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

第3部分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第3部分

小说: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名为《梦骑士》。当他们坐在餐厅里,垂垂老矣的模样,大概连医生都不会相信他们还能再跨上摩托车。
是在家中等死,还是死在路上?想想几十年前,他们在海边一起拍摄的照片,那个时候个个英姿勃发、青春洋溢,如今死的死,只剩下他们五个……拍着桌子站起来:“我们去骑摩托车吧!”
就这样。上路!
片尾有一幕定格的画面:他们站在多年前去的那个海边,带着与老友的旧合照,带着妻子的遗照。短短几分钟回顾,从青春年少,到扔掉药丸、扔掉医生诊断书、扔掉拐杖,然后站起来,骑着摩托车穿越黑夜白昼。
一生的事,原来几分钟已经说尽。但他们已无憾,因为找回了自己的“梦”,变身为梦骑士,鼓舞了多少还握着青春的芸芸众生。
关于老去的梦,2011年的夏天国内也有一部电影上映——几度抑郁寻求自杀的老人,被重新点燃起生命火光,于是,一起上路。片中老人的勇敢和执著,刺激了无数中国人的泪腺。
我们好似从未需要这样郑重地去面对一个问题:这个国家的老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多,老龄化成为无法逾越的社会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将老去,你将老去,无人幸免!
殷勤侍奉、吃喝不愁,就能安然地、健康地度过那短暂的余生吗?含饴弄孙,伴随着奶瓶灶台,继而伴随着药瓶,频繁进出医院,这样的生活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吗?恐怕是,即便身体康健,心灵却日益荒芜。
寂寞才是最无形的冰雪,当你老去之后,更是雪上加霜。任凭时光在前半生如何优待你,到得最后,没有人再获豁免。疾病、衰颓、孤独、脱离尘世的边缘感,那么轻而易举地击溃每一颗曾经坚强的心脏。没有人再愿意听他们唠叨那些前尘往事,没有人再有耐心陪着他们细数时光,亦没有人相信他们还有梦!
想象一下,当你老去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你会不会恐慌?
时常觉得人生干脆就定格在四五十岁就好,再活下去已是多余。难道美人迟暮真就是世上最辛酸惨痛的事情吗?
一对老夫妻,年龄加起来超过一百岁,当别人都在家含饴弄孙的时候,他们却背起行囊上路,开始穷游世界之旅。睡沙发,睡机场,全副身家扛在身上:不懂外语,交流全靠简单英文字句和手脚并用的比划。这样的事,在多年前听起来一定像虚构的。但如今,却是真实的故事。
许许多多有待完成的心愿,环游世界、梦回故乡,以及找到曾经那个爱到灵魂里的人,你完全可以把这些梦想重新提上日程。
电影《给朱丽叶的信》讲述了一个寻回旧爱的故事。五十年前,一位懦弱的英国姑娘在意大利的乡村邂逅了一位热情的男孩,他向她描述着这片土地的美好以及热诚,她深深迷醉,相约在某一天,携手回家乡生活。然而,姑娘没有赴那个私奔之约。她把这遗憾与纠结写成一封信,压在石头缝里。后来他们各自结婚生子,将彼此遗失在了茫茫人海。
五十年后,一位年轻的姑娘在石缝里发现了这封信,并且回复了她,鼓励她寻回真爱。满头银发的老人,千里飞来寻找当年的恋人。一次次失望之后,在那个日光之城,葡萄园农庄,他们终于相会,一笑泯前事,结为夫妻相伴终老。
如果人生的遗憾与悔恨,都在五十年之后重新找回勇气去拾起、去告解、去圆满,并且获得命运最终的答案与宽宥。那么,老去,是不是也不再变得那么面目可憎,甚至会令人心生希冀与感动?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有太多理由要面对,总有太多包袱要背负,总有太多选择可以选择。到了最后,路越走越窄,好像往前再走一步,就是死胡同。到得那天,却发现,你拥有最多的是时间,拥有最少的却也是时间。掰开手指一算,那样的时间也只得去做那么一两件事了。
也只有在那样的时刻,才是真真正正明了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了吧,才知道此生做过那么多梦却只有一两个梦如鲠在喉,做了或许会死,不做却一定会死。
也只有在那样的时刻,才是真真正正明了有什么梦是从未被遗忘的,才知道这些被抛弃的旧梦从未被抛弃,做了或许会死,不做却一定会死。
偶尔我也会想,我这样的人,几十年之后,会是怎样?然而会是怎样,如今怕是怎么想也想不出的了。总有一天,你会得到那个答案。你将选择抱着那个答案沉沉睡去,再去醒来的日子?或者抱着那个答案上路,再也不要午夜梦回,而是呆呆坐着,谁也不知道你的悲伤来自何处?
人世间的事,残忍却又可笑,精力无穷的时候不知道要做什么,等真正想到的时候又垂垂老矣。前半辈子为自己活太自私;后半辈子为自己活太奢侈。
所以,当你身边的老人想要活出光与热的时候,请不要拦阻他们。因为,我将老去,你将老去,无人幸免!
毕竟,只有他们活出光与热,这个世界的梦才得以真正的完整,这个世界的梦才永远不嫌迟,这个世界的死亡才有意义。
        
