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要答记者问-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有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借鉴。例如:中国的经济特区。在我任驻华大使的时候,我们有很多代表团去中国学习经验,但全都是装装样子,通常是讨论两个小时左右,随后就四散娱乐去了。我认为,这些年来有不少于100个代表团访问过中国。然后他们高声宣扬,中国经验对我们不适用。但为什么要全面模仿人家的经验呢?中国经济特区的生活水平已经逼近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首先是法律基础。世界上所有的大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代办处,而我们才刚刚起步。
问:在您看来,俄罗斯的前途与其周围的经济力量中心美国和中国有关。是吗?任何人都取消不了这场竞争。不管我们是否有赢得竞争的机会,我们总不能沦落到世界历史的边缘地位吧?
答:我完全同意您的说法。目前我们正在输掉这场竞争。不过,让我高兴的是,我们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东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施密特:从欧洲人的视角分析中国和亚洲局势
(2006年12月14日)
中国和印度正在以地区大国的姿态迅速崛起,使亚洲的政治地图发生重大变化。今后,亚洲和日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应对这种变化?就此,我们特地采访了精通亚洲事务的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先生,请他从一个欧洲人的视角,分析一下中国和亚洲局势。
记者问:现在距9·11恐怖袭击发生已经过去了五年,伊拉克局势依然混乱不堪。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似乎也受到了威胁。您如何看待?
施密特答:伊拉克局势确实如你所言,极其混乱。但这会不会直接导致美国的衰退,尚无法预测。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已经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国了。今后,再要谈论某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最重要的就是从人口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我父亲1902年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全世界的人口不过才16亿。而现在,世界人口已经增加到66亿。仅仅一个多世纪,就发生了如此惊人的变化。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印度人口将达到15亿,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人口也正在迅速膨胀。以拉美为中心的很多年轻移民正前往美国,这也为美国的社会带来了新活力。而人口已经开始趋于减少的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相对来讲国际地位将相应下降。老年人增加,整个社会就更容易被保守思想所支配,而不是积极的变革。
问: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军事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美国等国家认为中国会成为东亚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国保持警惕。您怎么看待中国崛起?
答:这些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制造的紧张气氛。实际上,我认为这非常愚蠢和无聊。不错,中国的陆军规模庞大,但那大都是二战和国共两党内战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或是中国国土防卫和国内治安所必需的兵力。而中国海军和空军相对弱小,而且中国也不认为他们需要在国外部署军事力量。日本的安全体制把中国看做假想敌,也是非常愚蠢的。
问:从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变化。您认为,这种变化会给中国的权威主义政治统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仔细而冷静地观察。以大城市的居民为主,中国已经拥有近亿的网民。毋庸置疑,这肯定会给中国的社会结构造成重大影响。其实不光是互联网,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似乎都已经超过了本国文化。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人气就明显高于国产的青岛啤酒。一种美国式的生活方式,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中国。
问:由于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与中韩两国的关系曾一度非常紧张,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安倍首相就任后就马不停蹄地访问了中国和韩国,并受到了两个邻国的欢迎,我认为这非常值得肯定和欣慰。如果安倍首相继续以这种姿态与中韩两国相处,我相信关系一定会得到改善。希望诚恳和认真的态度获得邻国的理解和认可,只能通过长时间反复的努力,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正因为前首相小泉纯一郎肆意妄为地数次参拜靖国神社,才让现在的安倍首相如此为难。
问: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为数不少的政治家都认为“应该交由后世的历史学家去评判”。您认为这样对吗?
答:作为政治家,绝对不能回避本国的历史。我认为,安倍首相应该对他的国民们说,我希望你们能够多了解一些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很少有日本人知道,汉字、儒教、禅宗等很多精神文化都是从古代的中国直接或者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来的。中国和韩国现在对日本不信任的根源,也在于很多人不了解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半期日本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在加利福尼亚还是在夏威夷,日本人大都是以组团的形式,集体观光,走马观花式的来访,他们没有机会与当地人交流,倾听当地人的想法。这种以小集团为单位统一行动的方式,在中国人中也非常常见。这与日本江户时代闭关锁国的状态一样,相当于在通往外面的世界的路上,关上了一扇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希拉克:第三次访华前夕书面答新华社记者问(1)
(2006年2月8日)
以下是法国总统希拉克第三次访华前夕书面答新华社记者问的内容。
新华社记者:总统阁下,您将于10月份访问中国,这是您就任总统以来第三次访华。请问您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向中国人民传递怎样的信息?据您预计,您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见将实现哪些成果?
希拉克:我首先要向中国人民表达敬意、信任和友谊。数百年来,正是这种感情将法中两国人民连在一起。1964年1月27日,戴高乐将军领导下的法兰西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次突出了两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正是缘于这种深厚的情谊,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希望即将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也会因此获得圆满成功。
近2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日益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中国正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积极改善*状况,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姿态雄居世界。我坚信,中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我要向中国人民表达的另一个意愿是,发展法中伙伴关系。我们的伙伴关系首先建立在对世界的共同认识上,即建设一个尊重国际准则、互相支持的多极化世界。今年1月,*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我们签署了联合声明,双方表示了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对话,具体实现两国在经济、工业和科技领域的特殊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从而促进了法中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我将带着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愿望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我希望此次访问使法中双边关系更上一层楼,造福法中两国人民,并就世界及其未来达成共识。
新华社记者:1997年您与江泽*席共同确立了法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您此次访华前夕,*主席刚刚访问了法国。两位元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互访,标志着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您对这种伙伴关系的发展有何评价?在当今世界,法中伙伴关系有何特殊意义?
