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土窑 >

第4部分

土窑-第4部分

小说: 土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方方的,面不白,甚至还有点黑,可是对于劳作了一上午的小伙子来说,已是迫不及待了。大家同喜同贺,这是工人们最好的一顿饭,爱抽烟的还有青州香烟,金德仁买的是当地最便宜的一种,可是口感很好。窑主在这天里最大方同大伙最不计较,大家都说着吉利话,相互点头致意,从此后就是一个大家庭的人了,男女老少喜气洋洋的,取个好兆头,讨个好口彩。
  金家土窑出现了开门红,正赶上市里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用砖的地方特别多。有史以来,市里第一次引进了居住小区的概念,在城东北部规划了两个居民小区,每个小区有二十四栋楼。各个机关单位,原来的概念是一个单位一个单独的院子,前边是办公楼,后面是家属院。现在忽然要求好多个单位的人员都要住在一块,人们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但是只要再盖宿舍楼,市政府坚决按规定办事。盖楼需要的砖,是很难运输的物品,一般来说,就地取材,金家土窑坐落在城西郊,金德仁东跑西颠,订出了许多货,销量大增。 。。

《土窑》 第二章(6)
金德仁的腰板像白杨树那样直,他买了辆旧吉普车当腿。旧吉普车不好看但泼辣,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的难走,窑场四周的路全是土路,下了小雨大雨一样难走。吉普车的轮子大,出来进去方便多了。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刚满怀信心地开工了半年,老天爷就给了金德仁一个下马威:在大坑底下取土的小伙子没防备,让挖土机砍断了胳膊,马上送去医院。在这么热的天气里,金德仁不住地流汗,他的钱都投在了生产上,他手里的钱周转不过来,实在没有钱交药费了,能借的地方都借遍了。钱二妮也吃不下饭,她望着一晚上唉声叹气的丈夫说:“我的箱子里还有一对金镯子,那是俺娘给我的,是我姥姥给俺娘的,我把它给大姐钱大妮,让她再给咱淘换俩钱,先交上医药费。咱才开始,说啥也不能让人家看笑话。”金德仁很感动,有了困难还是妻子来帮。艰难的日子持续了三个月,小伙子的身体好了,资金也周转过来了。旧城改造给金德仁带来了机遇,砖价看涨,金德仁手中很快有了余钱。
  金家土窑的砖以色正、质好,获得了当地人们的认同。第二年金德仁说到做到,又把窑室延长了十米,拓宽了一米,挖深了半米,一炉能烧两炉的砖。炉火就这样转着烧,一年下来,风调雨顺,没有什么自然灾害。
  北海的农村开始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老百姓家家有了绿色银行,手头宽裕了,第一件事就是盖新房。远近十里八里的人口口相传:盖房还是金家土窑的砖呀,周正、火口好、结实。
  不知不觉承包窑场已是两个年头了,金德仁掂掂手中的余钱,足够盖新房的了。村里又有两家盖新房了,一家是承包了电机维修的老穆,一口气盖了两口屋,小日子过得很滋润。还有一家是开门市部的老李,金德仁同钱二妮去他家还账时,站柜台的女儿已经出嫁了,想必脸也白了吧,找了个老家在乡下的工人,工厂里给了一间房子,成了工厂的家属,路口设的流动车做了陪嫁。
  麦收前后,金家村盖房的多起来,一口口旧房子推倒了,街头到处是成堆的沙和成岭的砖。
  初夏的夜晚,还有一点点凉意,金德仁心里却热乎乎的,多少年了,他住的房子还是娶媳妇时父亲帮他盖的,现在他有能力自己盖房了。他重新将脱下来的白上衣穿上,将画好的房子图纸夹在腋下,来到老爷子家里。老爷子郑重地用右手中指和食指戴了戴眼镜,撅着一把白胡子对着图纸瞅了好长时间,对金德仁说:“太宽了,没见过这么宽的屋,不要院子了?”
  “院子当然要了,再用地面砖铺起来,只要下水道通畅,院子里下了雨也不存水。”
  “大哥你同爷在说些什么话,这么有趣?”金德仁回头一看,二弟金德义来了。金德义穿着一件长袖白衬衣,扎着外腰,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文质彬彬地进来了,手里提着金老爷子爱吃的两条咸梭鱼。金德义小金德仁十二岁,他们一属,都属大龙的,从小两人好成一个头。德仁说:“我想新盖房子,咱爷嫌宽。”
  金德义说:“大哥,咱爷是快八十的人了,思想太保守,你可不能老听他的。你现在住的房子还很好,我想你手里刚有了点钱,不要急于盖新房子,再过一年,钱多了直接盖楼吧。如果急急地盖了房子,过个一年两年肯定看不中了,再扒,就浪费大了。”
  金德仁抬头望着弟弟,他忽然发现弟弟竟然这么有远见,有谱路。农村人还能住楼?他在心里连想也没敢想。现在金家村没有一栋楼房,而过了长江,在苏南一带,漂亮的小楼随处可见。
  金德仁说:“说得在理,咱的屋不是很旧,花点钱拾掇拾掇住着还很好。咱农村人就是有个毛病,有了钱就想盖好屋,里面就不拾掇,不讲卫生。我到西关村一个朋友家里玩,从外面看,那房子是用碎砖垒的,进去后,里面沙发、条几、冰箱、彩电哇!很舒适,咱要领头改改咱农村的旧习惯。”
  金德义因为金德仁采纳了他的建议,非常高兴。
  金德义说:“哥,养虾特挣钱,有人想同我一起去北部沿海养虾,这个民办老师我还是不干了吧,一家老小,只花我这百十元的工资,日子很紧巴。”小时候说起海来简直远得很,海边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一廖姓人家因为成分不好被批斗,就跑去海边躲避,直到“*”结束家里平稳了,才回来看家。村里人很羡慕,现在金德义也要去。。 最好的txt下载网

