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庶女攻略-全本无错版-下(共2集) >

第213部分

庶女攻略-全本无错版-下(共2集)-第213部分

小说: 庶女攻略-全本无错版-下(共2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得十分好强。一双眼睛就盯着兰亭,巴不得她有个什么错。曹娥要是住到了梁家的宅子里,就是租,只怕 
也要被说成是占便宜。至于甘夫人那里,曹娥没有嫁的时候都巴不得快点嫁,现在嫁了人,就更不会留她了 


    “这个宅子每隔两年就翻修一次。翻修一次就布置一次。布置一次就换一次东西。那些字画器皿、桌椅 
床凳都处都是,七间后罩房全做了库房还不够。看着大,能给你的地方却不多。”十一娘沉吟道,“我在四 
儿胡同还有个小宅子。虽然只有二进三间,可小巧精致,又闹中取静。你要是想租房子,不如租了我在四儿 
胡同的那间!”

    早就听说十一娘喜铺的生意好,没想到她竟然在四儿胡同买了宅子。

    “那太贵了,我们租不起。”兰亭坦然道,“而且我看中了你在金鱼巷那边的宅子,也是因为你还有陪 
房在那里住着。三姐在那里,也有个照应的人。”

    可那边就是院子葡萄架下的那四张石墩都是前朝的古董,刘元瑞一家住在那里,也就是个守个库的,她 
怎么好把那宅子租给曹娥!

    她想了想:“要不这样。我那陪房刘元瑞家的长子成了亲,一家七、八口都挤在那里,前几天还和我说 
想加盖个退步。不如这样,我租只正房和正房后面的小厨房给你,你只付三间的房钱。刘元瑞家的长子搬到 
倒座去住。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租金的事,我也不用加盖退步,曹娥姐也有个壮胆的人。你看怎样?”

    四儿胡同就在六部衙门附近,住的多是六部的官员。安静不说,来往无白丁,像曹娥这样一个妇人带着 
个幼童,住在那里最合适不过了。

    兰亭明明知道十一娘这是在帮她,却没有办法拒绝。

    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朝着十一娘点了点头。

第680章 行走(下)



收拾好四儿胡同那边的房子,刘元瑞的长子刘太平一家搬进去安顿好,已到了腊月二十二,十一娘让琥珀去 
给兰亭报信:

    “随时都可以搬进去了。”

    第二天就是小年,来给梁阁老拜年的人川流不息,兰亭做为主持中馈的媳妇,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就这 
样,她还抽空去了趟四儿胡同,给了刘太平家的二百两银子,让她帮着置些桌椅板凳、锅碗瓢盘,柴米油盐 
,还另外打赏了她二两银子。

    刘太平如今在徐府值房,专司守门,人依旧很老实,可他是十一娘的陪房,没有谁敢轻瞧他。不仅如此 
,还抬举他做了个领班,手下管着十来个人。他家的,是内院管厨房黎妈妈的嫡亲侄女,曾在徐府内院二夫 
人的小厨房里当过差,人不仅灵活,还做着一手好饭菜。得了赏,忙拿了一匣子点心给兰亭贴身的妈妈:“ 
自已做的,您拿去尝尝。”

    那妈妈笑着接了。回去拿给旁边的人尝,旁边的人都赞不绝口,吃了一块还要第二块。。那妈妈心中一 
动,忙把剩下的几块点心装碟奉给兰亭:“您也尝尝。”

    兰亭还没来得及用晚膳,就着热茶咬了一口:“真是不错。

    香甜清爽,又有莲子的味道又有绿豆纱的味道。不知道是什么馅做的。”连吃了两三块才放手。

    “是四儿胡同那位刘太平家里的做的。”

    兰亭微微翕昔,说了句“我知道了”,把那点心留了下来。

    忙过了初五,就让妈妈递了贴子去徐家,说初六去给太夫人问安。

    徐令宜不在家,祭祖、拜年,都由徐嗣谆出面,小字辈的自然就领到了姜氏那里,像周夫人、唐四太太 
这样的则由十一娘出面招待,黄夫人、郑太君等长辈就会请到太夫人屋里坐。只是周夫人他们都是宗妇,家 
里的客人还忙不过,怎么能到徐家来凑热闹,不过是差了得力的妈妈拿张名帖过来拜个年,黄夫人、郑太君 
都年事已高,经不得喧阗,平时还互相走动,越是到了这年节上,越是哪里也不去,就是本家的旁支来拜年 
,还要看精神好不好。太夫人那里根本就没有客人,十一娘也闲下来,反倒是姜氏那里很忙。太夫人请了两 
个说书的女先生说书。徐嗣诫怕母亲寂寞,每天早早就过来陪十一娘说话,太阳好的时候待在屋檐下的美人 
倚上吹笛子。惹得过往的丫鬟、媳妇子都忍不住要多看两眼。

    十一娘不由微微地笑。

    这算不算是吾家有男初长成!

