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最长的一梦 >

第8部分

最长的一梦-第8部分

小说: 最长的一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能力。从本源来讲,走在完全错误的路上。你看号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那位灵如蜂刺,动如蝴蝶的拳王,老来的结局却是脑部被反复重击后,遗留下霍金森症。为什么?因为西方技击对于对手的强大物理攻击,强调的不是化去打击的力量,而是直接麻痹神经,承受物理打击,来提高瞬间的抗打击能力。杨家拳讲究“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讲的是你怎们能在强大的外力下避开它,化解它,导引它,甚至纳其为己用。现在和你讲这些不过是纸上谈兵,慢慢的如果你能够进阶到一定程度,就会真的深有体会。要记住有的东西是要悟的,师傅是讲不出来的。还有些东西能讲,却一定是知易行难的。如果你的领悟力不错,我会另外教你一些擒拿和实战的套路。那些东西更实用,相对来说也更容易速成。”

  “好了”,老爷子总结道:“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今天就到这里吧。以后的发展,就要看你的决心,悟性,和努力了。”

  对从小就酷爱武侠的江之寒来说,这一天无疑是超现实的梦幻一天。虽然不知道自己能修得怎样,但突然之间就有了一个师傅,一套入门的练习口诀,还有一个美丽的目标。昨天老爷子和他说的时候,他还觉得象是一个善意的玩笑,虽然老爷子看起来不是开玩笑的人。今天早上,他多少是带了点好奇和怀疑来的,但看到老爷子穿着练功服在天井中那一站的姿态的范儿,他的心不由得重重的跳了一下,就仿佛一个小孩突然发现美丽的童话世界居然真的存在,虽然没有想象中神奇,却是触手可及。那样的快乐,真是难以形容。

  带着一些非真实的感觉,江之寒离开了老爷子的住所,心里还充满着快乐,一些对未来不确定的紧张和兴奋,还有一种急切地跃跃欲试的心情。书上说,人生就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一块骨牌推倒了,后面哗哗的跟了一大串。

  想到自己开始去学校锻炼的时候无非是一场梦以后,想以每种可能的方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生活的更加积极。然后就认识了两个朋友,然后一时热血冲动打了个抱不平,然后就捡到一个师傅。这个夏天,蝴蝶扇了一下翅膀,空气中有了一点小小的波动,和一些小小的变化,但江之寒的生活却大大的改变了。

  江之寒对自己说,这些看来都是一件一件的小事,但我一定要抓住机会。他想起母亲同学的教导,抓住每一个你能看到的机会。

  回家的路上,江之寒还忍不住的偷偷乐着,心里想:大侠江之寒养成中,今天是纪元0年1月1日。

  (周末争取多更几次,还请大家多支持。)

  

第六章 此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

  见了老爷子之后的那个星期,母亲在单位接到戚处长老婆的电话,去市图书馆取回了特别阅览证。再加上老爷子对江之寒吩咐说,他的心肺功能还需要加强,除了吐纳练功以外,游泳是最好的锻炼方式。老爷子想办法办了一张市体育馆游泳馆的月票,有市里唯一的标准泳道,而且有三天并不完全对公众开放。

  一下子江之寒的日子就繁忙起来。去图书馆看书,去体育馆游泳,锻炼,一有余暇还要去体会基本入门的呼吸吐纳,练习蹲马步的基本功。

  一天除了三顿饭,睡觉,和路上的时间,其余的基本被江之寒用到了极致,什么八点档电视剧或者小说无聊杂志的,早都消失在日常的生活中。掐指算来,一天做这些事竟有十五六个小时。

  回想以往的暑假,江之寒记得生活是如此的无聊,每天时间都过得极慢,经常要用看电视睡觉看无聊杂志这样的事情,去试图填满它。那时候一天建设性的有意义的活动应该不到一个小时吧。十六个小时对一个小时,岂不是相当于把前面十六年夏天的事情都能堆积到一个夏天里来完成了?想到这里,江之寒不禁有些成就感。

  江之寒的父母对江之寒在假期变得如此繁忙确实有些讶异,但想来看书锻炼都不是什么坏事,应该比成天窝在家里做宅男好,所以也就并不多加干涉。

  江之寒的社会交往EQ确实提高不少。去图书馆的第一天,先是找了母亲单位的电话给戚处长的家里打个电话,邀约他儿子一起去。不出所料的是,小戚说要补课不能去。江之寒很怀疑他真的有兴趣从郊区的家里坐半个小时公车来图书馆,但既然戚处长提过,自己的姿态一定是要做的。

