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制,也不过是一种混圈子而已。】
正文 第七十七节
第七十七节
白影一愣:【那个什么叫“新闻报告”的?】
贾瑾道:【是《新闻抄袭历史》,就是这本书,给我触动很大,还有《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这本书,可惜两本书,我都因为不忍看下去,都只看了个开头,不然,对我如今的帮助更大。】
【不忍看下去?】白影戳了戳贾瑾,【你有那么脆弱吗?】
贾瑾横了白影一眼,淡淡地道:【如今我也算是古代闺秀,人家要学的东西我一样学,甚至比其他人要求的更严格,因为规矩也好、女红也好,都是敲门砖,若是没有了这块转,我就是跟那些女孩子们坐在一起,也会被人嫌弃。学规矩的时候,身上满是伤痕,就是跌出了血也不哭;学女红的时候,手指被扎得满是包,根本就拿不住筷子,也从来不委屈。就是如此,一点点得取得成绩,一点点的得到人家的认同,才有如今的和那些个官宦人家的姑娘交好的局面。】
白影听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自己在韩家的时候,可逍遥自在得很,就是女红什么的也有下面的婢女们代劳了:【你真的是到这边学的刺绣,而不是你原来就是苏州人?】
贾瑾道:【抱歉,我不是苏州人,以前也没有去过苏州,就是苏绣,也只是在电视和网络里见过。】
白影看了看梳妆台边上多宝格上贾瑾做的小小的兰花双面绣屏风,道:【我可不相信,这明明就是苏绣里的双面绣。】
贾瑾道:【我想你弄错了一点,双面绣不是苏绣特有的,只是苏绣里双面绣的猫非常有名,我记得九十年代的电视里的《请您欣赏》栏目经常展示苏绣的《猫》的小屏风而让我和我的同学们一直以为只有苏绣是双面绣。而实际上,湘绣的花鸟、粤绣的富贵牡丹、京绣的规矩含义,各地的绣品都有双面绣。而我这个也不能说是苏绣,因为我不是苏州人,教导我的绣娘也不是苏州的。若是一定要说流派,可以说是汴绣。】
贾瑾和白影两人正闹着,外面就有小丫头来报,说赵姨娘到了,贾瑾如让人将赵姨娘请进正房堂屋,自己也收拾好了,才出来。
赵姨娘见了贾瑾赶紧行礼,得了贾瑾的允许,还不敢马上坐下,反倒拿出了一包针线来:“姑娘,这是我新做的荷包,都是按照姑娘的吩咐做的。过些日子就是万寿节,想来姑娘又要进宫去了,若是能帮得上姑娘的忙,那就不枉我熬了几个晚上了。”
贾瑾笑笑,让丫头接过了那包针线,又请赵姨娘坐了,又让小丫头上茶,才开口问了赵姨娘几句家长里短的话,还特地关心了赵姨娘的身子,要赵姨娘好好保重身体,才道:“对了,我前些日子得了些葡萄酒,姨娘不妨带些回去,听说这葡萄酒活血养颜,最是适合女子吃的,姨娘每日睡前用上一盏,可比什么都好呢。”说着,贾瑾就让人去拿葡萄酒。
赵姨娘从小就是在贾家长大的,葡萄酒的事情她也知道,是个稀罕物件,就是贾家每年也就那么几瓶而已,就是上面的主子们还不够分的。赵姨娘听说贾瑾要给她葡萄酒,却是唬了一跳,等丫头们拿进来时,就看见一个半尺高的细白瓷的青釉圆瓶,想来是为了自个儿特地换的瓶子,更是千恩万谢。
又说了几句闲话,赵姨娘见时间不早了,就起身告辞,带着葡萄酒和贾瑾给的料子,回去了。贾瑾接过丫鬟调好的木樨清露,一口饮尽,披上了披风,就往书斋而来。
才出了月洞门,踏上游廊,远远地就看见赵姨娘痴痴地望着书斋的方向,因为角度的关系,贾瑾看不到赵姨娘面上的表情,却还是叹息了一声,领头,往书斋去了。
书斋里,黛玉贾环贾琮和徐氏姐弟都在,就差贾瑾了,众人各自见了礼,琮哥儿就道:“二姐姐,你可算来了,你看,我都已经开始学《论语》了。”
贾瑾抬头一看,果然,他们兄弟几个都已经开始学习《论语》了,就是桌子上也放着好些正在抄写的功课。贾瑾笑着道:“是姐姐我的不是,不该因为外面的事情缺了这么多的课。不如,罚姐姐给你们准备新的儒家经典作课本,另外再送你们每人一些新书作收藏可好?”
