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元秀公主 >

第140部分

元秀公主-第140部分

小说: 元秀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王氏这番话说的,倒仿佛是元秀不体恤妃子,拦着丰淳不肯叫他往望仙殿去、还要她这个皇后在这儿代郑氏与裴氏苦苦哀求一样……元秀暗暗咬牙,举起袖子半掩住嘴,淡笑着道:“皇后殿下说的很是,五哥,我才回宫就出了这么件事儿,再者,赵芳仪出了月子到如今才几天?这宫里便接二连三的发生类似之事,我仿佛记得当初赵芳仪小产也是因为贪凉?赵芳仪也就罢了,究竟是司帐出身,难免不知道节制,这郑美人乃荥阳郑家的嫡出之女,听闻在家里也是备受宠爱的女郎,想来以郑家的门庭,从前郑美人在家里做女郎时,总不至于连冰碗都没见过,怎么进了宫来就变得如赵芳仪般不知道适可而止了?”

她眼波流转,淡淡道,“如此说来,我却要向五哥讨一个人。”

丰淳夹在了妻子与妹妹之间,饶他身为帝王,又是宪宗皇帝一手教导出来的,如今也感到有些头疼,但元秀看住了他,气势汹汹,他又不忍拂了她的意,只得勉强问:“你要什么人?”

“我想要郑美人身边的厨子。”元秀似笑非笑的,目光从丰淳身上掠到了王氏身上,王氏的身子半掩在灯火之中看不分明,然而目光灼灼,神态之中丝毫不见慌张,却只带着一丝凄然与无奈看着丰淳,元秀盯着她淡淡的道,“郑家乃是五姓七望之一,最是讲究食不厌精,宫中饭食我吃了这些年,虽然有所偏好,但还不至于贪嘴到了大伤身子的地步——给郑美人做厨子的人倒是好生厉害,这才进宫几天?就能够引得郑家出身的女郎变为饕餮之徒?”

“五郎!”元秀这番话里的用意委实明显,王氏抿了抿嘴,也不辩解,只低声叫了一句丰淳,丰淳叹了口气,站起身:“先去望仙殿看看究竟是什么事!”

元秀一撇嘴角:“我也去!”

“胡闹!”丰淳皱眉轻叱,“若是……那里不是你能去的地方,你才从终南山回来,先回珠镜殿里去好好休憩!”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 罗美人
'更新时间' 2012…06…04 22:05:41 '字数' 3185

采蓝和采绿被打发出了殿,不多时却见元秀盛气而出,两人不由惊讶的对望了一眼,还道她是在丰淳那里受了什么斥责,只是一时间也想不起来丰淳会为了什么事叱责她,因元秀脸色难看,也不敢多问,只得小心翼翼服侍着她登上了公主翟车,辘辘驶回了珠镜殿。

珠镜殿却是方才才接到了先行快马赶回的侍卫禀告,忙不迭的重新收拾了一番,得到元秀往蓬莱殿去的消息,都聚集在了殿前等待,采紫与霍蔚上前来给元秀行礼,仔细打量道:“阿家瞧着又瘦了。”

元秀在车中这些时候却已经收拾了下情绪,此刻虽然瞧不出她心情甚好的模样,但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好,闻言平静道:“在终南山里狩猎了几回,前几日还去翠华山游览过一番,加之又是夏日,瘦些也不奇(提供下载…)怪。”

采蓝和采绿在她身后给采紫和霍蔚使个眼色,两人顿时明白元秀这会心绪不佳,并不敢多言,引了她进殿,这会殿上的冰盆已经化了一小部分,但殿中也因此透着阴凉,厨下的小宫女捧着一碗酪饮进来,霍蔚眼疾手快端了过来,殷勤的捧到了元秀面前,元秀不觉哂道:“这端茶倒水的事情自有她们做就成了,霍蔚你可是本宫殿中老人。”