希拉克:经过七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堪称典范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由于江泽*席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由于*主席的积极推动,法中两国关系正在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这一伙伴关系首先基于坚定的信念。新世纪之初,组成多极世界格局的各级应该创立一种和谐、和平与均衡的国际关系。正是这种多极化趋势使法中两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时候走得更近。理所当然,法中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近年来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经常持一致立场。法中两国都愿意致力于世界经济更加均衡发展、进一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与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联合一致,积极参与消除饥饿、贫困和疾病的国际行动。法中两国都希望世界经济与金融的调整更趋稳定,特别是给予新兴经济力量以足够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们两国的伙伴关系,今年1月*主席和我签署联合声明,表达了进一步加强政治对话、具体实现法中两国在经济、工业和科技领域特殊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声明特别强调,法中两国决心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特别是能源、航空航天和陆路交通等领域建立企业伙伴关系。这是法中伙伴关系平衡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步骤,而法中伙伴关系平衡发展将以联合创办企业和大规模技术转让为基础。法国政府和企业都已全面动员,争取让这一新的重要步骤取得圆满成功。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希拉克:第三次访华前夕书面答新华社记者问(2)
新华社记者:最近,有些欧美媒体认为法国正在衰落,您对此有何评价?在扩大后的欧洲,法国能否一如既往地发挥“发动机”作用?在多极化世界,法国的作用又将如何?
希拉克:追求尽善尽美,拿自己的模式、体制和表现与别国相比以使自己日臻完美,欧洲人莫不如此,法国人尤甚。这其实是一个优点。有关法国衰落的讨论,反映出欧洲社会永远在对自身命运进行反思。应该说,这也是社会有活力的表现。实际上,法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带动欧洲科技事业进步的创新精神,许多法国企业在工业和服务领域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由法国带动的欧洲科技项目,如“伽利略”计划和“ITER”等还得到了中国的参与。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法国社会的模式仍有一定借鉴意义。当然,它也有许多方面需要适应新形势,但它确保本国公民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公共服务和医疗条件,为世人所称羡。正因如此,法国始终是世界上吸纳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当今世界陷入行为准则危机的情况下,法国的声音备受关注。无论伊拉克、中东还是达尔富尔,法国始终坚持务实、团结和法治的精神,并试图成为这种精神的代言人。法国希望在建立以“集体责任”为基础的国际新体系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法国在国内外诸多方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法国坚持与其合作伙伴一道,探索新途径,寻求新办法,发挥促进作用。这是我们推动欧洲建设的本意。欧洲建设使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人民自愿结合在一起,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也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我们力主对联合国进行改革,强化它的作用。
50年来,法国在欧洲范围内尽职尽责,从无松懈。在扩大成25国的欧盟,法国仍将自己尽职尽责。在扩大和深化的欧盟,法国还将更进一步努力以推动世界多极化建设。如今,法国积极主张消除中国与欧盟伙伴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障碍。法国非常重视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主张建立多极化世界,可当今国际事务中超级大国依然不能放弃其单边主义的做法。法国及欧洲的雄心与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此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法国推崇文化多样性,力主在国际舞台上行动的多元化。法国认为,文化特性必须受到尊重,还必须承认文化资源不同于其他产品。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法国与中国一道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尊重文化多样性问题通过一项公约。
文化多样性和世界多元化同出一理,即整个世界应该建立在共同命运的基础上,聚集在普遍价值观的周围,同时又保持其多元性,通过沟通和对话达到相互充实共同繁荣的目的。我们坚信,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相互作用日趋复杂,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唯有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对话和磋商、并充分重视公民社会,才能确保证世界的稳定。法国及欧洲的雄心,与联结欧美伙伴的传统互助关系丝毫不矛盾。相反,我认为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话又说回来,我们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并不排除有某些分歧。所谓盟友和朋友,并不意味着事事苟同,而是要各抒己见,对方如采取危险战略还要提出警告。伊拉克危机期间我对美国朋友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盟友关系的关键在于,有了分歧还能平心静气地讨论。法国认为,联合国安理会就是探讨和解决分歧的合适场合。
新华社记者:您访华期间将为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揭幕。法国将向中国公众展示哪些文化瑰宝?人们常说中法文化多有共通之处,您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对此您有何评价?
希拉克:我们希望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充分体现创新、革新和欢乐的精神,将法国文化的精粹展现给中国人民。中国各大城市将举办200多场活动,向中国各个层面的公众展示法国今天的方方面面。从盛大群众性活动、文化瑰宝展览、电影节、摄影展到音乐会、研讨会、科技活动……法国文化年将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展现一个勇于革新、善于创新、群英荟萃的法兰西。我们也希望以法国文化年活动为新的契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推动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对话,进而有利于建设一个和平、互助的世界。
新华社记者:在您看来,互办文化年是否有助于推动法中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具体将会表现在哪些方面?
希拉克:这不是法中互办文化年的初衷,这一举措首先是政治和文化。当然,文化活动定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使源远流长的法中关系上升到新的高度,使两国百姓间关系更加紧密,使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伙伴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法国文化年期间,两国将启动一些大型科技合作项目,如同济大学中法科技学院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本着同样的精神,我们也希望法国企业利用法国文化年之机探寻合作空间,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我想,这也是法国和中国企业热情赞助文化年活动的动力。具有世界规模的中国企业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