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

第4部分

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第4部分

小说: 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仔细地去理解这句话:我应该变得开心才对。
  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如果你觉得更不开心了,放心,你并不是惟一的一个。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跟你有相同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处理情绪低落的问题时,一味地去关注现实情绪状态和理想情绪状态(或者应当是什么样的情绪状态)的差异只会让你感觉更加郁闷,更加远离理想的情绪状态。这是大脑在事实跟预想不一致的时候所习惯采用的一种策略。
  通常情况下,如果你的情绪不是很紧张,那么当心情和理想状态有所落差时,你并不会注意到轻微的心情低落。但是,如果你的大脑处于“行动模式”——拼命想要解决“我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和“为什么我如此脆弱”的问题——我们反而会因为这种自救的念头而彻底陷入绝境。我们的大脑总是会不自觉地产生各种念头(然后将它们引入意识层面)——比如,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悲伤而孤独的),我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平静而愉快的),以及如果我的情绪一直低迷下去发展成抑郁症的话,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悲惨而脆弱的)。然后,行动模式就开始致力于解决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巨大差异了。
  当行动模式开始以它的方式介入时,这种关注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差异的问题解决方式却只会让你感觉越来越难受。你会在想象中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场景去理解自身问题的根源,你也会预期将来的痛苦生活,努力提醒自己避免那种情况的出现。过去失败经历的记忆和对未来场景的恐惧,会往不断恶化的情绪锁链上再拧一把劲。你过去遭受的创伤越多,当前的心境激发出的负性画面和自我自责也就越多,而你的心智也更容易被那些过去的模式所控制。但是,那些模式在此时此刻看起来简直是千真万确。我们对于无价值感或者孤独的情绪体验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我们把这种熟悉感当成了真实的东西,并没有认识到那其实只是大脑在走老路而已。因此无论家人和朋友怎样劝说,我们都无法摆脱这种感觉的控制。大脑的行动模式始终坚持把行动的最高优先权赋予“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从而导致我们无法放弃心中的执着。于是,我们就会质问自己更多的问题:“为什么我总是表现成那样”,“为什么我没法做得更好呢”,“为什么别人都没有我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什么要受这样的罪”。
  你可能会把这种自我关注,自我批评的大脑模式叫做反省。而心理学家也把它叫做过度沉思。当你沉思的时候,你就会毫无理由地被烦恼本身以及引起它的原因、它的意义和它所带来的后果满满占据。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如果你在过去曾经对悲伤或抑郁的心境采用过某些应对策略,那么当你的情绪再一次变糟的时候,你很可能会采用相同的策略。而那样只会带来一种结果:你会陷入你拼命想要挣脱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从而变得更容易遭到消极情绪的侵袭。

第2章 觉察是一种治疗方式(7)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过度的沉思呢?为什么我们都像卡罗尔那样,明知执着于思索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却依然执迷下去呢?当研究者对那些沉思过度的人提出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非常简单: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深信通过反复地思考可以帮他们克服烦恼和抑郁。他们相信如果不这样做,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
  当你心情低落的时候就会陷入沉思,因为你相信思考能够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研究却表明,过度沉思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在沉思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事实,那就是过度沉思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而是问题本身。
