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明朝帝王传 >

第5部分

明朝帝王传-第5部分

小说: 明朝帝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尽弃,十年的改革成果,逐渐化为乌有。

  张居正死后不久,日本大举侵略朝鲜王国,中国第一次武力援助朝鲜。中国是朝鲜的保护国和宗主国,但从不过问朝鲜的内政。日本在十六世纪有一位巨人崛起,他就是平民出身的大将丰臣秀吉。他统一了全国,担任关白,即全国最高执政官,天皇便成为一个虚名,没有实权。丰臣秀吉在国内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后,决定征服朝鲜。一五九二年,丰臣秀吉统率海陆军十五万人,在朝鲜半岛登陆。朝鲜不堪一击,日军长驱直入,抵达首都王京,即现在的首尔。王京陷落,国王李昖逃到跟中国一水之隔的鸭绿江畔的义州。只不过三个月时间,朝鲜全国全部被日本占领,只剩下义州一个孤城。李昖向明朝告急,明朝派遣军队援助朝鲜,日军大败,车臣秀吉逃回日本,不久病逝。这是日本第一次侵略朝鲜,也是中国第一次保卫朝鲜,自一五九二年到一五九八年,历时七年。日军撤退后,明朝军队也跟着撤退。 

  在抄没了张居正的家产之后,万历帝染上了从海外最初传入中国的鸦片烟瘾,从而开始不跟大臣见面,不上朝竟然长达22年,是明朝皇帝中不上朝时间最长的一位,很多大臣自始至终也没有见过皇帝长什么样。英宗、武宗把皇宫当作不快乐的地方,总是到外面游荡,而世宗、万历帝又把皇宫当作最快乐的地方,片刻也不想离开。大臣有重大的事情陈奏,想见皇帝一面也很难。不但请求任用官员的奏章,万历帝熟视无睹,对官员们辞职的辞呈,也熟视无睹。宰相李廷机有病,连续上了一百二十次辞呈,都得不到消息, 最后他不辞而去,朱诩钧也不追问。锦衣卫没有一个法官,囚犯们关在监狱里,有长达二十年之久还没有问过一句话的,他们在狱中用砖头砸自己,辗转呼冤,也没有任何人加以理睬。一六一九年,辽东经略杨镐,四路进攻新兴起的劲敌大金汗国,在萨尔浒大败,死四万五千余人,开原、铁岭相继陷落,北京震动。全体大臣跪在文华门外,苦苦哀求万历帝批奏章,增派援军,急发军饷,前线战士正在冰天雪地和饥饿当中和敌人鏖战,可是万历帝毫不理会。宫门紧闭,人们无法进去,奏章投进去得不到任何回音。人民的哭号,官员的焦急,万历帝都无动于衷。

  万历帝玩弄女色的同时,还玩弄小太监,当时宫中有10个长得很俊秀的太监,号称“十俊”。在好色的同时,万历帝还十分贪财,全国的财富本来就都是皇帝的,万历帝还派太监四处搜刮钱财,这些太监有矿监和税监。原来万历帝宠爱郑贵妃,郑贵妃生有一子,叫朱常洵,万历帝极为宠爱,本想立为太子,但群臣极力反对,万历帝只好把朱常洵封到洛阳当亲王,为了弥补朱常洵,万历帝把矿监和税监所搜刮的钱,全部给朱常洵,希望他怎么花都花不完。多年以后,起义领袖李自成攻陷洛阳,朱常洵跪在李自成面前叩头乞命,仍被剁成肉酱,那些财富又被起义军所占有。万历帝对待大臣也极为残暴,廷臣稍不合意,万历帝即下令廷杖,廷杖就是扒下裤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打板子,对宫女和太监也经常施行廷杖。他在宫中除了吸食鸦片外,便是喝酒,每次喝酒一定酩酊大醉,左右侍候他的宫女和宦官,一不顺眼,万历帝就喝令廷杖,死于杖下的人已达一千多。

  万历二十年,1592年,罗马教皇派出西方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去中国进行传教工作。由于利玛窦很快就学会了中文,并穿儒服、通儒书,颇得明朝士大夫好感,后被举荐至京,得到神宗万历帝的信任。利玛窦不仅传播天主教,还启发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学习西学,与徐光启等合译《几何原本》等书。另外他还将中国各种文化传入欧洲,如儒家经典,被译为拉丁文,传向欧洲,还有佛道学说、围棋等也被传入欧洲。利玛窦不仅获得了万历帝的尊重和承认,而且也得到了士大夫的支持,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上 ,留下了丰硕的功绩,被誉为“贯通中西第一人”。利玛窦去世后,万历帝命厚葬。利玛窦之后,来华的传教士其涌如潮,其中著名的有德国人汤若望,他在崇祯年间来到中国,明朝灭亡后,又成为清顺治帝的老师。

