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第一次做妈妈 >

第8部分

第一次做妈妈-第8部分

小说: 第一次做妈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种不良反应是湿疹。但湿疹也可能由于其他问题导致;比如长期便秘(详见下一章内容);所以得首先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转奶发生的湿疹;则多数是蛋白质过敏引起。跟上述处理办法一样;放慢替代速度;或者做过敏因素测试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解奶粉。

    3。不应在宝宝生病、打疫苗、新增辅食期间进行转奶。因为这些都会导致脾胃功能暂时性的变弱;同时进行转奶会使肠胃发生紊乱的概率和程度加大。如果转奶期间恰逢免疫接种;则在接种期间保持停留在最近一次转换的状态里;7~10天后再继续进一步转奶过渡。

    4。由于奶粉问题频频曝光;所以家长们常常会互相打听什么品牌奶粉更好、更安全;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孩子吃原有的奶粉没有任何问题;就不应当无原因更换奶粉。转奶期间;孩子出现拒奶、喂养困难是很正常的过程;如果没有致疾可能;也不应当频繁更换品牌。否则孩子总要适应不同的口味;会使其不成熟的胃肠更易发生功能紊乱;也可能使得他更生气、更抗拒。__

    第五节辅食添加

    上一节提到过;辅食是针对1岁以内仍以奶喂养为主的婴儿;为了顺应他的身心发育而给予的除母乳和配方奶以外的其他食物;但宝宝仍主要以奶为主。宝宝1岁以后;他的饮食结构和进食规律会逐渐向成人靠拢;奶类和其他食品的主辅地位会互换。

    一、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

    以前;人们认为婴儿满4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大多基于这么几种观点:1。新生儿贮存在体内的铁在4个月以后会开始入不敷出;2。婴儿4个月大时能分泌一定量的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3。妈妈产假到期;重返职场;哺乳不方便;孩子又不接受奶粉;怕饿着。但世界卫生组织新通过的《婴儿喂养报告》显示;辅食的添加最好是在满6个月以后;目前我国卫生部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特别是动物性食物的添加;应当在6个月以后再开始。过早和过晚添加辅食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过早(4个月之前);由于孩子相应的消化功能还不具备;容易发生过敏、腹泻等问题;过晚(最迟不应超过8个月);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也容易因错过味觉敏感期造成日后偏食;甚至可能因咀嚼功能的训练开始得太晚而影响日后学说话(在后文“学说话”一节中会有更详细的阐述)。

    然而这些只是建议;宝宝发育存在的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不应被忽视。该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应根据宝宝的成长需要来决定;而不能一刀切地按照月龄来安排。比如前面所说的“生理厌奶期”;可以给宝宝添加诸如米汤等液态的其他食品;而宝宝生病的时候;则不应开始添加辅食。另外;宝宝发育程度尚低;不能竖起头部;无法用扭头、前倾或后仰等动作来表示想不想吃的时候;也不应开始添加辅食;否则容易造成强迫喂食。

    但是有一种现象大家要注意区别;刚开始喂辅食的时候;宝宝会把刚喂进嘴里的东西顶出来;家长认为是宝宝不爱吃;其实不然。这是宝宝天生的自我保护本能;称为“挺舌反射”;以防止误食。你只需要多喂几次;每次不要舀得太满;孩子就能慢慢适应。通常挺舌反射会在4~6个月消失;所以这也是推荐在这个时间段里开始添加辅食的依据之一。

    二、辅食的内容

    关于各个月龄辅食食谱的推荐;网上各种育儿论坛或者网站;相关的文章帖子比比皆是;几乎每一本育儿书籍也都有涉及这方面内容。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再浪费篇幅去写同样的东西了。只写写添加辅食的一些大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掌握了这些原则和注意事项;实际上你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去设计孩子的食谱了。

    首先大家要记牢的是《黄帝内经》里的几句口诀: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意思是:粮食最为滋养人体;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蔬菜可作为补充并帮助疏通气息(“蔬”同“疏”);水果有辅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动物蛋白能补益身体。几大类食物在食谱中的地位和量的多寡;就以这个顺序递减;同时这也是我建议的辅食添加顺序——从粮食开始;最后才是肉。

    三、辅食添加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由精而粗

    过去物质条件差;人们以精为贵、以粗为贱。现在倒过来了;各种营养过剩导致的疾病越来越普遍;而且有低龄化的趋势。我不是医生;接触的病人有限;但我所知最小的脂肪肝患者只有9岁!所以现在人们突然开始热衷吃粗粮了。

    什么是粗粮?这是相对于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那类粮食;比如玉米、小米、高粱、荞麦等谷类和各种干豆类粮食等。

    人们现在推崇粗粮;是因为其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刺激肠蠕动;预防便秘(但是膳食纤维有很强的吸水性;所以如果补充水分不足;反而可能导致便秘);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预防高血脂症;由于其中不可溶性纤维不能被人消化而产生饱腹感;可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从而预防肥胖等高脂、高蛋白饮食导致的疾病。

