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拖延心理学 >

第7部分

拖延心理学-第7部分

小说: 拖延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心理学家路易斯?科佐利诺(Louis Cozolino)这样问道:我们的父母是爱护和珍视我们,还是认为我们讨厌、恶心和无趣?当我们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是感到安全和保护,还是只配被拒绝和抛弃?当我们看着他们眼睛的时候,他们回报我们的爱意了吗,还是显得不耐烦、冷淡或者不快乐?……通往这些人生最初经验的唯一道路便是我们的自尊,我们的自尊反映了我们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允许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我们照料、充实自己了吗?是否拥有自我价值感?我们是否生活在内心陪审团的严厉监督之下?是否对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和事迹都横加批评?当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我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能否面对失望,从失败中学习,并继续向前迈进呢?一个善于跟孩子互动的父母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地带,这也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接受、被爱、具有完整感和对自己有信心的一个基础。心理的安全地带还是一个人去探索世界、追求自己的爱好、发掘机遇和学习新知识的心理根基。幸运的是,如果那些没有很强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找到可靠并有爱心的人相伴的话,他们就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再次获得这样的安全感。
  一切都与爱有关
  所有家庭经历都会给孩子留下关于怎样被爱的某些观念。在有些家庭中,爱是无条件的,人人都以他们的本来面目被接受。在其他一些家庭中,爱是有条件的。在一个家庭中被接受的东西或许在另一个家庭不被接受。例如,在有些家庭中,爱表现在对相互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的关心。而在另一个家庭中,这样的行为会被认为是一种打搅或冒失;爱被给予的是那些能够照顾好自己并对他人不做强求的人。
  一个孩子或许会渐渐认识到,只有当他扮演好家里某些特殊角色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被爱。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会被爱,在只有当:
  ◎ 我是一个完美的孩子。
  ◎ 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 我不能以我的成功威胁到你。
  ◎ 我遵守你定的规矩。
  ◎ 我总是把你放在第一位。
  ◎ 我对你不能要求太多。
  ◎ 我能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这些条件代表了孩子被爱的希望。但是这个希望是否有可能被满足呢?即便一个孩子满足了这些条件,他是否会接收到“爱”,这依然是一件没有保障的事情。而且,如果他是在这样狭隘的条件下才被爱的,那就意味着只有他的某些部分受到了欢迎。拖延就是用于这样一个目的:通过把自己的某些部分隐藏起来而使自己那些被允许的部分得以维护。一个孩子可能会感到这是他获得爱的唯一途径。
  设想一下,一个孩子抱有这样一个观念:为了被爱,他必须相信他的父亲在每件事情上都是对的。在这个例子中,孩子的自尊是打了折扣的,因为他的父亲是“那个知道的人”,而那个孩子必须装做是“那个不知道的人”。当这个孩子选择在最后时分执笔写作文的时候,他是在给自己设置障碍,拒绝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才干。这样做可以让他待在“那个不知道的人”的位置上。如果这个孩子不拖延,允许自己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他就占据了“那个知道的人”的位置,而这是对他假想的直接挑战,也就是说,如果他成了“那个知道的人”,那么他跟父亲的关系就受到了威胁。
  向你和你的家庭长期以来所持的观念发起挑战并试图改变它是一件令人痛苦而困惑的事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拖延这么难以克服。它不仅仅是改变一个习惯的问题,它还涉及改变一个人内心世界的问题。然而,当你打通了被拖延所掩护住的能力,跟自己的另一部分相接触时,你会从自我完整性的声张中得到极大的喜悦,这样的自我整合才是自尊的真正基础。



























下面内容是从网上收集的一些资料,非本书内容,仅供参考:

10招克服恼人的拖延    
▼五分钟摘要:拖延是经学习养成,你也可以通过学习甩掉陋习。

除了迫在眉睫的紧急状况,我们有哪件事不是能拖就拖?面对压力、害怕失败,甚至力求完美,都让我们选择推拖拉。拖延是危害生产力、破坏创造力最可怕的隐形杀手!

面对压力、害怕失败,甚至力求完美,都让我们选择推拖拉。其实,要真正克服拖延,就必须面对自己的既定观念,以及自己对「失败」、「完美主义」和「任务伦理」的定义。只要能更有效掌握自己对于任务的想法以及自我激励的方法,自然就能提升任务效率和生产力。其克服拖延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正面的自我对话

一定要在心中和自己进行正面对话,给自己正面的心智图像,这样才能适切导引自己的能量,多缔造成果,少庸人自扰。具体来说,应该采取下行方法,让自己的内在对话从拖延者转变成行动派,这些方法是:

●拖延者:「我必须完成……」 行动派:「什么时候可以开端……」

如果一心只想着要做完任务,一定会觉得怎么永远都做不完,反而应该去想,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着手进行必须完成的任务。只要认清,重点是要让方案有具体进展,就能够激发能量并且提升投入的程度。

●拖延者:「这个案子太庞大了……」 行动派:「我可以先跨出一小步……」

如果光想着一件事情有多重大,就会感到不知所措,应该思考怎么朝正确方向迈进一小步。跨出这一步,再跨出下一步,然后再不断前进,直到达成目标为止。

●拖延者:「我必须做到完美……」 行动派:「我可以接受自己是平凡人……」

如果告诉自己,打从起步起就要十全十美,就从不会接受高难度的挑战,反而应该允许自己在一开端时犯些错误。每项重要的方案一定都会有发展曲线,在初期试行阶段一定不会如自己想像得那么顺利。

●拖延者:「我没有时间休闲……」 行动派:「我一定要花时间休闲,这样才能……」

如果心里其实想要从事其他活动却不得不任务,就会感到愤愤不平,这会让自己故意拖拖拉拉,心不甘情不愿地任务。要排除这种心态,就要答应自己,只要达成方案中的部分任务,就给自己奖励。