第十三章    明光宗朱常洛
万历48年,万历帝病逝,死时58岁。皇长子朱常洛被立为皇帝,是为明光宗,年号泰昌。

  光宗可能是明代最不幸的皇帝,当上皇帝时是39岁,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在他短暂的39年的一生中,前20年是一个不受父亲宠爱的皇子,后19年是一个每天战战兢兢随时都有可能被废掉的皇太子,因为他的父亲万历帝随时都想找个借口将他废掉而立自己宠爱的皇三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一开始万历帝宠幸郑贵妃,因皇后王氏没有子嗣,万历帝想立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不愿意立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因为王恭妃是宫女出身,地位卑微,不受宠爱。但大臣极力反对万历帝违背立君以嫡长制的祖制,万历帝只好还是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洛被立为太子时已经是20岁了。在万历年间发生了一个梃击案就是针对光宗的:在万历四十三年一天的一个黄昏,一个陌生男子手持木棍闯入当时是太子的光宗所居住的慈庆宫,打伤一个老太监,之后几个太监闻讯赶到,将其制伏,此人语言颠三倒四,好象疯子。万历帝让人审讯此人,这个人自称叫张差,是受宫中太监收买,闯宫梃击太子的,太监庞保、刘成是主使之人,二人都是郑贵妃的有权太监。明眼人一看便知是郑贵妃指使二太监收买刺客要对皇太子朱常洛不利,但此事牵涉到郑贵妃,属于宫闱丑闻,如果事态扩大下去必然与郑贵妃脱不了干系。万历帝不愿让事态进一步扩大,没有深究。于是万历帝对“梃击案”的处理结果是:凶犯张差是个疯子,张差被凌迟处死,庞保、刘成被秘密处死,“梃击案”至此草草了结。

  万历帝死后,在光宗朝又发生了“移宫案”,也是和光宗朱常洛有关:“移宫”是指被迫搬出乾清宫,有两个移宫案,一个是“前移宫案”,一个是“后移宫案”。先说“前移宫案”:“前移宫案”是指大臣们在万历帝驾崩后逼迫郑贵妃搬出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和皇后专用的宫殿,其他的妃嫔不能居住。万历四十八年万历帝病逝之前,郑贵妃以“侍疾”为名,搬进了乾清宫来照顾万历帝。等到万历帝驾崩,郑贵妃仍在乾清宫居住,不愿意搬出,除非光宗封她为太后她才肯搬走,使得朱常洛在正式当上皇帝之后,还住在做太子时居住的慈庆宫内,但秉性懦弱的朱常洛可以容忍。最后郑贵妃在大臣们的压力下,才被迫搬出乾清宫。

  朱常洛生性懦弱,爱好享乐。自从做了太子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是纵情于酒色。当皇帝之后居然尊他的父亲万历帝的遗嘱封郑贵妃为太后,没有胆量去追查当年郑贵妃对自己实施*的“梃击案”,还优待郑贵妃。郑贵妃害怕朱常洛登上帝位会报复自己,于是向朱常洛进献美女,以取悦于朱常洛。朱常洛照单全收,夜夜纵情享乐,累跨了,身体极为虚弱,于是发生了内医崔文升进药事件。崔文升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向皇帝进药,朱常洛吃了以后连泻三四十次。朱常洛本来身体虚弱,应当进补药,而崔文升反而进泻药,其心叵测,最后被逐出皇宫。大臣李可灼进上一个红色药丸,朱常洛吃了好些了,之后李可灼又连进了两丸,朱常洛吃了之后次日就驾崩了,这被称为“红丸案”。朱常洛只当了29天的皇帝,是明代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皇帝。“红丸案”似乎也和“梃击案”一样与郑贵妃有关,因为内医崔文升原来就是郑贵妃的属下,李可灼也是郑贵妃的属下推荐的。朱常洛死了以后,郑贵妃对两个人的处理是:李可灼被发配戍守边疆,崔文升发配充军。

  上文说了在光宗刚当上皇帝以后发生了“前移宫案”,而光宗驾崩之后又发生了“后移宫案”:“后移宫案”是指大臣们逼迫李选侍搬出乾清宫。李选侍是朱常洛宠爱的妃子,在朱常洛当上皇帝入住乾清宫以后,把李选侍也带进了乾清宫一起居住。李选侍曾经是郑贵妃的属下,和郑贵妃关系密切。和郑贵妃当年的举动一样,在朱常洛死后,李选侍要求被封为皇后,否则就赖在乾清宫不走。最后在新皇帝登基的前一天,在大臣们的愤怒的反抗声中,李选侍才无可奈何地搬出了乾清宫。事后,李选侍的一切封号都被新皇帝免除。

  “梃击案”、“前后移宫案”和“红丸案”被称为明末三大案,都发生在光宗的身上。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    明熹宗朱由校
光宗死后,由长子朱由校继承皇位,年号天启,谥号熹宗。熹宗登基时只有16岁,当皇帝的时间总共也只有7年。熹宗的生母是王才人,地位不高,被光宗最专宠的李选侍欺凌殴打,因而气愤成疾早死。熹宗朱由校也许是明朝最滑稽的一个皇帝,和其他的皇帝不同的是,熹宗不好女色、不喜巡游,在当上皇帝之后,很少过问政事,每天躲在宫殿里做木匠活。他做的木匠活水平很高,当时的能工巧匠都比不上他,被人们称为“小木匠”。木匠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而熹宗亲自设计并亲自动手制作的床,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雕刻的花纹也很美观,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宫女们看到熹宗的作品也十分惊叹,对皇帝钦佩不已。熹宗还善于用木材做小玩具,做得极为精致,让太监拿到市面上去卖,市人都出高价购买。大太监魏忠贤常常趁熹宗做木匠活兴致正浓时,拿出公文请熹宗批示,熹宗潜心于木匠活,便把公务一概交给了魏忠贤来处理。

