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重生-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
等奇兵冲过城门之后,片刻的时间,众人就听见,城外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声音,明白的人,都知道,这是千军万马行进的声音,听这声音至少也有数万大军。
没错,后面冲来,正是公孙续这一次带到敦煌郡的主力大军,而贾诩和刘莹也在大军之中。
这些兵马的任务,就是攻下敦煌城,并且占领敦煌四门,有的人则是负责攻占府库,粮库和武器库,还有收编敦煌城人马的。
而收编敦煌城人马的任务,则是有公孙续亲自带队,典韦和一些亲卫也跟在其中,而公孙续的手中,除了有大批人马之外,还有一个王牌那就是王蒙。
这个时候,王蒙也有些恢复做来,但是他不知道是灵光一现,还是看出了事实的严重性,所以他并没有在公孙续面前摆谱和抱怨什么。
这个时候,就听公孙续说道:‘恶来,整顿人马,带着我们的王大太守,去军营收编人马。’
“诺!”听见主公的军令,典韦就立即行礼道,接着典韦,带着刚刚赶来的亲卫,押着王蒙直接赶奔军营而去。
而王蒙是太守,他手下也有万把郡兵可用,这些兵马自然都在军用,由于郡兵的人数不多,他们的任务多数就是守卫城池和维护城池的治安。
所以,敦煌城郡兵的军营也在城池之中,有了王蒙的带路,公孙续,典韦和众亲卫很快就来到了军营之外。
这个时候,只见王蒙,立即点头哈腰的说道:“大爷,前面就是军营了,我一定配合大爷收编军营,只求大爷留我一命啊!”
王蒙虽然可恶,但是公孙续也不是杀人恶魔,既然利用了人家,只要现在王蒙配合,公孙续放过他一次也无所谓。
只要将来,王蒙不找死就不会死,另外一点,别看王蒙欺负老百姓听厉害的,但是公孙续想要对付他,还是不费什么力气的。
想到这里,公孙续就露出了相对比较和善的表情说道:“只要你陪和我,我答应你,就饶你一命。”
本来,公孙续想最后弄死这个王蒙,所以,之前公孙续一直说我不会杀你,而刚才公孙续才说饶你一命。
“是是!大爷我也一定好好配合!”王蒙一听自己能够逃过一劫,他自然是欣然的答应了。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前面就是军营,公孙续让典韦带着王蒙直接奔营门而去,等众人来到营门口的时候,只见营门处自然有兵马看守。
“什么人,站住,再不站住就放箭了!”这个营门处的小军官,看见公孙续等人之后,就立即大声的喊道。
听见有人高喊,公孙续就用手捅了捅王蒙,王蒙并不是傻子,所以,自然明白公孙续的意思。
第六百章 目标西海()
听见有人高喊,公孙续就用手捅了捅王蒙,王蒙并不是傻子,所以,自然明白公孙续的意思。
于是,王蒙就摆出了太守的架子,只见他立即呵斥道:“瞎了你们的狗眼,都喊什么喊,是我你们的太守大人!”
这些军营的兵马都是王蒙的郡兵,他们自然认识王蒙这个太守大人了,不管王蒙为人如何,但是太守就是太守,既然他们在这里当了郡兵,那就得知道谁是他们上司。
而这名看守营门的小头目,一看自己呵斥的,居然是自己的太守大人,他才一点没有被吓出毛病来。
于是,这个小子,就立即点头哈腰的说道:“呀,原来是太守大人啊,是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这里跟您认错了。大人您怎么到军营来了?”
