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第四卷-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在百人团大会里一切事情之由金钱的多少来规定,要
远甚于其由票数的多少来规定。
然而,这种极端的权威却有两种方法可以缓冲。首先,保
民官照例是,而且大多数的平民也总是属于富有者的等级的;
所以他们便在这第一级里面与贵族们的威信分庭抗礼。
第二种方法是这样的:不让百人团一开始就按他们的级
别——这总是要从第一级开头的——进行投票,而是用抽签
抽出一个百人团,让这个百人团单独进行选举;然后在另一
天再按等级召集全体的百人团重新进行这同一项选举,而通
常结果也都相符。这样,开例示范的权威便按民主制的原则,
由级别让给了抽签。
这种办法还产生了另一种好处,那就是乡村的公民在两
次选举之间,可以有时间了解临时被提名为候选人的优点,以
便在了解情况以后才投他们的票。但是在要求迅速的借口之
下,这种办法便终于被废止了,于是两次选举就在同一天之
内进行。
确切地说,部族大会才是罗马人民的议会。部族大会只
能由保民官召集;会上选出保民官并通过平民制定的法律。
元老院在这里不仅毫无地位,而且甚至没有出席的权利;元
老们既然不得不服从他们自己并不能投票表决的那些法
律,所以在这方面,就要比一个最卑微的公民还更少自由。
但这种不公道却全然被人误解了,而仅此一点就足以使一个
不曾容纳其全体成员的公共团体的法令全部失效的。当所有
的贵族以他们作为公民所具有的权利而出席大会时,他们这
时已经是单纯的个人,所以便很难影响到这种按人计票的表
决形式,因为在这里最渺不足道的无产者也可以和首席元
老一样。
由此可见,除了如此众多的人民由于投票时各种不同的
分配方式而产生的秩序之外,这些分配方式的本身也并不能
归结为是无关重要的形式;其中的每一种,对于当时使得人
们之所以要选择这一方式的目的来说,都有其相对的作用。
这里无庸多谈细节,根据以上的阐述就可以得出结论说:
部族大会最有利于人民的政府,而百人团大会则最有利于贵
族制。至于库里亚大会,那里唯独罗马民众构成了其中的大
多数,它就只能有利于暴君制与险恶的用心;所以库里亚大
会便遭人非难,就连那些叛乱者们也都避免使用这种可能使
自己的谋划过份暴露的办法。毫无疑义,罗马人民的全部尊
严唯有在百人团大会里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唯有百人团大会
才是全体的;因为在库里亚大会里没有包括乡村各部族,而
在部族大会里又没有包括元老院和贵族。
至于计算票数的方法,在早期罗马人中间就像他们的风
尚一样地简单,虽说还不如斯巴达那么简单。每个人都高声
唱出自己的一票,由一个记录员依次把它们记下来;每个部
族中的多数票便决定了本部族表决的结果,各部族间的多数
票就决定了人民表决的结果;库里亚和百人团也是这样。唯
有正直在公民中间占有统治地位,人人都耻于公开地投票赞
成一种不公正的意见或一个不体面的臣民的时候,这种办法
才是好的;但是当人民腐化而可以进行贿选的时候,那就适
宜于采用秘密的投票方法了,为的是可以用不信任来制止贿
选者,并且也可以给那些流氓无赖们提供一种不至于沦为卖
国贼的办法。
我知道西赛罗是谴责这种改变的,而且他把共和国的
灭亡部分地归咎于这一点。可是,我虽然也能体会西赛罗的
权威在这里所应有的份量,但我却不能同意他的意见。相反
地,我认为正是由于这类的改变做得太不够了,才促成了国
家的灭亡。正像健康人的营养不宜于病人一样,我们也决不
能要求把适用于善良人民的同样的法律拿来治理腐化了的人
民。没有什么比威尼斯共和国的悠久的历史更能证明这条准
则的了;威尼斯共和国的影子至今还存在,就完全是因为威
尼斯的法律仅仅适用于坏人。
于是,每个公民都被分给一张票,每个公民在投这张票
时都可以不让别人知道他的意见是什么。同时,关于收票、
计票、比较数字等等,还确定了一些新的手续。但是所有这
些都未能防止负责这项职务的官吏们的忠诚不经常受到怀
疑。最后,为了防止投票的舞弊与交易,还制定过种种禁令,
而票数目之多却正好表明了它们的无效。
