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

第158部分

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第158部分

小说: 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皇子拜访荣国府的事情,宫里的人早就知道了,虽然以昭仪为首的就=九夫人不能进出太后的慈宁宫,可是皇后娘娘、容贵妃和几位主位妃子都已经在太后娘娘跟前等候了。

    说是几位妃子,其实四妃之首的贤妃早就故去多年,她的两个儿子,大皇子和三皇子也早早地出宫分府了。德妃虽然健在,可是她的儿子生一个死一个,连序齿都没来得及,唯一的公主出嫁没多久,也殇了,在宫里,除了圣上的宠爱,她什么都没有。郭淑妃,虽然只有一个女儿,可是她年轻貌美,又跟太后娘娘的娘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又站着天下鼎鼎有名的扬州盐商总会会长大人,出手打赏又是最大方的,可以说,她的日子是四妃之中过得最好的。

    最后这位,就是五皇子的生母,宜妃。宜妃与淑妃是死对头,两人还待字闺中的时候,就喜欢争个高低,从衣裳的华丽到首饰的精美,从闺房的摆设到庭院的布置,从教养嬷嬷的身份能耐到侍女的相貌品格,只有想不到,没有比不到的。等二人年纪稍长,又同时进了宫,两人又开始争地位、争宠爱,争孩子,虽然宜妃有皇子,可是郭淑妃的女儿八公主却很得圣心,两人又先后晋了妃位。可以说,两人一直是旗鼓相当的。

    这次也是,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圣上对青和郡君的重视,只是之前郭淑妃仗着八公主是个女儿,让女儿跟贾瑾往来交际,占了很大的便宜。而五皇子已经成婚,并离开了宫廷,所以,宜妃只能望体顺堂而兴叹。这次,五皇子正妃故去,宜妃马上就跟儿子说了这位青和郡君的事情。

    五皇子也觉得,有这么个得宠的正室,对自己的将来也好。所以,才想办法接近贾瑾的。

    宜妃和五皇子的打算,宫里的人看得真真的。太后是怎么想的且不说,皇后和容贵妃在心里可没少笑话宜妃的胆子也太肥了,圣上的人都敢动。而郭淑妃也不是个善茬儿,她虽然看着糊涂,其实是个很会揣摩皇帝心思的女人,也惯会装模作样、博取皇帝的怜爱的女人。

    所以,等贾瑾林黛玉给行过礼之后,郭淑妃就第一个开口了:“青和、清苑,你们可来了,小八念叨你们好几天了,前几天,我还听小十一和小十二说起,没了你们,总觉得少了什么似的。”

    贾瑾行了一礼,道:“淑妃娘娘,臣女出身微薄,哪里当得起公主们这样抬举我们?”

    郭淑妃笑道:“这有什么的。不是我这个做娘的心疼女儿,我的小八天生就一个小大人,很少会跟人聊天聊得那么投入。宫里来来往往的姑娘也不少,她也就跟你走得近一些。你们也不要跟我客气,想要什么就直说好了。”

    虽然是客气话,贾瑾和林黛玉还是谢过了郭淑妃的好意。

    虽然皇后才是执掌宫务的那个人,十公主也跟贾瑾林黛玉相处的不错,但是,就是因为皇后娘娘是皇后,所以很多事情都必须照着规矩来,反而不能跟郭淑妃那样如意。

    但是有人看不过郭淑妃的嚣张,她开口道:“淑妃姐姐,您这话说的可就不是了。这宫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可都是皇后娘娘管着,您这样说,可不大好吧?”

    郭淑妃道:“宜妃妹妹,难道我说错的了什么不曾?皇后娘娘打理着这宫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就是再周全,也难免会有些劳累。小八又是个闷葫芦,有了事情,也是放在心里。我这个做娘的自然要多操一点心。而且,我们小八的那点点事情,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些小女儿的小心事,哪里用得着麻烦皇后娘娘?”

    宜妃一愣,看看皇后,又看看容贵妃,又道:“看姐姐说的,我不比姐姐好福气,八公主是个省心又孝顺的,有事也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我那个皮小子啊,可让**心得不得了。”

    德妃在边上道:“宜妃妹妹说什么呢。小五哪里不好了,让妹妹这般发愁?”