    但是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脾胃娇嫩和身体快速发育需要各种营养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大量的食物纤维会给他们造成过重的消化负担;而粗粮会抑制和阻碍其他营养吸收的特点;则可能让他们营养不良。所以;婴幼儿甚至更大些的儿童、青少年等身体发育尚未完成的人群;以及身体虚弱的老年人;都不应该常吃或多吃粗粮。对于刚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更不应从粗粮开始;不要让婴幼儿跟着成人赶时髦。

    曾经有位妈妈;在网上问我:“我都把小米或者玉米打成糊糊;那样应该没关系了吧?”那叫粗粮细做;只是改变了口感;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消化负担;但并没有改变粗粮的本质。因为你打碎的只是膳食纤维;而组成它的纤维素并没有因此减少或者变成另一种物质。就好比你把牛肉搅成泥;那也还是牛肉;不会变成牛奶或者奶粉。

    什么时候可以给婴儿吃粗粮?其实1岁以内最好都不要给(小米油或叫小米汤除外);即使宝宝发生便秘;也可以通过增加蔬菜;或者偶尔用薯类食物代替粮食;比如番薯(也叫红薯、地瓜)或土豆等。根据膳食纤维含量的排行;相同重量的情况下;干豆类食物要大于谷类;谷类会大于薯类;然后是蔬菜类。而且蔬菜吃再多肯定也不会超过主食;因为除了困难时期和一些疯狂减肥的人士外;谁也不会拿蔬菜当饭吃。

    2。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每一种新食物;对于婴儿来说都是一项新的挑战。他们不仅要接受它的味道、性状;还要让肠胃能够接受它、消化它并且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所以由少到多是必须的;而且每一种新食物都要给孩子三天至一周的适应期;才可以逐渐加量加稠。不可以同时添加两种或以上的新食物;否则一旦出现问题;你无法分辨是其中哪一种导致的。比如对于刚开始添加辅食的婴儿(刚满4个月);除了奶外;最好只给米汤(大米粥上面没米的部分);逐渐加量;接近5个月可以开始给稀米糊;逐渐加量加稠;2周后可以尝试蔬菜;一种适应了再尝试下一种;直至满6个月可以从1/8个蛋黄开始尝试。

    有位妈妈在网上问我;她的宝宝刚开始加米糊;结果一吃就好几天不拉大便怎么办。我问她除了米糊还加了啥?她说没有;但是她听朋友说单一的大米太单调;营养不够;于是专门到“五谷磨房”去打米粉;里面有:大米、淮山、芡实、茯苓、莲子。看完后;我傻眼了!那是啥?那不就是大米加“四神”吗?宝宝的脾胃一直以来就只消化过奶;哪能一下子承受这么复杂的配方啊!脾胃运化不了;要么就腹泻通通拉出去;要么就便秘堆积在肠胃里出不来了。

    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要记住在任何一种新食物添加期间;都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大便情况。不论是便秘还是腹泻;都说明他对新食物接受得不好;需要减量减浓度;或者放缓添加的速度甚至暂停;给孩子更宽裕的适应时间。

    另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过敏;一旦发生;则必须果断暂停。有些家长会考虑给孩子做过敏原测试(与上述针对奶粉蛋白质做的过敏测试不一样;过敏原测试范围很大;包括接触性、食入性和吸入性的过敏原筛查确定;从而指导患者进行脱敏治疗或者避开该过敏原)。但其实在3岁以内会导致过敏的一些过敏原;到了6岁以上可能会自然消失。所以在孩子3岁以下做过敏原测试;测试结果的指导意义并不大。事实上;这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的过敏;可能正是因为孩子的脾胃发育不完善导致的。同时也说明越小的孩子;日常食谱越简单越好。而对于大一些的幼儿;每餐辅食有两到三种不同类食物搭配也就足够啦。即便是成人;为了养生保健;一餐的饮食也不应该品种过于丰富。就如前面讨论到的孕期营养一样;一天甚至一餐之内把所有不同营养的东西全吃一遍;不等于营养均衡。因为你还得考虑身体是否能接受;是否能消化吸收。

    要记住:饮食内容越简单;消化负担越小;可能出现的问题越少。

    3。由素到荤;应季的本地出产的果蔬最好

    过去主张4个月开始给孩子添加辅食;最大的担忧就是怕缺铁;所以建议从蛋黄开始添加起。但实际上消化蛋白质需要更多的脏器同时运作;尤其是肝肾的负担会加重。所以一开始添加辅食;不应当从动物性食物开始。前面提及过《黄帝内经》里的口诀: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所以对于脾胃功能娇弱的小宝宝;辅食应当首先从粮食开始;而后是蔬果;待他们的消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后才到动物类食品。蔬菜瓜果最好是出自本地的应季产品;不要为了追求新奇而去买长途运输来的外地菜;或者大棚出产的反季节蔬菜。蔬菜添加过两三种没问题了;可以开始添加蛋黄。而鱼类最好在孩子10个月以后再开始尝试;肉类更是等到一岁以后再说;以减轻孩子的肝肾负担。

    蔬菜的做法也要由细到粗;比如菜泥—细菜碎—粗菜碎—接近成人吃的形状。这是顺应脾胃发育状况的考虑;也是对孩子咀嚼能力的一种训练。咀嚼能力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饮食内容的丰富和营养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日后学说话的口齿清晰与否。(详细的讨论见后文“关于宝宝学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