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孤独漫步者遐思 >

第3部分

孤独漫步者遐思-第3部分

小说: 孤独漫步者遐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日子,你有自己随意支配的权力。逼迫自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今后为梦想做些积累,让对梦想的期待折磨自己,然后在疲倦入眠;也可以对自己的慵懒不加节制,随意打发,在后悔中入睡,让梦想去独自叹息。两种结果,有什么不一样,没有人能告诉你。只是你可以给明天留一点倚望,不知道死时的结局。也可以让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注定无闻地死去,没有人还会在你死后记住你,为你曾经的经历而激动和感伤。也许人在老死时,身体和思维都会麻痹僵硬,不会记住自己曾经有过的梦,也不会为梦想而伤心。如果是那样,那将是上帝送给人生最后的礼物。可是,那埋在心底最深处的,就会真的这样死去吗?万一,万一它被某种东西唤醒,而到那时我唯一能清楚的知道等待我的只有将死,没有时间,没有任何机会去改变了,这将又是一种怎样的痛苦,也许到那时,你的心连流泪的欲望都被剥夺了。对这种结局的恐惧,就在那里,只是因为它离我们还很远,还不能为现在的我而感知而视而不见。这是我不能接受的生命的结局,而唯一能绕过它的办法,只有现在给自己多加一些痛苦。让我犹豫的是,这么漫长的自我痛苦过程,对短暂的人生来说,值得吗?为了自己安心地、没有遗憾地死去,静静地和这个世界说再见,而让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浸在这对结果未知的奋斗里,值得吗?所以我寄望,在这样的过程中,仍会有许多快乐因这种努力而来到我的身边。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听着一首叫“没有人会比我更爱你”的歌,“就算付出生命也愿意”。

十四
014

  莎士比亚说:他死了。没有其它的语言。一个人生,难以评说,无论这是什么样的人生,难以描绘,只能说“他死了”,一切都结束了,对于他来说,是幸福或悲伤对于他并不是问题。无数的故事,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在这天际里四处飞翔。死者谢幕,生者还要演下去。是疯子还是智者,都是他的故事,一个连续到死、从没有间断的故事,生命因此而值得敬畏。不要把生命置于可见的世界,还有另一个不可见的世界,不同于思想的世界,它不遵循可见世界的一切法则。

  站在阳台上向城市远处看去,向下看,“我纵身从窗台上跃下去,经过四楼的时候,突然想起某件事来,便转回去看看”,这便是另一个世界,不受眼前世界的时空限制,应当有这样的世界。一根枝条对蚂蚁来说是一段漫长而奇妙的旅程,两三天的时间对蝴蝶来说是一生。一切都被思维压缩、拉伸,没有穷尽。从八楼跳下去,也是一次漫长岁月的旅程,在这里一秒等于一天、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也许在你纵身一跃时,一个世界在这一刻关闭而打开另一个世界。

  魔幻人生,因为被时间拉伸而展现不出他的魔幻来。当你选择一条路时,你就错过了另一条路的所有风景,谁也说不清那将是一种什么时样的风景。在那里,一切都会改变,这就是人生的魔幻的在。我坐在这里写字,打字的速度跟不上我思维的节奏,它在跳跃,怎么也抓不住。外面的世界比我这思想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但我不可能同时抓住两个。坐在这里享受孤独,走到外面去享受生活,哪一个更加值得。用文字构成我生命的主题,或用其它构成有什么不同。我受文字的诱惑太深,让我不能自拔。而文字终有一天会消忘,被另一种东西代替,我不可能知道那是什么,也没有必要去做这无谓的猜想。难以摆脱的是,我总会不停地想,今天这写的这些,明天会有谁看。普鲁斯特用文字记述的他生活的点滴终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他在记述这些时想过要把它变成人们所说的艺术了吗?我宁可相信《回忆逝水年华》是他因为无聊,为了打发时间而无意成就的。真实的记述才是珍贵的。怕遗忘,我记述我那流逝的时间,这是与时间作对,神创造时间就是为了遗忘,而文字却与之作对而记忆。我的行动枯燥乏味,单调,没有任何记述的必要,而我的思想却不然,总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让我去记下它。对于读书人来说,思想的记述却不如行动的记述,因为思想的记述没有结果,而行为的记载却有结果,这些结果就是伊甸园的苹果,它散发着诱人的香,引导着人们去循着这足迹,模仿,物质的诱惑远比精神的诱惑强大。精神的享受可以信手拿来,而物质的享受却需要费尽心机和体力,久而久之,精神的享受被遗忘。人们把有一群人你为灵魂的工程师,却不知道,倘若真有这样的工程师,那人类就没有灵魂了。创造出一种精神是可笑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十五
015

