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东汉重生 >

第358部分

东汉重生-第358部分

小说: 东汉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在这里,我们就不评说了。

    而公孙续派出去的三路大军,南路军的赵云走的就是华容道,而华容此时已经在公孙续的手里了,所以,赵云这条进军之路,在头半段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危险。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赵将军,前面就到了江夏郡的疆域,等绕过江夏郡,就是江东的豫章郡了。”在赵云率领兵马,走华容道,绕到了江夏南部之时,斥候正在向赵云禀报。

    赵云确定了路线之后,他并没有犹豫,赵云先是看了看地图,接着,确定了方向之后,就立即下令让大军直接东进。

    豫章郡,郡名,楚汉之际置。治南昌县(即后世的江西省南昌市市区)。汉豫章郡治南昌,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西汉后期隶属于扬州刺史部。

    汉末,孙策厘豫章郡置庐陵郡,孙权厘豫章郡置彭泽郡、鄱阳郡。西晋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唐时改豫章郡为洪州。

    豫章郡,汉书但云“高帝置“。周振鹤认为是高帝初年分庐江郡所置。豫章郡,治南昌县,辖十八个县,南昌县、庐陵县、彭泽县、鄱阳县、鄡阳县、馀淦县、柴桑县、新淦县、南城县、宜春县、艾县、安平县、海昏县、历陵县、建成县、南壄县、赣县、雩都县。

    汉四年秋七月,汉王刘邦以英布为淮南王,置淮南国,领衡山、九江(包括后来的六安国)、庐江、豫章四郡。

    高帝五年,刘邦下诏“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因此豫章郡再次归长沙国管辖。高帝十一年,英布反,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

    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淮南国除,四郡属汉。十二年,徙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刘喜还封城阳,以庐江、豫章二郡为庐江国,封淮南厉王刘长之子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

    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徙庐江王刘赐为衡山王,庐江国除,复置庐江、豫章二郡。

    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于江北新置庐江郡,庐江郡江南故地分属于豫章郡、鄣郡。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豫章郡领县十六、侯国二:南昌县(治所,南昌市区)、庐陵县、彭泽县、鄱阳县、历陵县、余干县、柴桑县、艾县、赣县、新淦县(都尉治所)、南城县、建成县、宜春县、海昏(侯国,汉书地理志失注)、雩都县、鄡阳县、南野县、安平(侯国)。有67462户,351965人。其郡辖地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江西省。

    汉和帝永元年闲,增置三县:临汝县、建昌县(分庐陵置)、石阳县(分海昏置)。

    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豫章郡领二十一县:南昌、建城、新淦、宜春、庐陵、赣、雩都、南野、南城、鄱阳、历陵、余汗、鄡阳、彭泽、柴桑、艾、海昏(侯国)、平都(侯国,即西汉时安平侯国)、石阳、临汝、建昌。有406496户,1608906人。

    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孙策分庐陵、雩都等县置庐陵郡。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厘置彭泽郡(旋废)、鄱阳郡。

    东汉末,即后世的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还包括苍梧郡、和浦郡、荆州桂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

    魏黄初二年,吴沿置豫章郡,治南昌,辖十六个县:南昌、海昏、新淦、建城、上蔡、永修、建昌、吴平、西安、彭泽、艾、宜丰、阳乐、富城、新吴、钟陵。

    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

    南昌,简称“洪”或“昌”,古称豫章、洪都,江西省省会,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华夏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光电产业基地,世界级的光伏产业基地。

    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之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南唐时期南昌府为“南都”。

    公元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宣告党领导下的华夏人民的军队从此诞生了。二千多年的建城史,留下海昏侯墓(汉废帝陵)、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百花洲、八一起义旧址群等名胜古迹。

    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数易,别名诸多,汉称豫章,唐称洪州,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公元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设市。

    南昌地处长江以南,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南昌先后有豫章(汉)、洪都(隋唐)等称谓,是历代县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来繁荣昌盛。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产生活。至三千年前,北至艾溪湖,南至青云谱,这一弧形地带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

