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花-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郎把热乎乎的嘴巴凑到毛妮耳朵上,妮,你知道你有多漂亮吗?人们都夸你的模样在村子里属第一呢。
毛妮把脸埋在货郎的怀里,她能够清楚地听到男人的心跳声,这个男人将是在以后的日子中与自己一起经历人生风霜雨雪的人。
人们也就随便说说吧,我哪里长得有那样好。毛妮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有一丝小小的得意。
哪天小日本鬼子不折腾得这样厉害了,我就去弄些新鲜的头饰来,把你打扮得比那鲜花还水灵。
妮——妮——妮,说着说着货郎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这个看似柔弱的男人每个夜晚却总是这样贪婪。货郎享受着拥有女人的快乐,在女人柔美滑腻躯体的滋润下,他那原本有些黄瘦的面容如沐春风般一天天生发舒畅起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毛妮就起来。洗完脸,用一枚乳色的发簪把一头秀发高高地挽在脑后,拿上一把镐,带着蓖麻籽在曙光中向张家那二亩薄地走去。
太阳在春寒料峭的大地上睁开惺忪的睡眼,慢腾腾地向上爬着。毛妮走在寂静清廖的小路上,匀称的身体被一件不肥不瘦青地白花的大襟衣服勾勒出圆润流畅的曲线。
毛妮放眼望去,村外的田野一览无余,地里的庄稼已经开始返青,稀稀疏疏地点缀在贫瘠的田垄间。路边几棵零零散散的柳树吐出嫩黄的芽芽,有的伸展成青翠鲜嫩的叶子。
毛妮在自家地旁沟边土坎上刨好坑,每个坑里放上两个蓖麻籽,然后拿土埋好。一会儿工夫沟边的蓖麻种完了,毛妮一个人忙活得有些出汗,啪……啪……啪,远处传来清脆的枪响,毛妮一下子警觉起来,握紧了手中的镐。
正在这时货郎满头大汗跑来了,气喘吁吁,小姑奶奶,一大清早的你也不说一声一个人跑出来,让我好找,兵慌马乱的,你不要命了。说着接过毛妮手里的镐拽起她急急地往村里跑。
打枪了,毛妮一边跑一边说。
那你还愣在那儿,不赶快回家。以后不许一个人再往外跑,要是撞上小鬼子,非出乱子,你的小命也难保。
货郎娘眼巴巴地站在门口,看着儿子媳妇平平安安地回来了,才长出了一口气,在后面赶紧把门闩好。
货郎端起桌上一碗水,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看来小鬼子又开始到处抢东西了。
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三个人立时紧张起来,互相望了一眼谁也没说话。敲门声还在继续。稳稳心神,货郎站在屋门口问到,谁——
是我,货郎爷,快开门。
货郎拉开门栓把门开了一道缝,外面的人一闪身进来,随手把门闩好。
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进屋里,来人是村里本族的张良。小良子,出啥事了?
货郎爷,不好了,鬼子开始扫荡了,昨天在松树洼一带见人就抓,见东西就抢,拿不了的就砸,还放火烧房子呢。
货郎一听眉头紧皱了起来,那可咋办,游击队不是帮咱老百姓打鬼子吗,不知道这会儿在哪里?
这信儿就是刚才游击队派人给咱们送来的,老祥叔让我通知各家,把自家的东西能埋的就埋起来,自己稀罕的东西尽量藏好,备上一些吃的,在各家听信号,一听到锣响就到村东头大槐树下集合,村南的那座破窑老祥叔几天前已经带人挖好了地道,咱一村的人都可以躲到那里去。
良子,快喝碗水。货郎娘端过来一碗热水让张良喝了。孩子,多亏了你给各家送信儿,路上可要小心点,别让鬼子给撞上。
知道了,你们赶紧准备吧,没准儿鬼子很快就会到呢。
原来还算平静的日子一下子被紧张的空气笼罩起来,一家人陷入迷茫和恐惧之中。
第一章 南窑藏身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军采取分兵合击、拉网战术、铁壁合围等毒辣手段,对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军民进行疯狂地围剿扫荡。驻扎在关道闸的日军小队长左藤一郎接到命令后,开始对这一带村镇逐一进行拉网扫荡,意图击溃游击队的作战实力和抗日军民日渐强硬的抗日行动。游击队的活动变得更为艰难,却更加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他们运用各种方式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活动,有效地配合八路军给日军一次次沉重的打击。
两天过去了,小鬼子没有来。村里人每天都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没有人到大街上走动,一传来狗的叫声,人们的心就会立时紧张起来。
货郎把没有卖掉的存货埋到了南墙根下,上面盖上一些柴草,什么也看不出来。一家人闷在家里,毛妮和婆婆做一些针线活,货郎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不知道干什么好,这个每天走东家串西家吆喝卖嗓子的男人,一旦给困在屋子里就像鸟兽给关进了笼子里一样。晚上吃饭的时候毛妮忽然恶心呕吐起来,刚吃的东西全都给吐了出来,货郎急得抓耳挠腮。货郎娘眼睛一亮,高兴地拍着手,老天爷呀,没准儿是有喜了。货郎先是一愣接着大笑着一把把毛妮抱起来在屋子里转起圈儿来,吓得货郎娘喊着,毛小子,快放下来,快放下来。羞得毛妮脸像大红布。
这对于张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货郎娘怀了四个孩子只落下了货郎一个,而且从小就是一个病秧子,货郎娘天天祷告求菩萨保佑给张家留下一脉香火。货郎总算顺顺当当地长大成人娶了媳妇,如今要当爹了,货郎娘高兴地落下了泪,盼着儿媳妇能给张家带来旺盛的香火,多生几个孙子。
第三天天刚黑,人们大都还没吃饭,街上传来咣咣的锣响,乡亲们快点躲起来呀,鬼子来了。货郎听到喊声,噌地从炕沿上跳下来一手拉着毛妮,一手搀着娘急急地向外跑。货郎娘颤着声音,四儿,干粮,带上干粮。货郎回转身把早已备好的干粮塞到怀里,又想起了什么,弯腰麻利地从灶门上抄一把灰朝毛妮脸上抹了几把,一家人慌慌地奔到了大街上。黑压压的人群向大槐树下跑着,锣声、人喊声、狗叫声乱哄哄地撞击着毛妮的耳膜。
我们也去大槐树吗?