到了末期,罗马人就常常不得不乞援于种种非常的权
宜手段来补救法律的不足了。有时候,他们就假托神迹,然
而这种办法只能欺骗人民,却不能欺骗统治人民的人;有时
候,乘候选人还没有来得及进行阴谋活动之前,就突然召集
一次大会;有时候,因为看出人民已被人争取过去要参与为
非作歹的一方了,于是就一味空谈,把整个议程都消磨掉。然
而野心家终于规避了这一切。可是,最难于置信的却是:在
这样的流弊泛滥之中,这么广大的人民,幸而赖有他们那些
古代的成规,竟从未停止过选举行政官、通过法律、审判案
件以及处理一切公私事务,而且几乎和元老院亲身做起来是
同样地轻松顺利。
第五章 论保民官制
当人们不能在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确定一个严格的
比例的时候,或者是一些不可消除的原因在不断地改变着它
们的比率的时候,于是人们便创立了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这
一机构并不和其他部分一道构成共同体,但它能使各个项目
恢复正确的比率。它或是在君主与人民之间,或是在君主与
主权者之间,或者如果必要的话,同时是在这两方面之间,形
成一种联系,也可以说是一个比例中项。
这个团体,我称之为保民官制,它是法律与立法权的守
护者。它有时候可以用来保护主权者以对抗政府,就像人民
的保民官在罗马所做的那样;有时候,可以用来支持政府以
对抗人民,就像目前十人会议在威尼斯所做的那样;并且有
时候,又可以用来保持一方与另一方之间的平衡,就像监察
委员在斯巴达所做的那样。
保民官制决不是城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不应该具
有立法权或行政权的任何一部分;但也正好是在这一方面,保
民官的权限才最大;因为他虽不能做出任何事情,却可以禁
止一切事情。作为法律的保卫者,它要比执行法律的君主与
制订法律的主权者更为神圣、更为可敬。这是我们很明显地
可以在罗马看到的;罗马的那些高傲的贵族们总是鄙视所有
的人民,但他们却不得不在一个平凡的、既无占卜权又无司
法权的人民官吏的面前低下头来。
保民官制如果控制得高明,可以成为一个良好体制的最
坚固的支柱;但它所具有的力量只要稍微多一点,就会颠覆
一切的;至于软弱,那却不是保民官制的属性了,只要他真
有了权力的话,那就绝不会少于他所必需的权力。
当保民官篡夺了他只能作为其调节者的行政权的时候,
并且要行使他只能是加以保护的法律的时候,则保民官制
就会蜕化为暴君制。在斯巴达还能保持它的风尚时,监察委
员的庞大权力是不足为患的;但在腐化开始之后,那就加速
了它的腐化。被这些暴君们所杀害的阿基斯,终于由他的继
承者复了血仇;监察委员们所犯的罪行与所受的惩罚,同等
地加速了共和国的灭亡;于是到克里奥门尼斯之后,斯巴达
就再也无可称道了。罗马也是经历了同样的道路灭亡的;而
且保民官以法令所篡夺的过度的权力,靠着原是为了自由而
制订的法律的帮助,最后竟成为那些摧毁了自由的皇帝们的
保障了。至于威尼斯的十人会议,则它是一种血腥的法庭,
它对于贵族与对于人民是同样地可怖;而且当它堕落之后,它
远不是高尚无私地在保护法律,反而只是在暗中进行那些骇
人听闻的勾当。
保民官制,正像政府一样,会随着它的成员的增多而削
弱。罗马人民的保民官,最初人数是两个,后来是五个,他
们还希望把这个数目再增加一倍;而元老院也就让他们这样
做,元老院料定他们会彼此掣肘的,后来的情形果然不出所
料。
要防止如此之强而有力的团体篡夺大权,最好的方法
——而这样的一种方法至今还不曾有任何一个政府注意过
——就是不让这种团体成为永久性的,而是规定它必须有各
种宣告它中断的间歇期。这些间歇期也不应该太长,以免使
滥用职权得以有时间滋长;它们可以由法律来规定,使人能
在必要时很容易通过非常委员会加以缩短。
这种方法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不便,因为正如我已经说
过的,保民官制既不构成体制的一部分,所以去掉之后也不
会损害体制;而且这种方法在我看来还是有效的,因为一个