霍蔚笑道:“老奴原本就愚笨,若非当初文华太后不嫌弃老奴,哪里轮得到老奴来伺候阿家?又蒙阿家不弃,在阿家身边待了这些年,只是老奴究竟年纪大了,如今能为阿家做的事越发的少,便是这样捧一会碗也是心里舒畅些的。”

元秀拿银匙搅了搅酪饮,慢条斯理道:“霍蔚你是老人,老人自有老人的用处。”

听了她这话,霍蔚心里一动,他方才去抢这端酪饮的差使,本也有引起元秀注意的目的——如今元秀尚未下降,不似开府后那样需要自己打理诸多产业,到那时候如今珠镜殿的人自然各有差使,这会元秀身边贴身大宫,采字辈的都是精明能干之人,何况昭贤太后教导下来,贴身之事,元秀向来是不让内侍沾手的。

珠镜殿虽然只得两个能够在元秀跟前说上话的内侍,霍蔚又是文华太后所遣,比起昭贤太后为元秀挑的于文融来似乎资历更老,但昭贤太后待元秀犹如亲生,加上于文融年少,也才比元秀长一岁,他又伶俐又勤快,兼之赶得了车跑得了腿,霍蔚究竟年长了一辈,元秀去终南山避暑时说是体恤他年纪大将他留在了珠镜殿,但就霍蔚来说他却是情愿跟了去——到底,做人奴婢的,不拘是什么身份,总是离主人近些好。

尤其元秀这样的金枝玉叶,身边从来不乏示好之人,更不用说想着奉承的宫人了,元秀带了于文融在终南山这段时间,于文融打着回宫的旗号几回折回大明宫来,霍蔚面上客客气气,心里早就酸成了一片,他是宫中老人,如何不知道人走茶凉的道理?

他若再不想办法引起元秀的重视,就算元秀念着自己生母不会明着叫于文融越过了他去,一个失宠的内侍以后多半也会被架空。内侍因不能有后,对权势与财物的看重远较常人更甚,何况是霍蔚这样跟随过文华太后之人?

“老奴年纪虽然大了,然而拼了这副残躯为讨阿家一笑也是心甘情愿的。”霍蔚立刻唏嘘道。

“本宫离宫这段时间宫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先前,弄出个刺客的传言,吓得本宫在别院里差点当场就要回来!”元秀放下了酪饮,问道,“后来才知道,那一个刺客是太极宫的老宫人?他刺伤的是杨太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宫人你可认识?”

霍蔚心头暗喜,他知道元秀不喜越权,六宫因有皇后王氏掌管,便是他知道什么,也不敢轻易在元秀跟前主动说起,原本还想着等元秀回来后试探着提一提,哪知道元秀回来头一件事就是问这个,他心下飞快的盘算了两回,才郑重道:“回阿家的话,那刺伤了杨太妃之人,乃是千秋殿中一个洒扫的年老内侍,论着年纪与资历,当初老奴才进宫时,见着了还得唤其一声翟公公!”

“千秋殿?”元秀想了一想,“本宫记得,这千秋殿在本朝无人居住,先帝的时候也只有六哥的母妃罗美人住过一阵吧?”

“阿家说的正是,那位翟公公,当初曾是罗美人身边的近侍。”霍蔚恭敬的回道,“原本琼王出宫开府时,罗美人有意要叫翟公公跟了去王府帮着琼王殿下打点上下,只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翟公公还是留在了千秋殿,罗美人病逝后,以翟公公的品级与资历本是可以调去内侍监的,但翟公公当时却不慎冲撞了徐王殿下,虽然盛才人贤惠,不曾计较,可事情最后还是被杨太妃身边的宫女传了出去,先帝当时正在病中,心情难免差上一些,阿家也知道,徐王殿下乃是先帝最幼子,盛才人又贤淑柔善,先帝召了徐王殿下至御前亲手揭开袖子时,见徐王殿下臂上青痕未消,一怒之下便要传廷杖杖毙了翟公公,结果盛才人替他跪地求情才改为杖三十,只是翟公公因此瘸了一条腿,调入内侍监的事情也自此作罢,伤好后便被降为最低一等的洒扫宫人,负责洒扫千秋殿一处的宫室。”

元秀皱眉道:“这么说在四海池边与这翟姓内侍争执的人可是当初害他受杖责的宫女吗?”