    南昌属扬州地。春秋属吴。战国属楚。南昌地处吴、楚交界,吴楚相争多在于此。在左传之中记载:昭公七年(公元前553年),楚令尹子荡伐吴师于豫章。

    秦属九江郡,浔阳,郡治设在寿春(即后世的安徽寿县)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颖阴侯灌婴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称为“灌婴城”,开创南昌建城史。

    开创了南昌的建城历史,并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

    三国时为东吴豫章郡。公元291年(晋元康初年),置江州,后移治浔阳。两晋及南朝时为豫章郡、豫章国。

    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发展,逐渐成为华夏古代版图上的重要城市。

    而这个南昌也算是历史名城了,他在东汉末年,地处扬州的豫章郡,是江东孙氏的疆域。

    所以,赵云这一次的偷袭目标,就是这个南昌城,而赵云之所以会偷袭南昌,这也是公孙续的命令。

    当然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可是,公孙续跟手下文武,商议的战略目标,都是有目的,而豫章郡的太守,是孙氏孙坚的子孙孙静,也就是孙权的叔叔。

第七百三十八章 孙静() 
当然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可是,公孙续跟手下文武,商议的战略目标,都是有目的,而豫章郡的太守,是孙氏孙坚的子孙孙静,也就是孙权的叔叔。

    所以,如果公孙续能够让赵云,偷袭豫章郡得手的话,这对于,公孙续此次跟孙氏大战,又会填上一个重要的砝码。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豫章郡南昌城,西南方向五十里处的密林之众,赵云刚刚率领两万精锐,昼伏夜出的赶到了这里,赵云二话没说,他先让大军原地休息!

    我们不止一次的说过,大军出征在外,除了必要的准备之外,临战之前也一定要让兵马,得到必要的休息,尤其是急行军之后。

    所以,赵云派出斥候和巡逻的兵马之后,就让大军,在山林之中休息,兵马自然是该吃饭的吃饭,该喝水的喝水,而有的兵马则是坐在了原地。

    但是,不管赵云的这些兵马,怎么休息,他们第一没有人员嘈杂的声音,第二骑兵和战马都没有卸甲,第三,虽然两万大军,都在原地休息,他们却始终保持着大军的阵型。

    而赵云此时,则是研究如何攻下南昌城,至于,豫章郡谁是太守,这些情报,赵云早就从斥候的口中得知了。

    而此时,正是午夜过后,此时,正常的百姓和兵马,早就已经入睡了,赵云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原地安营扎寨,从明天起在研究,怎么攻打南昌城。第二个选择,那就是立即攻城。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赵云一手拿着干粮,另一只手拿着地图,他正在研究南昌城和周边的地形,就在这个时候,斥候探查南昌城的情况,赶了回来。

    只见,斥候来到了赵云的近前,就立即行礼道:“启禀将军,小的们把南昌城的守卫情况都探查清楚了,那里的守卫十分的松懈,而城门处,就只有零星几个守军在那里看守城门。”

    “很好,再探!”赵云打发走了斥候之后,他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孙静不是一个饭桶,那就是南昌城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让南昌城守卫的情况这么松懈。

    但是,不管怎么说,赵云是来干什么的,敌人守卫松懈,不是天赐良机吗?

    有人会说了,你别瞎白话了,怎么公孙续的敌人都是这么饭桶呢,这也没有办法,因为,公孙续是两世为人,所以,他的思想,还有的手下,都有一些现代理念。

    虽然,古人也很聪明,但是,具有公孙续现代思想的兵马,他就是处处占据了先机。

    比如,这个时代,两军交战,基本都是正大光明的交战,很少会有用计的,只要有一个半个的头脑灵活,那么,他们即便没有卧龙凤雏的名声大,那也是徐庶那样的智者。

    既然,计议已定,那就要坚定不移的向这方面去努力,所以,赵云他又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就让兵马立即整军。

    现在已经是后半夜了,也是人们最困的时候,此时赵云他不攻城,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而赵云他攻城,正常来讲,还是要把兵马,分成前军和后军,毕竟赵云他还是有两万精锐,而赵云还有铁卫和白马义从,这些直属兵马,六千人来人呢?