    徐嗣诫却没有这样的自觉性。他拉着十一娘站到穿堂的台阶上。

    “母亲,您说,我们在墙角种几株美人蕉如何?”他指了东边墙角垒着的两块形态秀丽的太湖石,“像 
从石头里冒出来的,不管是什么季节,都带着几分妙趣。”

    “好啊!”十一娘觉得这主意不错,“等开了春,你就让人来种几株吧!”

    徐嗣诫笑着应“是”,有小丫鬟匆匆走了进来:“夫人,四少奶奶陪着翰林院姜学士的夫人过来了!”

    十一娘笑着点头,到院门口迎了姜夫人。

    互相道过“恭禧”,姜夫人和十一娘并肩去了正屋。

    “年前就应该来看看你的。”姜夫人道,“可巧家里有点事,等忙完,都过小年了。这不,初四一过, 
我就来给你拜年了……”

    “您太客气了。”十一娘请姜夫人到临窗口大炕上坐下,“应该是我去给您拜年才是。只是侯爷不在家 
,我多有不便。今年过年哪里也没有走。还请您多多谅解!”

    两人寒喧了半天,姜夫人起身要告辞:“这大过年的,太忙了。等过完了年,哪天我再来你这里串门, 
我们好好说说体己话。”又笑道,“早就听说永平侯府的暖房一年四季鲜花不断,到时候还要请夫人带我去 
看看这暖房才好。”

    “只怕我请也请不来!”十一娘留她,“怎么也要吃了饭再回去吧?要不然,你让我们四少奶奶心里怎 
么想!”

    “你的客多。我改天再来打扰。”姜氏坚持要走。

    姜氏挽了姜夫人的胳膊:“伯母,您就留下来用了晚膳再走吧!”留得非常诚恳。

    姜夫人有些犹豫。

    王树急步走了过来。

    “夫人,四夫人,姜夫人!”他抱团行了个礼,“四少爷有话让我问四夫人!”

    姜氏上前一步:“什么事?”

    王树看了十一娘和姜夫人一眼,声音骤然低了下去:“四少爷让我来问四少奶奶,去年夏天买的那对养 
蝈蝈的葫芦您收到哪里了?王允王公子过来给四少爷拜年,四少爷让把那对葫芦找出来给王公子送去。”

    “那对葫芦我让宝珠收了起来,就放在书房多宝阁架子顶上。一找就能找到。”姜氏沉沉道,“是王公 
子向四少爷讨这对葫芦?还是四少爷想要把这对葫芦送给王公子”“是王公子说,前些日子和李公子斗蝈蝈 
,结果输在了器具上。四少爷就说,他夏天得了对葫芦,看上挺不错的。让拿出去给王公子看看。要是王公 
子瞧得上,就送给王公子了。”

    姜氏没再多问,吩咐珠宝去给徐嗣谆找葫芦。

    姜夫人笑着说了声“打扰”,留在十一娘这里用了晚膳。

    姜氏送姜夫人到了垂花门口,又依依不舍地说了半天话,直到姜夫人的马车消失在了姜氏的眼前,姜氏 
站了一会,这才转身往内院去。

    秋雨笑着走了过来:“四少奶奶,夫人让你去她那里坐坐!”

    姜氏有些惊讶。

    这个时候,不知道婆婆找她有什么事?

    她整了整衣襟,随着秋雨去了正屋。

    平时立在屋檐下服侍的丫鬟此刻一个都不见了,大红的灯笼静静地挂在屋檐下,院子里落针可闻。

    她的心弦不由紧绷了起来,举手投足间有了一份小心翼翼。

    “来,”十一娘笑着指了炕前的太师椅,“坐下来说话!”

    姜氏应了声“是”,正襟危坐在了太师椅上,眼角的余光朝四周睃了睃。

    屋里只有琥珀一个在一旁服侍,可琥珀给她敬了茶后就蹑手蹑脚地退了下去。只留下她和十一娘。

    姜氏深深地吸了口气,心绪这才渐渐平静下来。

“母亲,您叫我来有什么吩咐?”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十一娘笑着随手拿了炕桌上青花瓷高脚果盘装着的橘子剥了起来,“就是想 
到了一件事,想问问你!”

    姜氏忙道:“母亲请问?”

    十一娘没有做声,低下头,专心致志地剥着橘子。

    屋子变得异常安静。

    姜氏听见自己急促而粗重的呼吸着。

    她忙静心屏气。

    半晌,十一娘终于把橘子剥好了。

    她又仔细地把橘子上白色的经络除去,这才笑着抬头,把橘子递给了姜氏:“尝尝看,是福建的贡品。 


    姜氏欠了欠身,接过了桔子,有些进退两难,吃吧,看婆婆这样子,分明是有很重要的事跟她说,她就 
这样大咧咧地吃着桔子,好像不够尊重。不吃吧,是婆婆亲手剥的,要是婆婆想偏了,还以为是嫌弃她。

    一时间她有些拿不定主意。

    十一娘已经拿了帕子擦手,分明不打算再剥桔子了。

    要不要分一半给婆婆呢?