世上最奇怪的男女关系
浪费了那许多眼泪、那许多年,最后应该成就的是更好的你和一个更好的人生。
还记得吗?也是在那些个年少轻狂的岁月里,纠结的小脑袋里为了和前男友到底应不应该、能不能做朋友的问题弄得辗转反侧。
做朋友吧,结果无时无刻不被那些若隐若现类似爱情的小暧昧所影响,放不下丢不得。不做朋友吧,身边的人都是一个圈子的,不想见就只能逃到另一个圈子里去,最后百口莫辩,被别人看成小心眼儿、满怀恨意的姑娘。
记得那个时候,同寝室的姑娘每每在电话里对前任百般挖苦、极尽打压之能事。我们目瞪口呆地问:“怎么这么狠?”她说:“这世界就是有一些男人自我感觉好到你完全无法理解,不骂不痛快。”
往事种种,那些个遇到谁都认真对待,连分手之后如何相处都要谨慎小心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女朋友跟我说,真真奇怪,跟那一位不仅再无谈情说爱的意愿,连带帮他追新女友都心无芥蒂,两个人还时常讨论近期的感情状况。
十年前,一遍遍听着萧亚轩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以为说透了感情之事。如今对着那个以为伤透了心的男人,那个让你恨得咬牙切齿“洒向人间都是爱”的男人,却是云淡风轻、了无恨意,不仅如此,还成了最信任的事业搭档。
她问我:“你说这是不是世上最奇怪的关系?”
奇怪也不奇怪。什么一女侍两夫,又或是两女共一夫,听故事的时候都觉得荒谬不已。真的要问当事人,她们一步步走来却好像一步步都是命运安排,没有比那更好的选择。
你以为你会怨念、会妒忌、会在乎,但这些“你以为”会发生的剧情,结果都没有发生,结局反倒好似纠结都市肥皂剧里的大团圆结局,人人都是完美结局,交了新朋友都想起来给对方看看,有什么大的事业抉择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问对方。除开家人之外,彼此也成了另一种互相信赖的家人关系。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等到人生的风景看得再多一些、再远一些的时候,回头看感情的那些纠结,真的无关对错,只是某一方的期望过高,远远超出了对方的付出。你以为他还远不够及格,他却觉得已经付出了八十分。到了最后,彼此都退回来,不再有要求,就不再失望,自然也不再为此绝望。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夫妻,离婚之后,同住一个屋檐下,居然比已婚的时候,关系还亲近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做朋友温暖安全,做恋人却是万万不能的理由。
不是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冰火城市里不用解释、不用猜测的最安全的关系,是这城市比任何人都更希望对方顺意幸福的人。
生死相许、一见钟情、死生契阔的时代过去了。
自此,一个更强大内心的女人诞生。她们说,为爱浪费了许多眼泪和许多年,还是没有明白该怎样去爱。其实,浪费了那许多眼泪、那许多年,最后应该成就的是更好的你和一个更好的人生。就如这放下爱之后的奇怪关系,冷暖自知,是人生补偿给你的另一类慰藉。
        