新恢复起来的行政官并不是从他的前任所具有的权力出发,
而是从法律所赋予他的权力出发的。
第六章 论独裁制
法律的僵硬性会妨碍法律得以因事制宜,所以在某些情
况下就能使法律成为有害的,并且在危机关头还能因此致使
国家灭亡。程序以及种种手续上的拖延,都需要一段时间,有
时候这是局势所不容许的。很可能出现千百种情况都是立法
者所根本未曾预料到的;因而能够察觉到我们并不能预见一
切,这本身便是一种极其必要的预见了。
因此,就绝不能要求把政治制度坚硬化到竟致于取消了
那种使法律中止生效的权力的地步。就连斯巴达也都曾让它
的法律休眠过。
然而,唯有最大的危险才值得去冒变更公共秩序的危险;
并且除非是在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否则人们是决不应
当停止法律的神圣权力的。在这种罕见而又显著的情况之下,
人们便以一种特殊的行为而把维护公共安全的责任托付给一
个最值得信任的人。这一委托可以按危险的种类而以两种
方式进行。
如果为了挽救危局,只需扩大政府的活动就够了的话;那
末,便可以把政府集中在它的一个或两个成员的身上。于是,
这里所变更的便不是法律的权威,而仅仅是行使法律的形式。
如果危险已到了这种地步,以致法律的尊严竟成为维护法律
的一种障碍;这时候,便可以指定一个最高首领,他可以使
一切法律都沉默下来,并且暂时中止主权权威。在这种情况
下,公意是无可怀疑的;并且很显然,人民首要的意图乃是
国家不至于灭亡。采取这种方式时,立法权威的中止并不就
是消灭;行政官可以使立法权威沉默,却不能使之发言;他
可以控制它,却不能代表它;他可以做一切事情,但是不能
立法。
第一种方法是罗马元老院所采用的,它以一种庄严的仪
式授权执政官来保障共和国的安全。当两个执政官之一任命
一个独裁者的时候,则所用的便是第二种方法了;这种办法
是阿尔比给罗马做出了先例的。
当罗马共和国肇始时,他们每每求助于独裁制;因为国
家还没有一个足够巩固的根基,能够仅凭宪法的力量就可以
自保。这时候,罗马的风尚使得在别的时代里曾经是必要的种
种防范措施都成为多余;人们既不用害怕独裁者会滥用他的
权威,也不用害怕他会企图在任满之后仍然保持他的权威。相
反地,好像这样大的权力对于被赋以这种权力的人反而是一
种负担,因此,独裁者总是急于摆脱这种权力;仿佛取代法
律的地位乃是一种非常之痛苦而又非常之危险的职位似的。
于是这里的危险就不在于滥用权力而在于贬低权力了,
这就使我要指责罗马早期
对这种至高无上的行政官制度的
运用是不够审慎的。因为当人们把这种制度滥用于选举、奉
祀以及种种纯形式的事务上的时候,就有理由要耽心它在必
要的关头反而会变得不够坚强,并且人们也会习惯于把仅仅
是用之于无谓的仪式方面的这种官衔看成只是个空头衔。
及至共和国的末期,罗马人已经变得更为慎重了,可是
他们又同样毫无理由地吝惜独裁制,正像以往他们滥用独裁
制那样。很容易看出,他们的戒心是缺乏根据的,当时首都
力量的薄弱,在它内部那些行政官的面前反而成了安全的保
障;一个独裁者在某种情况之下可以保卫公共自由,但永远
不能觊觎公共自由;罗马的枷锁并不是在罗马本身之内铸成
的,而是在它的军队里面铸成的。马留乌斯对苏拉以及庞培
对凯撒都没有进行什么抵抗,这就足以说明以内部的权威去
抵抗外来的武力,可能期待着什么结果了。
这种谬误使得罗马人犯了重大的错误。例如,关于卡提
里那事件并未任命一个独裁者,就是这样的一种错误:因为
这一事件既然只是罗马城内的问题,至多也只是意大利某几
个省区的问题;所以一个独裁者运用法律所赋予他的无限权
威,是很容易消除阴谋的。但那次阴谋只是由于有种种幸运
机缘的偶合才被阻止;而这种机缘却是人类的审慎所永远不
应当期待的。
元老院并不这样做,反而满足于把它的全部权力都交给
执政官;从而就发生了西塞罗为着行动的有效而不得不在一
个根本要点上逾越了这种权限。如果说开头一阵的欢悦竟
使得人们赞同了他的行为的话,那末到后来人们又要他对公
民违反法律的流血事件负责,就也应该是公正的;而对于一
个独裁者,就不能加以这种谴责了。然而这位执政官的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