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郑响波文集 >

第5部分

郑响波文集-第5部分

小说: 郑响波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养,而雌的则送给我后厢房的一户安徽人家养。楼下的邻居自己生活也马马虎虎,也没有给猫什么吃的,常常放任它自己觅食。小花猫日长夜大,它大概嗅到了我这里有时有点它可吃的东西。

  这只小花猫的确很漂亮。通体白毛,脊背上是一斑浅灰黄色的,两耳廓又呈浅黄灰色,四脚则白到底,至爪上又有些浅灰黄色。它的全身的毛色看上去就像一幅现代派的水彩画。虽然说楼下人不善待它的饮食,但是常常给它洗澡倒是真的。每次洗好澡后,这只小花猫的去向就是直奔我的楼上,在我的地毯抖掉身上的水。奇怪的是,每次它在抖掉身上的水珠时总要叫几声。好像它在告知我一下。

  小花猫几乎天天有空就悠闲蹲伏在我门口的那块毯子上,并无对我防备什么,有时甚至连我走进走出,它都无意识让一下。也许小花猫知道我的门户的冷清似,来作个伴似的。有天我在屋里看书,突然听到门外的小花猫在乱跳乱爪的声音。我把门一开,它一溜烟地蹿进我屋里,嘴上叼着一只小鼠。它在我屋里的一块空地上把小鼠放了又咬、咬了又放,并不时地用爪子去碰碰已经半死的小鼠。这时,为了犒劳它帮我除害,我立即将自己碗里的红烧带鱼喂几块给它吃。趁它在吃鱼的时候我将小鼠给彻底解决掉了。

  猫知道我的阁楼里有鼠患,它会直接从楼梯下蹿上来,径入我屋的床底下,桌子上,它会用很长的时间静静地守候鼠的出现。说来奇怪,鼠大概隔墙有眼,看见了我阁楼里的猫的存在,从此销声匿迹了。

  小花猫在我的楼梯上天天玩耍,还没有忘记它的同胞小黑猫。有一次我听到我门外有两只猫的声音。我门一开,是它带着它的同胞小黑猫在玩。它俩的命运迥然而性格也不同。那只送掉的小黑猫长得瘦小,怯生。但我惊奇地发现,它俩竟然还有手足之情。当我拿出点猫食放在盘里时,那只小花猫吃了一些后,转身去示意躲在一边的小黑猫来吃,它几乎在用一只前爪轻轻地推它一下。而后它就在一旁等待着,仿佛在等它的同胞吃完。由于小黑猫生性胆怯,在它吃的时候我一动不动。

  后来,每当这两只猫出现在我家门口时,我就停下事来,细细欣赏它俩的友爱嗟食。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0  造词的意义
1 历史:

  我真是佩服我们汉字的博大精深。就这么几万个常用的字,经过互相的重新搭配,俨然可以组成新的的词语,产生新的意思。我们现代汉语的词语,就是先人的留给我们的造词,这些造词已经成为我们认同的概念和永远不变的词意。几千年下来,汉语的语系在众多的语系中已经成为最具有生命力的语种,这首先表现在她有丰富的意思表达力;其次就是她有丰富的词语组合能力。近来还有学者认为,汉字的方块字是最适合在电脑及网络上应用了,与拼音字相比,方块字占用的空间小。

  一般人是不会去注意汉语的词语怎么产生的。古代的口语中,还没有运用很丰富的词语,但是在古代的书面上,一点一点地出现汉字的词语,有两字的词语,有三字的词语,和有四字的词语。最早记载有丰富词语的,我读的就是《诗经》里,那里边有很多词到现在就变成我们袭用的词语,比如:执子之手、君子好裘,等等。到汉朝时,汉字的词语造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现在成语的三分子一是来自汉朝时的造词。我国的唐朝,无疑是汉文化的空前的展开,真正的发扬光大。我每次读唐史或者唐诗时,都能摘记到一些造词,就是说以前没有人写过的新词语。那时的造词是作家们、学者们的贡献,也有皇帝、大臣们的贡献,甚至连武则天也为自己造过一个字。

  我国近代轰轰烈烈的造词运动,是在五四前后。造词是新文化运动的必需,造词产生了新的汉语,产生了新的词意。综观所述,汉字的词语演变一直是良性的、一脉相承的过来的。但是到了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里,也出现了一次非同寻常的造词运动,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觉得它意义于零。

  2概念:

  那四十年里的造词的数量惊人,简直可以写一本《特别造词词典》。我一直有读报摘记的习惯。早年我常常伏案在图书馆里借阅旧时报纸,边读报边摘记下一些特别的词语,主要是为了写作的备注。但是,时间久了,我发觉我特别记下的这些“造词”已经是个汇总的记录了。因为我从那个时代过来,我想我有这样的兴趣把那些已经消失的“造词”再汇编一下,以供大家记忆:

  3词典:

  四个现代化                            上山下乡

  大跃进                                农村

  工厂                                  知识青年

  街道                                  居民委员会

  *                            工宣队

  公安                                  进行到底

  共产主义                              毛泽东思想

  政协                                  厂

  阶级斗争                              公社

  生产队                                剥削

  剩余价值                              红卫兵

  红小兵                                政治运动

  下岗                                  卖*

  贫下中农                              党委

  党支部                                革命精神

  战天斗地                              马列主义

  批林批孔                              部队

  斗私批修                              公检法

  工宣队

  4意义:

  这些特别的造词在那四十年里,起到了特别的宣传和运用。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些造词不是文化上的正当出现,而是意识形态里的需要。大多数是刻意造词的意思,所以它没有成为正统文化上的继承意义。如果现在你看看当时报纸上经常出现的词,你会觉得怪怪的。所以,这些造词一点意义也没有。

  
  
  
  2009…3…21   于遗世小屋

21  藏书的崩溃
我一直想象有一个宏大而深沉的藏书室,所有我喜爱的好书,中文的和英文的,都在这儿。书架柜要用实木做的,亚光饰面,像文件柜一般待在书房里。开架式的书柜上书籍整齐叠放,归类排齐。书房里要飘有书香。书房里有多路照明。书房当中的读书台子,我要像会议桌一样巨大。上面我要放我的电脑、稿作、书籍等等。有时候我读累了,到落地长窗那儿把窗帘掀开,或者走到阳台上看看蟠曲的紫藤花——

  可实际上我眼前的书房,没有想象中的美!

  九十年代中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我藏书的美文。这篇文章的草稿如今不知道放哪里去了。文章里我主要说了我可怜的藏书,几经收藏,几经崩溃。时隔几十年后我依然能重新写这篇谈藏书的美文内容。

  那篇美文当时叫《藏书的革命》,我是强调我们要把不合时宜的藏书扔掉!

  它是延续我早年读书时很重要的感受而写的。因为我的读书情况,大概和很多国人的读书情况相似,就是,社会的丕变,藏书也几经崩溃。想想真惨,我这二十多年里,藏书先后进行了三四次的重新崩溃。我主动崩溃不适合的藏书,就是为了干净读书的环境。

  第一次我扔掉我藏书的时候,是我25岁的那年。那时我在浙江的镇海演出。在镇海的街上,我看见一家书店里放的全部是於梨华的作品。那时我已经读过於女士的《又见棕榈 又见棕榈》小说,对台湾的文学很是新鲜感。我当时就买了20多本於女士的作品和一些台湾出版的诺贝尔奖小说。我打了箱子回上海。回到我的小屋,看看横梁上的陈年书籍,我第一次嗅觉出我读书的陈腐! 这些书都是“*”的产物,还没有从我家里清除掉。我当时还有四本《战地新歌》、一套《上海早晨》和一本《金光大道》等等。我不由细想,就把梁上的这些书籍全部卸下来,再把我的藏书的横梁糊上道林纸、镇平,宛如藏书的搁板,于是,我非常兴奋地把新买的书籍放上。我在藏书的横梁上留出很大空间,因为我预感到,我将全部重新藏书。

  我的第二次扔掉藏书是1994年,那时我正式退出江湖演出,回小屋准备潜心写作。我走了很大一圈,包括我的婚姻,又回到我的遗世小屋里,唯一的行李是我新添的两箱藏书。那几年里出版界风气正了,头脑有了,眼界开了,胆子大了,都在系统地出书。包括有争议的书籍、有问题的书籍。所以,那段时候我的读书生活非常活跃、激进。我在我家附近的文庙书市里买到的好些“很有教益”的书籍:如司马长风著的《中国新文学史》(三卷)、卡内蒂著的《迷惘》、杜加尔著的《蒂博一家》和毛姆著的《人性的枷锁》等等。这样的藏书,让我的读书生活上了一个等级。我一下子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天窗。写书的梦想由此而来。但是,很快这些藏书又有新的版本出来了。

  第三次扔书和第四次扔书分别是1997年和2002年。这两次都是版本的问题,使我不得不把旧的书籍扔掉。直到九十年代末出版界才显示成熟出书的繁荣景象,财大气粗的出版社就在版本上、装帧上和名气上打牌。其中《译林》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书给我的影响很深,他们集辑出版的书籍很适合收藏。

