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妈妈其实很容易-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劳,不需要女儿分心。可可只要按照他的规划来做,就可以成为他周围无人能敌的成功孩子了。
可可五岁上小学,是四年制的少年预备班。可可很用功,正式考进了少年班,又用了四年,完成了中学的课程。
可可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她要弹琴,要学外语,要培养特长。
可可13岁时要考大学了。可可的爸爸环视整个中国,没一所大学能配得上这么优秀的女儿,他着手为女儿联系国外的顶级学校。可可开始忧虑,她害怕一个人离开家,到遥远的地方独自生活。她一次又一次地对爸爸说,她不愿意出国。她爸爸对女儿的恐惧不以为然,认为可可是不自信,熟悉了情况就好了。他还在兴致勃勃地替女儿写自荐信,联系学校,申请奖学金。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可可莫名其妙的突然开始厌食,进食以后就会呕吐。她渐渐地不吃饭了。骨瘦如柴的可可,最终在医院度过了一年的时间,病情的反复令专家都很无奈。
可可的爸爸是我的同事。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的一个心理学的同事帮助了他,心理学认为:可可的厌食症来源于她内心对父亲的反抗。可可尊敬爸爸,崇拜爸爸,但爸爸对她生活的强势主导又令她厌倦。她无力同爸爸抗争,只能以厌食症的表象来表示对爸爸的反感。可可同她的爸爸一起接受心理的辅导。对她爸爸来说,培养优秀女儿的梦破灭了,这让他万分沮丧,但是,如果女儿能恢复正常,他宁愿什么都不要。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5)
说到尊重,目前非常多的中国家长可能都认为自己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确实,目前我们的教育开始反思,主张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主张孩子个性的张扬,主张给孩子最大的自由成长空间,给孩子最大的尊重。难道这还不够吗?尊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成长;但是,尊重不是顺从,不是溺爱,而是协商和引导。尊重的前提是要求行为要有尺度和规矩。
3。没有限制的爱很容易发展成纵容的溺爱
给孩子放纵的爱,会让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而对父母的付出认为理所应当。
可乐三个月大,他的妈妈就出国留学去了,可乐由教授奶奶照顾。奶奶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对可乐的教育也是钉是钉铆是铆,可乐有些害怕奶奶。两年后,可乐妈妈回来见到的是一个胆小的孩子,不喜欢同别人玩,经常受欺负。可乐的妈妈心疼万分,她认为是对可乐太严厉了,才会让孩子胆小懦弱。她决定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对可乐要以赏识鼓励为主,不能批评孩子,要让他自信。
可乐的父母严格地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给孩子最自由的成长空间,只要他想做的,父母很少干涉。可乐做的所有的事情,爸爸妈妈都说:真棒。爸爸妈妈鼓励可乐要勇敢,不要畏惧权威和强权。渐渐地,可乐果然发生了变化。他坚持自己的主见,自己想做的一定要做;自己不原意做的,也没商量的余地。同时,他开始具有进攻性,如果不满意,他就会拳打脚踢,不管是父母还是别人。
有一次,可乐的姑姑来看可乐,没像以前一样给他带好吃的。可乐号啕大哭,非要姑姑马上去买。从此姑姑再来看望可乐,一定要给他带小礼物。还有一次,爸爸妈妈带可乐参加聚会,爸爸一边抽烟一边聊天。可乐突然大声叫:你给我灭了,你给我灭了。爸爸正在说话,没听到。可乐冲过去,踢了爸爸几脚,嘴里还在说,让你灭了,你没听到呀。爸爸一边熄灭,一边说:好好好,儿子发话了。
不同的教育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可乐就是一个例子。可乐的父母给了他宽松的爱,但是,没有限制的爱很容易就发展成纵容的溺爱。有很多时候,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缺点。在谈到孩子的问题时,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孩子的个性,有个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家长的不肯正确面对,造成了对孩子的放纵,同时,也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而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任性。
王强就是在放纵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在他眼里根本就毫无威严。在他小的时候,无论是他还是他的父母,都对这种家庭环境非常自豪,认为这是*的家庭,孩子可以没有任何扭曲地成长。王强有很多缺点,比如不服管束,对所有的规矩熟视无睹,经常嘲笑别人等,但是他父母倒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认为有个性的人更容易成功。
