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妈妈-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得其反。特别是太早开始热补;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其中就包括奶水稀少。
接下来;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坐月子的时候;家人会给产妇吃的食物除了动物蛋白;通常还可能选用一些益气补血的食材或药材。比如红枣、当归、桂圆干;这些都有补血的功效;黄芪、党参、人参主要是补气;干姜(也称姜母、老姜)则有辛温散寒健脾温胃的作用。
中医说“气有余则化火”;也就是说补气补过头了就会造成阳气过盛;出现各种“火症”;进而导致血热;血热则会使血行加速。上一章坐月子一节里咱们说到了恶露的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性质;其中在血性恶露期和浆液性恶露期;恶露中还带有血液;说明子宫等处尚有未愈合创面。如果此时血液循环加速;就有可能使出血量变大;导致创口难以愈合;恶露期拉长;加重产妇“血虚”。血虚就会造成奶水不足。
因此特别强调;产后两周内;特别是第一周;除非产妇极度虚弱需在中医指导下进行调补;否则不应自行乱用补气的药材;特别是人参不可用。同样的;当归和桂圆干可补血;但它们还有活血的功效;在恶露还带血的时期;也会使出血增加;因此在恶露的头两周也不应该滥用。干姜散寒健脾;在中国南方不少地区;人们给产妇做月子餐;喜欢用姜爆麻油做菜、炖汤。但是恰恰由于它有温阳散寒又收敛止血的作用;如果用量掌握不好;就可能使得本应在血性恶露期排出的血液被收住了;而子宫蜕膜却尚未脱落干净;这同样会造成恶露不绝。所以在产后两周内;干姜的使用也只能限于调味;且要少量。
综上所述;产后的头两周最好还是清淡饮食(注意;清淡不等于生冷寒凉);用正常的方法烹调月子餐即可;千万不要着急热补。
3。用酒不当
很多人都知道“月子酒”;在中国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妇女坐月子也常常会用到酒。中国人常用作月子酒的主要是黄酒(又称饭酒、老酒;常用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酿制);或米酒(也叫酒酿、甜酒、醪糟;古人叫“醴”;通常用糯米酿制);二者的名称常会被混用。与白酒不同;黄酒和米酒都是没有经过蒸馏的;酒精含量都比较低;小于20%。米酒的酒精度比黄酒更低。用酒来为产妇烹饪食物也是基于酒有活血化瘀、祛湿增乳的功效。但是酒的使用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或误区。
首先;酒最好还是用来烹饪食物而非直接饮用。虽说少量的酒可促进乳汁分泌;但过量时则会影响子宫收缩;抑制乳汁分泌。这个过量与否因人而异;很难掌握。从宝宝的角度讲;以米酒为例;酒精度虽然很低;但再低也是含有酒精的。妈妈摄取的酒精中;大约有2%会进入血液;然后混入母乳。适量饮酒理论上对哺乳是安全的;但也得看婴儿对酒精的敏感度。酒精的代谢大部分是要通过肝脏进行的;所以越小的孩子对酒精的承受能力越差。即使是很少量的酒精;新生儿也很难应付。尽管3个月以后;婴儿代谢酒精的速度可达成人的一半;但是就像成人也有天生“千杯不倒”和“闻味脸红”两个极端一样;婴儿也存在个体的差异。所以稳妥起见;还是不要拿孩子当试验品好。酒在经过烹煮后;酒精会挥发掉;妈妈从食物中摄取的酒精就很少甚至没有了;这样就相对安全。
其实中国人喝黄酒也讲究热饮;一是避免冷酒伤脾胃;二也可以减少酒精的摄入。但是有的地方用酒做菜;不是把酒和食材一起烹饪;而是等菜肴熟后才把酒倒进去;这样酒精挥发的程度就有限了。如果用这个办法做汤品给产妇喝;还是有可能造成酒精摄入过多的。
其次;由于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与上述那些益气补血的食材、药材类似;它也不应该在产后两周内大量使用;否则一样会导致出血量增加、奶水变少。但少量用酒作为调味还是安全的;不必担心。
第三;不论产妇或婴儿明显出现上火的表现时;就应该暂停用酒或其他所有温补的食材或烹饪方式。所谓上火的表现有:大便干硬秘结、喉咙疼痛、唇色发红、舌质红、婴儿面色潮红、湿疹等。跟怀孕时的饮食调理原则一样;只有什么是不可以吃的;除了饭和治病的药;没有什么是必须吃的。
4。对泌乳有影响的食物
1有回奶作用的食物
比如:韭菜、麦芽、大麦、麦乳精(麦芽为原料)、山楂、花椒等;这些食物都有一定的回奶作用;哺乳期应当避开。或许有人吃了其中某一种;发现对乳汁分泌并无影响;但那可能只说明存在个体差异或者吃的量太少不至于引起不良反应。例如上面提到的人参;有人经常喝参鸡汤;奶水挺多;但是有人只吃一次奶水就骤减了。所以除非你随时可以放弃母乳喂养;否则还是不要以身试法。