  虽然我的遗世小屋没有办法建立像样的书房,但是我的读书环境是相当纯净的。直到目前,我还在计划收藏我的好书,书目表写了一年又一年,2002年时我开始适当收藏英语的文学原版书籍。以前有的双语版本也在慢慢地读。碍于多方面的原因,我现在只能慢慢地寻觅好书。读书是我终身的任务,但是那些急不可耐要读的书籍,我已经读过了,这是真正重要的。

  我生来不喜欢收藏就书,尤其那些生冷的、绝版的书籍。同样的古典书籍,我必须收藏新版本的。最近几年我收藏了不少新版的中国古典小说和这个历史书籍。我把这些收藏作为知识的财富的积累。有了这些不朽的著作在家里,我觉得自己是富足的。这也是一种人生投资,一般人只看见在钱币上的亏盈,殊不知人生修养上的投资,亦有光明。我有个邻居老头八十多岁了,他终身没有家里的书籍,他活得四不像;又不像商人,又不像市侩,也不像文人,更不像流氓。我的意思是,书籍的收藏或者阅读,至少会把我们迷惘的人生,确定在某一个阶层上。家里没有书籍的人,肯定人生四不像。

  让我总结一下:

  世界上大概有两种通常的藏书崩溃的情况;一种是战争,一种是革命。

  我仍在想象那些比我的经历更加悲惨的书房藏书。电影《英国病人》中那个病人和护士住的房间,就是原先意大利人家的书房。我们看见,这么多的藏书要花去意大利人家的多少的心血和金钱。但是,战争摧毁了一切,在残垣断壁中,这些书籍被用来铺垫楼梯。比战争情况要温和得多的是革命。当社会从一种状态演变成另一种状态时,可能前朝的文化和书籍是要被后朝的人们唾弃的。这看上去很正常,社会是向前进步的,书籍就是我们前进的指路明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2  另类消夏
今年的夏天里;我基本上就躲在家里写作和看碟片。而我的一位以前的同事常来我屋里玩,主要是来看看碟片、喝喝茶或聊聊天什么的。他住的离我比较近,但那时我并没和他深交,除了年龄上的差异,我感觉我这个同事的性情有点问题,比较拘谨、琐碎而且有些阴暗。但我也并不很在意,只是每天和他打发无聊的时间。我承认,他对我摸索写作还是有益的,因为他告诉了我一些他很感兴趣的事,比如邻居间的偷情、一些陈年往事等等。好像他居住的地方环境比较褊狭,邻里互轻严重。正巧我的同事记性好,耳朵尖,一些邻里片言只语在他脑子里编织成一个个小故事,令他激动不已。两三年来,我的同事一个劲地以批评的口气把他的邻居说个够,用去了我好多时间和茶叶。但他从不述说他自己。

  他已经三十出头了,没结婚,也没有任何女朋友。我怀疑,他在性生活上,甚至连*也没交过手。我怀疑他心理中会否因为彻底厌恶邻居的淫晦轶事而变态。我想了很长时间,作为同事朋友,要么我慢慢地暗示他,去找个女人,换个环境,要么我渐渐疏远他,专心自己的生活。因为,那时我的写作已进入一种状态,需要很大的独处与宁静,根本没空和他聊天了。有一次他又来我家,刚坐定,我给他泡了杯茶,他忽然告诉我,他被单位解聘了。我着实一惊。不是惊讶他的失业,而是害怕他的非常阴郁的、失落的眼神,好像单位解聘他是个巨大的错误。他没有讲他接下来要做什么,只听得他狠狠地将单位里的男人女人,彻底地数落一番,便恶狠狠地骂道:都是些男盗女娼!

  我说,你在骂谁呀?

  他猛然一抬头对我说道,骂单位里的那些人,都是男盗女娼!

  虽然他骂过了头,但我没有和他一般见识。反而我觉得有些庆幸,以后他将不会常常来我家了。这也许是他重新接触社会,健全自我的一次契机。那天他聊兴全无,连我泡给他的茶也没喝几口。他走时我还郑重地关照了他,说去找个新工作,再找个女朋友,有了这两样你就什么都有了。他不解地看着我,走了。

  这次,我那同事将有两个多月没来过我家。我相信他一定找到了好工作。我即高兴又有些放心。有时候坏事也是好事。如果不是被单位辞退他的生活就一成不变。我听单位里的同事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