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演义-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责任感还是有的,自古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这个国家已经是遭受侵略,山河也已破碎,民族危亡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因此也就容不得我考虑个人安危,东北军的将士会对我怎么样了。从我个人来讲,我周恩来襟怀坦白,以诚待人。我将别人想象得和我一样不会干卑鄙龌龊之事。尤其是你张汉卿,当初是全国闻名的四公子之一,今天是声名显赫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又怎能去干出那肖小之徒的勾当呢?”“我可以不用肖小之徒的作法待你,可是我东北军很多兄弟伤亡在你们的手中,难道你就不怕我东北军将士会对你采取报复行动?周恩来笑道:“东北军将士不愿打内战,到西北来剿共是被迫无奈,非他们本身之心愿。他们内心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有人说服他们的少帅带领他们走向抗日的战场,洗雪他们蒙受的不抵抗的耻辱,杀回老家,收复失地,解放故乡的父老乡亲。他们把说服他们少帅的希望寄托在我周恩来身上,你说我还用得着为我的安全操心吗?”
(一百八十八)
“学兄刚才说义勇军进行曲和大刀进行曲,使东北军的抗日武装发展迅速,这两首歌能有那么大的威力?你们二位会唱吗?”“会唱。”“请恕学良唐突,能否请学兄为学良演唱一遍如何?”周恩来道:“这没什么,权当作是为抗日救国做一次宣传嘛!”言毕,以悲壮雄浑的声调唱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们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
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
周恩来唱完义勇军进行曲后,李克农接着以愤怒铿锵有力的声调唱道: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周恩来悲壮雄浑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如龙吟虎啸,似惊涛拍岸,张学良的思绪随着歌声飞到了沈阳,飞到东北各地,看到在日寇铁蹄下煎熬的三千万受苦受难的同胞,张学良决心带领部下杀回东北洗雪自己的耻辱,驱逐日寇报国恨家仇。在李克农的愤怒强悍的大刀进行曲的歌声中,幻化成指挥着千军万马向日寇冲去,枪炮向敌人猛轰,大刀砍向鬼子兵的脑袋。李克农的大刀进行曲唱完好一会,张学良的思绪才回到谈判桌前,哀伤地说道:“我们国家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要与政府为敌,与政府为敌的政策,你们共产党能否放弃?”周恩来道:“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信仰的政党,她的信仰是和其他党派一道,共同拯救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把我们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彻底地从数千年的封建桎梏和帝国主义的枷锁下解脱出来。因此从成立至今,一直以救国救民出水火,强国富民为宗旨,从没有打算取代执政的国民党而成为执政党。在国共合作期间,是全心全意地帮助国民党北伐和铲除*,以求实现中山先生的三*义。以蒋介石为首的一班人,为了实现*统治,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不久,就公然违背孙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起了四一二政变,并提出了‘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漏掉一个’的口号,企图彻底消灭共产党。共产党出于自卫,因此不得不拿起枪杆子与之作殊死的决斗,这才有以后的共产党人的武装起义和武装割据。蒋介石为了剿灭共产党,不顾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和蚕食,先后调动一百多万军队围剿苏区,杀掉共产党和红军家属以及根据地的人民几十万人。红军中几万人的队伍到最后只剩下几千人。只要政府不视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匪,而放弃剿杀政策。共产党不仅愿意放弃与政府为敌,而且愿做抗日先驱,开赴前线杀敌,救亡图存,复兴民族。
(一百八十九)
