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的故事-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也不知是谁凑了一句。因为当时农村有个习俗:秋天,拔几根青豆在野外烤着吃不算偷。
寿荣、樟明就去拔了一大把青豆,并用小锄头在田塍边上刨了坑,又捡来一些干柴,将那些已经成熟的青豆放在上面,划着了火柴。火势很旺,那些青豆即刻发出哔哔剥剥的声音,过了一会儿青豆就烤熟了,漂来一股香味,十分诱人。大家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烤青豆。春生人小动作慢,又比较贪吃,结果落在最后,大家一 齐动手往春生脸上涂黑灰,他的脸成了一个黑不溜秋的黑脸,连哪里是眼睛、鼻子也分不清了,这时,他正坐在田埂上哭鼻子呢。伙伴们没有一个人去劝他,相反,大家地都在嘻嘻地笑他呢!原来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最后一个吃完,大家就得将黑灰涂到他的脸上。春生还是第一次参加“野炊”,不懂得规矩,难怪被涂了黑灰。
5 劳苦的父亲
春生的父亲可真算得上是当时村上的 “秀才”,他的才华,他的学识,在同村人中算是数一数二的。下雨天,父亲不下地干活,常给家人讲故事,春生最爱听父亲讲故事。不但春生爱听,就连春生村上的一些青年人也常来春生家听他讲故事,或者叫父亲出谜面,大家猜谜逗乐。到了冬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勒桕籽,父亲怕春生打瞌睡,专门*生和家人猜谜语。他谜面出了一个又一个,有时春生和母亲不知道谜底是什么,叫他说出来算了。他却笑着说:“都将答案告诉你们了,下次我拿什么给你们猜呢?”春生小时候猜的许多谜语到现在还牢牢印在脑海里。后来春生将这些谜语写了出来,加以修改、充实,出了一本书,叫《谜语精编》,那是后话。
春生的大姑父是位民间郎中,父亲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药理知识和治病的本领,尤其是在治理疯湿痛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还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了许多中草药材,有很多人前来取药,并且有不少人吃了父亲的草药后病情有明显好转的。
父亲的毛笔字也写得不错,村上人谁家新添置了农家俱,他就帮着他们写名字;每逢婚娶丧事,兴木动土,他给人家择日子;他还替人写分家书、写契约。到了春节前,他就成了一个大忙人,忙着给家家户户写春联。每到下半年,农活较少,他又办起了夜校,成了夜校的教书先生。春生还是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三字经》,还要春生背下来。《三字经》中许多字春生自己不认识,白天父亲又不在家,春生就去问母亲。母亲不识字,但她的记性特别好,平时她听父亲教学生念,听的次数多了,也就记住了。她不仅会背《三字经》,象《百家姓》、《五字经》也能背。但是,她的拿手好戏要算推算十二生肖属相了。只要你报出年龄,她即刻就能说出你属什么。每当春生手捧《三字经》去问她字时,她总要春生从头读起,然后她接了下去。春生就用这种方法读完了《三字经》,并把它背了下来。七岁那年,父亲就*生跟其他学生一起去读夜校。农村里叫做‘七岁读书记到老’。他给春生买来了《百家姓》,对春生说:“《三字经》你已经会背了,现在你就读这本书罢。”后来他又教春生读《五字经》。别看父亲平时对春生很好,但是在夜校里却对春生十分严峻,每当春生课文背不下来时,照样要让春生罚站或打手心。
为了一家人能过好生活,为了把春生这根独苗儿养大成人,父亲花尽了心血。他除了自己种田以外,曾经帮过工,做过轿夫,还当过‘棺材头’。但一家三口仍然填不饱肚子,尤其是到了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家中经常揭不开锅。这天,母亲见春生饿得直哭,就提着个小畚斗去借米,可是一连借了好几户人家,仍然提着空畚斗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拖着疲惫的身体去菜园剥了一篮芥菜充饥。