把下面这些话变成自己任务上的箴言:

「我决定要着手进行自己负责的重要方案,一次迈出瑕不掩瑜的一小步,而且要想到,等到自己完成一部分任务,就会有时间用来休闲。」

■二、立体思考法和反向行事历

这些工具是用来对抗对于不知所措的恐惧。如果能够不再感到不知所措,也就应该能做到不再拖延,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

■利用回推法推算进度

如果负责处理规模相当庞大的方案,有时会不知该从哪里着手。要排除这种状况,可以尝试用下行方式,运用立体思考法和反向行事历:

●视图整个方案:并且区隔出几项规模较小的合理阶段。要记住的是,不要想一步到位,而是要把各个阶段分配到接下来几天和几星期之中。

●从方案截止日期回推:并且由后往前订出自己必须达成哪些里程碑。

为了举例帮助,假设你在4月初接到一项大型方案,必须在6月1日完成,反向行事历就可以这样订:

○6月1日:把结案报告在早上9点交到主管桌上
○5月28日:做最后修正,撰写正式报告
○5月15日:完成报告初稿
○5月1日:完成研究任务,开端草拟初稿
○4月25日:完成电话跟踪访问,汇整数据
○4月18日:开端电话跟踪访问
○4月14日:寄发问卷
○4月10日:问卷定稿备用
○4月5日:完成背景研究
○4月1日:和主管讨论方案目标

●我都会设置每天任务的排程,并且按照排程进行任务。

■三、入神状态

任务不要等到想做才做,应该让自己进到入神状态,摒除一切杂务,集中全副精力在手边的任务上。学会随时能进到入神状态,就能够缔造更多成果。

■让左右脑一起开攻

职业运动员口中的「进入状况」,就是要隔绝一切旁骛,达到高人一等的运动表现。只要进到这种状态,就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而且内心也会相当平静,可以把压力转换成动力。进到入神状态,就可以同时运用左、右半脑,也就是逻辑和创意。

■设计进入入神状态的仪式

最好要养成小小的仪式,只要展开一项方案就进行这个仪式。仪式如下:

●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深吸一口气,稍微摒住呼吸,然后把这口气全部吐出来,反覆进行3次。在吐气的时候,想像自己释放了所有感受到的压力。

●然后就要感觉自己的双脚,放松腿部肌肉,感觉自己肌肉的紧张随着吐气逐渐释放。



▼大师名言

※「拖延是通过学习养成的,也可通过学习加以排除,必须设计其他工具来应对自己的恐惧。」──尼尔?费奥瑞

※「人生中所有最重大、最关键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无解的。问题本身是不会解决的,却会因为人生面临更紧要的急迫状况,而逐渐消失。」──卡尔?容格 瑞士心理学家 

心理学大师:做事拖沓的几点分析和解决办法
procrastination(拖拉)的形成  
         
1. 一个人认为自己5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deadline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不着急,直到最后只剩5天了才开始。 
2. 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 
3. 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成绩往往不是很差,这样子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deadline之前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 
这一个部分写得非常符合大部分有拖沓习惯的学生的经历。因为学生往往非常聪明,所以哪怕最后只剩一点点时间了,也会完成得不错;从而自认为自己最适合这样子的工作状态。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procrastination的其他特点 
1. 没有自信。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2. 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因为我一直很忙。 
3. 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4. 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5. 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6. 受害者心态。我也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得自己做不到。 
procrastination的浅层原因 
1. 太难 
2. 太耗时间 
3. 没有相关知识技能 
4. 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 
procrastination深层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1. 完美主义。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解决方法:对自己说现在的状态就已经很好,可以开始 了。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是断断续续完成他们的杰作的,自己也可以如此。 
2. 抵制与敌意。这个老师对我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作他布置的作业。解决办法:要意识到,不完成作业受害的是自己。不能仅仅因为一个老师的态度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3. 容易颓废。任务太难了,或者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解决 办法: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这一点也很符合很多学生的现 状。因为不是人人都对自己的课题感兴趣的,所以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不容易定下心来完成相关任务。解决的办法如上所说,向别人寻求帮助,听取建议,同时可 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 
4. 自我贬低。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会越来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也认为是运气。解决办法:接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赞扬;自己对自己进行勉励。 
治疗的步骤: 
1. 意识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 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 
3. 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 
4. 开始做事 
  拖拉是阻碍个人成功的绊脚石,却时常出现在我们左右。 
作者是两位对拖拉 (procrastination) 进行研究的心理学教授,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1。 百分之二十的人认为自己是长期拖拉的人。对他们来说拖拉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充满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能按时付帐单,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 
2。 拖拉并非不重要,虽然通常我们不把它当作一个严重问题。它其实是一个自我调节的深奥问题。通常我们都宽容别人拖拉的借口,这也是问题的根源。 
3。 拖拉并不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拖拉并不因个人对时间的估计能力而不同,虽然这些人会更乐观一些。ferrari 博士强调说:“要一个拖拉的人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就像让一个长期消沉的人马上振奋起来一样。”
   
4。 拖拉不是天生的。它是从周围的人学来的,但并不直接。它可能来自强权的家教,拖拉甚至可能是一种反抗的形式。这种家庭环境下,朋友对拖拉者的宽容会助长这种习惯。 
5。 拖拉的饮酒者会有更高的酒精需求量。拖拉的人会喝的更多,这是自我调节有问题的表现。 
6。 拖拉的人对自己撒谎。比如“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或者“有压力我才能做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拖拉者的另一个谎言是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其实这只是他们的感觉而已,他们是在挥霍时间。 
7。 拖拉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