“哼,老子来军营,还用跟你请示吗?还不快,闪开道路,让兵马都出来集合。”王蒙继续说道。
“诺!”守门头目立即行礼道,接着他就让手下打开城门,迎接王蒙等人进营,而公孙续等人自然也是跟在了众人的后面。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许多了,公孙续让王蒙把万把郡兵全部都集合了起来,有王蒙宣布,从今天起,他们都跟随公孙续了。
自然有一些出头之鸟,但是被典韦斩杀了几个人之后,剩下的人也都老实了,至于,有没有臭鱼,有没有兵痞,这些问题,公孙续他们自然都有办法。
兵马自然需要整编等等手段,而王蒙公孙续也没有骗他,自然让了王蒙,但是王蒙只是孤身一人逃出了敦煌郡,至于他的什么总管什么王妈妈都没有忠心的跟着他。
而王蒙的家产自然都归了公孙续,公孙续一战养战,自然不是说,他自己是一个财迷,而是公孙续现在干什么事情,都需要钱,没有钱,你连手下和兵马都募集不来,更养不起大家。
现在,大汉已经名存实亡,而公孙续自己本身就是诸侯,他是手下众人和百姓的主公,所以,公孙续治下百姓的死活,公孙续手下的俸禄,都需要公孙续来出。
西海郡,是华夏古代的一个地名。即(即后世的青海湖)、允谷(即大允谷,后世的共和县等地区)、盐池(后世的茶卡盐池)等地。
西汉末年,大司马王莽掌握了朝中大权。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四年),王莽派中郎将平宪等人,来到西海(即后世的青海湖)地区,以金钱财物,利诱卑禾羌首领良愿献地内属。
良愿等人慑于西汉武力,又贪图财币,于是率领本部落一万两千人迁出鲜水海(即后世的青海湖)、允谷(即大允谷,后世的共和县等地区)、盐池(后世的茶卡盐池)等地,将环湖地区献给了汉朝,自居高山险阻处为汉藩蔽。王莽诱使卑禾羌献地,羌人又一次被迫到自然条件更差的地区去放牧。
王莽得西海、盐池后,为竭力制造“四海一统“的政治升平假象,奏报临朝的太后王政君,谓当时全国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请在良愿等所献的地区设西海郡。
准奏后,于元始四年冬设置了西海郡,治龙夷(又名龙耆,即在后世的青海省海晏县三角城),并在环湖地区设置五县归西海郡管辖。时西海郡设修远、监羌、兴武、军虏、顺砾五县。以后屡经废建。西海郡的设置,使汉帝国西部疆域深入到了青海西部的草原。
王莽建立西海郡后,在国内增立新法五十条,凡有违犯者,强行迁徙到西海地区。被迫迁徙的内地百姓数以万计,引起了内地人民的强烈不满。
西海郡设置两年后,即王莽居摄元年(公元六年),西羌豪酋庞恬、傅幡等兴兵攻打西海郡,企图夺回水草丰美的环湖地区。西海太守程永弃城逃走,后被王莽所杀。
羌人遂即占领西海郡。次年,王莽遣护羌校尉窦况等击破西羌,收复了西海郡。王莽篡位称帝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新莽政权无力顾及边疆郡县,卑禾遂又趁机夺回了故土,西海郡也随之废弃。
东汉建安年间,改张掖居延属国为西海郡,。治所在居延(即后世的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辖境约当今居延海附近一带。北魏废。
隋大业五年(公元六零九年)在后世的青海省青海湖西古伏俟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尕亥乡铁卜加村西南)置。辖境约当青海湖附近一带。隋末废。
唐朝时,贞观二十三年(公元六四九年)即唐太宗去世之年,唐高宗封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
西海郡,也就是张掖蜀国,但是在东汉建安年间百威西海郡,这里就是公孙续下一个目标。
但是,西海郡这里毗邻鲜卑和匈奴,又人烟稀少,这里又长安被鲜卑和匈奴袭扰,所以,多数的百姓不是南迁,就是被掳掠到了北方。
所以,西海郡毕竟是大汉的郡县,公孙续不能不管这里,接下来公孙续就派出得力干将和兵马,去收服西海郡。
因为有了羌族和刘莹的帮助,公孙续手中,还真的不缺人马,羌族之中也有将校。
而此时的南匈和乌桓早已经被公孙续给灭掉了,但是鲜卑还在,并且鲜卑还是分为东中西三部,西部鲜卑是步度根部,中部鲜卑是步度根部,而东部鲜卑则是以扶罗韩为主的诸多小部落。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华夏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华夏北方。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
公元四十五年鲜卑跟随匈奴侵扰边境,鲜卑才作为民族实体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后,鲜卑族逐渐摆脱其控制。公元八十五年和公元八十七年,鲜卑两次攻打匈奴,反抗压迫。
公元九十一年,受到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族趁机占据蒙古草原。
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率部统一鲜卑各部,檀石槐死后,鲜卑陷入分裂。三世纪前叶,轲比能重新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但轲比能死后,各部落又开始独立发展。在此期间,鲜卑同中央王朝时和时战。
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先后建立国家。公元三八五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公元四三九年统一北方。公元四三九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
第六百零一章 平定凉州北部()
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先后建立国家。公元三八五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公元四三九年统一北方。公元四三九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