麻烦从王强的青春期开始。王强开始叛逆,而父母对他越来越失望,也越来越无能为力。高三时,王强宣布他要考电影学院。父母认为这简直是疯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现实一点。劝说无果,无奈的父母开始帮助他做考前的准备,首先从造型开始,要包装出王强的气质。但造型之路并不顺利,理发师把王强的头发弄坏了。一家人急忙扑向另一个理发店,看能不能弥补,可弥补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王强在理发店里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气愤地向妈妈大叫,怪她瞎掺和,害自己成了这个样子。妈妈的解释和安抚只能加剧他的怒气。最后他扬长而去,留下尴尬和伤心的妈妈。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批评家庭教育中“娇惯溺爱和专制严厉管教”这两种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娇惯溺爱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会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正确的爱是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并学会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陈鹤琴先生提出家庭教育的两个原则:一是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二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给孩子放纵的爱,会让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而对父母的付出认为理所应当。
一般来说,孩子年纪越小,家长对孩子越是报以宽容的态度。孩子的一切举动都是可以容忍的,孩子性格或心理的种种端倪也视而不见,甚至觉得非常可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希望孩子能有好的表现。但是,对孩子在儿童时期的放纵在其青少年时期才会被放大。这时家长会觉得孩子比较任性,不懂事。其实,不只是孩子的行为,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态度也是一样的。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父母更多的是给予孩子鼓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学习的压力加大,家长渐渐地就会弃用鼓励,而更多地开始批评。
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环境(1)
为自己离婚还是为孩子凑合
好妈妈要牢记:对于小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全部的世界,爸爸妈妈就是支撑这个世界稳固的大山。
现在的家庭结构比以前的家庭结构要脆弱很多。现在的父母面临的诱惑也比以前的父母更多。家庭似乎随时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侵扰。面对困境,大多数的家庭里,弱者就是母亲和孩子。
通常来说,孩子小的时候,对家庭的依恋和变化会更敏感。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他们会在不友好、不安全的环境中把自己包裹起来,使自己适应这个环境,以免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而这种自我保护,会对他们的性格造成终生的影响,会决定他们以后的生活。所以,很多父母面对婚姻问题中的孩子,非常痛苦,他们不知道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正确,还是给自己一个正常的生活正确。
孩子使婚姻变得难以选择。其实,不管大人怎么处理自己的关系,身为父母的角色并不因为婚姻的改变而受到任何影响,只要能认真做好父母,不管是离还是不离,都可以把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桥桥是个聪明伶俐的5岁男孩。他同妈妈一起生活。他的爸爸在国外留学。桥桥很想爸爸。小时候,妈妈带他出去玩,他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爸爸陪伴,他会呆呆地看上好久。难得他爸爸从国外回来休假,桥桥一定会要求爸爸也带他去楼下玩,然后桥桥会非常骄傲地向他的每一个小伙伴介绍:这是我爸爸!那些天,桥桥一定要等到院子里再也看不到一个人才肯回家。他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也是有爸爸爱他的。
桥桥的爸爸终于结束学习回来了,但是,人回来了,心却没回来。桥桥的妈妈敏感地发现了丈夫的变化,从此家里就开始了争吵、谈判、泪水、犹豫、愤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背着桥桥进行的。桥桥的爸爸妈妈都不希望孩子过早地介入这一切。桥桥好像也不知道家里的变化,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缠着爸爸,要爸爸这样,要爸爸那样。
命运似乎嫌给这个家庭的打击还不够,桥桥病了,是恶性母细胞瘤。大夫说,桥桥还能活3个月。在医院里,桥桥异常高兴,他对前来看他的幼儿园老师说:“生病真好,爸爸妈妈不吵架了,爸爸也不会离开我和妈妈了。我真希望我能一直生病。”桥桥的妈妈听到桥桥的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在医院的走廊痛哭失声。可怜的孩子,原来他什么都感觉到了。
