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偶像老爸老妈-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谈论书中的某个情节
在给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你一个人在讲,而是要和孩子一起互动着读书。可以多提问,多想象,启发孩子主动思考,或者让孩子自己想象故事的结局。当然,如果孩子提问,也要及时并具体形象地解答他的疑问,帮助他理解。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帮助他使用正确的用词和语句,并鼓励他接受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5.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有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热爱,渴望获得知识。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阅读课外书等,帮助孩子掌握和积累知识。
6.引导孩子思考
读书不在多,关键要思考。书读得再多,如果消化不了,也就毫无价值可言,而“兴趣”是引导孩子思考的良药。怎样才能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呢?首先我们不要迷信“人云亦云”,大家都说好的,不见得就好,都说不好的,也不见得就坏。即使确实是个好东西,也要看适不适合你的孩子。有了兴趣,才会有思考的欲望。
7.和小伙伴一起读
很多时候,大人的教导是无力的,孩子们相互间的影响比大人对他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因而孩子和什么人交朋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妈妈们要在自己的周围找一个同样爱看书的小朋友。当两个人看完书后,可以让他们讨论,发表自己对书中的一些见解。孩子们能彼此给予快乐和力量,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人生经验的重要部分。
8.不强迫孩子读书
如果孩子这个时候不想读书,我们也不能强迫。强迫只会让孩子变得焦躁,不耐烦,潜意识产生反抗读书的情绪。
9.创造环境
当孩子稍大一些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空出一个房间当做孩子的书房,配有专门的小书桌和各种图书、画册;如果家里空间不够,也可在客厅一角,安放宝宝自用的书桌和椅子,每天和他在那里看一会儿书。
10.榜样的力量
如果要孩子对读书发生兴趣,首先要让他知道父母很喜欢看书,求知欲望很强,并且不断学习。所以,我们更是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喜欢看书,不断学习,经常带孩子看看书展、逛逛书店,不时买几本自己喜爱的书或为孩子买几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体现阅读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内心喜欢阅读,有阅读的欲望,从而由被动地去读变为主动去读。阅读就像我们吃饭、睡觉一样,谁也代替不了,只有亲自读。真正的好书不是“公认”的好书,而是自己喜欢的书。好书不是读一遍就扔了的,温故而知新,永远都有收获。
教给孩子怎样创造
创造力即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是孩子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孩子出生以后就有了创造力,只是表现的很微弱和不稳定。随着孩子的成长,创造力的发展不断受后天的影响。于是,有的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有的孩子的创造力则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可见,要想孩子具有很好的创造力,离不开家长的努力。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估计有很多妈妈在面对孩子的破坏时,都会有和上面这个妈妈相似的举动。其实,我们不要小瞧了孩子的这种“破坏”。每个孩子天生就有一种“破坏”能力,而这种破坏能力正是孩子创造力萌芽的一种体现。小小的孩子,他们对世界上各种陌生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多方引导、鼓励,将极大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和日后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了孩子浓厚的求知欲望,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小孩爱“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可是,很多妈妈没有认识到孩子的这种“创造力萌芽”,认为孩子只要聪明、智商高就一定会有所发明创造,其实不然。创造力如果不好好的培养,即使有的人智商很高,也可能没有任何创造性表现,终生庸庸碌碌。这是因为创造力的发挥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兴趣、意志、性格、动作、情感。那么如何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呢?
