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一家九博士 >

第5部分

一家九博士-第5部分

小说: 一家九博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璜回来了,活着的!”等到他们跑回家时,家里人说误以为他们已不在人世,说不定尸首被毁,已被刺杀得不能辨认,不知向谁家抬了。
  母子相逢,如同隔世。母亲直哭得泪人一般,儿子是她命之所系,魂之所寄,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对父母将是致命打击。母亲抱着庆鑫不忍放开。父亲却没有责备他一句,只是一味叹气。庆鑫转危为安,六大伯杨明善说:这是神仙的保佑。村里人更加相信守护神的传说了。稍停一会儿,庆鑫去同伴灵前致祭,坚持要看一看战死的伙伴,走到祥迎床前,掀开蒙在身上的白布。天哪!他的眼睛被刺刀穿裂,全身共挨了十三刀。据说抬回家清洗换衣时,血肉尿屎混成一团,肚开肠流,肋骨全被打断,惨不忍睹。他无法再看下去,这个血渍斑斑的镜头,深深印在他脑子里,长期难以忘怀。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幼年得宝(11)
美丽的花朵,偏有暴雨摧残。五天以后,大家为死去的英烈举行追悼会。会开得震天动地,都表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每个同学嗓子都哭哑了。送走了那死去的伙伴,可祥迎那血肉模糊的惨象,却无法忘记,经常出现在睡梦中,多次被惊醒。以至于几十年来此情景还时常涌现,此生此世都忘记不了。“少年哪知世事艰。”祥欣自幼母亲早逝,由父亲带大,父子相依为命。当时,他父亲才40多岁,因祥欣之死,也在半年之内,因过度悲伤而亡。
  六位热血青少年,激情满怀地去参加战斗,结果却两人死亡,两人重伤,庆鑫与庆璜侥幸,安全返回,却一直烦闷不乐。血淋淋的事实,对他们的父母产生强烈的震撼。他母亲说:“知子莫如父母,你嫉恶如仇的个性,我实在不放心,这样会惹祸的。打击敌人,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保护自己。”父母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庆鑫马上结婚,改变他的精神状态,有事时,妻子也可进行必要的关照。
  当时,农村兴早婚,小丈夫大媳妇,女方一般比男方大四五岁,富家子弟十几岁就娶媳妇。当时,庆鑫的祖父行医,父亲教书,经济上比较富裕。高山上敲大锣,名声在外,庆鑫很小就有人提媒,那些媒人虽然巧舌如簧,母亲却一概婉拒。说孩子小,等两年再说。媒人嫌杨家“难讲话”。其实母亲早就心里有了底,只是不便明说而已。
  这桩婚姻的由来,要从其外祖母说起。外祖母家住马纪庄,距后杨楼一公里,外祖父下世早,她年纪轻轻就开始守寡。起初听说,在收茶园地租时,外祖父死在安徽省,是得伤寒病去世的;后来又传说,是被骗子在食物里下毒,图财害命。死亡之谜一直没有解开。
  庆鑫的母亲在娘家最小,上有姐姐和一个哥哥。庆鑫的舅舅聪明好学,考入北京大学。后留北京任职,不能经常回来。而姐妹相继出嫁,生儿育女。庆鑫的姨家姓韩,家住东王店村,共有三个姑娘和一个儿子。二闺女在韩家堂姐妹中排行第八,小名“八姐”,上有姐姐,名叫七姐,下有弟弟和妹妹,大姨照顾不过来,因此八姐就常住外祖母家。
  庆鑫与八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外祖母对他俩热心照顾,冷暖饥渴关怀备至,无比亲切。刚刚懂事,牙牙学语时,就给他们讲童话故事、教唱儿歌,背诵短诗,说“二十四孝”等。外祖母对外孙感情深厚,她在外孙幼小的心灵里,就成了做人处事的楷模。
  庆鑫三岁那年,八姐长到六岁。外祖母与两个女儿商议,要庆鑫与八姐结“娃娃亲”。庆鑫的母亲和大姨、姨夫都很同意。但是,庆鑫的父亲提出,“近亲结婚,子女好出傻瓜”。他的祖父懂得西医,相信科学知识,对这门亲事也不支持。庆鑫的祖父说:“既然有坏处,就不要急,孙子年龄还小,以后再说吧。”这事就让庆鑫的祖父推辞了。当时,庆鑫的母亲处在两难处境,一方面母亲提媒,大姐已经同意,没有理由拒绝,不好违背她的意思;另一方面,婆母反对,丈夫和公爹都不支持。订婚之事,就这样拖下来。所以外人提媒,母亲都一一婉拒了。
