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徐小平:仙人指路 >

第30部分

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徐小平:仙人指路-第30部分

小说: 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徐小平:仙人指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本山捉鳖,全国马甲滞销。所谓名人,本身就是在某些方面被公众认可或否认(假如因丑闻出名)的普通人。名模,就是人人向往的美体啊!
  (我要能做模特,早就不写文章了!你以为我会为思想献身啊?我宁可因为身体而被人思想……)
  记得几年前看电视,我突然看到大家喜欢的歌手刘欢,胖得惊人。刘欢是绝对的名人,是我尊敬的实力派歌手,成名后却胖成那样,我深感失望——你想想,刘欢成名前敢那么胖吗?即使他敢那么胖,观众敢接受他吗?但成名后的刘欢,却如此肆无忌惮地胖,而且还不断通过电视入侵我的客厅和睡房,使正在为胖而犯愁的我,感到一种无望:大腕刘欢也这么胖,我们的裤腰,有什么不能继续放一放的……瞧,名人的责任,就在这里啊!
  刘欢变胖,名声不减。这个现象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对于“健康”“健美”这个概念不敏感。
  过去有一句讽刺美国大兵的话:武装到牙齿。其实,牙齿是最最需要武装的。从技术上讲:牙疼,腮帮肿起来,怎么瞄准打枪?从哲学上说:牙不好,吃嘛嘛不香,活着都没有意思,为什么要卖命打仗?与其杀人还不如自杀。
  这句话讽刺美国人的话,恰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不理解牙齿、身体、健康、健美的重要性。
  小时候虽然总是听说“德智体”全面发展这种说词,但说实话,在我们的文化深处,对于知识分子的经典描写,就是“文弱书生”。“文”和“弱”成为一种孪生,中国知识分子,以及影响和领导中国文明发展的这些人,如何能够创造一种强壮的文明!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我的体育没有得到发展。整个成长过程中,一味追求知识和所谓的“智慧”,但对“身体”他老人家,实在有点亏待。
  新东方老师李笑来,三十岁上下的小伙子,一两年前开始积极健身,成为一个非常健壮的美男(别只看他的面孔就下结论)。他告诉我:只有在锻炼之后,才知道过去身体多么不好!
  到了深圳才知道钱少,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到了健身房,才知道身体不好!笑来贤弟,他那健美的身体,今天成为我的思想火花!
  重视体育,从我做起,我一直这样教育我的小儿子:I would you be strong;rather than be smart!在身体强壮和大脑发达之间,我首选身体强壮!只是后来小儿子干脆什么成绩都不好,于是我赶快加上一句:I want you be as smart as you are strong。我希望你既强壮,也聪明!
  假如我鼓励儿子学厨艺是一种尊重儿童天性的思想,我鼓励儿子强壮,则是一个受过中西方教育的父亲,对于传统文化某些落后之处的惨痛回忆和憎恨,和对于西方文化某些积极因素的努力模仿与吸纳!
   txt小说上传分享

