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新情感笔记 >

第5部分

新情感笔记-第5部分

小说: 新情感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婚姻关系中,如果一个人挣回家的钱比另一个多,挣钱多的一方很容易在金钱花费上说了算,更具控制力或者有更多支配金钱的自由。而挣钱少的一方往往感觉自己的价值较低,因而放弃自己在家庭财政中的平等权利。可见,“钱是共同的”这个说法有时并不准确,不管是最初的“私房钱”还是后来的“AA”制,都表明婚姻的共同体中多多少少存在彼此分离。
  

私房钱里的安全感(2)
“go Dutch”的方式,不过是将各自拥有的“私房钱”明面儿化,在金钱的使用和归属上清清楚楚地分出“你”“我”。可很难说,经济完全独立的两个人,在婚姻中就拥有更多安全感。
  婚姻是“你的”和“我的”,但更是“我们”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最远的现在,最近的未来
选择潜力股的关键就是着眼未来。外表、长相、身高之类,不过是股票的名称代号,好不好听无关紧要。才识、胆量、野心之类,才是其能否在某个时间点一路飙升的关键。
  当初,女友的恋情轰动校园。
  在才子佳人的校园爱情中,女友属于另类。当其他女孩子执著于男友眼前的点点滴滴并为之忧喜悲欢之时,学经济的女友已经将深邃的目光投向未来。师生恋本身平淡无奇,男主人公在出场之时亦平淡无奇,只是,才貌出众的白雪公主与未变成王子的“青蛙”之间的巨大差异,足以让所有旁观者惊讶。
  习惯于接受注目的女友,对倾慕者的大胆表白、委婉暗示以及苦苦追随视而不见,却将如水秋波投向建筑系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
  在谜底揭开之前,我们一直猜测那个幸运的白马王子的形象。对于青春灿烂的女孩子而言,眼前的那个人能否让人怦然心动是关键。他应该与众不同,应该有飘扬的秀发,应该有吉他声里略带沙哑的歌喉……总之,应该有符合视觉审美和满足感观需求的一切要素。
  一切却出人意料。在女友高挑娉婷的映衬之下,其貌不扬的男老师,瘦弱而矮小,魅力尽失。
  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惊诧莫名。甚至有人在得知女友是在男老师开设的建筑美学公共课上对他一见倾心之后,特意跑去听课,以追寻这一场爱情的缘由。当然,课程很精彩,讲台上的男老师与女友边的那个男子判若两人。可这又有什么用呢?爱情是平常日子里站在你身边的那个人,不是讲台上的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如果真是师生恋,那么,爱情的对象也应该是儒雅倜傥、才识过人的学者,而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小讲师。在我们嘀嘀咕咕、窃窃私语里,女友胸有成竹,坦然自若地在各种含意复杂的目光中穿行。
  时间证明了女友的英明。10年后,年轻的讲师成为财力雄厚的房地产公司掌门人。此时,已经没有人在乎他的外貌是否英俊、身材是否高大、笑容是否灿烂。财富和地位造就了一个男人崭新的形象。
  多少人为女友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与此同时,也有人开始为女友担心。她能否把握得住一个成功男人的现在?女友依旧沉静如水,就像当年,她看到的不是一个穷讲师而是未来的才智精英一样,如今她看到的也不是魅力十足的精英才俊,而是他告别喧嚣与荣耀之后的寂寥与落寞。
  作为投资理论最早的获益者,女友永远关注未来。这一10年前远远超前的理论,如今已是所有教导女人的爱情读本里不可或缺的一课。
  对爱情投资理论最为简单的阐释:选婚姻就像选股票,你得有一双慧眼,找寻最有价值、最有潜力的绩优股。
  选夫如选股。对于准备投资婚姻的年轻女孩子而言,最佳选择就是那些有成长空间的潜力股。相比于那些牛气冲天、财大气粗的实力股票而言,这些股票尚在成长之中,价位较低,便于投资,眼下虽然不能获利,前景却可待。
  如同当年的年轻讲师,还不具备傲然于世的资本。此时进行爱情投资,虽有风险,但付出不多,回报可观。相比之下,那些成功男士,已是拉升至高位的股票,质虽优,价也高,能够立马获益,却投资巨大,成本高昂。
  选择潜力股的关键就是着眼未来,着眼股票未来的走势和发展方向,不以当下的成败论英雄,不被表面现象所诱惑。外表、长相、身高之类,纯粹是审美意义上的判断,就像股票的名字,好不好听无关紧要。至于他现在从事何种职业,居于什么样的位置,也仅仅是参考。重要的是才识、胆量、野心之类,这才是衡量一个人、一个绩优股能否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一路飙升的重要指标。
  在婚姻投资学里,最近的是未来,最远的是现在。
   。。