    “德妃姐姐,您不知道呀,我的小五从小就是个爱调皮捣蛋的,每次都会惹下不小的动静。以前,为了他读书的事情,我就没少操心,不说别的,就是他的伴读就换了还几个。”宜妃道,“这次也是,他跟着我娘家表姐的儿子北静王出去打猎,回来居然不马上回宫,反而去了青和家,倒是把荣国府的老太君给吓得不轻呢。”

正文 246 盐事军需千头万绪 兵政庶务泾渭分明

    收费章节(12点)

    246 盐事军需千头万绪 兵政庶务泾渭分明

    戏肉终于上来了。

    德妃笑笑,道:“看宜妃妹妹说的。妹妹也说了,小五不过是出去打猎,想来也是顺路,这才到荣国府去坐坐的。这荣国府就是一臣子之家,能够接待皇子,那也是他们的荣耀。”

    宜妃道:“姐姐不知道,我那个小五居然指名了叫青和出来。这个混小子,实在是欠收拾。”

    德妃道:“看宜妃妹妹说的。这有什么的?小五毕竟是皇子,驾临荣国府,荣国府上上下下出来迎接,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哪里需要这般大惊小怪的?妹妹说什么指名,我看,也不过是青和梳妆打扮费了不少时间,小五年轻,性子急,所以多问了那么一声而已,这7有什么大不了的。”

    宜妃道:“可是,德妃姐姐,您不知道,这宫外都传开了,那我们小五和青和……”

    郭淑妃抢着道:“宜妃妹妹,我们身处后宫,这宫外的事情,哪里是那么容易就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我记得小五去荣国府的事情,也不过是前天的事儿吧。就是那些闲汉蠢妇的闲言碎语,要想传进宫里来,未免也太快了一点。”

    宜妃道:“淑妃姐姐,我这不是担心我们小五嘛我就这么个皮小子,偏偏又是一个淘气的,自然也就多操心一点,方方面面的事情,顾虑也多一点啊。而且,我那个儿媳妇刚刚没了,总不好让我的小五没人照顾啊。”

    郭淑妃还想说什么,却听太后道:“好了,宜妃,知道你慈母心肠。小五的事情,皇帝已经有了打算了,用不着担心。”

    宜妃赶紧谢过太后。

    太后又道:“青和,小五的事情,你也不必放在心上。那孩子,从来就是个大大咧咧的。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是了。”

    贾瑾听得太后点名,就已经起身了,等太后说完,贾瑾又赶紧拜谢太后。

    太后道:“宜妃,我也知道你心疼小五的事儿。说起来,小五跟他媳妇儿的八字可是很相合的。可是为什么两人就是合不到一块儿去呢?”

    太后的眼光扫过容贵妃,容贵妃以为太后是想让自己发表意见,她欠了欠身,道:“太后娘娘,小夫妻两个过日子,本来就是磕磕碰碰的。臣妾在家时,曾经见过自己的哥哥嫂子堂兄堂嫂,他们新婚的时候,也是这样。或者吵吵嚷嚷,或者黏黏糊糊,或者平平淡淡,等有了孩子以后,夫妻之间才算有了变化,慢慢有了相敬如宾的味道。想来,五皇子也是这样吧。”

    太后娘娘点点头,道:“是啊。不说别人,就说太子和太子妃,他们夫妇二人是在我们跟前大的。不也是磕磕碰碰地过来的吗?虽然上面有朝廷律令祖宗家法,下面又有皇后和你看着,可是当初,他们两个也闹了不少笑话。如今两人看着倒还好,就是这子嗣上,实在是太少了。”

    容贵妃赔笑道:“太后娘娘,两孩子还年轻呢。”

    太后道:“话虽然是这样说,可是东宫子嗣稀少,的确不是一件好事。张美人那个孩子是庶出且不说,又是多灾多难的,总是叫人不放心。你看历朝历代,那些圣君,哪个不是子孙繁茂的?就好比唐太宗,他的孩子也不少呢,每年宫里出生的皇子皇女也很平均。”

    容贵妃道:“太后娘娘,这子孙也是要看缘分的。”

    太后摇摇头,道:“你就是对这些事情不上心。子孙繁茂,那是朝廷兴旺的征兆,而子嗣稀少,往往预示着不好的事情。你看看前朝,往往都是开国初期,皇子皇孙接二连三地往外蹦,可是越到后面,皇子越是稀少。这件事情,你可不能懈怠。实在不行,就将张美人的孩子养在你身边。”

    容贵妃低了头,不说话。

    皇后道:“到底母后看得远。只是我听说,太子如今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宝贝得很。而且小皇孙年纪也小,离不得生母,一睁眼,没看见母亲,就会哭泣不止。容妹妹也是担心孩子,这才犹豫再三呢。”

    德妃也道:“是啊,太后娘娘。贵妃姐姐也是心疼小皇孙呢。贵妃姐姐向来是极喜欢小孩子的,不然也不会这样东想西想了。”

    太后叹了口气,道:“罢了。青和,哀家说这些,你会不会很烦?”