  我隐约地感觉到我的一生注定要与孤独为伴。只有孤独忠实于我,我也乐于与之相伴。然而,这对谁有好处,对谁也没有好处,无论是对养育我的父亲母亲,我所生育的女儿,和我一起生活的其它亲人们,最后是对我自已民,都没有好处,但我却把自已封闭起来,似乎这才是我应该做的,事实上这是最不应该的,而我却这样做了,或者虽然没有做,却一直努力想这样做。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打算,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了谁,为了某件事,还是受到某种精神、药物、人、环境、情绪物毒害?可恨的是,我也不乐于这样。却不知怎么摆脱它。有时候我那么迫切地需要它,就象我需要一支烟一样。有时又十分厌恶它。同时没有它,我便觉得生活没有乐趣。我到底想要什么?

  也许,是为了逃避某个人、某件事、某种责任?多半是这样。我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于是想逃避,可又不可能逃避,只好把自已关起来。“为他人争取乐趣的人生才是值得的人生。”这是谁说的。我愿意为谁争取,如果我只能选择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如果我为众人,那么它的乐趣又在哪里?“快乐存在于奋斗的过程中”,如果这句话也对的话,那么,我为他人争取快乐不就是剥夺了他人快乐的权力吗?从最无闻的无能的甚至是最恶毒的人的口里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有它的道理,而不仅仅是从众所周知的人嘴里说出来到话才有权力说服人。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无闻的人,也许还是一个无能的人,我说的话只有我自己在听,但这些话,就难道没有包含着一些有价值的哲理吗?虽然哲理对于生活来说并没有多大用处,充其量是一种安慰,一种引导,甚至于是一种欺骗,但,它毕竟让世人信以为真。其实,世间的哲理,无论它怎么变化,早就因为语言、文字、文化的存在而枯竭了,没有什么新意了。一千年以后说的某些话,其实早在一千年以前就有人说过了。难道不是这样吗?宗教、文化、教育、科学、迷信,这一切还有什么用处,我的这些文字还有什么用处,为了抒发自己心中的无处发泄的,为了唤醒众人,为了取得名利,为了欺骗众生,把那些早已存在的变换一种方式,变换成另一句话,这不是欺骗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还会认为这是一种不普通的行为,并为此而自得。或许,这仅仅是因为认识到只有这一个长处能让我实现让自己的人生不至平庸,而不能像其它人,依靠勤奋、勇气、力量、天才、机运、出身、地位、金钱而实现自身价值。我是如此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总有一种与其它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是自我麻痹,还是自欺。倘若我承认自己其实没有与众人不同之处,我的生活难道真的不能延续下去了吗?

  还有一点让我痛恨自己的是,为什么我即使写文章,总是离不开我,总是有一种自怜,让人烦,让人恶心的自怜。我确信,自怜的人不应该得到众人和上天的怜悯。难道我除了不断反复如此之外,就不能去做的别的了吗?就不能换一种心情,去描述另一种生活了吗?我这样不停地问自己,却不去努力改变自己,又能有什么用处。

  每当我写到自己的时候,就有说不完的话。谈到别人,或者去写别人什么,我便没有了才思,没有了冲动,没有了感动,只是因为觉得不写点什么,时间便是一种奢侈的浪费,原来我是用它,用“写”来掩饰一切。

  写是一种技艺。我必须不停地写才能从中找到它的关键。美妙的文字和平淡无奇的文字谁更长久?也许,终极的文字技巧,就是简单明了,正如“他死了”这三个字,包含了无数种可能。写现在这样的文字,只有一种不同,那就是可以在足够多的时候,花钱把它变成一本谁也不感兴趣,不会翻动的书。到那时候,看着自己长时间的自虐,居然也能变成可以用手摸,用眼睛看到的实物,这种奇妙的感觉就是时间对我的奖尝。我可以举起它说,“看,我与你们还是有点不同吧”,我挥动它,这是可以用手,用眼去感觉到的实证,而不再是空洞的话语。

  我知道,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不一般的磨练。而在文字堆里,我又能找到什么呢?