《土窑》 第二章(7)
金德仁说:“你不能去,你没有技术,不一定习惯海边的生活。你还是先教着学,我同你嫂子商量商量再说。”
  正在这时,大门响了,钱二妮进来了。她穿着农村妇女最流行的花褂,剪着半短头发,她是过来看金老爷子有没有需要干的事情。几乎每个晚上,钱二妮只要有空,就过来看看。金德仁急忙将弟弟的想法同钱二妮说了,钱二妮说:“二弟下来干也是个好手,这年头只要舍得动脑子出力气,干什么都挣钱。有一点他要考虑到,也许以后民办教师转正,你不要后悔就行。”
  金德仁说:“二弟只要这样说,肯定考虑不是一天了。现在村里人手里有钱了,盖房子的多起来,村里前一阵子还动员我以集体的名义成立个建筑队,给村里上交费用,个人管理。如果德义不教学了,我就同意成立建筑公司,我们兄弟俩好好搭伙干,你看行不行?”
  钱二妮说:“德义从小聪明,干了这几年教师,算是能文能武的人,开头你带带他,肯定干得很好。”
  金德义同村里领导打交道少,有些事情想到了说不出口。金德仁对他说:“你只要同意了,并且有决心干好,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同支书说。”
  第二天,金德仁找到金德义说:“支书很高兴,先在咱村里成立个建筑队,临时名字嘛,就叫金家建筑队,以后也许同砖场合并为公司。你快当建筑队长吧,前期投资算我的。”
  金德义一听十分高兴,辞了民办教师的职业,听从哥哥的安排,聘用了一个内行人,有了干建筑的资质,就做了建筑队长,领着人从盖房子垒院子的小活干起。
  金德义上来接的第一个大活就是为村里建水塔,村委一班人选好了址,请镇上的打井队先打井,建筑队就开始从金家窑场拉砖,叮叮当当的两个月过后,一座炮楼似的水塔站在了村中央,全村吃上了自来水。一时间金德义也同哥哥一样,成了村里老百姓眼中的能人。
  金德义来到了金德仁家。早就传言金家村东边要建火车站,早上听到火车站要动工的消息,金德义就来同金德仁商量揽建筑活的事。金德仁没在家里,钱二妮刚从外面回来,神情十分愉快。钱二妮对金德义说:“今天金桃回来了,我让她收拾一下西屋东屋,要住民工了,村里才开了会,建火车站的民工很多住在咱们村子,这真是想不到的事。”金德义说:“我就是为这个事来找大哥的,看那里有没有建筑活。”
  金德义说着说着往窗外一瞅,看到金桃从外面进来了,她睁着圆圆的大眼睛,剪着学生头,前边是整齐的刘海儿,穿着一身红运动服。进屋来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跳了起来说:“呀,二叔,我们这里从此有火车了,枫叶婶婶说,我可以在火车上卖瓜子,火车走我就走,火车回来我就跟着回来,挣好多钱。”
  金德义说:“别听枫叶大婶的,金桃应该考大学,当科学家、当医生、当老师什么的,最不好也当个经理,做小买卖有什么出息呢?”金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对对,长大了我怎么着也要干个经理。”
  钱二妮问:“建这么一个火车站得用多少人呀?”
  金德义说:“多着呢,加上修路基的听说是五万人呢。”
  金德义一直等到金德仁从外面回来。那时候只有固定电话,只要出了门就没法联系。金德仁听金德义这样说,抬脚来到了支书家里,支书刚从镇上学习回来。北海市被*中央确定为农村整党试点市,开始农村整党工作。支书对金德义建的水塔很满意,说想不到看起来外表文弱的德义还是把好手。就着这个话头,金德仁连忙给支书点上一支烟,自己也顺手点上一支,用力地吸了一口,试探着说:“听说火车站要在我们村的地里建呀?”
  支书说:“全部在我们的地里建。”
  金德仁说:“那少不了先建一些房子住吧,建房子要用砖,占地时你可要加上这个条件呀。”
  支书说:“当然是要先建房子,要不工人上哪里住,民工住个三月俩月的可以派到各户里,工人就不行,他们要在这里安家。”支书又说:“我不光要求用你的砖,一些建筑活也用我们的建筑队,你们有收入,咱村里就有收入,老金你这个人越来越有经营头脑了。但是我也提醒你一句,村里有种闲话,说你有钱了看不起人了,我也不知道真假,你可要注意点,叫人家说好不容易,叫人家说坏可是很简单的事。有钱了咱更要注意言行呀,别坏了我们村的形象。”金德仁有些不高兴了。现在是什么年头了,还管人,这不是生产队时期,赶个集还要请假。

