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怎样炼成的-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一个中转站和调节。真正胆汁的生产者,自然是我们这位肝大哥。问题来了,正常情况下,肝脏顺利地把生产的胆汁送往胆,然后根据人体需要释放到肠内。这是一个正常情况。
那要是堵了呢。麻烦大了,和血液一样,胆汁就开始折腾了。要知道,胆汁的刺激性那是相当的大。俗话说把黄胆都吐出来了。有过这个经验就知道是什么。
胆汁被堵了,那还得了,于是胆汁就开始耐心而细致地折腾肝细胞。不停地进行着反复长期地破坏活动。三两下,肝细胞就被整掉了。
至于原因,主要是个结石问题。要知道胆汁从胆囊里面出来后通道是很窄得。万一哪天想通了来个结石往中间一拦,那就倒了霉了。剩下的不是赶快做手术就是准备肝脏出问题。
最后,我们再讲讲一大类原因——有毒物质。
其实说实话,上面那么多,大多数都是有毒物质,只是上面那些都是有毒物质的代表,所以它们脱离了有毒物质这个范畴,被光荣选出来作为一号二号三号嘉宾。
现在这些有毒物质主要是一些工业物质还有药物。某些工业物质,比如四氯化碳、磷之类以及某些药物比如四环素之类,通过某些途径进入了人体,会对肝产生长期而且特别的感情,开始长期而且特别的改造,结果就是肝硬化。
不过,相比于前面三个大哥,这个需要一些特定环境,比如长期在含有这些工厂工作一类。所以,也就笼统的讲述一下。
至于还有一些,鉴于精力有限,不再阐述。望见谅。
作者题外话:肝硬化原因: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胆汁淤积,循环障碍,工业毒物或药物,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免疫紊乱,原因不明。
对应:病毒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中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以此类推。
此段摘自《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哮喘是怎样炼成的
可能很多读者看过周杰伦同学和桂纶镁同学的《不能说的秘密》,里面的女主角突然会习惯性地开始喘气,显然,这种喘气要是拿来硬说是非常激动导致的正常副反应,估计会让人人自危。准确的说,女主角有哮喘,而她最后的牺牲,也是因为这个东西。只是很奇怪,为什么她没有随身带药?我记得影片中间某段她很熟练拿出了一瓶液体往鼻子里喷喷,照理来说,这是哮喘病人的专利动作和典型习惯。不过,如果什么都可以照理来说,那么电影也就不称之为电影。
哮喘我想很多观众都相当熟悉了,全称为支气管哮喘。至于什么是支气管,可能大家都清楚什么是气管,而气管继续往肺里面走,就是支气管。支,也就是分支之意。
造成哮喘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相比于大多数内科疾病,哮喘可能在人群中的普及率是非常高的,因为它涉及得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变应原。
变应原,又是一个让人头痛脑热的专有名词。其实说白了,就是容易让人过敏的东西。比如说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听起来相当浪漫的疾病——花粉症。其实,花粉症就是某些人对于花粉不是那么待见,容易过敏。
话又说回来,其实花粉也是哮喘易感因素之一。
那就奇怪了,世界上六十亿人口,也没见有六十亿个哮喘病人。
那是当然的,因为还有第二个因素,遗传。
估计有人会准备板砖了。又拿遗传出来说事,不是没事找事。
其实,很多疾病包括内科疾病往往也遗传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所谓千山万水总是情,世界万物都是彼此相连的。既然是遗传造就了人的大部分,自然人的大部分疾病也要和遗传保持一些联系。
何况,哮喘的遗传关系还不低。
据了解,根据第六版《内科学》上所述: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更高。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说如果有个亲属是哮喘病人,那么可能你当哮喘病人的中奖率就会高于那些没有亲属得病的。而这个得病的亲属和你的亲缘关系越近,那你越接近中奖的边缘;反过来,如果你是哮喘病人,那么你的亲属中奖可能性大于没有哮喘病人的家族。
OK,可能大家都懂了。
哮喘就是一根绳,拴得不是蚂蚱,是哮喘病人,具体说,这根绳应该是基因。(这里没有贬低哮喘病人的意思,只是一个形象比喻而已。见谅!)