不,我们直接去破窑吧,那里肯定会有人的,先去那里比较安全,货郎一边向远处望着一边回答。
货郎娘颠着小脚越急越走不动,娘,还是让他背你走吧。货郎弯下身把娘背起来招呼着毛妮径直向村南破窑跑去,毛妮心中嗵嗵嗵地跳得厉害。
他们来到南窑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陆陆续续气喘吁吁地赶到了。洞口前张良举着火把招呼着人们往里面去,货郎把娘放下来喘着粗气,鬼子在哪儿呢良子?
货郎爷,估计很快就会到的,老祥叔说了男人们留在外面,让老人、女人、孩子们先进去。
毛妮搀着婆婆深一脚浅一脚地随着人们走着,前面的不时停下来拿火把给后面的人照路。往里越走越深,空间越来越宽阔,毛妮留心查看着窑里的环境,心中暗想这个老祥叔这样有远见事先把窑挖得这样大这样深,这里的空间足能藏得下几千人吧。鬼子真的会来吗?鬼子在村里找不到人能轻易离去吗?万一发现了这里怎么办?这个老祥叔在村里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了?毛妮心里胡思乱想着,不知什么时候汗水早把衣服湿透了。
老祥叔,名叫张有祥,四十岁左右年纪,黑红的脸膛,硬朗的身板,一双眼睛炯炯放光透着沉稳和老练。抗日活动开展起来后,这个平日处在生活最底层的农村汉子,毅然加入到抗日行列中,负责开展发动和及时联络张麻子庄的抗日活动。老祥叔家也就成了游击队在张麻子庄的一个联络点。
大槐树下聚集了几百村民,老祥叔站在树下一块石头上,肩上披着一件粗布褂子,望着黑压压的人群,他朗声说道:乡亲们,不要害怕,不要着急,这次敌人的行动十分猖狂,也非常地残忍毒辣,我们已经在南窑给大家准备好了藏身地点,青壮年一部分留在这儿听我指挥,一部分赶快把老人孩子还有女人们安全转移到南窑去,动作要快,不要乱。火把在老祥叔的手里熊熊燃烧着,老祥叔那副大气凛然的样子让村民们感到了安全和依靠,他把左手一挥,人们迅速按照他的指挥开始行动起来,没有了嘈杂声,也没有了因慌乱而发出的喊叫声,只听到急促有力的脚步声和一起一伏的呼吸声。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鬼子突袭
在老祥叔的指挥下,人们一拨拨以尽快的速度转移到南窑躲藏起来。村民们全部进去后,老祥叔让大部分年轻男子留在窑内,他带领十几个精明强干的守在外面,先用土坯把入口垒好,再拿柴草掩盖起来。然后老祥叔一伙人迅速来到南窑几百米处一口废弃的枯井旁,纷纷跳到里面。这口井也早已被老祥叔带人改造好了,从井口下去井底一侧有一洞口,可以容下十几个人。熄灭了火把,井口一半拿玉米秸遮上,一半露着,老祥叔站在井里踩着井壁上的凹口露出头来向远处观望着。整个村庄黑压压的一片死寂,人们屏住呼吸稳住嗵嗵乱跳的心神,紧张地等待鬼子的到来。
大约一袋烟工夫后,在东南方向突然响起激烈的枪声,哒…哒…哒,哒哒哒,井内的老祥叔一震,他噌地跃身从井下跳上来,有几个人也跟着跳了上来。在枪声停顿处,他们听到鬼子呜哩哇啦的喊叫声、马的嘶鸣声,伴着枪声还有手榴弹的轰炸声。老祥叔兴奋地把上衣褂子披了披,嘴角闪过一丝微笑,八成是鬼子遭了我们游击队的伏击了,好,打得好,狗娘养的小鬼子。
他们蹲在柴堆旁,望着远处黑暗中不时燃起的火光,恨不得手中也有一杆枪能够痛痛快快地和鬼子打一仗。
二愣子按耐不住了,叔,我去看看。
老祥叔一把把二愣子拽回来,给我好好呆着。
叔,咱去弄几杆枪来吧,好容易有这机会,小鬼子就在咱眼皮底下挨打,咱得去帮帮游击队。
老祥叔手里拽着二愣子,眼里却也闪出兴奋和激动的光来,他心中也巴不得能加入进去好好打一场,可他不敢轻举妄动,现在他摸不清战况如何,万一冲过去拖了游击队后腿怎么办,他一时犹豫不定。再等等,再等等,几个人耐着性子又回到原处。
就在这时,远处一前一后跑来两个人,黑暗中老祥叔双目如电紧紧盯着来的两个人,前面那个一瘸一拐地跑,手里的枪在地上拖拉着,后面那个像在追。几米远时,老祥叔借着月光从走路姿势上一眼看出前面那个是个鬼子,他把手一挥,兄弟们抄家伙上。几个人如猿猴般噌噌噌几个箭步赶上去,还没等鬼子反映过来,二愣子一锄头砸过去,鬼子应声躺在了地上。后面那人喊到,是有祥同志吗?