  到了图书馆,虽然有办好的证件可以直接进入。江之寒还是打听了一下戚处长夫人的办公室,上去道个谢说两句客气话。那天在家里,风阿姨表现出有礼貌的冷淡,但江之寒并不是太在意。毕竟母亲和戚处长还算某种程度的共患难过,而他夫人却和自己家素不相识。在中国这个官本位意识很强的地方,能对工人背景的丈夫的老朋友表现出最基本的礼节,已经算是相当难得的修养了。

  江之寒并不期望得到什么热情的接待,不过是要尽一下自己这方面的礼貌,毕竟他对这个特别的阅览室很有期待。

  江之寒就读的中学倒是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但书的量极少而且多半很旧。母亲在的工厂算是国营中型企业,图书馆的馆藏比学校大不少,但基本都是迎合工人兄弟的娱乐性图书。

  市图书馆的一般借书证,只能接触到开放的一部分馆藏,里面还充斥着五六十年代的苏联图书和七十年代政治挂帅的国产革命书籍。想要接触到最新鲜的东西,了解国际的流行动态和经典书籍,在这个年代的中州,还真不是普通民众能够拥有的奢侈。

  而信息的不对等,很大程度决定了掌握信息的那部分人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还没满17岁的江之寒当然还想不了这么远,他只是直觉的认识到如果自己想要看的比别人远几分,要作那条越出水面的鱼,那么首先他就得比绝大多数人接触更多更新的东西。

  风阿姨热情的接待让江之寒多少有些吃惊。毕竟是读图书馆专业出来的大专生,风阿姨大致的向江之寒讲了图书馆的分类学,以及如何尽快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料,然后还询问了江之寒的阅读兴趣所在。

  江之寒回答说,自己暂时没有一个特定的目标,但是希望通过一些初步的阅读能够锁定一些特别的领域。

  于是风阿姨简要的给他介绍了一下泛读和精读的区别,怎样更多的通过阅读索引,简介,前言,以至章节名称来快速扫描和扩大阅读范围。

  风阿姨告诉江之寒,学校教育通常有一个误区,就是说读任何书都不能囫囵吞枣,要细细的去一页一页一行一行一字一字的去阅读理解。其实不然,有效率的阅读一定是结合泛读和精读的。风阿姨絮絮叨叨的倒是和江之寒讲了半个小时,直到有人叫她有事才离开,走之前对江之寒说有事尽管来找她。

  江之寒却不知道,今天让他惊讶不已的待遇却是来源于那天他走之后的一段夫妻对话。

  戚处长吩咐妻子说,江之寒去图书馆如果有事找她,要尽量热情周到一些。

  处长夫人虽然答应,但显然对于一个读中学的家里没有背景的小屁孩被丈夫重视不以为然。

  于是戚处长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江之寒这孩子以后能不能有大出息,我不敢断言。但他这个年龄,就知道人情世事,言谈严谨有逻辑,知识面广,更重要的是气质沉稳性格成熟,这算是一个异数。人家说穷人家的小孩早当家,但历蓉蓉家我是知道一二的。她家,包括父亲爱人,几代都是工人,在城里扎根已久。家里就一个小孩,自然是百般呵护。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但吃穿是不愁的,从小应该没受过什么大委屈。这样的孩子,一般能够懂事到努力学习,争取考个重点大学就不错了。但这个小孩好像已经在规划自己长远的人生。一个人成功与否,我以为比努力和天赋更重要的是,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能够洞察世事人情。我们这一代,上过山下过乡,吃过苦,比儿子他们这一代远为成熟。不过即使是你我,十六七岁的时候还是懵懵懂懂,随波逐流,20来说才开始想规划自己的人生,30来说才慢慢懂得一些世事人情。从这个方面讲,江之寒早熟的可怕,有很大的潜力。但这还不是主要的,毕竟未来怎样还要看他的机遇。明年小霄升高中,不管成绩如何,我准备把他转到市区的重点高中,七中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相对比一中和五中这样顶级的中学要好进好疏通,离我们市府的办公楼又最近。到时候再拿一笔钱在市区租套房子,一家人可以平时在市区住,周末回这边来。今天聊起我去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的时候,江之寒对什么军事啊足球啊这些小霄感兴趣的东西都滔滔不绝,我看小霄听的还很服气。我的打算是,有机会让他们多处处,让江之寒能够影响影响他。亲如父母,我们的话小霄是越来越听不进去,光靠严厉管教是不行的。这个年龄的小孩青春期反叛很严重,加上有代沟,所以我们有些工作很难做。如果有个同龄人让他很服气,做个榜样,没准效果就会好很多。”

  风阿姨当时就回答说:“江之寒听说成绩不过中上,也不算是最好的榜样。”