让我们归纳一下,说了这么多,其实说白了就是两方面:个人体质和外部环境。
那么,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哮喘的定义中,除了前面一大串定语的修饰作用,最后落在了气道慢性炎症这个方面。其实它就是个炎症。
说到炎症,可能大家都会突然恍然大悟。哦,原来就是个炎症。但是什么是炎症?可能大部分人又知之甚少。更多处于感性认识。
炎症大方面分为两种:有病原体的和无病原体的。
其实通常所说的炎症是前者,也就是因为什么细菌(这个是主角),病毒,真菌一类低于人类无数级别却终生和人相伴的朋友们(学名:病原体)所造成后果;还有一类,叫做无菌性炎症,也就是并没有这些非人类物质的骚扰,但是发生了炎症。
其实,炎症归根到底是人类免疫细胞进行的防御反应的一种外在表现。医学家们把这些表现用两个言简意赅的词来代替,就叫做炎症。
有病原体的,先把正常细胞搞死了,然后是白细胞之类开始搞它们,又吞噬又溶解,并且在斗争同时也改变了战场环境,造成了特殊的一种现象:炎症反应。具体临床表现是:红、肿、热、痛。
还有一种也就是没有病原体来骚扰,人体自己出现了问题,比如说肌肉拉伤了,拉断了之类,这种也会发生局部疼痛还有组织的粘连以及渗出,但是,这些和病原体们毫无关系。所以称之为:无菌性炎症。
因为无菌性炎症是无菌的,所以是没有必要用抗生素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出现了无菌性炎症,可能容易被误认为是细菌性炎症,坚持要使用抗生素,那就是浪费自己的荷包。
所以,“发炎”和“抗生素”不是等号。
言归正传,按照这个标准,支气管哮喘应该是两者完美的结晶。因为,它同细菌又有关系,又和无菌有关系,正可谓是通吃大小,怪不得在人群中如此普遍。
因为它还涉及到一个与环境因素同等重要的个人体质问题。
话题又绕了回来,只有外部环境的掺和是不行滴,需要内部同志的配合。正所谓内鬼这一名字的解释。
在外部环境的掺和之下,我们伟大而忠实的免疫细胞又出头了,开始不断地攻击支气管中的外族入侵者,恨不得将它们一网打尽,不光是吃,还不断地分泌着无数炎症介质。而在这些细胞和介质的通力合作之下,支气管就被耐心地废了,因为免疫细胞们分泌的不少东西是可以收缩支气管平滑肌还有血管的。
大家不要以为摸着自己的喉结就可以自豪地宣称气管是硬的。再硬,也是有肌肉得。而且这个肌肉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收缩舒张,同时带动气管收缩舒张。更不要说支气管。
气管一收缩了,出气就麻烦了,所以很多哮喘发作时都是喘不过气来的样子,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气管本身也不争气。其实,我们所说的气管准确应该是叫气道,也就是包括了从咽喉到肺里面最后一级气管。气管就像是棵树,不断分支又分支。越分越小,最后长出肺这个叶子来。
气管为什么不争气了?因为有些人的气管是相当脆弱的。脆弱到稍微有一点刺激它都可能会自己收缩。学名是:气道高反应性。有反应当然是好的,高反应就不好了。就像“疑神疑鬼”这个词语估计从没人尝试把它作为褒义词来使用。
一个脆弱的气道遇上了能够让它脆弱的环境,加上免疫细胞以及它的分泌物的不懈努力。哮喘就名正言顺炼成了。
所以,从这里大家看出来了,要治疗哮喘,最主要是三个环节:消灭环境因素,减轻炎症反应,改变气道反应性。至于最后这一条,估计要等什么时候人类可以改变遗传了才能解决。所以,现在所有的治疗差不多都是针对前两个环节。
最重要的自然是不要接触这些挑事者。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所以为什么建议花粉症患者最好在春天戴口罩,为什么建议哮喘病人不要感冒。基于这个原因。
另外,针对哮喘的原因,也就是炎症反应,人们自然而然就要想到抗炎。首当其冲便是糖皮质激素,即人们平时所说的激素。其实糖皮质激素对于治病实在是个好东西,因为它有相当多的优点,作用广,能力高。不过它也有个致命缺点,副作用也不差。所以,往往都是少用或者能不用便不用。糖皮质激素绝对是现在抗炎效果最明显的药物之一。不过,它这个抗炎是抵抗炎症消除炎症,也就是让免疫细胞们回家去洗洗睡了。所以,如果有细菌在那里,除非免疫细胞们热心过了头开始破坏自身身体,是万不敢用糖皮质激素的,因为道理很简单,你把免疫细胞打发回家了,只剩下细菌会是怎么样的后果。不过,哮喘还是可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因为它主要是喷雾,而且用量很少。但是,长期使用也会出现并发症。更多是用在急性发作时期。也就是传说中的救火队员。
