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新情感笔记 >

第8部分

新情感笔记-第8部分

小说: 新情感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毕业之时,李小良再一次组织同学聚会。物是人非,影子也一定会有所改变。李小良其实并不知道他希望这种改变走向哪个方向,是好还是坏。他像是被惯性所驱使,无法停止,只能向前。
  李小良没有顾得上再一次仔细看影子。有人告诉他,她结婚了,跟一个做保健品直销的上线。影子说服同学们加入直销的刺耳声音飘进李小良的耳朵,他在瞥见一个动人侧影的同时,还看到一个装满保健品的假冒名牌包。
  此后几年,李小良不再张罗任何同学聚会,直到他碰到现在的妻子,一个侧影与影子极其相像的女子。
  拿着高薪的外企白领李小良很是吸引了女孩们的注意,他游刃有余地穿梭其间,完成爱情开始与结束的过程。影子像是和他不再相关,直到有一天,在一个黄昏,当他下班经过公司楼下的咖啡厅时,再次与影子不期而遇。一个占据了李小良整个年少岁月的侧影,一个他早就认识却从来没有关注过的女子。
  过了蜜月期之后,李小良就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娶错了人。妻子漂亮能干,除了有些任性、对李小良看管比较严格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缺点。但李小良依然觉得自己错了,这好像并不是他想要的婚姻,眼前形同影子的侧影,和心里的影像天差地别。
  为了弄清楚这种差别,李小良在高中毕业15年后,也就是自己结婚两年之后,组织了再一次的同学聚会。
  影子如约而至,晃动着自己金光闪闪的胖手指,宣讲自己从一个底层促销员做到某个级别上线的成功。在喝下数瓶啤酒之后,李小良终于在影子越发响亮的大嗓门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个影像——一个微醺的男人对年少岁月的、掺杂着想象的回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能放入家庭相册的情感底片(2)
此后的李小良仍然无法停止想象。是的,影像已经毁灭,他只是希望它能毁得更彻底、更丑陋,只有这样,那个陪伴自己青春岁月的影子,才能够更加完美。
  于是,李小良接着组织他的同学聚会,那个出现于他视野中却早已远离他的影子,让他感受到自己婚姻的美好,他甚至庆幸,自己与她毫无关系。
  没有人能够知道,曾经的经历会怎样影响我们对爱情的选择。有些东西,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但是,它却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爬了出来,影响我们在婚姻的十字路口选择向左或者向右。
  我们怀念一个人,一段旧事,不是因为曾经的爱,而是因为,那里面有我们走过的岁月,它已经和一段年华密不可分。这些情感经历,成为若隐若现、看不见摸不着的后方阵地,以种种或明或暗的方式,建立与婚姻丝丝缕缕牵扯不断的关联。
  

