为古百越部落后人,因不纳王租占山为王,平时也劳作和平民百姓无异。

    山越分布在“长江以南、浙江、绍兴、福建、嵊州等省境内。“翦着华夏史纲要。白翠琴亦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史之中指出山越“主要分布于吴郡、会稽、绍兴、嵊州、丹阳、东阳、豫章、临川、庐陵、衡阳、长沙、始安、桂阳等东吴的扬州诸郡和曹魏的庐江郡。

    总之,三国时山越分布范围东及于海,西达湘江,北抵长江,南邻交州,相当于今浙江、绍兴、宁波、嵊州、福建等省的部分山区“。

    何光岳指出山越“分布于古代扬州区域内的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新都、鄱阳等郡,即相当于今长江以南的闽、浙、赣、皖、苏等省交界的山区丛林地方“。

    而在东汉扬州有四股比较大的山越势力,也就是有四大渠帅,他们分别是活动在吴郡的严白虎,活动在会稽郡的潘顺,活动在丹阳郡的金奇,活动在豫章郡的黄乱。

    而扬州之前在江东孙权手中的郡城有吴郡,会稽郡,丹阳郡,九江郡,庐江郡和豫章郡。

第七百五十五章 鄱阳湖渠帅!() 
而扬州之前在江东孙权手中的郡城有吴郡,会稽郡,丹阳郡,九江郡,庐江郡和豫章郡。

    所以,孙权知道,他不能联系吴郡,会稽郡和丹阳郡的渠帅,而最适合跟孙权合作的是,已经被公孙续占领的豫章郡,也就是势力在豫章郡的黄乱。

    鄱阳县,古称番邑,饶州,汉时更名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岸,是江西省试点省直管县之一,由上饶市代管。

    鄱阳县地处东经11623′45″至11706′15″,北纬2846′26″至2942′03″之间,北与彭泽县和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同余干县、万年县接壤;东以景德镇、乐平市为邻;西北同都昌县山水相连。截至2014年,鄱阳县辖区面积42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48。7平方公里,占22。5%,因此有“华夏湖城”的美誉。春秋时期,鄱阳县为楚番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番阳县,治所在后世的址,以处番水之北得名,属九江郡。吴芮时为番令即在此处。

    西汉名鄱阳县,属豫章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属鄱阳郡,为郡治,郡县均治后世的古县渡。

    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鄱阳县还治今址。

    南朝,齐鄱阳郡还治鄱阳县。梁承圣二年(公元553年)分江州立吴州,领鄱阳郡、州郡同治鄱阳县。

    隋平陈属饶州、为州治,大业初复为鄱阳郡治。

    唐武德五年为饶州治,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为鄱阳郡治,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为复为饶州治。

    民国时期,1912年废府属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6年复属省。

    彭泽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位于江西省最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九江市东北角上,北濒长江。

    东邻安徽省东至县,南与鄱阳县、都昌县毗邻,西连湖口县,北与安徽省宿松县、望江县隔长江相望,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

    彭泽是一个濒临长江的千年古县,具有中国第一溶洞奇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洞,位于庐山之东的乌龙山麓,集“山、水、洞、佛教”于一体,是江南着名的旅游胜地。

    彭泽县有华夏唯一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自然保护区,桃红岭梅花鹿,面积达550万亩。

    彭泽在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生息繁衍,彭泽之名,因鄱阳湖而来。

    夏商周秦诸代,将彭蠡泽周边地区,统称为彭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彭泽地域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秦所设的九江郡为淮南国,彭泽建县自此始开始。

    三国时,彭泽的南境入吴属彭泽郡。

    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分庐江、武昌二郡之一部,立寻阳郡,共领三县,原属豫章郡之彭泽,此时即划入寻阳郡。同年,又析彭泽地之一部,置上甲县,与彭泽同属寻阳郡。

    东晋安帝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又废上甲县,复入彭泽。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这里下陷成为盆地,盆地范围广及今江西北部、湖北黄梅地区和安徽宿松、望江一带。

    至一万年前最近一次亚冰期结束时,断块上升的“庐山“耸峙盆地之缘,而盆地内则河道纵横,池塘密布。此后由于冰后期的海侵,整个盆地变成泱泱大湖,并成为长江的宽阔河段。尚书?禹贡之中记载有“彭蠡“,汉书之中则记为“彭泽“。

    三国时,彭泽分为南北两湖,长江从两湖之间的地峡上流过。后北湖演化为鄂皖交界的龙感湖、安徽境内的大官湖和泊湖。南湖则逐渐南侵,至南朝时湖水直抵新建樵舍附近,使汉初设置的鄡阳县大部分和海昏县一部分被淹没,民间有“沉海昏,起吴城“之说。

    隋时因湖水逼近鄱阳山(原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后因地名鄱阳而称鄱阳山。据考,它位于鄱阳县西北的湖中,20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时未找到此山)而名鄱阳湖。自唐初至明初,湖水逐渐北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