桥桥最后的日子来得很快。那天,妈妈让桥桥吃药,药很苦,桥桥不愿意吃。妈妈说,你乖乖吃药,我就亲你一下。桥桥骨碌碌转着眼睛,看着爸爸妈妈说:“爸爸亲妈妈,我就乖乖吃药。”爸爸亲了妈妈一下,桥桥咯咯笑着,想要把他不愿意吃的苦药一口吞下去。药还没送到嘴边,桥桥就不行了。一个月后,桥桥的爸爸还是转身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家。桥桥曾经试图用他的生命来挽救的家,最终还是破裂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全部的世界,爸爸妈妈就是支撑这个世界稳固的大山。所以这个世界里一点点微妙的变化,孩子都是能体会出来的。幼小的儿童会在这种变化中手足无措。由于无力改变家庭中的纠纷,他们会把矛盾的起源归结于自己,所以他们会小心地讨好父母,希望能有所改变。当情况没有变化时,他们会非常愤怒,从而对父母产生敌对情绪。
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环境(2)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曾经说过:“孩子是家庭的保护神。”当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会做出一些自我牺牲的事情,希望父母把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以拯救父母的关系。他说:“健康的家庭宛如平地,孩子会成长为挺拔的大树;而有问题的家庭宛如悬崖,孩子为了保持家庭的平衡,会成长为奇形怪状的树。”
当夫妻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有很多家庭选择为了孩子维持着婚姻。也许相比夫妻间横眉冷对、形同陌路来说,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暂时小些。但是,夫妻之间的冷漠更让孩子伤心,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更永久。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变得冷漠、没有安全感、性格内向、胆小、渴望拥有爱但又害怕爱会伤害自己。成年以后,他们更容易具有抑郁的倾向。所以对于孩子,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我常常看到很多妈妈倾诉说,丈夫背叛了我,是精神背叛,或者仅是身体背叛,或者精神身体都背叛了。我该怎么办?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原因导致家庭出现问题,而人这一生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听到我们家庭中的是非纷争,会安慰我们,提供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案。但是,毕竟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家庭也是我们自己的,所有的痛要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独自忍受,别人是体会不到的。我认为父母们应该让自己聪明、睿智、冷静,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真正地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父母的婚姻不仅对童年有影响
好妈妈要牢记:父母没处理好自己对配偶的情绪和态度,会造成孩子心理的失衡。
甜甜的爸爸妈妈早就离婚了,但是甜甜不太了解详细的情况,因为她爸爸是军官,在外地当兵,本来就很少有机会回家。离婚后,甜甜的爸爸只要有假期,还是会去看望甜甜。
有一次,甜甜的爸爸看望过甜甜后准备走了。甜甜大哭,要求爸爸留下来。爸爸说,我要上班给你挣钱呀,我不走,怎么给你买好东西呢?甜甜哭着求爸爸,我什么都不要,不要你挣钱。你留下来陪我和妈妈,妈妈会挣钱养你的。
甜甜的爸爸妈妈其实也没什么原则问题,是两个人生活习惯不同,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缺少磨合的机会。
所以;两人的离婚,赌气的成分更多些。
甜甜的爸爸还是走了,留下大哭的甜甜。
那一刻,甜甜的妈妈特别恨甜甜的爸爸。很久以后,她讲起来,还是在指责甜甜的爸爸不负责任,对孩子不够好。她说,让甜甜的爸爸最后放弃甜甜的最大原因,是甜甜的爸爸骨子里的重男轻女。如果甜甜是男孩子,甜甜爸爸就不会这样对待她们母女。
一个聪明人应该是知道怎样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的。单纯在对方身上找原因,对问题的解决于事无补。为了我们的孩子不被家庭的纷争所折磨,我们都有责任学习处理婚姻家庭中的麻烦。而且我们怎么处理家庭问题,会对我们的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一直延伸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可能都会受到童年时家庭模式的干扰。所以,我们对家庭中麻烦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对我们的孩子至关重要。
甜甜的妈妈无意识地把离婚的部分原因归结于女儿,这会让甜甜很不自信。她会认为自己是造成父母婚姻失败的根源。对于孩子,这个压力太沉重了。在孩子无可承受的时候,她就会憎恨自己,憎恨自己的性别。
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环境(3)
在生活中,我曾经见过好几例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中的男孩子很女性化,女孩子则男性化,最严重的则是具有同性恋倾向。任何心理和性格的形成,都有诸多的因素在共同发挥作用,但是,我见过的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父母没处理好自己对配偶的情绪和态度,造成孩子心理的失衡。
家庭的状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