公元五三四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五五七年,北周取代西魏。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直到公元六六三年才被吐蕃吞并。
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西汉初期,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鲜卑退保鲜卑山,世属匈奴奴役。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将乌桓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鲜卑也开始南下到乌桓故地饶乐水(即后世的西拉木伦河)流域。
此前,鲜卑由于在乌桓北方,一直没有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直到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四十五年)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境,鲜卑才开始被中原王朝所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四十九年,鲜卑首领偏何归附东汉。公元五十四年,鲜卑首领满头、於仇贲率部到洛阳朝贺,被东汉封为王侯,管辖鲜卑、乌桓各部。
随着匈奴分裂,鲜卑逐渐摆脱匈奴的控制。公元八十五年,鲜卑联合乌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势弱。公元九十一年,东汉政府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趁势占据蒙古草原,吞并匈奴余种十余万落,开始强盛。
东汉桓帝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分地为三:右北平以东为东部,右北平到上谷为中部,上谷以西为西部。三部各置大人管理,直属檀石槐。游牧民族所依恃的重要战略物质即是“水草“和“刍禾“、“盐地“,檀石槐在成为鲜卑大人后,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措施:“乃立庭于弹汗山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
之后,在他的统帅之下,“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种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檀石槐乃自拘行,见乌侯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留,其中有鱼,不能得之。
闻楼人善网浦,于是东击俊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渔以肋粮食。“统一后,鲜卑连年侵扰东汉边境。
公元一七七年,东汉灵帝命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分别从高柳(即后世的山西阳高)、云中郡(后世的内蒙托克托东北)、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出塞,分三路进攻鲜卑。
汉军出塞二千余里,鲜卑首领檀石槐命东、中、西三部大人率众分头迎战,大败汉军。
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西部鲜卑叛离,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一是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据有云中、雁门一带,二是轲比能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来联盟“东部大人“所领属的若干小集团,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其中轲比能集团势力最强,
轲比能志在统一鲜卑,所以对刚建立的曹魏表示恭顺。公元二二零年,轲比能向魏文帝曹丕献马;公元二二一年,轲比能交还留居鲜卑的汉族五百余家归汉;公元二二二年,又率部三千余骑,驱赶牛马七千余口与魏国“互市“,再送归汉人千余家返回上谷等地。同曹魏保持良好关系后,轲比能开始兼并其他部落。
公元二二八年,轲比能吞并东部鲜卑各部落。公元二三三年,轲比能吞并步度根部,统一漠南,对曹魏边境形成威胁。
公元二三一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派遣使者联络轲比能,意图前后夹击曹魏。轲比能率兵至石城(即后世的甘肃皋兰),屯兵边境。为防鲜卑南下,公元二三五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死,鲜卑开始“部落离散,互相征伐“,鲜卑各部进入独立发展时期。
东部鲜卑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占据辽西;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率领下,第三次南迁来到云中(即后世的内蒙古托克托一带);秃发部也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由塞北迁居到河西;乞伏部在西晋建立以前,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