我们不是单纯地教孩子如何创造,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创造。
1.激发想象力的游戏
孩子在恰当的玩具和游戏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能真正激发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比如积木、小型乐器、扮家家行头、陶土、美术用品、工具箱、放大镜等。不要小看了这些玩具的作用,却能让孩子们在创造和想象中乐此不疲。
2.留出时间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玩
安排一个无人看管的时间。每天留出至少30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玩,也许这样可能会减少孩子别的活动的时间。当在这段孩子说了算的时间里,他们自己玩时会变得更有想象力。
3.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特点之一,是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好奇心越强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就越高。上面故事中孩子的“破坏力”也是孩子的好奇心所致。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启发,后来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少年时曾为壶盖被水蒸气顶起而惊奇,最终发明了蒸汽机。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
4.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还有的妈妈怕孩子添乱,不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其实,孩子身上有我们不能想象到的力量,我们应该相信孩子,让孩子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和启发他想办法克服和解决,但不能什么事都替他做。
5.走出家门
大自然是很好地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场所。我们可以不必每天都出去旅游,但当我们在带孩子到户外的时候,可以尽量让他体验一下自然界不同的感受。比如赤脚感受不同的平面——潮湿的草地、滚烫的人行道、干燥的沙地——问他每一项的感觉如何。也可以和孩子在住宅周围探宝,让孩子翻看树叶和石头下面,并告诉你他的发现。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藏宝箱,让孩子把每次的战利品保存在里面,用于将来的学习和生活。
6.在生活中创造
一个懂得在生活中制造惊喜的妈妈肯定能培养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比如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瓶子中装入干的豆子,做成噪声机器;或者用旧袜子做成手偶,或者把一个可乐瓶子做成花瓶,上面插满各种自制的纸艺品。很快你的孩子就会开始提出他自己的创意玩法。
再或者改变一些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比如,每周让孩子设计一个菜单,然后和孩子一起动手做菜单上的菜,让家里的餐桌变得更丰富多彩。或者去城里的另外一家公园,而不是老去家附近的操场。不是坐车,而是从学校走回来,指出你们看到的沿途有意思的事情。当你对未知世界表现出好奇与热情的时候,你就是在给孩子做榜样。
当一个孩子变得好问、敏觉、表达流畅、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所以,妈妈们不要吝啬你的耐心和时间。多陪伴一下孩子,多给孩子一点“破坏”的空间,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他们身边世界的奥秘。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感可以派生出诸如敢担当、自律、守信用、忠实于信念和感情等许多健康人格特质。对自己分内的事情非常清楚,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既然具有责任心是孩子重要的品质之一,可是为什么在现今的家庭里,孩子缺乏责任感却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呢?除了孩子本身做事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的结果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的代理控制和过分保护。前者让孩子习惯于让父母替自己作决定,没有为自己负责的意识;后者让孩子缺乏锻炼丧失了自己负责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父母。虽然这样,可是父母却认识不到,最后还要抱怨孩子没有责任感。可见,要想孩子适应21世纪的社会要求,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严峻课题。那么,作为妈妈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培养责任感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从家庭中为自己负责和关心他人开始,到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公德,都是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的品质。
1.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工作,让他们独立完成。比如洗自己的小手绢、自己穿衣服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事情的难度。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不能让他半途而废或者自己代替孩子完成,而是要在语言上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孩子把事情独立做完。
2.做事有始有终
首先自己做事情也要有始有终,才能要求孩子做到。当然孩子对某一件事情的兴趣也许只是好奇,当好奇心一过,可能就会失去兴趣,进而放弃。所以,我们就要做孩子的监督员。当我们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习惯。
3.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感到自豪
当孩子帮家里做了某件事情以后,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简单的一句鼓励可能就在孩子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
4.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当孩子做错事以后,我们不能替孩子开脱。这样只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到困难就逃避的习惯。比如,当孩子不小心损坏朋友家的物品时,也许朋友不会要求你作出什么赔偿,但是你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5.信守承诺
首先父母就要为孩子做出遵守诺言的榜样。无论作出什么许诺,都要尽可能地实现,如果不能实现的话,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告诫孩子不要轻许诺言,一旦许诺,就必须努力执行。
6.榜样的力量
向孩子传教杰出学者勤奋学习、摘取胜利果实的动人事迹。同时还要多带孩子参观科技展览,鼓励孩子参与科学实验。让孩子自觉、勤奋、认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他们自律地形成追求学习、渴望学习的责任感。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习。比如“你这次考试得100分,我给你买什么”,这样的说话只会渐渐造就孩子唯利是图的性格。
7.家庭环境
娇惯、过度保护孩子,只会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为所欲为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心。而让孩子绝对服从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唯命是从、毫无主见、不敢负责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态度,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8.关爱他人
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这是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的基本要求。所以,平常我们应该主动教育孩子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当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试着去照顾病人。让孩子记住家人的生日,鼓励孩子给家人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妈妈们长期的坚持以及家人的以身作则。要通过孩子自身的实践体验,家长亲历亲为是无济于事的。家长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1)
世界因为有爱才精彩,生活因为有爱才会幸福,心灵因为有爱才能富足。每个人都是在“爱”中诞生,在“爱”中成长。不敢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爱,他将变成什么?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最伟大的品德。所以,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可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是怎么做的呢?好饭菜要独吃、先吃;衣服鞋帽要父母帮穿、脱;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对父母却从不关心。父母生病不闻不问;自己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可是对于长辈的生日却是毫不知晓。
也许这样的孩子是少数,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这是我们教育孩子过程中必须避免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根源就在父母的私爱和溺爱。“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大敌。所以,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涸、泯灭,我们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