到了四九年下半年,父亲由于积劳成疾,已经病得不轻了,两条腿浮肿十分严重,走起路来相当吃力。俗话说:“男怕穿皂靴,女怕戴凤冠”,见父亲的小腿有了气肿之后,母亲非常担心。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白天照常去田里干活,晚上还坚持教夜校。到了腊月,身体终于支持不住躺倒在床,因为无钱医治,于农历十二月十七日晚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那年他才五十三岁。父亲临死那天晚上,母亲与春生仍然和父亲同睡一张床上,同盖一条被子。半夜,母亲把春生从梦中叫醒,呜咽着说:“你阿叔快不行了,快穿好衣服起来吧。”春生刚下了床,就见母亲嚎啕大哭起来,见状春生眼泪涮涮地直往下掉。父亲死后,家中实在拿不出钱来埋葬父亲,全赖三个姑妈出钱把父亲的后事料理停当。
6 进校读小学
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父亲又把春生送到全日制小学念小学第一册。学校就设在丁姓的大厅里,春生的启蒙老师姓童,叫童建初。平时,老师坐在离学生们较远的下进的一张六仙桌旁。只有到了给学生上课时他才来到学生们中间。当春生第一天放学回家将新书拿给父亲看时,父亲拿起书对春生说:“我托童老师给你起了个学名,叫‘张春生’,如果以后童老师叫到‘张春生’时,你就要喊‘到!’或‘有!’,懂了吗?”春生点了点头。
在全日制小学读书,课堂内容比较丰富,而且大家的年龄都相差不多,比起夜校来有趣多了,但有时也受尽富家子弟和无赖的欺凌。有一次,几个富家子弟和无赖故意将一学习用品藏了起来,一口咬定是春生偷走了。童老师又无法搞清事情的真相,硬是打了春生的手心。后来,春生亲眼看见他们将学习用品从一角落里拿了出来,也不敢去报告老师。还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一个无赖将一条死黄鳝扔到春生的脖子上,他错以为是一条蛇,被吓得惊叫起来,到了晚上还发起了高烧,嘴里尽说胡话。
童老师教大家不到半个学期,不知何故走了。来了个新老师,叫章志壬,他是春生的姑表哥。他身材高大,平时少言寡语,很少和春生讲话,只有到了要春生父亲给他家干活时才来找春生:“回家给阿叔讲一声,明天到我家帮助干几天活,别忘了,啊!”
一天,学校突然停学了。听大人们说有军队过来了,老百姓也许是抓壮丁抓怕了,有少数人开始连夜往外逃。这时有人就说,不用逃,这些军队叫解放军,不会有事情的。结果逃到外面的人又跑了回来。虽然天气很冷,但解放军没有到老百姓家中借宿,而是露宿在村东头的大晒场上。第二天一早,春生连蹦带跳地跟着大人前去看热闹。只见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地正在操练,操练完了大家围坐一起唱歌,一个解放军战士打着拍子在指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歌声特别雄壮、嘹亮,响彻了整个晒场的上空。
父亲死后,家里更穷了。第二年正月,古镇的小姑妈把春生接到她家。表哥陪着春生去当地的小学报名读书,表哥给学校讲了春生家中的情况,结果春生的学费给减免了。老师让春生插班读第三册,可是第二册春生还没有读过呢,心里有些犹豫,表哥鼓励他说:“你就试读一个学期吧!”就这样在小姑妈家读了一个学期的书。
到了下半年,春生又回到了家里。春生在家中闲呆了半年,一有空老往学校跑,很想去学校读书,因此老是缠着母亲闹。母亲拗不过春生,第二年上半年又把春生送到了自己村上的小学校,老师让春生接着读第四册。
7 弃学去放牛
一天,春生正在学校里背‘九九表’,突然,母亲来到学校。母亲说,三舅舅叫你去给他家放牛。春生迟疑了好一阵子,才含泪告别了老师和同学,背着小书包极不情愿地跟着舅舅走了。到了舅舅家,他给春生下达了任务:早晨起来拾狗粪,得拾满一畚箕;上午放牛,得让牛吃饱;下午割草,得割满一竹篓;晚上裹豆粽,九点半以后才能睡觉。“如果牛要耕田或者碾米,你得去割草,割的草要够牛吃饱。”他又补充说,“你听明白了吗?”春生默默地点了点头,心想:春生是你的外甥,还不到11岁,你这个娘舅好狠心啊!