霍蔚却摇了摇头:“当初那宫女在先帝去前不久就得了急病死了,杨太妃还赏了她家里些银钱。”

“罗美人……”元秀抿了抿嘴,凝眉深思,琼王李俨的生母罗氏,人如其位,是一个典型的梦唐美人,元秀依稀记得她肌肤皎洁胜雪,体态丰腴,而且能歌擅舞,她是宪宗皇帝登基之后采选进宫的,初封承平郡夫人,因得宪宗喜爱,不久后进位为才人,后因诞下李俨,再次晋为美人——说起来,元秀记得,李俨最初的封地并不是遥远的琼州,而是……襄王。

封地为山南道襄州。

山南道是本朝崭观初年置,在终南太华之南,因此得名山南——此地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商华之山——长安在终南之北,而且襄的本义,乃是解衣耕地,中土自古以来,以农事为重,这是一个,襄字常用之意乃是辅助完成,又有上举与高之义……丰淳只比琼王长一岁,那时候尚未得封东宫,宪宗皇帝正雄心勃勃欲扫荡藩镇、澄清吏治以复兴梦唐,他给予六子的封号,怎不引人猜测?

哪怕是丰淳进入东宫后,李俨的封号依旧未变——这个时候襄王倒也可以理解为宪宗皇帝希望他协助丰淳,兄弟齐心,只是那时候宪宗皇帝还对他格外疼爱,臣下也好,宫中也罢,包括文华太后与丰淳,心里岂有不忐忑的道理?

而罗美人的病逝,也与李俨封地更改有关——那时候朝中正在丰淳与李俨之间摇摆不定,忽然一日宪宗下旨,令襄王改为琼王,等于是明确了储君人选,之所以将李俨的封地从近在山之南的襄州改为琼州,也是因为当时丰淳与李俨之间的矛盾已经极为尖锐,宪宗皇帝此举无非是安抚丰淳,也等于是保李俨。

那之后不久宪宗皇帝病倒,罗美人深以为惧,日夜担忧若宪宗驾崩,丰淳将不会放过李俨,她忧急之下竟先在了宪宗皇帝前病逝——元秀复看向了霍蔚:“罗美人生前与杨太妃关系如何?”

元秀对宪宗皇帝一朝的妃嫔恩怨知道的并不多,一则宪宗皇帝本身极为精明,二则无论是元秀的生母文华太后还是后来以惠妃之位代为管理后宫的昭贤太后,都有贤明的名声,宫中暗地里再怎么斗得死去活来,究竟不会拿到元秀面前来说——就是卢丽妃和杨太妃的恩怨,还是因为平津公主插手,以她的性。子自是将事情闹大,元秀才听到。

好在还有个霍蔚,终究是文华太后身边出来的,就算不比文华太后在时的方便,他既然能够被文华太后特特拨给元秀,总也有几分精明。

果然霍蔚听了,不假思索道:“杨太妃与罗美人向来不和!”

他说的果断,元秀不禁问道:“那你可知道她们结怨的缘故?”杨太妃其实没太多理由要与其他人做对,毕竟她虽然有齐王和昌阳公主,但齐王平庸,上面还有个崔太妃所出的代王,又不居长又不居嫡,还不贤明,连个强势的外家都没有,宪宗皇帝膝下有诸子,储位怎么看都是轮不到他的。

没了这个冲突,杨太妃最精明的做法就是各不得罪,可这位太妃倒也有意思,她不但在位份不高时就招惹了范阳卢氏出身的卢丽妃,以至于平津公主少年时候仗着年纪与宪宗皇帝的宠爱,没少欺负齐王与昌阳公主,在昭贤太后的丧仪中更是不顾仪态体面,与杨太妃公然撕打——这也还罢了,竟连一度被以为有太后命的罗美人都没能处好……旁的不说,单是瞧在了杨太妃有一子一女傍身,只要她不是太过分,其他人也未必肯轻易与她为敌,尤其是在宪宗皇帝还活着的时候为难她!