《土窑》 第二章(8)
一九八六年是金德仁兄弟俩最高兴的一年,北海重新进行了区划调整,全市达到十个镇、二十四个乡,处处都在搞建设。早在几年前,工商局投资四十万元在一条老街上建了个全封闭式的市场,两边的商品屋直到一九八六年底才开工。市里知道德义干活的质量,也知道德义的为人,他把这个活派给了金家建筑公司。小城有了自由市场,这是人们生活中的新鲜事,金德仁金德义作为一方知名人士被邀请参加开业典礼。商场南边是服装类,北边一小部分卖水产,中间一部分是新兴电子产品,从此小城的人们才知道买东西可以讲价。
  金德仁、金德义经过几年的拼搏成了城南部有名的万元户,有了钱第一个念头就是盖楼,金家村第一批楼房就要动工建设了。
  金德仁专门让金德义请北海市最有名气的设计员设计了盖楼的图纸,弟兄俩商量着盖一模一样的楼房给村里人做个样子。由于上级规定从今年起农村建房纳入统一规划,金德仁写了两份建房申请,其中一份让金德义签了字,送镇政府去审批。
  三个月下来,两栋非常新潮的二层楼房矗立在了路边。村里人都装作不经意路过的样子,用眼咂摸这高大宽阔的楼房,估摸着几年自己也能住上这么好的楼。见有那么多的房间,窗子上的玻璃像一面墙那么大,村里许多人非常担心,怕被雷雨击坏,金德仁笑他们真没见过世面,城里的房子都这个样。钱二妮喜得合不拢嘴,走在街头上,头脑里也时刻响着一个声音:咱村里的房子就数俺家的好。
  金德仁更讲究礼道了,谁家有了红白公事,他都拿个最多数。他盖起楼来的第二年村里大规模建房,金德仁给了每户一万块砖,一时间,金家村家家户户的墙外边摞着一堆红砖,盖房的户都用在了房子上,不盖房子的用砖砌了墙。盖新房的人家只要用本村建筑队的,金德义只收一半的工钱,金德仁金德义在村子里人缘就好了起来。
  金德仁的破吉普车也换成了桑塔纳。
  窑场赚钱,离不开这四个环节:取土、制坯、烧窑和销砖,一个环节也马虎不得,金德仁觉得哪一个环节都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头上。
  日子在忙碌中度过,转眼到了一九九○年,金德仁的苦恼也积成块了:窑场上人手不够,一到农忙季节,职工们纷纷回家收获庄稼,用工就成了个大问题。
  与刚承包窑场那时候比,工人们的来源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职工都是本地人,现在90%是外地人。本地人掐着指头算了算,自己当老板一年挣个三万两万,百八十万也是自己的。种大棚也来个三万二万没问题,犯不着去晒着毒日头挣个血汗钱。
  这天,神情憔悴的金德仁,瞪着因睡眠不足而充满血丝的眼睛,到处熊人,本来英俊的面容,有些扭曲变形。他一米八的个子往门口外一站,一只手叉着腰,红黑的脸上飞扬着眉毛,敞开嗓子骂:“你们这些草包肚子,吃起来一个顶俩,看媳妇一个比一个能,干点活就成了窝囊废。人呢,怎么一个也找不来!”精瘦精瘦的许副场长站在一边大气不敢喘,任他唾沫蛋子横飞。旁边坐着三个常在这里吃喝的酒场上的朋友也说不出话来,表情十分尴尬,金德仁隔三差五就请他们吃顿饭,这时听起来显然有指桑骂槐之意,有人怕金德仁得罪他们,想制止,可是看到金德仁醉不成样子,还是不说为好,免得挨骂。
  金德仁最后一件中山装也捐给灾区了:他的上身已换成蓝格子衬衣,下身是米白的吊带裤子。窑场尘土飞扬,白色的裤子太容易脏,村里人觉得他十分出格,很多村民见了忍不住笑;他的头发定期到一个叫妙妙的女人那儿理,油亮亮的,中分;脖子上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