兄弟几人自然是拍手叫好,毕竟他们年纪小,月钱也少,可买不起什么很好的书籍,如今能额外的书籍,自然是个个开心不已。倒是黛玉,撅起了嘴:“二姐姐可会钻空子。这个惩罚对姐姐来说,可算不得什么惩罚。”
贾瑾笑着放开贾琮,想黛玉这边走来,口中道:“我虽然误了课,可是我也未曾松懈啊。就是在外作客,我也是日日抄写的,可没有偷懒的。”说着,贾瑾就接过百枝手里捧着的红木匣子,放到了黛玉面前的炕桌上。黛玉放下手里的书,打开匣子细看,果然,是厚厚的一叠抄写得工工整整的《尚书》,从纸张的数量上看,至少抄写了四遍。
徐静芝道:“看这些功课,看来二妹妹也是尽心了,二妹妹事情多,实在是分身无暇,妹妹我们还是原谅二妹妹罢。”
贾瑾笑道:“也不算了什么,这么几样书籍,本来就是现成的,又不费什么事情。何况我确实也逃了早上的课。”
“既然二姐姐认罚,那我就说了,”黛玉道,“二姐姐既然说书籍都是现成的,就罚二姐姐在这个书斋里再设一间专供我们使用的藏书室,要各色书籍样样齐备。另外,我看二姐姐平日里练的字,不是颜体,就是馆阁体,单单这字,姐姐就该好好练练。所以另外罚二姐姐每日再加一百个大字。如何?”
贾瑾一愣,这布置书斋的事情,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也算不上处罚,至于练字,本来就是自己该做的功课,如今只是被点名的而已,见黛玉那双黑漆漆的眼,贾瑾笑了,也是,这字,就好比是人的脸面,就是自己不会吟诗作画,也要有一手好字,不然可是会被那些读书人家给嫌弃呢。贾瑾看看黛玉的脸色,就知道黛玉是担心自己了,不然,也不会特意强调了练字一事。
不说贾瑾如何自作多情,认为黛玉如何关心自己,也不说黛玉让贾瑾练字是有心还是无意,总之,这是个美好的误会。
徐静芝在边上叹了口气,道:“如今个弟弟们启蒙,让林妹妹帮忙倒是还说得过去。可是来年怕是不可以再麻烦妹妹们了,毕竟,他们几个也不是小孩子了,老是让妹妹们这么忙,也不是办法。对他们的进益也有限,对妹妹们的闺誉也不好。”
黛玉脸色一白,她是知道《礼》上明文规定了男女七岁不同席的,真要让人捅了出去,不说别人,自己肯定是背着不是的,毕竟是自己在指点这些个表兄弟们,可不能当自己是个年幼无知的女童。
贾瑾笑道:“姐姐不用担心,我已经派人去打听了。不说每年京里有大量的读书人因为赶考而逗留京师,就是今年,也是朝廷官员每三年一次的大考核,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不少官员告老。只是,外地的读书人需要细细打听考校人品后,才能决定聘请的事儿,而告老的大人们,现在还不知道是哪些人,就是知道了是谁,也不见得一定能请动人家。所以,今年怕是不成,最快也要出了元月才知道呢。”
徐静芝为了两个弟弟的事情已经担心很久了,虽然林家表妹学问好,又有个探花出身的姨父遥遥指点,可是,老是让自己的两个弟弟这么在这内帷书房里学着,也不是个办法。自己是个孤女,又只能在这内院呆着,只能干着急。如今看来,不是人家大舅舅一家不上心,实在是好先生难找。这样想着,不免有些怨恨王夫人母子,大舅舅一家是因为没什么人脉,那你这个掌握着整个荣国府的人脉的二舅母真的就请不到人了吗?为了你那个不成器的宝贝儿子,让家里这么多的男丁一起陪着你的儿子误了前程,是不是在你的心里,你的宝玉是块宝,别人的孩子就不是人了?
徐静芝越想越恨,就连贾政也恼上了。这个二舅舅,也不知道他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满口的仁义道德,却自己不顾长幼尊卑,越过了自己的继承了爵位的亲哥哥,自己住了荣禧堂。如今,自己每日里守着自己的嫡子,却丝毫不提请先生的事情,还要二妹妹一个女儿家出来张罗。
徐静芝这么想着,也知道这是没法子的事情,只得按捺下心思,继续着手里的事情。
贾瑾笑道:“除了先生的事情还没有定下来,其他的,我都准备好了。请先生上课的地方,就在我们荣国府后花园夹道出去不远的一座独立的三进的院子,与我院子后面的梨香院就隔着一条街面。里面的各色物件,样样齐全。若是真的请了好先生,直接就可以开课的。就是将来弟弟们去上课,也是近得很。”
徐静芝听说后心下稍安。
正文 第七十八节
第七十八节
PS:好吧,影子又改大纲了,将原来的文删了,这是重新写的,希望大家能投我一票。这是厚着脸皮要票票的影子。
以下正文:
贾瑾将林如海进京的明确时间告知黛玉以后,等黛玉情绪稍定,三人就各自忙开了。读书的背书的,抄写的,做功课的,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到了傍晚,贾赦回家,黛玉贾环和徐氏姐弟就各自回去用饭,留下贾瑾和贾琮陪着贾赦邢夫人夫妇用饭说话,享受着属于他们的亲子时间。
到了酉时,贾瑾回了房,梳洗更衣,看书练字,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让白影大感无趣,贾瑾一碰触到了那个络子上的遗骨,就听见白影在她耳边嚷嚷:【我说不会吧,你的日子就这么无趣?】
【那你认为我该如何?】贾瑾抿着茶,脸上带着笑,显然心情很好。
【至少,至少你也该有些穿越女的样子吧。就好比说将那个王夫人一刀斩于马下。】
贾瑾道:【你说什么呢。若是真的那样,我也成了人家的笑话了。】
【那你也不该这样浪费时间啊。就是你不想去找那王夫人的麻烦,她也会来折腾你吧,倒不如先下手为强,也省了事情。】
贾瑾将面前的书翻过一页,却对白影道:【过日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哪里像书上写的或者是玩游戏那么简单。】
白影一愣,道:【玩游戏哪里简单了?那也是要花大力气大心思的好不好。】
贾瑾看了白影一眼,将书页翻了回去,继续在纸上涂涂画画,百枝进来行了一个礼,道:“姑娘,二太太派了跟前的金钏儿姑娘送了四盆菊花四件玩器,说是给姑娘的。”
“哦?这不年不节的,怎么倒是送礼来了。”贾瑾挑了挑眉,“金钏儿还在吗?”