她这样四面树敌,是为了什么?

元秀若有所思。

却见一直回答迅速的霍蔚面露迟疑之色。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二百三十四章 文华太后
'更新时间' 2012…06…04 23:50:23 '字数' 2300

元秀看了他一眼,问采紫:“晚膳几时可用?”

“采橙方才就预备好了,因阿家留在了蓬莱殿,不知道皇后殿下会不会留阿家一起用膳,便将几道凉菜先镇入井中,免得天热变了味道,如今取上来也不花什么时间。”采紫抿嘴笑着,特特强调,“今儿采橙还配了些樱桃酿的果酒,阿家可要试试?”

“也好。”元秀点了一点头,道,“采紫留这里伺候就行,你们都先下去吧。”

众人答应了,霍蔚也退了下去,庖下的宫女陆续呈进漆盘,伺候着元秀用毕,采紫复请示道:“沐浴的水已经准备好了,阿家可要消一消食再去?”

“去把霍蔚叫过来。”元秀淡淡的吩咐。

采紫会意,不多时,便带着霍蔚一个人进了偏殿,这会偏殿其他人都被打发了出去,元秀饶有兴致的望着霍蔚道:“是什么秘密居然在珠镜殿里也不能说?”

“不敢瞒阿家,此事与文华太后有关!”霍蔚跪了下来,开口第一句话却叫元秀怔了半晌才回神,目光陡然凌厉起来:“你说仔细些!”

霍蔚定了定神,方道:“宪宗皇帝时的妃嫔,在潜邸时候,有文华太后、卢丽妃、崔华妃、王惠妃以及史芳仪这些人,至于罗美人、纪美人、阮芳仪、盛才人,并有位显昌郡夫人,皆是先帝登基后才有的。”

元秀点了点头,霍蔚这是要从头说起了。

“而宪宗皇帝的子嗣中,生于潜邸的,有当时的皇长子彭王、皇次子代王,皇三子齐王,并皇长女平津公主、皇次女宜安公主并尚未册封便亡故的皇三女与皇四女。”霍蔚絮絮说着,“从没了的信王以及同样没了的皇五女起,才是诞于宫中的。”

“没了的信王与没了的皇五女?”元秀猛然抓到了这一点,惊讶道,“这么说,先帝登基之后,头两个子嗣都没有保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母后……本宫听说母后为人精明,可是——”都是宫闱中人,如今又无第三人在场,元秀目光如刀,一字字问,“可是有人弄鬼?”

她心中暗忖,趁机或者可以套取更多有关信王李佳之死的消息,这个叫文华太后与宪宗皇帝离心的死去的皇子,究竟是何人所害?在玄鸿那里虽然听到了许多消息,但元秀却不相信,自己的母后文华太后会是那等愚人——信王之母显昌郡夫人那是连品级都没有的低等嫔妾,又是教坊出身,当时郭家还没倒,文华太后虽然膝下无子,但她与宪宗皇帝的感情、对宪宗皇帝的影响,从元秀自小听到的消息来看,可不是王子节当初能够比的。

文华太后若当真要对信王不利,又怎会公然落下来把柄叫人抓住?元秀固然没有亲眼见过自己生母的手段,可从她能够得到公认精明的宪宗皇帝的敬重也能猜测出,以宪宗皇帝的为人,绝不会赞许一个无能的六宫之首!

旁的不说,文华太后十年无子,在宫中有卢、崔、王这三位高位且外家势力庞大不下郭氏的妃子,并且崔氏还有一子的情况下,仍旧坚持着不肯过继低位妃嫔所出之子——这中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