  戚处长笑道:“不是我说你,你们这些当妈的,一天就看到学习尖子。我当年从来不是成绩最好的,为什么现在比其他人走得顺。今天江之寒这么说也许是想让我高兴,但这是事实。你们有一个天大的误区,跟成绩最好的小孩在一起,就会受益最多。错!有些学习尖子是书呆子,有的呢确实聪明但傲气又不懂人情世故,我们儿子跟他们在一起能学到什么?难道他会一下子就变得十二分努力了吗?多半不会,说不定还有抵触情绪。小霄的基础和天赋,你要期待他一到高中就变成成绩前5前10的学生,是不现实的。我们也不需要那个。只要他能靠自己的努力上得了中州大学的基本分数线,我就有把握把他弄到最好的专业去。在我退休前我还有时间帮他联系个好的单位,以后能走多远要看他的努力造化,但只要是做到这一步就基本能保证他一生衣食无忧了。我们做父母的也就放心了。所以说,你今天给江之寒一点小惠,不过是举手之劳,明日说不定他就能报你一个大恩,让你的宝贝儿子不再懵懵懂懂的混日子。”

  风阿姨一向对丈夫还是信服的,于是满口答应下来。

  江之寒在图书馆的特别阅览室已经呆了两个星期了。影音室他只去看了一眼,那里人相对最多,因为有最新的外国电影电视和音乐的录像带,但这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外文阅览室他每天去呆一个把少时。因为英语基础不够,江之寒看起来有些吃力,阅读速度很慢。在江之寒的规划当中,第一个阶段是泛读的时间,他想要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和值得投入大量时间的东西。

  经过两个星期的阅读,江之寒有了一些大致的概念。艺术哲学这些范围的东西不符合他的性格能力,了解一点,有点谈资也就罢了,深入走下去似乎自己不是那块料。他把阅读的兴趣慢慢集中到两个领域:一个是理科知识和它们的工程运用,一个是经济和财务管理。

  太深入的数理化专业书籍当然不是他能够短时间去了解贯通的,如果决心走那条路,大学才是真正学习培养的阶段。江之寒主要想了解一下最新的科技的运用领域,到底什么才是当今的热点和焦点。

  这几日,他快速的阅览了很多东西,包括一套讲经典物理和化学在17到19世纪鼎盛时期史料的科普作品,几名大师的传记,和最新的电子杂志的工业热点介绍。无论是十九世纪物理学那个高峰时期的群雄争霸,还是当今才兴起的个人电脑和半导体产品,江之寒都看的热血沸腾。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但对于内地城市中州,国营企业改造还在最初的阶段,小商业流通也并不发达,更不用说高科技企业的成型和腾飞了。

  虽然一切的一切都还离自己的世界很远,江之寒却感觉到,自己就象终于挣脱了桎梏的井底之蛙,总算看到了壮阔而华丽的星空。虽然星空遥不可及,但有时候仅仅是注视,也会是一种快乐和一种特权。从十七世纪的科学怒流到二十世纪末的新工业浪潮,在很多太阳西下的日子里,当江之寒抬起头看看窗外,恍惚间真有此间方一日,世上已百年的错觉。

  阅览室十点钟开门,到晚上六点关门。在江之寒的时间安排中,早上5点到10点是锻炼和练功的时间,然后再到图书馆呆到关门。晚上的时间则平分给阅读和练功。

  有了风阿姨的关照,他每天能登记拿一本书回家,但第二天早上必须归还。江之寒呼吸吐纳的练习自觉进境不错,暗自得意自己还天赋不错。随着呼吸吐纳的练习,他每日休息5个小时也觉得神清气爽。有了效果,练习起来的兴致就格外高,不仅蹲马步的时候在练,睡觉前和阅读间隙江之寒也勤练不缀。有些东西,越尝到甜头就会越有动力,这正是江之寒现在的真实写照。

  

第七章 干姐姐的烦恼(上)

  这一日回到家来,沙发上坐了个客人。一个女孩二十岁出头,短发刘海,单眼皮,眼睛不大但很灵动,举手投足有种利落的感觉。

  她主动站起身来招呼道:“之寒是吧,我叫石琳。”

  江之寒打过招呼,去厨房和母亲打了个照面,没想到母亲说:“这是我刚认的干女儿,比你大,所以要叫姐。”

  江之寒腹诽道,没搞错吧,这么大的干女儿也到处乱认。母亲好像知道江之寒在想什么,说:“我可是一直想要一个女儿,可以陪我一起逛街聊天什么的。你愿意和我一起逛街吗?”江之寒立刻败退。

  回到客厅,江之寒和石琳聊起天来。石琳问起江之寒这些天在忙什么,笑说你妈妈说你早出晚归,日理万机,比总理还忙。

  江之寒对这个干姐姐的第一印象颇好,告诉他自己在锻炼身体和读书,又捡了最近才看的欧美流行的最新电子产品,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