百枝道:“回姑娘的话,金钏儿已经回去了。”
“哦,将东西拿来我瞧瞧。”贾瑾合上手里的书,拿起茗碗抿了口茶。
王夫人送来的四本菊花,都是金陵特产的棣棠菊,四件玩器,两只缠丝玛瑙的碟子,一只四方山水的青花笔洗,一串琉璃的十八子手串。贾瑾看着那手串一愣,送她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十八子的手串,王夫人还真是……。贾瑾心下啼笑皆非,还是让人收好了,放到了西耳房。
第二日,贾瑾黛玉徐静芝姐妹三人跟着邢夫人去给贾母请安,却见贾母的正房放着许多物件,原来是薛家给贾家送重阳节礼来了,给贾母的是碧玉灵芝如意一支、羊脂白玉兽面纹兽耳扁瓶一对、翡翠观音一座,还有瓷枕、数珠、衣料、药材,就连自己和黛玉也备了礼。
贾瑾笑道:“这几天也不知怎么的,老是收到礼物,可真真便宜了我这个小财迷呢。不过这薛家孙女只是听说过她们家的名字,为何也送礼给我呀?”
贾母笑道:“说起来,这薛家与我们家也算是老亲,你二叔和人家的老家主是连襟。前几年薛家的老家主没了,她们家守孝,那时候你年纪小,自然不记得了。如今她们出孝了,因为她们家是皇商,要到户部销账,另支新银,还有那么家的姑娘今年十二岁,又要准备选秀,所以,先派了人进京打点来了。”
薛家的黄嬷嬷在地下赔笑道:“可不是这么回事情。说起我们姑娘,那是样样出挑,虽比不得郡君和乡君,却也是顶好的,在金陵那是人人夸赞。我们太太是一天都离不得我们姑娘,就是这些礼单也是我们姑娘精心准备的呢。”
贾瑾一听,心中一动,问道:“都送了我们家哪些人呀?嫂子可有了?”
王熙凤看了看边上的李纨,道:“我已经得了,是一对多子多福簪、一对连生贵子赤金镯子,还有些荷包衣料。”
贾瑾依旧笑着道:“那大嫂子可得了些什么呢?”
李纨脸上一呆,薛家可不是把她给忘了嘛。贾瑾又问了探春惜春二人,果然两人也没有,更不要说贾环了。
贾瑾叹了口气:“宫里可不简单呢,若是那薛家姐姐做事还是这么不周全,怕是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我看还是再请两个好一点的嬷嬷教导上一两年才好呢。不然,进了宫,吃苦是小事,若是得罪了人,连累了家里,就不好了。横竖这薛家姐姐今年才十二岁,以她们家皇商的身份,也只能参加一年一度的小选,也误不了什么事情。晚一年进宫,也多过一年的自在的小姐日子。”
说着,贾瑾就将手里的礼单交给了百枝,那黄嬷嬷见贾瑾这么一说,多少求情的话都说不出来了。贾瑾陪着贾母用了早饭,又说了几句话,就听见贾母叹息道:“我这里好茶好水的,又有你们陪着,也不知道宝玉怎么样了。”说着,贾母就看着贾瑾。
众人一愣,贾瑾看了看贾母的脸色,道:“昨儿个我已经看过宝玉了,他一切都好,有二叔守着,如今都养出双下巴了,可见二叔是真心疼宝玉的。老太太尽管放宽心,将来宝玉有了进益,一定能让我们的脸上更光彩。”
贾母道:“什么光彩不光彩,进益不进益的。我只要他平平安安的就好。宝玉素来身子弱,我听说,这些日子他父亲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