  请想象在一次驾车旅行中,每次你感觉离目的地已经很近了的时候,它却突然离得更远了。这和你内部的情绪世界一样,当你采用行动模式去解决问题时,情绪反而变得更糟了。所以,我们才常常自言自语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如此抑郁;我真没什么可烦恼的”,然后变得更不开心。我们不断地去确认自己和快乐之间的距离,结果却发现离它越来越远。于是我们忍不住提醒自己,心情有多么的糟糕。
  泼出的牛奶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仍然在欧洲肆虐。英国的一位乳牛场的老农场主正在和新来的雇农谈话,这名雇农是来帮忙照料奶牛的,以促使农场尽快从前线的损失中恢复过来。这名雇农已经学会了如何把奶牛召回牲口棚,带它们去牛厩,喂它们食物,帮它们清洗,并且挤出鲜奶,然后把满满的奶桶搬到冰箱里,再搬去搅拌。但是,他在搅拌的时候不小心泼出了一些牛奶,他感到极其不安,就试图用水管冲洗掉那些痕迹。正当这名毫无经验的雇农绝望地看着地上被自己弄出来的一个个白色大坑时,农场主正好走了过来。“啊,”农场主说,“我看到你干的好事了。水一旦和牛奶掺杂在一起,总会变成这个样子的。如果你只泼出了一品脱,看上去就像浪费了一加仑那么多。而如果你泼出了一加仑,那么看起来就会……嗯,正如你脚边的那片汪洋大海一样了。它泄漏了你把牛奶泼出之后所用的小把戏。关掉水管,把这些都扫进排水沟里面去;等牛奶全部扫干净了之后,再用水管冲洗地面。”
  雇农一开始泼出的牛奶和他用来冲洗的水混合在了一起,就全部变成了牛奶的样子。我们的情绪也是类似的。我们竭力想要治疗悲伤的行为只会让情绪变得更悲伤,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情绪和行为看起来像是一回事,并且不断地鼓励我们去改正错误。没有人挥着小旗帜大声对我们说,“等一下,你刚刚感觉到的痛苦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件事引起的了。”没有任何东西“在那里”提醒我们,所以,无论带着多好的初衷,我们都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精。
  讽刺的是,当所有这一切发生了之后,最初引起事端的情绪却可能早已悄悄溜走了。但是我们却没有注意到它的逃跑。我们忙着摆脱它,并且在挣扎的过程中制造出越来越多的痛苦。
  反复沉思总是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它只能让我们的痛苦加剧。它是一种试图解决自己根本无法应付的问题的盲目英雄主义。总而言之,在解决烦恼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另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第2章 觉察是一种治疗方式(8)
沉思的替代法则
  如果卡罗尔在打扫房间的时候,能够把情绪联系到其他方面,也许就不会跌进思考的旋涡里面了。她可能会意识到,其实最初的情绪感受只是一阵短暂的伤感,每当和朋友一起欢度的夜晚结束,她常常会有类似的感受。朋友的离去会引起伤感。这当中并不需要挖掘更深的原因。但是我们却不喜欢伤感,因为它很快会让你觉得自己犯了什么错,或者有什么缺陷;于是我们把这种现实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异交给智力去解决。由于我们无法接受痛苦的信息本身,所以我们就试图射死信息的传递者,同时也射伤我们自己。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可以应对当前出现的负性情绪、记忆和思维模式。进化的过程赋予我们某种可以替代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而人类才刚刚开始意识到它的作用。它就是觉察(awareness)。
  正念:觉察的种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很早就熟悉这种替代性方法的功能。只是行动模式掩盖了它的力量。这种功能并不是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觉察本身。我们把它称做思维的存在模式。
  我们不仅仅思考事物,同时也通过感官去体会它们。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和回应万事万物,比如郁金香、汽车以及一阵冷风;也可以觉察到自己的经验本身。我们对事物和情绪具有天生的直觉,不仅仅通过头脑去了解事物,也通过心灵和感官。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觉察到自我的思维;思维并不完全是意识层面的内容。存在模式和行动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并不是说它们中哪个更优,而仅仅是不同。存在模式可以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方式去生活,去理解情绪、压力、想法和身体状态。它是一种我们早已拥有的能力,只是被忽视和未得到开发而已。
  头脑的存在模式是对行动模式所引起的问题的解药。
  通过培养存在模式的觉察力,我们可以:
   跳出思维的局限性,摒除冰冷的思考,直接而经验性地去感受这个世界。或许我们将能够为自己打开由生命赋予的通向快乐的无限可能性。
   把头脑中的想法当做来去自如的浮云,不拘泥于字斟句酌。我们可以把那些关于自身不完美、不可爱以及一败涂地的想法仅仅当做是想法——而不是真实存在的状态,然后比较轻松地去对待它们。
   开始学会每时每刻都活在当下。当我们停止对过去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就会发现很多一直以来忽视掉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远离抑郁的侵犯,获得平和而丰富的生活。