信用卡上的烛光晚餐(1)
生日,结婚纪念日之类,都不再是简单的日子了,而是一种承载浓情爱意的庄严仪式。在这一点上,女人比男人坚定,她们时常用爱与不爱、幸福与不幸、负责与不负责,来衡量仪式存在与否。
  就像婚礼逐渐演变为一场不可或缺的庄重仪式,代表责任和承诺一样,在看似平庸无奇的经年累月里,那些时时迸出的用红字标明的日子——生日、相识日、结婚纪念日、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的寿辰、情人节、圣诞节等等,也正慢慢固化为形式相似、内容迥异的各种仪式,提醒我们婚姻的存在,爱的存在。
  仪式本身也许不重要,它所衡量的内容和承载的意义却至关重要。比如爱、关怀、浪漫,比如激情、诺言、责任……只要你想得到,你可以赋予它任何含义。如同一个迷人的“多面女郎”,那些起源于特殊阿拉伯数字的仪式,正穿梭于我们的生活中,一点点消耗着我们的时间、财力、精力、智商和情商。
  一位朋友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们一般把仪式理解为一种过程。然而,它并不仅仅是一种过程这么简单。仪式之所以存在,在于它试图通过特定环境下的标准化程序,来固化仪式参加者所共同尊奉的理想和信念。”
  婚姻中的各种仪式是否代表了所有参与者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不得而知,但它肯定需要精神和物质的付出。对此,有些人乐此不疲,有些人避之不及。就连那位谙知仪式重要性的老兄,也欢天喜地地庆幸太太忘了他的生日——这将成为他逃避太太生日仪式的最好借口。
  这样的解说可能过于抽象化,让我们以更通俗的方式,解释仪式的形成及其所承载的重要内涵。
  故事从男女主人公两情相悦之时开始。
  那时,每个生日,不仅仅是生日,还有别的日子,相识100天纪念日,甚至六一儿童节之类,他都能给她意外惊喜。一张快递递来的演出票,送到公司前台的一束鲜花,带着悬疑由商场公关小姐转来的香水……他为各种特殊日子制造丰厚内容,以收获她的深情款款。
  当普通日子被赋予特殊含义之后,没有人能对它视而不见。它最初所起的作用是渲染。如同约会时的皓月当空、离别时的沉沉暮霭,缺少了传情达意,它们的存在就失去了价值。可如果没有它们,情感的表达也就失去了最恰当的载体。特殊日子,就是一种催化剂,将它所要表达的含义迅速放大,也将情感渲染至高潮。
  她当然知道,爱是需要回报的。回报的方式,绝不仅仅是含情脉脉。你必须给那些别具心思的“爱的方式”以回礼。况且,女人天生对种种形式包裹下的浪漫游戏感兴趣,她们恨不能让身边的每个日子都生出花样来。于是,就有了比情商比智商的“过招”,让所有日子与众不同,也让爱绵延不绝。
  很遗憾,男人将这些小花招当“手段”,他们要的是借助手段达到的目的,女人却往往希望永远生活在花招里。
  他收获了她的爱情,也就回到了日子的应有之意。他不再对各种各样的纪念日记忆犹新,她于是就下决心让那些弥足珍贵的日子以凝固的方式长久存在。
  又一年,他的生日。她精心策划了一场生日仪式。仪式的参与者包括所有亲朋好友,在他按照手机短信的提示走进酒店漆黑的包间,惊讶于屋子空无一人之时,她和亲友们突然在香气四溢的香槟泡沫里从天而降。她的盈盈浅笑,藏着祝福之外的其他内容。
  她没说,她在乎那些被他遗忘的特殊日子,那些在他看来仅仅是出于形式需要的表达。她在以自己的方式提醒它们的存在,并将其演绎为某种有着固定程序的模式。
  此时,某个特殊日子所起的作用就变成了移情——我们对对方的爱,已经转移为对某个特定仪式的狂热。生日,结婚纪念日之类,都不再是简单的日子了,而演变为一种承载浓情爱意的庄严仪式。
  一旦当某个日子从形式变为仪式,它也就上升到了与信仰相关的高度,让人无法忽视。在这一点上,女人比男人坚定,她们时常用爱与不爱、幸福与不幸福、负责与不负责,来衡量仪式存在与否。
  