    贾瑾赶紧行礼,道:“回太后娘娘,不会。”

    太后道:“论理,这些话,也不该在你们这样的小姑娘面前说起的。不过,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贾瑾道:“太后娘娘,臣女不大懂。不过,臣女的表姐已经定了人家。母亲为表姐打理嫁妆的同时,也教了表姐很多东西。臣女就曾经听母亲说过,任何一个家族,子孙繁茂,那是家族兴盛的开始。作为一个女子,只要打理好家事,让自己的夫婿没有后顾之忧即可。母亲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不要看这句话这么简单,其实里面包含的东西却一点都不少。若是想要做好了,可不比男人们在外头轻松。”

    太后很好奇,就问贾瑾邢夫人是怎么说的。贾瑾就择其一二说了几句。

    太后道:“你父亲真是好福气,娶得这么一位夫人。也难怪能教导出你这样的孩子出来。”

    正说着,外头来了李总管,说是皇帝想见青和郡君了。贾瑾赶紧跟着李总管去了。而林黛玉,则被送到后头,与公主们玩耍去了。

    太后娘娘等贾瑾和林黛玉都走了,这才道:“俗话说,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青和的母亲出身虽然差了一点,可到底是官宦之后,看看她教养出来了青和,就知道,这样的女子有多难得了。”

    郭淑妃道:“可不是,太后娘娘,您看这荣国府的大房和二房的过去和现在的样子就知道了。朝廷有规矩,官员年满三十,又无子嗣,方可纳妾。这荣国府的二房,听着很好,可是违背的律法可不止一条。”

    太后娘娘道:“虽然荣国府的太夫人是青和的祖母,可是我还是要说,这位太夫人,实在是做得太过了。她是荣国府的长房长媳,又是原配嫡妻,出身也好,自己也生养了二子一女,只要不犯了大错,她就是荣国府的老祖宗。可是她偏偏不安生,一把年纪了,居然还想着抓着权利不放。”

    太后娘娘的话,可不好接,皇后和众妃都不敢出声。

    太后道:“其实明眼人哪里会不明白的?如果那位太夫人只是偏爱自己的小儿子,那么她为什么不在自己的长房长孙身上花上那么一点点的心思?如果她真的有心思,大房那个孩子,也不会在家里吃哦了那么久的白饭了。我听说,这孩子也是个好的,所以升官才那么快,可有此事?”

    皇后接口道:“太后娘娘,上次听圣上说,这孩子的确很好,就连之前家母进宫,也曾经提到过。家父曾经夸赞这位贾琏贾大人是个很会做人的人,与同僚相处得也不错,做事也很快很仔细。除了在读书上没什么出色的成绩,在政务上倒是做得似模似样的。尤其是从他手里走的军需,都很顺利也很清楚。”

    太后点点头,道:“正是。这军需上的事情,关系着我们京师的安危,可不能马虎。如今,能在这些琐事上做出成绩的人,已经不多了。还有他和青和的父亲,在民政上也很小心。虽然这民政,尤其是农政上,要做出成绩,实在是太难了。可是这位贾赦贾大人却是个好耐心的。每个月,送进宫的笔记,就有一箱子,而且,这粮食的产量,也比往年涨了很多呢。”

    郭淑妃道:“太后娘娘,臣妾听说,清苑郡君的父亲林大人也在农政上,也做得很好呢。那个双季稻,可是真正的功在社稷呢。”

    太后笑道:“那你就弄错了,那双季稻其实是青和弄出来的。青和将之交给林如海,也不过是因为林如海能够将这双季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然,朝廷就是想要推行双季稻,也要好些年呢。”

    郭淑妃道:“怎么,原来是青和郡君弄出来的?”

    太后道:“是啊。所以说是家里母亲教得好那。如果这位青和郡君真的学了荣国府的那位太夫人的样子,不要说大公无私,就是略有一点私心,这双季稻也不会白白地送了人,更不会有江南的好前景了。你们看拿贾家,无论是宁国府,还是荣国府的二房,原来不都是那个样子吗?宗族糜烂,当家夫人尖酸刻薄,只知道一味地排除异己、争权夺势,下面的子孙儿女,无论嫡庶,一样不务正业。你看那贾赦,之前不是只能在家里喝酒吗?还有那个号称是读书人的贾政,除了养着一群清客,领着朝廷的米粮,何时做过正事儿?宁国府就更不要说了。所以我才说,那位邢氏夫人真是个好女人呢。”

正文 247 盐事军需千头万绪 兵政庶务泾渭分明

    收费章节(12点)

    247 盐事军需千头万绪 兵政庶务泾渭分明

    不说太后与皇后等人在八卦贾家的事情,贾瑾道了福宁殿之后,就发现除了皇帝和太子殿下之外,璐国公和英国公也在。

    贾瑾依这规矩,给皇帝太子和诸位大人行过礼之后,就退到了最边上的角落里。在皇帝和太子面前,又是福宁殿这样重要的场合,贾瑾虽然是郡君,可是也是没有位置的。除了躲在帐幔后面,她也只有跪坐在脚踏上,听皇帝和诸位大臣的谈话。

    没错,像贾瑾这样的女子,能够进入福宁殿,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何况,还有个脚踏。

    璐国公和英国公是回京述职的。每年到了下半年,北方的蛮夷南下打草谷就会变得格外频繁,在草原上,每到冬季生活就会变得非常艰苦。冻死人还是小事情,像某些大部族还好,资源略显丰富,大家互相挤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