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向庄子借智慧 >

第4部分

向庄子借智慧-第4部分

小说: 向庄子借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屠羊说的每一段话都在剖析人间的道理,这表示庄子对人间的既定规范所持的态度并非否定或嘲讽,而是尊重、接受与超越。没有这些规范,社会如何发展?一个人再怎么有智慧或珍惜自己的真性情,也没有必要没有权利去蔑视既成的一切。但是,他也不会认定这些规范可以决定个人生命的全部内容,所以他要以从容态度“出乎其外”。
  当一个人自求真诚时,必须明白分寸:什么是自己可以得到及应该拥有的?什么是可以选择而不必坚持的?换言之,真诚除了自知之明以外,还须了解这样的分寸。
  

3。了解自己
我在年轻时,认识两位前辈,一人精明而一人老实。
  在大家一起聚餐时,精明者设法让在座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时运不济。譬如,我穿一套新买的西装,他会问我花了多少钱。我如实报出价格,他会立即打个对折,说我上当受骗了。这时我看他也穿着一套新西装,自然请教他花了多少钱。他的回答会进一步让我觉得自己愚不可及,多花了许多冤枉钱。换言之,他会让我心情沮丧。后来我才知道,心理学上说,有一种人习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不幸上。如果大家都平安无事,他就没有机会证明他自己的幸福了。
  至于老实者,则憨厚有如孩童。大家聚餐时最好别说笑话,因为他听到笑话时,除非自己想通了为何好笑,否则不会跟着别人一起哄堂大笑。这种老实木讷的性格比较少见。有一次,有人说了笑话,只有他一人面无表情,因为还没明白为何好笑。到了半夜,讲笑话的人接到他的电话,因为他终于想通了,在电话中笑了好一会儿才肯挂断。
  谈到交朋友,你会选择谁呢?是精明者还是老实者?我相信许多人会同我一样,宁可与老实的人为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家真诚相待,不是比较轻松自在吗?路易斯(C。 S。 Lewis,1898—1963)在《四种爱》一书中说:“在真正的友情之中,每个人代表的都只是他自己,别无其他。”“两个朋友犹如两个在第三地碰面的王子,原来的身份地位都已变得不重要了。”“恋人以无遮的身体相向,朋友以无遮的人格相向。”
  既然如此,我们交友时不是只有一个考虑,就是真诚吗?要求别人真诚老实,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在要求自己真诚时,首先要了解自己是怎么回事。
  《世说新语》有一则轶事,谈到戴逯与戴逵兄弟俩如何各适其性。弟弟选择了在东山隐居,哥哥则想为民除害,建立功业。谢安问做哥哥的说:“你们兄弟二人的志向与事业,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异?”
  戴逯回答说:“我是受不了那种忧愁,家弟则是改不了那种乐趣。”
  这样的回答可谓妙趣横生,因为原文“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恰源自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戴逯将弟弟比作颜回,将自己归属于凡人,这样的回答既谦虚得体,又有自知之明,也合乎真诚的要求了。
  “不改其乐”的戴逵有个朋友,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yóu)。王子猷住在山阴时,有一天晚上大雪纷飞。他半夜醒来,打开窗子,只见大地一片雪色,心中不免有些怅然。这时他想起了戴逵,便趁着夜色乘小船前往戴逵所在的剡(shàn)县。天快亮时才抵达,但是到了戴家门口,又乘船回去了。别人问他,他说:“我原本是乘兴而来,兴致过了就可以回去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像这样的潇洒作风在魏晋时代并不少见。有时候,看似洒脱当中,却蕴涵洞烛先机的奥妙。《世说新语》记载,西晋时,张翰担任齐王幕僚,住在洛阳。有一年秋天,秋风吹起,他不禁怀念老家吴郡的莼菜羹、鲈鱼脍等名菜,就说:“人生能够适意是最可贵的,我怎么可以在数千里外做官,追求名声与地位呢?”于是吩咐备车回老家去了。不久,齐王作战失败,当时的人都认为张翰有先见之明。
  魏晋士人熟读《庄子》,遭逢乱世,言行每有过人之处;但归结到根本,还是要觉悟自己的真性情到底是何种情况。人生苦短,若是忽略内在的真我,实在是无可弥补的损失。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