第二天,春生很早就起了床,拿了草铲,背起畚箕去拾狗粪。当春生刚要把狗粪往粪缸里倒的时候,突然不知从那儿冒出春生的舅舅:“等等,得让我看看!”他原来要检查拾了多少。每天中午当春生牵着牛回家吃饭的时候,舅舅总是要按按牛肚子,看看牛吃饱了没有 ;傍晚背着草回家吃晚饭的时候,总是要掂掂竹篓子,看看割的草是否够份量。晚上裹豆粽,时间晚了春生老打瞌睡,舅舅就说:“怎么这样贪睡,认真点裹就不会睡去了。”
一天,牛去耕水田,水田耕好了要耙一耙,舅舅要春生学耙田。那耙子很沉重,每当换行时,春生提也提不起来。同时,耙上沾满了污泥,十分滑溜,春生站在上面好几次被摔了下来。一次,在换行的时候,一不小心,脚被那锋利的耙齿划破了,鲜血直流,也不敢喊一声疼。
平时,舅舅见春生放牛时老背着个书包,就说:“别老记挂读书,当心看着牛,吃了人家的庄稼是要赔的,再说有空可以给牛拍拍苍蝇,打打牛虻。”春生才不听他的,放牛时有空照样拿出书来读,没有纸和笔,就拿根棒在地上写字。当然他的话也不能一点不听,有时候也给牛拍打蝇、虻。一次,春生好心给它腿上打牛虻,这头不知好歹的黄牛却狠狠地踢了春生一腿,踢得春生好疼好疼。还有一次,春生给它拍苍蝇,它却把春生撞到小溪的水中,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冻得春生全身发抖,春生真想拿竹条子打它个够。但一想,牛毕竟是动物,何必跟它计较呢!回到舅舅家之后,舅舅也不*生及时换衣服,春生气极了。春生实在受不了那份窝囊气,吃过中饭,就背着竹篓佯装割草逃回家来。
回家后的第三天,舅舅才迟迟来到远隔20里地的春生家中寻找,并要春生继续去给他放牛,他哪算得上是春生的亲舅舅?春生得知他来了,就躲到房中装病睡在床上,不肯见他的面,母亲前来相劝说:“听话,还是去给三舅舅放牛吧!”“就是饿死我也不去。”母亲见春生不肯去,只好去回话了,后来也不知道三舅舅什么时候走的。
到了第二年,母亲又要春生给本村的一个远房亲戚家去放牛,他家的规矩跟舅舅家差不多,干的活儿也大同小异。春生在他家大约干了三、四个月,又回到了自己家里。 txt小说上传分享
8 二进学校门
春生回到自己家中之后,就跟着母亲一起学干农活。掘地、种菜、播种、插秧、锄草、耘田、收割、车水等农活,样样学着干。春生想,如果在家中也那样用劲干,是绝对不会饿死的。
夏初,母亲托人将水田耕好了,春生就学着将耕好的水田耙一耙,然后再托人耖平整,接着就和母亲一起开始插秧。秧插好之后,看着一片绿油油的稻苗,心中不知有多高兴。
秧插下二十多天,要给稻苗耘田,春生就趴在稻田里一行一行来回耘着,没过多久,春生的两只腿上叮上了好多蚂蟥,又疼又痒,春生心中有些害怕。母亲说:“别怕,你在它的旁边轻轻拍打,它自然就走了。”春生照母亲的办法一试,蚂蟥果真就溜走了。
秋天,春生看着自己田里金灿灿的稻穗,心中比喝蜜还甜。收割的时候,不知哪来的劲,干得特别欢。同时,即使有一颗稻穗落在田里也要捡起来,因为这是他和母亲辛勤劳动好不容易换来的劳动果实。
劳动之余,春生心中仍一直念念不忘上学读书。农闲或下雨天,春生就拿出《三字经》、《百家姓》、《五字经》和小学里读过的书,一遍又一遍地读;拿出笔和纸,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字词。他盼望着有一天,能重新回到学校去读书。
一九五三年秋天,一个同族的叔叔拿着一套书来到春生家,对母亲说:“你家的春生这么喜欢读书,你还是让他去读书吧!我给你送来了一部书。”
“这,这……”母亲犹豫不定。
“别犹豫了,至于书钱嘛,以后再给吧。”那位叔叔补充道。
“那,那……”母亲还是下不了决心。
“那就让我去读吧!”春生接过话茬哀求道。
母亲这才收下了书。春生接过书,心里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后来他才发现是第七册的课本,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因为他只读过第四册,而且第四册仅仅读了一半,这样的基础能跟得上吗?
第二天,春生背着母亲给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这时,学校开学已经好几天了,胡老师给春生办了入学手续,并安排了座位。一个星期下来,语文课还勉强能够跟上,因为春生在夜校里已经读过《三字经》、《百家姓》、《五字经》等,认识了不少字,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但由于第五册、第六册春生都没有读过,算术基础比较薄弱,加上缺课又较多(因为春生要经常帮助其母亲干农活),因此许多算术题春生不会做,学起来感到很吃力。但是,春生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不懂就问,问同学,问老师;不会就学,算术成绩也慢慢地赶了上去。第二年,全辅导区举行初小升入高小的统一考试,春生以全辅导区第33名的成绩考入上了乡中心小学。因为这个成绩在春生就读的村小,是第一名呢。所以,连教春生的胡老师都感到十分惊讶。。 最好的txt下载网
9 母病谢人世
母亲本来就有心绞痛的病,父亲病故后,家中的担子全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田里的农活要靠她去做,家里的缝补浆洗也要她去操劳,她的身体越来越差。春生见她经常用手捂着胸部,并不断咳嗽。春生见状总要关切地问:“阿婶,你怎么啦?”而她总是淡淡一笑,放下捂着胸前的手,说:“阿婶没事。”她那一丝苦笑也笑得极不自然,而实际上她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到了秋收冬种的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