把日子过成一首诗
人生的苦难就是在于,你不得不去做许多非自己所愿的事,踏上那些不得不踏上的路,此为所有人都需经历之困境。
每年一到四月,遍地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激发过无数青年文艺之心的诗句,如今已然成了旅游景点广告词、临海楼盘广告语,听起来就像奋斗之后的成功感言。
这原本是一个多么诗意的国度以及一个多么诗意的世界。数千年前,人们吟唱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意即歌声,诗意即生活,无需灵感,兴之所至,诗歌随时呼之欲出。到了今天,人们找到了更为便利的生活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寻求快速生长的道路上,取功能去美感。辗转反侧、绞尽脑汁,都已摸不到诗意的衣袂。
不仅如此,沉迷诗歌的人,一定会被视为无法与社会交融的异类。在相亲舞台上朗诵诗歌的男嘉宾,一定会被女嘉宾视为无法沟通的怪人。我们心中的善与美,已经很难诗化,转而物化。就像“面朝大海”一样,意味着机票、度假及海边小屋,而不是内心的大海与春花。
然而诗意就会从此消失吗?顺境之中的人,触手可及都是风生水起。等到了逆境中时,却发现真正能模糊那些不如意的,却是真正内心蕴藏的美好诗心。上天在造人时,一定用尽心窍奇思。泪水可灌溉出花朵,苦难可凝聚出山河,丘壑中有雄兵,奔腾自是归流。
我想,这应该就是电影《诗》当年惊艳韩国影坛的原因。当苦难与诗意碰撞,当救赎与诗心融合,那颗高贵的灵魂置身于春歌花语中,妙不可言。
孤身抚养外孙的老妇人,因外孙的罪行不得不筹措一笔巨额现金赔偿给受害女孩的母亲。生活如此无路可走,她却依然每周着整洁雅致的衣服去上诗歌课。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只为了随时捕捉那些一闪而逝的灵感。在树下,在雨中,在田间,她向遇到的每个人笑意盈盈地说出:“我从小就爱花,你知道那些花语吗?我现在每周都要去上诗歌课……”
一个不得不向生活和世俗低头的老人,一个被医院确诊为老年痴呆患者的病人,将心中苦心保存一世的尊严奉献给了诗歌,将与生俱来对美的那份虔诚奉献给了诗歌。从诗意中寻求一种救赎,然后淡然选择了一个为她自己不齿的勾当,以身体换钱去拯救外孙的人生。
难道她不懂,她既无法救赎那已死的少女,亦拯救不了麻木无悔的外孙?可人生的苦难就是在于,你不得不去做许多非自己所愿的事,踏上那些不得不踏上的路,此为所有人都需经历之困境。
于是她开始写诗,于是她写就了她生命中的第一首诗,或许也是最后一首:
你那里好吗?
还是那么美吗?
夕阳是否依然红彤彤?
鸟儿是否还在树林里唱歌?
你能收到我没寄出的信吗?
我能传达自己不敢坦白的忏悔吗?
时间会流逝吗?
玫瑰会凋零吗?
现在是道别的时刻了,
像来去无踪的风,
像影子永不实现的诺言,
直到尽头的以爱封缄。
在那个业余的诗歌班上,她是唯一交出作品的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向老师奉上鲜花的学生。她那短暂的余生,活得真像一首诗一样暖暖含香。过后她会逐渐忘记一切的一切,只剩下那颗如诗般的心,向世界说一声“再见”。
这部电影,道尽了生命之困境,却也揭示了如何脱困的终结之道。
一颗诚意的诗心,可以将春花秋月变成心中之面临大海,可以将忍耐窘迫变成心中之春暖花开。一个没有诗歌的国度,不仅是文化的沙漠,也一定是心灵的沙漠。一个诗心消亡的人,不仅是向世俗投降,也是开始走向困境的深处。
        
成就不完美中的完美
生活很多时候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开启欲望,如果你无法守护好内心,就会被怨愤填补。
女人为什么需要女朋友?这件事,不只是陪伴打发寂寞无聊那么简单。
关于女人与闺蜜的电影有许多。美国有《欲望都市》,台湾地区拍过一部《女汤》,内地也拍摄过类似题材,连主演的职业都几乎照搬《欲望都市》。四个女人的故事,总要有一个人妩媚文艺女、一个工作狂大女人、一个温柔保守小女人、一个放荡不羁自由女,这样的“黄金搭档”组合,被延续在每一个不同的版本里。
不管是老公出轨,还是自己多年“小三”仍然修不成正果,又或者是老处女嫁不出去,甚至生活那么久的伴侣居然爱的是一个男人——这些似乎是影视剧里故意夸大的结果,可是谁家又能保证不会遇上这样的事呢?然而,这样完全不同的四个女人拥抱在一起,就似乎可以抵挡住一切流年的苦痛。大概是每个女人心里都有着这样的四个层面。当她们因为保守而受苦的时候,多么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自由自在的灵魂;当她们因为放荡而寂寞的时候,又多么羡慕温情平淡的小日子;当她们陷入迷茫的时候,需要一个精神世界的强者来指引;当她们蛮横霸道的时候,又如何不想被拉回温柔的国度里来?
每一个女人,都会希望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每个女人,都有恨不得变成别人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她们那完全不同的闺蜜们登场的时候了。
男人们不懂,为什么女人之间那么没有实际意义的话题,都可以谈得那么热烈热闹。话题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也必须有那么一些时刻,从生活中的角色解脱出来,扮演一下另外的自己。前一刻是家务小孩缠身的堂客,后一刻蹬上高跟鞋冲进商场里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她们看着男人往前走,大步流星,奔向着那高高的山顶。而她们所能做的,却是不停砍断旧有的念想,不断降低自己精神世界的标准,那样一个巨大的缺口,如何才能填满?她们的妒忌、刻毒、不平、抱怨,只能从那样的思维转换中找到缺口。
因为看着对方的生活,释放了那一部分的缺憾。因为看着对方拥有了某部分自己不可企及的圆满,也获得了安慰。更因为看到了对方生活里的缺憾,学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