  杨庆鑫八岁那年,外祖母患病,食欲减退,身体日渐消瘦,常感疲惫。他的母亲和大姨积极治疗,请遍本地医师为外祖母治病,吃药扎针,就是不见成效。他的舅舅想方设法,在河北省请了一位“名医”,开了药方,临走一再叮嘱:“一定要找青蛙身上的蛆作药引子,才能有效”。大人们跑遍十里八村的药店,都找不到,急得团团转。庆鑫敬重外祖母,热心为外祖母治病,天真地想自制青蛙蛆。八姐那时已十一岁,和他作伴,便到芦苇坑中去捉青蛙。他们捉了青蛙,打死放在墙角里。等了几天,青蛙晾干了,也没生出蛆来。
  他们没有灰心,寻找原因,大人说是“缺少苍蝇”。他们把死青蛙放在瓦罐内,不断洒水,逮几个苍蝇,剪了翅膀放进去,以为这样可以生出蛆来。几天以后,他们满怀成功的喜悦,小心翼翼地打开罐子,又傻眼了,蝇死蛙烂,半个蛆也没生出来。两个小孩顶烈日,冒酷暑,皮肤晒得红肿、起泡、溃烂、疮痕斑斑。先后捉了百多只青蛙,反反复复,几十次努力。以为有“王祥卧冰求鲤”的精神,定会感动神灵。八姐烧香磕头,请求神灵保佑,虔诚祈祷,以求生出青蛙蛆来。

第一章  幼年得宝(12)
谁知苍天无眼,并不动心,依然一无所获。他的外祖母终于不治,两年以后去世。他们当时很纳闷,怎么生不出来青蛙蛆呢?是不是心不诚呢?百思不得其解,请教很多人都得不到答案。他们哪里知道,那位“名医”,对外祖母的病束手无策,以开这种找不到的药引,作为脱身之辞。他们一家人都上了那位名医的当,此事却增加了庆鑫学医的动力。
  在为外祖母治病的过程中,大姨对庆鑫很有好感。认为他勤俭仁孝,诚实厚道,聪明好学,更有意选他为女婿。那时八姐十三岁,温柔贤慧,面容娇美,亭亭玉立,做事精细,天真开朗,菩萨心肠。这也为庆鑫的母亲所喜欢。她经常在庆鑫面前,夸八姐的好处,想亲上加亲,娶过来当媳妇。外祖母喜欢他俩,挂念着这一对外孙儿女,病重时重提婚事,自然水到渠成。当时,庆鑫的父亲和舅父开明一些,虽然知道近亲结婚有些不好,但是他们在家少,在外多,不好违背老人的意愿。这时庆鑫的祖父已下世,祖母也没有反对,这门亲事就订了下来。订婚以后,两人反而不能见面,与现在不同,热恋的男女,可以随时约会。那时,春节到舅家去,也一家初二,另一家初三, 不让两人见面,很是想念。
  社会###,形势恶化,日军横行,没有一片静土,到处抓“花姑娘”,又加速了婚嫁进程。青年女子整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有的故意穿破烂衣服,有的在脸上抹灰,蓬头垢面,想侥幸躲过敌人的毒手。庆鑫的大姨,家住东王店集上,紧靠日伪军据点,距县城只有五公里,一条大路相通,敌人经常来来往往。大姨守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终日提心吊胆,便和庆鑫母亲商议,尽早过门成亲。当时因为他的参战,精神苦闷,父母十分不安,伤透了脑筋,就同意马上结婚。乱世婚姻,一切从简。
  庆鑫13岁结婚,妻子八姐比他大三岁。她上过私塾,有点文化,懂得做人的道理。那时八姐已16岁,情窦初开,新婚燕尔,她热情地对待丈夫。可是庆鑫的心情苦闷,沉浸在同伴惨死的悲愤之中,对美貌的妻子不冷不热,令她很失望。庆鑫总是心事重重,无精打彩,烦躁不安,神态忧郁,默默不语,常做恶梦,失去了往日的天真和灵气。她察言观色,时常出言试探。
  战乱之中,百姓在战战兢兢中生活。敌人经常出动,一有风吹草动,人们便携儿带女,到处逃难,有人叫门也不敢开,怕坏人入门抢劫抓人。婚后不久,一天傍晚,彤云密布,下着小雪,天气阴沉。庆鑫点灯读书,他看了这本换那本,心神不定。八姐做针线活,在桌旁相陪,看他那样子,愁眉苦脸,忧心忡忡,也不知他为什么苦闷?
  八姐暗自琢磨,他过去刻苦读书,认真钻研。现在变了,很是不理解。她和颜悦色,轻声软语,殷勤相劝:“穷人家的孩子,一半糠菜,一半粮,青黄不接闹饥荒。等不到10岁,就要干活,拾柴、割草、喂羊、看孩子……他们能吃顿饱饭,有点机会玩耍,就高兴得不得了。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您不愁吃,不愁穿,在蜜罐子里长大,还愁什么?说实话不好听,您身在福中不知福。”
  庆鑫气愤地回答:“什么是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你懂吗?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饥饿的人,吃顿饱饭被认为是幸福;劳累过度的人,得到休息,也被认为是幸福……总之,幸福是自己的感觉,不仅仅是物欲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欢愉。精神上的欲望得到满足,才能感到幸福。”
  八姐奇怪地问:“您的欲望是什么?怎样才能高兴呢?”