除了炎症,细心的读者也可能看出来了,哮喘还有一个必备条件,那就是气道反应性,说白了,就是气道周围的肌肉收缩,把气道关闭。这是要出问题的。俗称窒息。只不过不是在外面,而是身体里面窒息。在这哮喘急性发作之时,危险的也就是这里。所以,为什么哮喘病人几乎人手一个喷雾剂,不是为了来点与众不同或者潇洒迷人。而是因为这是救命的,一旦感觉气喘不过来,马上一喷,大多数会有恢复。这类药物的治疗,以沙丁胺醇和特步他林为代表,就是如此。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比较全面的一种药物,茶碱类,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氨茶碱,就是这类药物。它既有抗炎又有舒张,可谓二合一。好是好,就是一般来说能力越多,单项能力越弱。不过,它也算是非常有用的一种药物。
总之,哮喘是一种虽然不能治愈,但是可以恢复的疾病。之所以不能治愈,是因为原因太多,多到现在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可以恢复是指只要不发作,或者发作了及时进行恢复,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不像一些诸如肺气肿一类的是开始了就无法回去的主。但是,如果反复的出现,那么最终也会引起不可纠正的后果。
所以,哮喘,主在预防,重在治疗。
作者题外话: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鱼,虾,蟹,蛋类,牛奶。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气候变化,运动,妊娠。
摘自《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想看书来
胃溃疡是怎么炼成的
胃溃疡,想必下至十三岁上至八十三岁的各年龄层次男女老少都是耳熟能详,耳睹目染。确实,这个老兄知名度太高。原因是它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的会员。特别是在今天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也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而丰富,于是,胃的工作量也极大丰富。
言归正传,胃溃疡,重点在于后两个字。说白了,就是胃上的溃疡。至于胃上的溃疡和口腔溃疡,体表那些溃疡有什么不同呢?确实有什么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溃疡。原因不一样而已。
大家都看过体表溃疡,有时候割个口子,化脓了,又不相信医院,随便弄弄,哪知道却碰上了非常强悍的细菌,搞得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变越大,最后从表皮到了真皮到了皮下甚至到了肌肉或者骨头,就成了溃疡。
胃里面溃疡也是这样。
大家不要以为胃里面或者说肚子里面的东西和外面就是不一样。其实都一样。大家都是一个DNA出来的。都是叫做人类的哺乳动物的一部分。区别只是你是这个细胞我是那个细胞组成的。生了病,其实本质上雷同。当然,不能完全相同。那就是成了形而上学。
胃溃疡不同点在于,胃的职责不同。
大家都知道,胃里面充满胃酸。胃酸是什么东西?说白了刨除什么酶,剩下的就是水和HCl。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就成了胃酸。化学课上老师曾经教导我们,这叫盐酸。
胃酸的无机成分,就是盐酸,还是比较酸的盐酸。PH值低于2。是什么概念?中性溶剂PH值是7,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有点甜的味道的水一类的东西。低于7就是酸性溶液,高于7称为碱性溶液。
而胃酸的PH是2。还低。
如果足够多,足够拿去毁容。
可能会有人伸出舌头了。这么酸的东西放在胃里面,胃本身也是肉,难道不会被消化?
这可问到点子上了。理论上说,完全有这个可能,而且是一定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胰腺炎这种病,被自己生产的蛋白酶给消化了。
不过,正常情况下,胃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否则,每个人到了升天那天不是都成了无胃人。
原因在于,上帝是细心的。
给了你这么强悍的东西,肯定要给你更强悍的保护物。
这个保护物说白了很简单,就是碱。
所谓酸碱中和,绝对是普遍真理。就连上帝造人也是应用了这一真理。
因此,伟大的胃-黏膜屏障跳上了历史的舞台!
说起屏障,人体内是非常多的。比如比较耳熟能详的血脑屏障,稍微耳熟能详的血气屏障,稍微不耳熟能详的血睾屏障以及特殊人群中耳熟能详的胎盘屏障。
而这个胃黏膜屏障就是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