老祥叔仔细一看,来人正是游击队联络员刘大海。大海同志,咱们的队伍跟鬼子交上手了?
是呀,战斗就快结束了,这个落单的鬼子,给打迷了,我一路追过来可枪里没了子弹,多亏了你们几个。刘大海紧紧握着老祥叔的手,村里人都按计划藏好了吗?
是的,都藏好了,没想到我们的队伍这样快就赶到了,老祥叔伸手从二愣子手中拿过缴获的步枪,端详了一会儿交到刘大海手上,这个上缴组织。
游击队得到消息鬼子会在傍晚时候袭击张麻子庄,一边派人通知张有祥安排村民南窑藏身,一边做好埋伏趁夜黑打敌人的伏击。这样既给敌人来个措手不及,又能减少张麻子庄百姓的损失。
剩下的敌人仓皇逃走,游击队大获全胜,缴获机枪、步枪十余支,子弹若干,打了个干净利索的漂亮仗。
以二愣子为首的几个小伙子上来围住刘大海,我们要参加游击队打鬼子,收下我们吧。刘大海
喜出望外,好啊,有祥同志,你的工作做得很好,村里谁愿意参军,我们都热烈欢迎。队伍马上离
开这里,你们谁愿意去的就跟我一块儿走吧。有祥同志,你负责把窑里的乡亲们送回家,回家睡个
安稳觉,这里的工作就全靠你了,有什么情况我们再及时联系。
老祥叔送走了刘大海等人,到窑口招呼里面人把土坯拆了,来到窑里。人们呼啦一下子围上来,刚才那一起一伏的枪弹声把里面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货郎拿着一个火把在人群中找到了毛妮和娘,让她们在土坯上坐下,从怀里拿出干粮,可一家人谁也没有心思吃东西。枪声一响,窑里的男女老幼一阵骚动,吓得孩子们把头钻到大人怀里,大气不敢出一口,就连吃奶的孩子也像懂事了一样,嘴里含着奶头不哭也不闹。人们屏息侧耳倾听着窑外的一举一动,窑里静得地上落下一根针也能听得到。
枪声停止后,老祥叔出现在窑内,嘴上带着笑,人们提着的心才都放下来。乡亲们,鬼子被咱们的游击队打败逃跑了,有一个打迷了的,刚才也被我们给干掉了。二愣子几个人参加了游击队,打鬼子去了,队伍走得急他们来不及跟家里人告别就跟着部队走了。
二愣子娘落下了泪,拿袖子擦了擦,大声说,去吧,我们不拦着,多打鬼子我们才高兴呢。毛妮忍不住走过去用手搀着二愣子娘的胳膊,帮她理了理凌乱的头发。
虚惊一场的人们相互搀扶着三三两两地从南窑走出来,望着黑沉沉的天空默默祈祷着,盼着这黑暗的日子早一天能够见到光明。
第一章 梦中相遇
遭了伏击的鬼子安稳了一段日子,没有再来骚扰。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人们逐渐脱去棉衣换上了单薄的衣服。货郎隔三差五地到附近村里卖些东西,每次都是晚出早归,更多时候是呆在家里守着毛妮,守着毛妮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儿子。
生意做得差了,日子也就有些艰难。幸亏春天以后,地里的各种野菜长出来,绿油油的,青青菜、荠菜等可食的野菜和榆钱、槐叶等成为贫穷人家充饥的家常便菜。人们很多时候只能吃个半饱,即使吃饱了,那菜多面少的玉米团子也很快又会饿了。到穿单衣的时候,毛妮的身子已经出怀了,货郎娘高兴地每天颠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