信用卡上的烛光晚餐(2)
坚守仪式的决心苍天可鉴。她们会事先提醒:下周是我的生日,下月是咱们的结婚纪念日,下下个月我爸60大寿……或者事后算账:你从来不给我买生日礼物,你连我们什么时候结婚都忘了,我爸做寿你居然出差,你还要不要这个家?
  仪式的规格也随之节节攀升。如果去年,你用钻石项链装点她的生日仪式,那么今年,除非你破产,否则,钻石的克拉只能有增无减,价格只能就高不就低。也是,上一个结婚纪念日仪式你们在琴声烛光里共度,下一次,又岂能在街边小店打发?
  即便嘴上不说,也在心里计较。仪式就是一杆看得见摸得着的秤,称你的爱有多重,你的心改变与否。
  无处可逃。
  你必须为之买单,现金,或者信用卡。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们都想在爱情银行赢利(1)
负债经营远不如白手起家轻松。对赢利的渴望,使我们不能轻易重开一个已有赤字的爱情账户。
  两个人都想离婚。
  都有各自的家庭和生活,都对现实有无奈,对未来有憧憬。
  一个人,适不适合做妻子或者丈夫,可能是天生的。但你要发现对方是否合适你,却往往需要很长的过程,甚至必须经历婚姻。爱一个人是一回事,做一个好的伴侣,是另外一回事。
  他们不是性情相投的那一类,连个性都有着天壤之别。不过,越是不同的事物,越对我们有吸引力。一见钟情的爱情,往往因为对方和我们是如此的不同。
  他的那些个优点都还在,她也总跟自己说,事情要看好的一面。可经过长长的等待,经过希望变失望以至于不再有希望之后,她觉得自己累了,她需要一个情意相投的人,哪怕他再平淡无奇,只要了解她的需求,能陪着她过日子,能给她依靠,就够了。
  他偏偏不是一个甘于平淡静默的人。他喜欢所有的热闹,他对自我与自由的追求,胜过一切。他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可以在世界杯时将家里变成球迷俱乐部,可以在半夜三更接到朋友电话随时出门,可以满肚子趣闻轶事滔滔不绝,却从来不知道自己的衬衫在哪儿,老婆生日是几时,女儿何时开家长会。
  他们是太不相同的两个人。
  一动一静。动的那个恨不得整个世界都与自己相关,静的那个关起门来就是整个世界。太多的晚上,他在热闹的世界里追随他的热闹,她只在静静的电脑上,看一部缓慢沉静略带忧伤的文艺片。他将自己等同于外在世界,她只在意内心的满足。
  还有就是生活态度。是的,乐观没错。第一次看到房顶漏雨时,他嘻嘻哈哈一边用盆子接水一边说,看啊,家里有瀑布,是乐观。房屋每次漏水都无动于衷坦然处之,还是乐观吗?
  用不负责任来形容可能有些夸大其辞。可实际上,维持婚姻的,恰恰是责任心。好男人是好女人教出来的,有的男人顺利毕业了,有的男人被证实不适合婚姻。谁知道,调教男人的那些好女人,是成就感多一些,还是无奈更多?
  她一直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是因为偶然遇到了一个情趣相投的人。不管这个人是张三,还是李四,在他们出现之前,她的生活就存在问题。偶然者的出现,仅仅是让她更多地反思自己的生活,认识自己。
  偶然者也同她一样,曾经在自己的生活中走了好些年。不是因为满意,而是因为惯性。人一旦习惯于一种生活,就害怕改变。倒不是原先的生活有多好,而是改变要付出代价。
  两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走着,无可奈何却又寻找种种理由坚持。然后,他们就遇着了——她和偶然者。先是轻声打个招呼,彼此都不是主动的那类,接下来是静静地相处,默默将对方引为知己。
  适合于长久相处的两个人,多半是同类。谁也没说什么,可都知道,对方是自己要找的那一个。在另外一条错误的寻找路线上,经历了沟沟坎坎无助苦闷之后,不期而遇见着了另外一个自己。
  都很珍视,怕不小心摔碎了失而复得的宝贝,却又无法走到同一条路上来。在各自的轨迹上相互守望,等待对方迈出那一步,又害怕那一步走出后所有的变数。
  进退两难。
  你放手的不只是一个人,还有自己曾经的选择,曾经的岁月和生活。不管你爱,或者不爱,他(她)都是你的家人。你会对自己的选择错误黯然神伤,对你的离去有负疚感,会因为告别一个长久相处的家人而难过,那个见证过你所有忧伤快乐的人,不再与你有任何关系。如果不是闹到了不可收场,不得不分手,谁又会轻易如此决绝?
  两个人的相处,更像是一个爱情银行。我们都投入情感,期待回报。如同银行的存款,年限越长,利息越多,回报越高。我们都希望自己对爱情的投资,没有错——选对好的基金,长久投资,回报丰厚。于是,在婚姻一开始,我们都开具了个人账户,指望自己年年月月的情感投资,有一个让人满意的赢利。
  

我们都想在爱情银行赢利(2)
婚姻的解体,也就宣布爱情银行的破产。过去生活的点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