    但是,这一次赵云也是一反常态,他直接下令,让大军同时攻城,这一下,两万多人,都是排山倒海的向着南昌城冲杀而去。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杀啊!杀啊!杀啊!

    杀啊!杀啊!杀啊!

    而赵云也是,跟着大军同时冲杀,既然主将都亲自上阵了,赵云的这些兵马,还有什么可说的,更何况,他们本来就是精锐,而南昌城的守卫,也是稀松平常。

    赵云,这一次突袭南昌城,他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所以,赵云不取胜,谁会取胜。

    没用多少时间,赵云率领兵马,就攻开了南昌城的城门,赵云让兵马,分别去占领四个城门,军营,府库等重地,而赵云则是率领白马义从和铁卫,亲自去攻占郡守府。

    赵云的大军,就这样,如同洪水一般,攻进了南昌城,而豫章郡的太守孙静正在睡梦之中。

    孙静,字幼台,吴郡富春(即后世的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之弟,孙策、孙权之叔。孙坚初起义军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孙坚的基础队伍。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坚长子孙策进攻会稽,派人请孙静,孙静带家属与孙策在钱塘会面。孙静献计助孙策击败会稽太守王朗,平定会稽。

    孙策上表任命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委以重任。但孙静留念故乡,不愿出外为官,请求留任家乡镇守,孙策便同意他的要求。

    建安四年(公元200年),孙权执掌大事,就地升任孙静为昭义中郎将。孙静后终老故乡。

    孙坚开始兴兵起义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基础队伍,大家都依附于他。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坚长子孙策击败刘繇,平定各县,随即进攻会稽,并派人请叔父孙静,孙静带着家属与孙策在钱塘会面。

    当时会稽太守王朗在固陵抵御孙策,孙策几次渡水作战,都未能取胜。孙静于是对孙策说:“王朗凭险固守城池,很难马上攻破。从这里向南数十里是查渎,是通向会稽道路的要害之地,应当从那里进入王朗的后方,这正是兵法上讲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我得亲自率领军队作为先锋,一定能将城池攻克。“

    孙策采纳他的建议,假意命令全军说:“近日来连雨水浑,兵士喝了这些水大多腹痛,命令赶快备置瓦缸数百口澄清饮水。“到了黄昏时分,他点燃许多火把,作为疑兵,用来迷惑王朗。

    然后,又派出一支部队从查渎道进袭高迁屯。王朗大惊,派遣前丹杨太守周昕等人率领军队前来迎战。孙策打败周昕等人,将周昕斩杀。

    王朗逃走,虞翻追随,掩护王朗,乘船渡海逃到东冶。孙策追击他们,大败王朗军,王朗只好向孙策投降,孙策于是平定会稽。

    孙策平定会稽后,上表任命叔父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授他以重任。但孙静留念祖宗生活安息的故地,不乐意出外作官,请求留任家乡镇守。

    孙策便答应了他的要求。建安四年(公元200年),孙权执掌大事后,孙静被就居地升任为昭义中郎将,最后终老故乡。

    以上就是孙静在史料之中的记载,至于,到底准确性有多大,那就不好说了,但是,他既然出现在史料之中。

第七百三十九章 庐江() 
以上就是孙静在史料之中的记载,至于,到底准确性有多大,那就不好说了,但是,他既然出现在史料之中。

    至少,孙静此人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们不去管这些,毕竟我们的,也是演义类,他不是纪录片。

    我们闲言少叙,书归正文,而孙静跟孙策的感情非常的好,可是,孙策却突然被害,这一点让孙静感到十分的奇怪,他有很多的怀疑,可是,孙静没有确实的证据,自然就不能做什么。

    而查明大哥孙策究竟是如何遇害的,这件事情,孙静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可是,事情跟孙权有关,孙权又处处小心,这也是让孙静,在探查大哥的死因之上,没有任何进展。

    但是,最近孙权和公孙续触发了大战,而孙权把所有的经历和人力,武力都用在了,和公孙续交战的上面了。

    所以,最近孙静在探查大哥的死因,这件事情上,有了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