智慧和身体相比,身体更加重要(2)
我知道,身体没病不算健康,把体育当作智育来对待,把运动当作读书来重视,把健身当作吃饭来期待,把肉体当作智慧来培育,那才是一种民族复兴过程中,我们需要振兴的观念呢!
  我已经完了。因为我的教育根本没有告诉我这些东西。我的本能,就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身体。即使去年减肥,也是一种紧急的实用主义,不减肥,就减产,所以赶紧减!而没有把自身的健康问题提高到如同写作、思考、学习、工作一样重要的位置上来!
  我能做的,就是教育我的孩子,以及我的读者:身体和智慧相比,身体更加重要。
  假如我能够,我会把德智体的排列,改成德——体——智,像创造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古希腊人那样,把对身体、人体、健体的重视,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健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我的儿子想做厨师(1)
八月份,我送儿子去加拿大读书。由于历史的原因,两个儿子生在加拿大长在加拿大,更加喜欢那里的教育。在回国学了两年中文之后,他们终于还是希望回他们更加适应的地方继续读书。尊重孩子的选择,我放弃了让他们在国内的国际学校读完高中的计划。
  话说在温哥华教育局,我陪儿子去办理入学手续,看到###编印的一份课外教育课程,里面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应有尽有,从一般数理化补习,到各种外语辅导,从跳舞打球培训,到滑雪、摄影、高尔夫……我甚至还看到一门“教你如何约会”的课程,想到自己几乎没有约过会就结了婚的短暂爱情史,就想问太太我可不可以去报这个班,但脑子马上转念一想:“这不是与虎谋皮嘛”,赶紧咬住了舌头,以免失言。太太虽然体贴温柔,但原则问题是不可商量的。
  十三岁的小儿子Adam,也拿着这么一份课程表在看,而且也看到了他感兴趣的课程。指着里面的一个班,他对我说:“爸爸,看,我想上这个班可以吗?”
  我想十三岁的孩子,读约会班还早呢,虽然爸爸已经太晚了!于是把眼睛移过去,看看儿子到底看上了什么课程,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我发现,我的天才儿子(尽管不少老师私下里认为他弱智,而我坚持认为我儿子是天才。因为,发现天才的就是天才,把天才当作弱智的肯定弱智!),我的天才儿子看中的课程居然是一个烹饪班,教人如何做饭!做的什么饭我已经记不得了,但那一瞬间令我非常沮丧的是,这个十三岁的天才少年(这个观点甚至太太都不同意,但我依然坚信我的儿子是天才!),看上了一个烹饪班,并企图让我同意他花钱报这个名!
  我当时有点气晕了,我以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他;挑战似的问:”What!You want to take this cooking class?(什么?你想上他妈的这个烹饪班!)”声音里毫无疑问含着愠怒和挑战。
  因为忙,平时和儿子们交流不多,所以,对孩子们的心思、爱好和习惯,我不是摸得那么透。但这个难得发生的交流,发生一次,居然是被我一直寄予某种厚望的儿子要学煮饭做菜,这个感觉,实在令我意外,即使现在写来,我依然觉得意外,虽然此时此刻,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已经不一样。
  但在当时,我身上中国爸爸的“传统”心态立即发作,我那种反感的语调里把这种心态毫无遮掩地透露了出来——不过,我庆幸我并没有直接攻击他的这个选择,而是选择了间接反对的方式。否则,可能我会更加后悔!
  儿子当时听了我的问话,感到挺诧异,问我:“怎么,难道你不喜欢我学这个吗?我喜欢呢。”
  这个十三岁的天才少年(我坚信的观点是对的!)看着我,睁大他那温哥华天空一样透明纯净的眼睛,充满了奇怪和不解,仰着头,等待我解释反对他报这个班的理由。
  突然之间我患了失语症,因为我还真被他问住了。我突然发现,他对烹饪的兴趣发自内心,而且说到底也只是他打游戏、做功课、吃汉堡之外的一种兴趣。为什么我对儿子自然流露的一种显然不是不良习性的兴趣喜好,表示了这么大的反感?
  为什么?儿子问我,我必须在儿子面前给出合理的解释,否则,我的光辉形象,就会遭到损害。父亲的权威,来自于和儿子的沟通,而不是做老子的权势,否则,小祖宗肯定鄙视你!
  我什么也没说。不是我不肯实话实说,而是我确实无话可说。因为,我知道我表示不快的那种心理,根本无法说出来,尤其不能说给我那天才少年儿子听(那些说他弱智的人自己才弱智呢!)。在加拿大出生和长大的他,根本不能理解爸爸背后那根本不登大雅之堂的职业歧视和一些根深蒂固的过时的价值观。
  我真不知道如何向这个比我高尚一百倍的儿子解释我的陈旧思维。我的陈旧思维,说白了就是从来没有想过儿子将来也有可能做厨师,也就反感儿子对烹饪的爱好,而这个思维,恰恰是一种非常愚蠢的思维,非常有害的思维。
  但天才的爸爸毕竟也是天才。而我是一个从善如流的人,一旦发现了自己问题所在,我就会立即改正,哪怕面对自己的儿子。于是我马上改换了一种语调,假装热情洋溢地说:“哦,honey,no;no;我没有不喜欢你报名上烹饪班,I just;just;just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你当然可以去,追求你的兴趣,pursue your interest,发展你的爱好,develope your hobby,走,我们去报名!”
  