  我要有意思地训练自己,去创造不一样,让人对此无法拒绝。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六
016

  心情好一切就好。心情怎么好起来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生活不是两个小时的故事,也不是几十集的连续剧,它几十年后才知道结局。有多少人愿意等待,有多少人能旁观。无论喜和悲,眼泪和欢笑都无法把它抹去。

  多年以前,在孝感学校进修的时候,曾想,生活即使什么也没有了,只要有《战争与和平》和《克利斯多夫》伴着我就够了,它们能给我所有。我自信依靠它给我的启示,和从中能学会的写作技巧,我也能成为不朽。一种狂热的迷恋,其中有盲目自信,有狂妄自大,有无阻隔的幻想,重要的是有年轻和希望。又过了一些年,站在凤凰小城,在沱江流出小城的地方方,我想,时间不多了,也许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我可以改变自己。那是世纪之交,和妹妹结伴而行。十年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变。我还是我,一个完全依靠薪水过日子的小职员。如今,已不是二十多年前了,年轻没有了,冲动、幻想、信念、希望统统都在褪色。经过岁月蹉跎,它们依然不肯离去,而我却真切地感到力不从心了。唯一确定的是,世上只有一种办法能够解决我所有的问题,但我却不能用它。我弄不清楚,到底是没有勇气,还是没有完全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或者我是想把它保留到最后使用。每天早晨起来,我都在想这个问题,生存还是死亡。生存下去,如此平庸地生存下去,有什么意义?死亡,就些让生活拉上帷幕,我又心有不甘。然而,我实在是看不到自己生活的希望在哪里。也许,有不少人把他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需要我,但我自己确实已经不再多么需要我了。对文学的痴迷,是让我还想以“我”生存下去的唯一理由,而寄望于我的人却根本不需要这个“我”,而是需要我。十年前,我让小城里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给我抄录了沈从文先生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句话是一个谜语,没有谁知道它的答案。沈先生死的时候说过一“我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可说的了”。这是将死之人的无赖。他想对这个他即将离去的世界说什么呢?这个世界反复无常,让他糊涂,也让生者糊涂。聪明的人从来都不想“人”和“我”这个问题。想改造世界,想改造人,想改造自己,其实到最后,你也弄不明白,到底该怎样生活。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许只有生存这一个答案。但这个答案本身却是一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了。所以佛讲轮回。

  世界充满未知。二十年前,我为列夫。托尔斯泰、罗曼。罗兰,热爱静静的顿河,婀克西妮娅;十年之前,我又迷上了长河,三三,边城的翠翠。几年前,我又发现了卡夫卡,一个城堡和一只甲虫,还有加西亚,坡,博尔赫斯,也让逝水年华弄得昏昏欲睡。还有川端的穿过县界的列车声音,伊豆的歌女。。。世界是多么的大,无尽的才华在这里横溢,而我呢,却写不出一句让我为之心醉的句子。我甚至还没有弄清楚,是他们的名利诱惑我,还是他们的才华,也许二者皆有。尤利西斯,普鲁斯特,斯万那边篱笆上的小白花,我为什么就没有找到一点属于我自己的美的灵感,它们是乎无所不在,而等我去动手捉时,又无无踪了。于是无尽的自卑、悔恨、自责,我为此鄙夷自我,又生出无限豪情。想对天大声呐喊,又不得不低下头去。这也许是从文先生临死时发出感叹的原因吧。生活玩弄人生,就象从文先生的那段爱情一样,原来也只是他自己的一个梦,他的那个爱人到他死时也没有能理解他,而事实上他的爱人其实根本就没有在他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过,一切只是他的想象。他终于知道,个人对于这个世界,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太渺小太渺小了。得与失,痛苦与欢乐,真诚与虚伪,永远地在捉弄着我们,它们只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我寻找其中之一,却不知其实就是在寻找它的正面与反面。就如同战争与和平,为了和平我们要去流血,而这通过流血而得到的和平对于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伟大的君主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去牺牲一部分人的生命,剥夺一部分人的自由,即使他知道自己不该这么做,为自己的行为而忏悔,对于死者来说,这又有什么意义。伟大的心灵不等到同于伟大的人。给我一个剥夺生命和自由的理由,我便能看清这世界。没有这个理由!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七
017

  质是与思想毫无关系的存在。

  它不以任何思维为转移,也不以思维的附属物“感觉”而转移,它这在那里,无处不在,你思它也在,你不思它也在。这就是物质的共性。我们对物质的感知,至今还没有超过“能”与“量”的范畴,是否还存在两者之外的东西呢?对于“量”的感知,我们习以为常。对于“能”的感知,却谁也说不清楚。一根火柴在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