中国共产党去年在长征途中就向全国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即人们所说的《八一宣言》。我党在宣言的开头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们进攻,南京卖国政府步步投降,我北方各省已继东四省之后而实际沦亡了。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职责。”呼吁各党各派抛弃过去的成见,以兄弟相称,为抗日救国而奋斗。并向全国宣布:中国共产党愿与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的党派团体,军队和个人共同组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统一的抗日联军。这些不都是说明我党愿意放弃与国民党,国民政府为敌的政策吗?““《八一宣言》我拜读过。从宣言看,共产党象真心抗日,可是共产党既然真心抗日,为什么又要制造矛盾?发生在今年二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不正好说明共产党故意挑起事端吗?这个问题上次跟李局长会谈时,我们就讨论过。但是李局长的解释说服不了我,今天希望能听到周先生的详细解答,以释学良心中疑惑。”“这个问题,克农同志回去向中央汇报过,说汉卿提出共产党要是真心抗日的话,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取难弃易,不北出宁夏,赴绥远抗敌,而要东渡黄河,经山西而赴河北?”“这个问题不瞒汉卿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陕北的只有三万余人的武装,而且装备也极差,仅靠红军对日作战是不行的,很难有大的杀伤力。因此需要向群众宣传,带领人民群众一起来抗日,才有力量。宁夏,绥远,地广人稀,土瘠民贫,从那里出师,虽然可背靠苏联,面向绥远对日作战,部队的安全系数也较高,但部队不易扩展,补充军需也很困难,红军取道比较富庶的山西,准备进入人口比较稠密的河北对日作战,这样既可解决给养,又可宣传群众,不仅能使红军尽快地发展壮大,还能推动那里的友军和人民群众一起抗日。因此可以说是红军东征,不光是打军事仗,更主要的是打政治仗。”“周先生的解释的确是开诚布公。如果红军进入河北,我可以通知万福麟部和红军联络,共同对日作战。从共产党的言论和行动,我对共产党抗日的诚意没有丝毫怀疑了,但是对中国抗日的能力却有怀疑。据周先生所说,贵党目前的军队也只有三万余人,在面对与强大的日本作战中,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九二二年我曾去过日本,参观了日军的秋操演练。日本军队的军事素质和武器装备不知要比咱们中国军队强了多少倍,请问周先生,中国的对日作战能有胜利的希望吗?”周恩来笑道:“汉卿兄,不是我揭你的老底,先大帅故后,你接掌兵权,成为东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没有象先大帅那样成为割据一方的新军阀,而是在你接掌兵权后不久,即在东三省实行易帜,表示愿意奉权于中央,促成了我们这个国家表面的统一。汉卿兄固然是出于爱国,恐怕畏惧日人,怕日人挑起战端,集东三省之力难以与之抗衡,也是汉卿兄奉权于中央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当然促成国家的统一汉卿兄功不可没,可是九一八,身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手握重兵的张汉卿竟然不战而弃东北,原因所在,就是你张汉卿患有恐日病吧!
(一百九十)
你和那些恐日的同伴一样,只看到日本军队装备优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但是你没有看到日本国的先天不足。日本虽然是一个强国,但毕竟是一个面积只有中国三十分之一大仅有三十七万平方公里,人口只相当于中国五分之一的九千万人口的岛国。我国虽然是弱国,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回旋余地大,人口四亿多,后备兵员足,资源又很丰富,战争打起来,不光比拼军力和装备,还要比拼综合国力和人心。因此无论日本怎么强大,在整个中日战争的进程中也只能是一个暂时现象,他们的综合国力和中国相比差之甚远,他们的侵略战争不得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此中国完全不必怕日本,应当勇敢地与之战斗。只要敢战,在敢战的前提下再考虑如何合理地战,那么我们是一定能够战胜日本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经周先生这么一分析,我对衡量中日两国的强弱有了新的砝码了。”张学良喜形于色地说。稍微停顿了一会,张学良又继续说道:“我还有一个问题,要请教周先生,共产党人既不争权,也不夺利,值此国难当头之日,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倒蒋。”“那是因为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和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所奉行的‘宁赠友邦、勿与家奴’的同样的卖国政策,对日本步步妥协,一让再让,致使国家的主权和大片的领土沦丧与日本帝国主义,所以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他,粉碎这个反动集团,才能实现全国民众抗日救国的心愿。”“学良认为共产党的倒蒋政策是极不明智的。共产党既然倡导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应该争取一切力量来参加,蒋先生当然也应该包括在内,尤其是蒋先生是中国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权利,拥有全国最强大的实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他排除在外,你说蒋先生会让共产党倡导的统一战线安安稳稳地存在吗?因此,学良认为共产党应该放弃倒蒋政策。