2寒凉生冷的食物
性味寒的食物;比如:绿豆、梨、柿子、柚子、山竹、香蕉、甘蔗、西瓜、猕猴桃、甜瓜、荸荠、黄瓜、冬瓜、苦瓜、淡竹笋、藕(熟者温)、莴苣、蘑菇、西红柿、茄子、海带、紫菜、百合、茭白等。
性味凉的食物有:薏米、小米、蚌肉、兔肉、柠檬、枇杷、山楂、李子、罗汉果、菱角(熟者平)、白萝卜(熟者平)、油菜、丝瓜、菠菜、芹菜、枸杞叶、豆腐、茶叶等。
生冷的食物;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一切生吃和温度低的食物。比如冷饭、冷开水、冷饮和生吃的瓜果蔬菜、生鱼片等。
中医认为“热行寒滞”;也就是说寒凉生冷之物会导致淤血滞留;血行不畅;血瘀自然会影响泌乳;还会引起产后腹痛、恶露不净等。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常见的蔬菜瓜果都在寒凉的范围内;这也就是不少中医主张坐月子不吃蔬菜的原因之一。姜爆麻油炒菜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对此所做的应对。但是尽管烹调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和或改变食物的性味;但是坐月子期间最好还是忍一忍;暂时不吃寒凉的蔬菜和生冷的水果为好。
不过月子里总是大鱼大肉、各种高汤伺候着;也的确让人吃不消。所以为了营养均衡;避免“肥厚滞胃”;一些性味平和的蔬菜;在分娩两周后还是可以少量吃一点的。比如:花椰菜(即西兰花或叫青花菜)、白花菜等。
但上述所列寒凉的食物中;也有一些反而会被用来催乳;比如莴苣、豆腐。然而它们都不会是单用的;一定会配合其他食材一起烹煮;且烹煮的方法也会有所讲究。我个人认为;有那么多其他更加平和的食物可选;为什么偏要用这些寒凉的东西呢?所以即使要用这类食物催乳;也最好经过中医的诊断;根据产妇的体质来决定是否采用;或者等产妇出了月子以后再尝试也不迟。
另一方面;瓜果蔬菜都含有大量纤维素;正常人吃了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但是产妇经历分娩后;气血两亏;脾胃极度虚弱;此时发生便秘往往不是因为肠蠕动效率低下;而是肠蠕动能力、动力低下。为了预防便秘而让产妇像正常人一样吃蔬菜水果;虚弱的脾胃本就对营养的吸收十分缓慢艰难;再用大量的纤维素去刺激肠蠕动;推动这些食物加快通过胃肠道排出去;就使得营养吸收的效率更加低。产妇营养不良;又怎么能让乳汁充沛;乳汁的质量又怎能好?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可取。
3雌性激素和含雌激素的食品
雌性激素可抑制泌乳素发挥作用;所以孕期一般不会泌乳或极少泌乳。产后如果体内雌激素消退得慢;残留过高;也会导致乳汁稀少甚至不泌乳。含有雌激素的食物有:蜂王浆、雌性的家禽和鱼类等。尽管食物中的雌性激素不如药片那么集中精粹、含量高;但是考虑到受众体质的差异;敏感度不同;有的人还是有可能因此导致奶水不足的。所以一些有经验的老中医会建议产妇食用会打鸣的公鸡;而不是老母鸡来帮助催乳。因为其中含有的雄性激素正好作用相反;会促进泌乳素发挥作用。
5。疲劳战
当了妈妈后;很多人开始怀念过去的夜夜安眠。而今;不论白天黑夜;孩子睡了;你不一定能跟着睡。但是你正迷糊犯困的时候;孩子醒了;你就必须得起来伺候他;至少哺乳是别人替代不了的。一天下来;跟打仗也差不多了。
有很多书籍或者专家告诉你要让孩子多吮吸;多刺激乳投;才能促进乳汁的分泌;其中的原理;在“前乳”一段中分析过了。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妈妈越纠结于奶水少;越频繁哺喂孩子;还逼着自己猛吃;可奶水却越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刺激乳投能够促进大脑和相关神经元制造泌乳素和催产素;但是情绪紧张、精神焦虑、疲劳则会抑制这两种激素分泌;从而抑制乳汁的分泌和排出。泌乳素是脉冲式分泌的;它在睡眠中分泌最旺盛;可以达到清醒时的两倍。所以吃一锅花生猪脚汤;不如让妈妈踏踏实实睡一晚上效果来得好。家人在此时应当主动承担起夜间喂奶的职责。可以让妈妈睡前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出来冷藏备用;夜里让家人温热后喂孩子。乳汁实在不足的;可以用配方奶代替;退一步是为了进更大的一步;不必过于纠结和内疚;精神一定要放轻松。
第9节。