我的儿子想做厨师(2)
儿童的天性是人类在发育过程中逐渐遗失的最宝贵财富。孩子喜欢什么,就应该鼓励他发展什么,哪里可以根据无耻大人的价值观,进行无端干涉啊!
  我在鼓励他,但我知道我的声音里透着巨大的虚假。因为我知道,带儿子去报烹饪班,我还是不如看到儿子喜欢拉丁文、微积分那么兴奋和自豪。
  儿子没有理我。因为他从我第一反应中,已经听到了什么东西,已经被我pissed off了。(意译:泼了一盆冷水。直译:浇了一泡热水。)
  看哪,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我和儿子,父子两个坐在温哥华的教育局里,手上拿着那本培训课程表,爸爸反复劝说儿子去报名,儿子不断说我不去了……爸爸很绝望的样子,儿子很无聊的表情。一次难得的父子交流,就这样流产了!
  看官(从博客的客,到看官的官,我这个称呼,意在提起你的关注!),不要以为这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这可是我非常非常看重的大事。因为,这个交流,以及这个交流背后的亲子交流方式和交流内容,关系到教育者如何尊重孩子的自我,鼓励孩子寻找自我,挖掘孩子独特个性,发展孩子创造天性(其实也就是天才),最终为孩子找到人生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的头等大事!一个孩子的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曲折,是幸福还是苦难,很大程度上,就决定在这种天天发生的家庭交流之间!
  回家的路上,我再也没有和Adam谈这个问题,天真贪玩的他,早就把这件事抛到天边去了,但我却一直在思考。
  我在思考我在这个问题上情绪的变化所折射的价值观。
  作为曾在中国长大又曾在西方长熟的我,其实从灵魂深处——或者从灵魂表处——并不歧视厨师。我对厨师这样一种职业,确实充满了敬意,否则新东方厨师学校满天飞,我们早就去打假了。欧洲,以及美国,人们对厨师这个职业的尊重,说实话虽然不如律师医生那样至高无上,但好的厨师,如同好的医生,也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厨师的职业培训年限要比医生律师会计师要少一些,技术含量低一些,所以入门门槛比后者低,平均工资也不如后者高。但厨师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厨师们只能羡慕的境界。西方人看人,主要以这个人做事的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评判人——而较少以这个人从事的行业来判断其价值。换言之,西方发达社会的职业歧视即使有,也是非常微弱的遗迹。而这种歧视,即使在我身上虽然可以说已经从理性层面彻底铲除,但临到自己的儿子展示了对烹饪的兴趣,我的本能的反应,还是露出了我的狐狸尾巴、精神盲肠。
  我的本能反应,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如何对待孩子流露的天性,第二是如何对待厨师职业。父母挖掘或扼杀子女的兴趣爱好,说穿了都是从家长的立场出发,幼小的孩子无法决定。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天性,是成年人巨大的责任。
  儿子说他喜欢烹饪,这反映了他的一种爱好,是他天性深处成长起来的一种未来人生大树的幼苗,我绝对不应该破坏这个刚刚从心头冒尖的嫩芽。好奇心,好学心,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性,只要不是恶习,就应该鼓励。Adam有了对于烹饪的爱好,发展下去,将来他即使不以厨师、餐饮为职业,但这个爱好陪伴他,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有用,非常美味的习惯,能够大大丰富他的生活情趣和乐趣。朋友来家里做客,他能够拿出一手超越方便面和煮鸡蛋的好菜,可以提高他自己的生活质量、增强他在朋友们中间受欢迎的程度……一个非常爱吃但却不喜欢做饭的女孩子,说不定还会因此爱上他并在心里窃喜道:嫁给Adam,从此不做饭!
  我反对Adam发展这么美好的兴趣,真是岂有此理!
  当然,万一这么小就流露了烹饪天才的儿子将来做了职业厨师,我还会喜欢吗?——想来想去,我也看不到任何不为他自豪的理由,事实上,仔细把这个前景往前推想,我还真为这个前景越想越激动!
  我想:Adam个性活泼,喜欢时尚,朋友很多,十三岁就知道梳妆打扮,偷喷我的香水……现在加上他喜欢烹饪,干脆快马加鞭,因势利导,让这个孩子大力发展这方面的艺术——如同世间万业一样,烹饪做为一种行业,做得不好是一种手艺,做得好,就是一种艺术啊!
  谁见过十三岁就自然流露出对烹饪艺术如此感兴趣的少年天才呢?天才难道就是数星星、背单词、记公式、考大学的大脑发达、四肢枯萎的人吗?(如果你大脑发达四肢也发达,我就赞美!)当然不是!天才不仅包括陈景润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天才还包括王军霞那样就会跑步的人,还包括马俊仁那种善于养狗的人(真的!),也包括邓亚萍那种只能打乒乓球的国宝,更包括……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徐小平的儿子Adam,一个获得世界烹饪奥林匹克大赛金牌的民族英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我的儿子想做厨师(3)
哗……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中华民族只有彻底改变了那些迂腐陈旧的过时落后的观念,这个民族才能真正获得复兴!
  中国青年只有彻底改变了那些以学历为中心、以知识终点,而忽略就业、忽略金钱(我偏要说金钱,难道你不喜欢吗?)、忽略市场、忽略生存、忽略爱情、鄙视厨师的愚昧盲目意识,这个青年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