争取蒋先生也加入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蒋介石集团的确是中国力量最强大的集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不到这个集团一起抗日确实是很大的损失。不过根据他的表现,他是不会加入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的。因此在我来肤施之前,我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定下了决策,这个决策也是我和副总司令此次会谈的底牌,这个底牌我现在可以告诉副总司令为了体现我党欲与副总司令合作的诚意 ,和我党抗日救国的诚意,如果副总司令愿意挑头,担负起领导抗日的重任,我党愿意与张副总司令在西北另外谋划一个政治格局,成立晋绥,陕、甘、宁、青,包括新疆在内的实体,组织抗日联军,背靠苏联,面向绥远外蒙对日作战。我党愿意奉张副司令为联军总司令,还可以奉张副总司令为国家主席。张学良听到这里心头为之一振,暗道:“共产党真是非为一党一派谋私利,以民族大业为重,真心抗日的楷模也。”
(一百九十一)
遂说道:“我和蒋先生关系非同一般,我也无政治野心。只要蒋先生不投降日寇,南京政府中的亲日派不占据领导和统治地位,我是绝对不会背叛蒋先生和南京政府的。周先生刚才也承认蒋先生是中国最大的实力派,统一战线争取不到蒋先生参加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假如蒋先生放弃剿共,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共产党会不会放弃目前所坚持的“倒蒋政策”?周恩来果断地答道:“只要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共产党人可以不念旧恶,重新接受他的领导,并和国民党紧密地合作,抵御侵略,消灭日寇。当然这也涉及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需要请示中央才能最后决定。张学良一听大喜道:“其实蒋先生也是一位爱国者,面对日寇的步步进逼,也会怒火填膺,看到国土沦丧,也常常表现出惋惜和无奈,也有抗击日寇的思想和打算。据我所知,前些日子受孙夫人派遣往延安与贵党联络的董剑吾就是蒋先生授意的,这正好说明蒋先生也有放弃内战,一致抗日的打算。只是怕共产党推翻他,才坚持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既然共产党能在抗日的大前提下放弃倒蒋政策,我在这里向周先生保证,学良一定竭力说服蒋先生,放弃剿共,争取他参加到抗日统一战线中。我在里面劝,你们也可以在外面逼,我想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到家了,蒋先生是会和我们一起抗日的。”接着张学良和周恩来又就毛泽东和彭德怀四月六日电报中的会谈议案以及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谈判和磋商。双方在十分融洽的气氛中一直谈到是日凌晨四时,最后订立了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会谈圆满成功。会谈快要结束时,张学良赠送周恩来,*高空投影大地图一张并从自己的私款中拿出二万块大洋,二十万元法币捐赠给红军。周恩来百般感激地说道:“张副总司令带领东北军背井离乡也很困难,还为困境中的红军捐赠巨款,恩来不胜感激之至。副总司令的捐赠对红军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衷心地感谢张副总司令。”言毕互道珍重后告辞而去。
五月五日张学良和早与共产党联系的十七军路总指挥杨虎城在洛川举行秘密会谈,订立了不打内战,联共抗日并与红军协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也发表了红军军事委员会关于《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自此在西北形成了东北军,十七路军表面上执行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命令,暗中对红军实施保护的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三位一体的政治格局。不久中国共产党也不再提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向着联蒋抗日和逼蒋抗日的轨道前进。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六回 为抗日张杨兴兵谏,救领袖兄妹赴危城
(一百九十二)
却说张学良和周恩来在肤施会谈后不久,便和早与共产党发生联系的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在洛川举行秘密会谈,订立了不打内战,并与红军协作的协议后,在陕、甘、宁、青包括新疆的西北地区形成了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三位一体的格局后,为了掩人耳目,表面上是继续执行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命令,实际上是对红军施以暗中保护。在此期间,张学良,杨虎城二人还多次向蒋介石劝谏,停止内战,将国防力量投入到保卫国家,抵御外寇侵略的抗日战争方面来。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剿共不力,早就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