另一方面;过于频繁哺乳;一是造成乳腺泌乳的时间间隔太短;制造的大多是前乳;孩子吃了不顶饿;还容易因为乳糖的作用发生胀气、腹痛甚至腹泻;营养丰富的后乳分泌不足;孩子容易营养不良影响生长速度。二是由于孩子越吃不饱;越需要频繁吃奶;导致妈妈疲劳应战;恶性循环。三是使乳防发生错觉;认为不需要分泌更多的乳汁;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奶量就越发少了。所以我个人认为太频繁哺乳并不是个增乳的好办法;还是应当根据宝宝的月龄大小制定合理的喂养频率。至于刺激乳投;并非只有直接哺乳一种途径;前文“后乳”一节中推荐给大家的“奶阵刺激法”完全可以胜任。
如果奶水变少;通过休息、补充营养和各种刺激手法都没能让奶量增加;建议你看看中医;中医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着很丰富的经验;效果也很好。此外;有一个民间验方你不妨试一试:0米0花0书0库0 ;__
用生南瓜籽(带壳重量25~30克;去壳重量15~18克);早晚空腹嚼碎咽下;连续服用3~5天。注意一定要用生的南瓜籽;据说熟的南瓜籽反而会退奶。
6。常常清空乳防;既保健又增乳
“奶牛”级的妈妈很让人羡慕。曾经在网上有个讨论帖;讨论宝宝吃不完的母乳该如何处理。有的说留给孩子他爹吃或者捐给没有母乳的妈妈;有的建议拿来做面膜;还有说用来浇花甚至发酵做酸奶的;各种奇思妙想令人捧腹。
当然;乳汁分泌旺盛有时也令人苦恼;乳腺炎是最常见的问题。由于涨奶的速度快;孩子又吃不完;如果不及时清空乳防的话;淤积的乳汁就会使得乳腺肿胀不堪;发炎甚至化脓。轻者疼痛难忍无法哺乳;重者会发高热甚至需要到医院开刀引流。
这些烦恼可不完全是“奶牛级”妈妈们的专利;奶水少的妈妈同样也可能遭遇乳腺炎。那是由于越小的宝宝吮吸力越弱;当乳汁排出乳防变软后;剩下的乳汁就很难被完全吸空。因此乳腺炎在哺乳的头几个月发生概率更高。
哺乳期避免乳腺炎、保护乳腺的正确做法是:哺乳期的每天都应当若干次用吸奶器清空乳防。“奶牛级”妈妈至少每晚睡前必须进行一次。乳汁偏少的妈妈则应更密集些;最好每次喂完奶都用吸奶器彻底清空乳防;不仅保健乳腺;还能给身体发送一个信号:“奶水不够吃;下次产多点。”久而久之;你的乳汁就会逐渐变多。
如果万一不幸遭遇了乳腺炎;除了去看医生外;也有一个民间验方可以跟大家分享。你可以到山上、草地去拔;或者到市场上买一大捧新鲜的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取100克左右(花、枝、叶、根都可用)煎汁熬粥或直接服用;每日一剂;也可分两次服用;剩下的就捣成泥;外敷在乳防上;每日两次。
如果无处可寻新鲜的蒲公英;也可到药店买干药材。做法是取干蒲公英30~50克煎汁熬粥或直接服用;同样的每日一剂;也可分两次服用。另取50克干蒲公英煎汁外敷;用棉花块或纱布浸汁;挤到半干后敷于患处;干后浸湿再敷;每日1到2次。煎汁的方法是: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煎煮20分钟;药汁浓缩至大约为加水量的一半时即可;鲜草煎出来的药汁会略多一些。
四、如何热奶
热奶的方法很重要;如果做错了;会破坏奶中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
首先;你要准备一个比奶瓶更宽大的容器;加入不超过50度的热水;也就是手觉得略烫的温度;然后放入奶瓶。如果你担心水温高了会破坏奶的品质;也可以用40度以下的热水;当然温度越低;热奶的时间也越久。关键点是;不能将奶瓶放在里面静置不动;而是应该轻轻摇晃奶瓶;让里面的奶液旋转起来。这样做有两方面好处:一是使奶液受热均匀;不因局部过热而破坏营养;二来;让奶液动起来可以使热传导加速;从而缩短热奶的时间。
电动热奶器(或自动热奶器);不少人被这个名称迷惑了;把它想得太神奇。实际上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只是通过感应器来控制加热器——当内腔里的水温低于设定值时启动加热器;水温高于设定值则断开电源——并没有什么更高明的技术。相比你用别的容器装热水来热奶瓶;它可以省去频添热水以保持水温的麻烦;仅此而已。
由于误会或使用热奶器方法不当;最终大失所望的人并不少见。最常见的操作错误就是把装了奶的奶瓶往热奶器里一搁了事。如果加热的是冷藏奶;一种错误做法是为了快速热奶;把预设温度调得很高;那么靠近瓶壁的奶会因过热而破坏营养;但中间部分的奶却还没热透;另一种错误做法是为了避免破坏营养;调低预设温度;结果效率太低;奶捂臭了都还没能热好。所以用热奶器热冷藏奶;你最好同样配合摇动奶瓶。但是热奶器的内腔太小;操作空间太局限;还不如大碗装热水方便些。
另外;不要妄想长时间保温刚挤出来的母乳或冲泡好的配方奶。大家都知道;母乳中含有溶菌酶和免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