    姜氏思忖着,就看见十一娘端起茶盅来轻轻地啜了一口,笑道:“我听上次谆哥儿说,你让我把给雍王 
妃送了两千两银子的事跟太子妃说说……”

    她怎么能指使婆婆!

    姜氏听着心中咯噔一下,忙道:“婆婆,我只是觉是,手心手背都是肉。雍王府造园子,手里的现银有 
些不方便,我们虽然力小微薄,可既然知道了,多多少少要尽些心意。如同有些日子大郡主供奉痘娘娘,母 
亲和周夫人专程到慈源寺给大郡主祈福一样。希望太子妃和雍王妃都不要误会才好。”

    “你不用紧张。”十一娘笑道,“我只是听你这口气,好像读过很多经史之类的书似的。所以问一问! 


    “家里是开书院的,”姜氏斟酌道,“听得多了,就有些印象了。倒没有正经读过。”

    “我不过是有感而发。”十一娘道,“昨天回弓弦胡同的时候听你十二姨母说,她叔父的女儿,就是曾 
在福建任过布政司,现在大理寺卿的那位叔父,次女嫁给了建宁府知府的长子。这次福建大乱,建宁府知府 
也被牵连进去了,全家被流放云南永昌。王大人虽然贵为大理寺卿,可也没有办法救女儿、外孙于囹圉。” 
说着,她脸上的笑容渐敛,“每逢佳节倍思念。你十二姨母的婶婶一想起远在云南的女儿就心如刀绞,哭痛 
不止,谁劝也不止。旁边的人着了也跟着垂泪。家里愁云惨雾的,连个年也没有过好。”她轻轻地长叹了口 
气。“想当年,你十二姨娘的婆婆病重我去探望的时候,他们家那位姑奶奶还是个小丫头,也随着母亲去探 
病。我听说她说话,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而且还喜欢读经史。行事更是落落大方,举止进退有度,是个如明 
珠、晨露般的人物。没想到竟然落得这样个景况。我听着也跟着难过了半天……”

    十一娘的话说的有些没头没脑。聪明如姜氏却听得请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681章 憨态(上) 

     婆婆这是在敲打她呢!

          姜氏面如素缟。

          问她是不是读过史经,是在说她牝鸡司晨,读了不该读的书,起了不该起的心思,管了男人的事 
务;说起王家姑奶奶的事,是在指责她不应该当着伯母的面置疑徐嗣谆的决定,在娘家人面前泼了徐嗣谆的 
面子,也让她显得粗俗无礼,没有教养。

           她心里只觉得委屈。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嫁了人的女人,不管娘家有多显赫,和夫家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个道理她怎么不懂。可徐嗣谆……要不是担心他,她又怎么会节外生枝?哪个女人不希望嫁个男人如参 
天大树,护她周全,让她不受风吹雨打,一心一意躲在树下做那贤妻、孝媳。

           可这些话,她怎么敢当着婆婆说!

           说出来了,又是一宗罪。

           妻以夫贵。满燕京的人都说她婆婆贤良淑德,温和敦厚,可如果没有公公的处处维护,婆婆能 
有这样的名声吗?

         “母亲,全是我的错。”姜氏缓缓地站了起来,只觉眼前发花,“是我考虑不周全。”她说着, 
慢慢地跪到了十一娘的面前,“以后我再也不敢了,还请母亲息怒。”

          翠儿的死,陶妈妈的结局,都让十一娘心有所感。她有些事,她能明白,也能理解,却没有办法 
去做。从这点上讲,她并不合适管理徐府的内宅。她就盼着徐嗣谆早点成亲,盼着姜氏是个精明能干的,进 
门后能帮着管理徐府的内宅。到时候她也可以从这些琐事从解脱出来,过些悠闲的日子。

           当然,她也知道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精明能干的人,都比较好强;好强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她才早早地在重要的位置上安置 
了自己的人。这样一来,她进可攻,退可守。只要姜氏给她应有的尊重,她也就会给姜氏应该有的尊重。

           所以姜氏一进门,她就想让姜氏帮她管些家务事,看看姜氏的禀性和能力。虽然徐令宜没有同 
意,她却一直仔细地观察着姜氏。

           帮助徐嗣谆认识错误,通过年节礼想到太子、雍王的关系,管着徐嗣谆不率性行事……十一娘 
觉得姜氏不仅机敏,而且行事还颇有手段。如果能再把握好分寸,徐嗣谆身边有她帮衬,未曾不是件好事。

            她这才起了敲打姜氏的念头。

           “快起来!”十一娘淡淡地道,“有什么话好好的说就是。这样跪着也不能解决办法!”

            姜氏心里像车轱辘似的,七上八下。

            听婆婆这口气,自己就是认错也不会轻易揭过。

            她只觉得嘴里像含了苦胆似的不是滋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