  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本是个无赖,没有读过书,曾娶过妻,生有一女,在一次赌博中输了很多钱,被债主所逼,无路可走,只好进宫当太监。明朝当太监做去势手术,必须给施行手术的人送很多钱和礼物,魏进忠没有钱,只好自宫。入宫以后被赐名“忠贤”,服侍还是太子的熹宗,后和熹宗的乳母客氏私通。客氏原是一个农民的妻子,被选入宫中做熹宗的乳母,当时客氏只有18岁,不久丈夫去世,她就一直在宫中服侍熹宗。魏忠贤和乳母客氏两人结为“对食”,“对食”就是太监和宫女或宫女和宫女之间结为相好,共进饮食,如同夫妻,是宫中的一种特殊的双人关系。

  太监魏忠贤得宠以后,权倾朝野,很多朝廷官员甘当魏忠贤的鹰犬,甚至甘愿当他的干儿孙,向他献媚取宠,想尽办法为他歌功颂德,许多地方还争相为其造生祠。生祠,是为活人而立的祠,这个人一定是为地方做了极大的好事,地方上的百姓立祠以表示感谢。汉朝有个姓于的县官,决狱十分公正,地方百姓为他立了于公祠,这是生祠的开始。浙江巡抚潘汝桢首先给魏忠贤建造生祠,一年之后,生祠便遍布全国。边关大将袁崇焕在前方打了胜仗不录功,就是因为没有给魏忠贤建生祠的缘故。魏忠贤的党羽被称作“阉党”,当时有所谓“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称,他们互相勾结,自内阁、六部乃至四方总督、巡抚都有魏忠贤的党羽。魏忠贤总揽朝内外一切大权,人称“九千岁”,还有人称他“九千九百九十九岁”,和“万岁”只差一岁。魏忠贤广布侦探,民间有说魏忠贤坏话的,则被拿进锦衣卫或镇抚司拷打,或被剥皮,或被割舌,被魏忠贤残害的人和陷害的大臣不计其数。隶属于东林党的名将熊廷弼,就被魏忠贤残害致死。

  明神宗万历22年,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出现了被称为“东林党”的团体。东林党成立的原因是:吏部尚书陈有年被迫辞职,他的部下顾宪成上奏章请求皇帝挽留,万历帝索性连顾宪成也一并免职。顾宪成回到他的家乡江苏无锡,家乡原有个宋时的旧建筑,叫东林书院,顾宪成就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东林书院著书讲学。讲学时,经常批评现实政治,名声越来越大。这样具有同一观点的人群,遂结合成一个阵营,互相呼应,被称为“东林党”。顾宪成为东林书院写了一副极好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熹宗朝东林党人杨涟上了有名的“二十四罪疏”,就是二十四条罪状来弹劾魏忠贤。所列举的二十四条罪状,每一条都足以置魏忠贤于死地。于是魏忠贤开始*东林党人,诬陷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顾大章、周朝瑞、袁化中等六人行贿受贿,下到大狱,用重刑逼供,六人受尽酷刑,先后毙命,史称“东林六君子”。在阉党的淫威面前,东林党人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顾大章被严刑拷打,右手只存二指,死前还奋笔写下“故作风波翻日月,长留清白照人心”的诗句。左光斗死的时候,两腿已经被打断,肌肉腐烂,蛆虫满身,连白骨都能够看见,面目皆非,残不忍睹。杨涟被用钢刷刷得皮开肉绽,牙齿也全部脱落,仍然坚贞不屈,又被铜锤打得肋骨寸断,铁钉贯耳,最后锦衣卫把大铁钉钉入杨涟的头颅内,终于被折磨至死。

  熹宗宠信魏忠贤和乳母客氏,连皇后也不放在眼里。皇后张氏有孕,客氏与魏忠贤合计,以计堕其胎。性格刚烈的裕妃张氏,被幽于别宫,绝其饮食,不久就死了。

  这里要说一点,人们认为宦官专权之最是在明朝,其实大谬不然,明朝的宦官再专权也比不上汉唐王朝的宦官,因为汉唐王朝的宦官掌有军权和军队,有的宦官甚至可以杀死皇帝和废立皇帝,但明朝的宦官只是个人的作威作福,对皇权构不成威胁。这就要归功于朱元璋,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加强了皇权,使皇帝的权利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天启五年,熹宗在西苑和两个小太监在湖中划船,突然来了风浪,船翻,两个小太监溺死,熹宗被救起,受到惊吓,自此得病,于两年后病情加重而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