被情感测试淹没的选项(1)
当两个人的距离缩至一个屋檐下之时,却并不意味着一定心手相牵。搭伙过日子或者同床异梦的事儿听多了,眼见的空间距离,反倒无法衡量彼此的亲近或疏远。
  朋友跟我说,因为没有孩子,所以才仔细算计你和他之间的距离,探究他的过去,测量爱情度数的高低。
  朋友还跟我说,如果你们关系好,有没有孩子无所谓;如果关系不好,孩子倒是必不可少。
  他们想要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孩子的存在,将决定性地改变两个人的关系。
  这倒很有趣,为什么彼此之间距离的调整、相处方式的改变,需要第三者?莫非,两个人一旦形成某种固定的关系模式,就只能身陷其中,凭借惯性前行?
  前辈跟我说,从走进婚姻的第一天,你就得确定好以后的家庭模式。通常,谁先下厨房,以后做饭就归谁;谁先收拾房间,以后打扫卫生就归谁;吵架谁先让步,以后就会永远如此……言之凿凿,都是些经验之谈。
  真正进了围城才知道,婚姻里的太多东西,无法以他人经验来作判断。两个人的亲疏远近,婚姻的幸福与否,并没有一个客观评价标准。
  凭借经验或者心理学上用数字准确界定的空间距离,我们可以判断通常意义上两人之间的关系。8英尺以上,公共安全距离;45~8英尺,熟人距离;12~36英寸,朋友距离;3~12英寸,恋人距离。对陌生人而言,距离越大越安全,对爱人而言,距离越小越亲密。
  但是,当两个人的距离缩至一个屋檐下之时,却并不意味着一定心手相牵。搭伙过日子或者同床异梦的事儿听多了,眼见的空间距离,反倒无法衡量彼此的亲近或疏远。
  更重要的是,即便我们身处亲密距离,不同的相处方式,能将彼此拉近或者推远。
  一个雪天,两对夫妇去滑雪。
  妻子A呵护备至,在出门的前一刻,给丈夫找好帽子、围巾、手套,仔仔细细地盯着丈夫穿戴好。这还不够,又来检查所有的扣子——大衣的、风雪帽的、滑雪手套上的,是不是都扣好了。丈夫越来越不耐烦,等妻子俯身去看他是不是按要求穿了厚毛袜时,丈夫终于忍无可忍:你可真够烦!
  帽子解了围巾扔了,丈夫一脸怨气,妻子也怒从心生:操心是为了你好,你还不乐意!
  妻子B也在收拾行装。她准备了两个包,自己一个,丈夫一个。在给自己装备齐整之后,她将另一个包递给丈夫,提醒他天冷防冻。以前,他的衣物之类的都由她打理,在她忍受不了他的混乱教导他几次之后,他便不耐烦了,声称此类事情,不劳她费心。可是此时,他找不到防寒帽之类的东西,于是开始抱怨:你怎么不管我,还是不是我老婆?
  两个男人都不满意。A丈夫羡慕B丈夫的自由,有一个不唠叨、不多事的太太;B丈夫感慨A丈夫的省心,有一个细心、关照的老婆。两个女人面面相觑,她们曾经耳闻目睹的那些经验——要关心男人或者要给他以自由,都不管用。
  没有经验可供借鉴。每对夫妻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每个女人也都有所谓“驭夫”之道。有人习惯联体婴儿式的相处,哪怕去楼下的超市买瓶酱油,也得成双成对,携手进出;有人习惯自由独立,互不干涉内政,亲密有间。
  前者告诉你,如果他爱你、在乎你,就会为你改变,随时随地出现在你身边;后者告诉你,爱是自由无拘,放手让你做真的自己。用哪一个标准,来衡量你们婚姻的亲密度、相爱指数?
  没有固定不变的相处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爱情标准。那些有关爱与不爱的心理测试题,不过是一种可供消遣的游戏。没有哪一种美满婚姻是用测试题测出来,也没有哪一个幸福家庭凭借他人经验建造。
  女人总是习惯说别人的老公如何如何;男人也总会欣赏与自己太太截然不同的女子。他们往往忘了,那些令人心动的诱惑,未必真的合适自己。与其对无法企及的东西艳羡不已,不如改变自己的相处方式。
   。 想看书来

被情感测试淹没的选项(2)
婚姻之道,实际就是相处之道。没有经验,没有比较,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争执、无奈和抗争之中,慢慢地理解、忍让、包容和妥协。
   。 想看书来