   关闭头脑中的自动化思维。对我们自身有更多的觉察——通过感觉、情绪和思维——来帮助自己达成真正想要完成的目标,让自己成为更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 回避那些会让我们的情绪一落千丈的思维陷阱。当我们拥有觉察能力时,就能够在最初的阶段识别出那些会让我们陷入抑郁的情境,并进一步阻止自己越陷越深。
   不要因为此时此刻的不如意就把生活推向某个特定的方向。我们会发现,希望事情变得跟当前状态不一样的想法,正是沉思开始的标志。
  本书的下面章节将会详细介绍,如何培养觉察的能力。它的核心技术就是正念。它能够深刻地改变你的生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3章 尝试正念(1)
体会每一口的滋味
  一位知名的旅行作家被邀请去参加一个地位显赫的日本家庭的宴会。这位主人邀请了很多的客人,并告诉他说,当晚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宣布。宴会上有一道菜肴是河豚肉,这在日本是极其精致的食物,因为河豚*有毒素,只有技艺精湛的厨师才能将毒素完全剔除。因此,提供这种鱼肉作为菜肴实在是非常盛情的款待。
  作为被热情款待的客人,这位作家怀着极大的期待接过盛有河豚肉的盘子,有滋有味地品尝着每一口食物。这种美味真的不像以往任何一种他吃过的东西。他对河豚肉的精致口感深深着迷。不需要任何夸张,这种鱼肉真是很令人赞叹,是他吃过的最好的食物。就在这时,主人突然宣布说其实作家所品尝的鱼肉只是一种普通的鱼类。另一位客人吃到的才是河豚,但他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次的经历让作家领悟到了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并非这种罕见而昂贵的食物有多么美味,而是如果你仔细地去体会每一口的滋味,那么即便是普通的食物也会十分出色。
  保持觉察状态
  当那位作家在品尝一块普通的鱼肉时,他体会到了一种不寻常的经验。这种经验的产生来自于他关注事物方式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某种觉察。宴会的主人艺术性地安排了一个情境,使得这种转变得以发生。而本书最基本的课程就是学习如何用上述方式去关注每一种经验,并改变这些经验的性质。这种被称为正念的觉察,不仅仅是全神贯注地去关注某件事物,更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关注事物——改变你关注事物的角度。
  当被问及对事物的关注时,大部分人都会说我们已经在关注了——我们必须把所有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做好。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我们长期处于抑郁状态,那么关注的程度可能已经过高了——至少对于那些因心境低落而产生的痛苦。但是,大部分人所采用的注意方式(特别是在抑郁的时候),其实只是一种视觉通道的注意。正如第2章中所提到的那样,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倾向于放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面。任何大脑认为与当前问题无关的事物都会退出我们的视野。通过正念,我们可以看到某一时刻生活的全部面貌,而不会任由思维将我们带往某个并不想去的地方。正念可以把我们从反复的沉思中释放出来,从行动模式的监牢中逃脱出来,不再陷入更加痛苦和抑郁的深渊。
  正如我们在上一章中提到的,正念是指通过有意的注意和对事物不做评价的方式而产生的一种觉察能力。它是一种从行动模式向存在模式转变的方法,让我们可以在行动之前接收到某个经验的全部信息。因此,正念就是指我们暂时搁置评判标准,把对未来的目标放到一边,接受当前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理想的模样。它还意味着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情境,哪怕情境会引起诸如恐惧之类的情绪。正念是指有意地关掉那些习以为常的自动思维模式——比如,对过去的反思,或者对未来的担忧——用全身心的觉察来整合事物当前的状态。它还意味着想法只是大脑短暂的精神活动,并不是现实本身,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身体和感观去体验事物,而不是用未经检验的习惯去思考的话,我们就能接触到生活的本来面目。
  正念并不是投注更多的注意力,而是用不同的方式,更加智慧地去关注事物——用完整的思维和心灵,用身体和感观的全部资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3章 尝试正念(2)
你也许很难相信我们平常注意事物的方式是多么地有限。为了证明这一点,你可以尝试一下这个简单的练习,让思维有意识地、不带评价地向一切经验开放,你将会感受到那些经验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你面前。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请允许这种体验维持几分钟。如果你觉得现在还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请稍后等你有空的时候再进行尝试。
  专栏3—1
  吃一粒葡萄干:正念力量之初体验
  1。拿起
   首先,拿起一粒葡萄干,把它放在手掌上或者夹在拇指与其他手指之间。
   注意观察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