  庆鑫心情激动地回答:“我的欲望是上中学,学校是我生命的天堂。正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在书海中遨游,欣赏知识的精华,既陶冶了情操,又充实了才智。文化是立身之本,舅舅上过北大,父亲中师毕业,能够教学。我要像他们那样,上中学,考大学,跳出平庸,活得有滋有味。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只有几步,稍有迟误,一生悔恨。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知识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我长期失学在家,这样下去怎么行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幼年得宝(13)
原来,庆鑫失学,在家两年多,家中藏书和能借到的都看完了。可是,他并不满足,他发现越学习,胸中越空灵,真正的学问不是货物,它不会占据心灵的仓库。知识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越想学习。上学没有学校,自学无书可读。这样的情况,对一个读书成瘾的少年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好像“烟瘾”很大的人,没有烟吸,跑到哪里,心情都不自在。这就是他的思想病的根源,他和书籍相恋,已不能分离。
  庆鑫想到南方读书,没有门路。那时,鬼子侵占了大半个中国,正在巩固他们的占领区,人民忍受着难以想象的苦难,遭受着残酷的压迫。他们几个同学,饱受失学之苦,又常在一处逃难,便千方百计地打听南方的消息。可是,信息不通,交通不便,不知道如何闯过封锁线。
  八姐沉默一阵,不禁想到自己的姐姐,七姐夫外出上学,来信闹离婚。她知道男女在一起上学,时间长了好谈恋爱,与他原来的妻子就得闹离婚。她微微一笑说:“现在强敌压境,鬼子烧杀抢掠,能够活下来,已是不易。附近各县都没有中学,您想走那条路,这不是做梦吗?”
  庆鑫壮志凌云地回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读书救国,为烈士报仇。我不能做命运的奴隶,应该有所追求。许多实例证明,人的追求不同,命运也就不一样。同样的是艰难险阻,有人冲破它们,得到光荣的胜利;有人不战自退,最终与成功无缘。伟人孙中山,心怀着壮志,发动群众,屡败屡战,最终打倒清朝的皇权统治,建立共和。因此,要珍视自己的梦想,不是半途而废,才能取得成功。”
  八姐说:“您为什么一定要上学呢?不上学不行吗?”
  庆鑫回答:“我的优势是上学。我对中学课程能轻松地接受,老师一讲就懂。自己读书能钻进去,兴趣无穷。别人一个小时学完的章节;我学两个小时还余味未尽,好钻难题,不攻克不算完。下得劲大,当然比别人学得好一些。中学成绩好,就能选考好的医科大学。只有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造就人生的精彩。其他各行各业,我一无所长。现在自身潜力不能发挥,实为前途担忧。”
  八姐柔声地说:“现在没有学校啊!”
  庆鑫说:“阜阳就有中学,七姐夫不是在南方上学吗?我上好学,可以当医生,你可以跟着我,给我做饭,看孩子,做家务,使我后顾无忧。”
  八姐听庆鑫说话,没有嫌弃自己的意思,想叫自己为他服务,心中踏实,转悲为喜,鼓励说:“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万事空。外祖母讲,诚则灵。您有真诚的心,定会感动上天,实现伟大抱负。”
  庆鑫沉痛地说:“善良的祖父54岁去世,慈祥的外祖母,因得不到青蛙蛆而亡,真是不可思议。生老病死如此难测,大自然如此神奇。我决心学好本领,进入医学研究院,破解其中之谜。”
  八姐苦劝庆鑫,丈夫高谈阔论,抒发自己的感情,思想病有所减轻。八姐又说些笑话,哄他发笑。两人说说笑笑,玩玩闹闹,其乐融融。她看到丈夫志向远大,既有学好的信心,又有勤学的习惯;还有学好的兴趣,更有上医大的梦想。这四个翅膀如虎添翼,能使丈夫飞翔,八姐无比地高兴。人小志大,远大的理想是他成功的第六个因素。
  可是好景不长。初中同学刘重晋捎来一封信,诉说自己离家已八个月了,在穿越敌人封锁线时,两次被日伪军抓住,钱款全被翻去,敌人防范极严,难于逃脱。他万般无奈,竟然被迫当伪军,后来作连部的秘书。这次考上南京汪伪政府的军校,坐上南去的火车,才有机会来信。他想再次逃跑,去阜阳上学,层层阻隔,路途艰险,劝庆鑫不要贸然前来。
  庆鑫看了重晋的来信,又烦恼起来,得了抑郁病,时轻时重,如醉如痴,再劝不醒,久治不愈。如此这般,全家着急,如何办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求学之路(1)
(1942—1946年)
  5离家上学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在人生历程中,无论选择是对还是错,生活不会给你第二次选择。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珍惜每一次机遇,把握每一次机会。”
  1941年底,还没有找到上学门路。正当他们发愁之际,有位朋友领来一位长者,五十多岁年纪,上身穿一件破黑棉袄,腰间系着一根草绳,披散着头发。
  他自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