完美关系的假想模型(1)
三个男人在一起谈论起自己的妻子(实际他们很少这样),一个说妻子做饭的手艺不错,一个说妻子对自己很少有高要求,最后一个多少会在心里感觉自己的婚姻有些糟糕。
  我们并不能确定自己的婚姻是否完美,于是,我们寻找参照系,从父母的婚姻模式,尤其是周围人的婚姻模式里。
  前者往往是在无意识中,或许谁都不认为自己在“克隆”父母的婚姻,可是他们的影响却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从母亲身上获得最初的妻子形象,从父亲身上看到丈夫的责任。他们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我们对爱情的看法,造就我们面对婚姻时的态度。
  后者的影响力显而易见,它成为我们身边耳闻目睹的真实参照,成为我们调整婚姻参数和变量的坐标。
  当然,在完美婚姻的参照系中,还必须提及大众传媒。它的影响力远比我们意料中的大,就像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慢慢侵入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爱情想象,以及对婚姻的要求。
  从那些让人自惭形秽出现于电视广告片里的完美家庭形象,到让人唏嘘不已的日剧、韩剧乃至矫揉造作的青春都市爱情片,它们都在竭力构建某种完美的爱情,以其极具诱惑力的煽情表达,唤醒我们心中沉睡已久的向往。
  看看那些爱情参照系的力量吧。
  如果三个女人在一起谈论她们的结婚纪念日,一个说丈夫带她去马尔代夫度假,一个说丈夫精心挑选了白金镶钻项链,那个没有收到丈夫任何礼物的女子,一定会在心里认为自己的婚姻没有别人幸福。
  如果三个男人在一起谈论起自己的妻子(实际他们很少这样),一个说妻子做饭的手艺不错,一个说妻子对自己很少有高要求,最后一个多少会在心里感觉自己的婚姻有些糟糕。
  相比之下,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倒没有如此直接,但它却树立了某种标高,带给我们诸多的浪漫幻想,直截了当地向我们显现了完美婚姻的模样。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感冒药广告,也如此地打动人心:男人的深情与担当,女人的美丽与温婉,关怀备至,相亲相爱,还有显示财富与能力的社交聚会,所有这些,不都是幸福家庭的必备要素么?
  因为这些参照系的存在,所以,夫妻争吵之时,女人们才会说“你看看人家的丈夫如何如何”。说这句话,是因为对丈夫心怀希望,企盼他们能如理想的婚姻模型所展示的那样完美。
  比较,通常让我们看到自己所没有拥有的,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婚姻不尽如人意。
  某一天,她跟朋友抱怨她的婚姻,她的所有的不满:他从来不记得她的生日,没有送给她任何生日礼物;他的东西永远乱扔,从来不体谅她收拾房间有多辛苦;她生病了一人在家,他居然照旧同朋友打球;她同他的母亲发生争执,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母亲有错;他总是为自己的错误寻找牵强附会的理由,绝对不会向她道歉……
  听起来,她像是伤透了心,感觉婚姻实在没有维持下去的必要。
  朋友说,那你为什么嫁给他,为什么不早早结束这一切?
  这句话让她警醒。事情真的如此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她发觉自己婚姻的诸多不完美,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她没有跳出围城?
  她开始寻找让她坚持的理由:他永远性情温和,从不发脾气;他总是有耐心,等她一两个小时也绝不抱怨;他从来不对她提要求,放任她的任性;她哭了笑了闹了,他总会在她身边……
  这些还不足够吗?我们看到了别人的相亲相爱,看到了别人的香车豪宅,看到了别人的幸福身影,可这是别人婚姻的全部吗?
  是的,我们听到朋友说,他们夫妻又去度假了,但朋友没说,他们也曾恶语相加争吵不休;我们看到有人形影不离,可我们没看到长久分离时的孤独寂寞;我们眼前所见的是相敬如宾不离不弃,可我们没看到一次次磨擦中的相互妥协与让步。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完美关系的假想模型(2)
眼前所见,绝非他人婚姻的全部;亲耳所听,也不涵盖庸常日子的每个角角落落。实际上,我们很难从他人的讲述里了解一场婚姻的真实面目,要么以偏概全,要么不得要领,要么凭空想象。所以才会有婚姻如鞋子这句老得掉牙的话。
  如果这些还不够,看看那些完美偶像的真实生活吧。从已经被人们淡忘的山口百惠、三浦友合,到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再到查尔斯王子、黛安娜,哪一个不是当年的完美婚姻偶像?风光无限之时,谁真的知道那一脸幸福背后的落寞?
  撇开那些所谓的完美婚姻模型吧,婚姻不像我们想象得那般美好,也绝不是我们以为的那般糟糕。你所羡慕的,不是全部,你所憎恨的,也不是全部。
  全部是什么?是那些让婚姻得以坚持的理由。不是什么没有拥有,而是什么不能够放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鼠标上的网络暧昧(1)
一个真实的情敌站在你的面前,你至少知道她(他)的来路,网络上的情感病毒游荡时,你却不知道它们身在何方。这些偷袭者气若游丝,却绵延不断,防不胜防。
  MSN上,她等待一个名字登录。
  她知道关于这个名字的一切。是的,仅仅是名字而不是人。从未谋面,你无从考证那个名字所说的一切。可是,它的存在却是真实的,真实地挺立于网络中。
  一个在聊天室里认识的奇特名字。从聊天室前言不搭后语的漫天闲聊,到MSN这个相对私人空间里的一言一语;从网络上通行的随随便便打声招呼,到后来那些半真半假的问话,再到最后,以玩笑方式表达的真实情感。
  她不知道那个人是谁,也没必要知道。她仅仅知道他的性别:男性。最初是直觉,最后是验证。聊天兴起之时,他写下了一串手机号码。后来的某一天,从街头走过,用公共电话拨过去11位数,一如意料中彬彬有礼的男声。短暂的沉默,挂掉电话,笑意泛起。
  一个无伤大雅的小秘密。日子一切照常,什么都不会发生改变。依然是吃过丈夫准备的早餐之后,两人一起出门,忙各自工作,然后她先回家,在晚饭差不多备好之时,他按响门铃。或者,约好在某个地方见面,一顿晚餐或者一场电影。闲暇的日子,各自上网、看书、淘碟、逛街……
  没有烦忧、衣食无虞、生活舒适的和美日子,一点儿小争吵,孩子似的离家出走,赌气冷战两天,为稍显平淡的婚姻添点儿小作料。
  她的心里,偶尔生出些希望改变的冲动。但她并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因为某个偶然事件改变。网络上的那些聊天,不过是面包吃腻了之后,偶尔嚼几口的玉米饼,口味新鲜,给庸常不变的日子一个消遣的去处。
  她并不承认自己是在网恋,因为她从来不在网上说那些浓情蜜意的话,她知道自己是某个人的妻子,也从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