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浅谈写作 >

第11部分

浅谈写作-第11部分

小说: 浅谈写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的描写则重点是点明地点——优待号囚室。真实、准确,把时间地点结合起来写。

  这是一间囚室。

  这间囚室,四壁都用白纸裱糊过,虽过时已久,裱纸变了黯黄色,有几处漏雨的地方,并起了大块的黑色斑点;但有日光照射进来,或是强光的电灯亮了,这室内仍显得洁白耀目。对天空开了两道玻璃窗,光线空气都不算坏。对准窗子,在室中靠石壁放着一张黑漆色长方书桌,桌上摆了几本厚书和墨盒茶盅。桌边放着一把锯短了脚的矮竹椅;接着竹椅背后,就是一张铁床;床上铺着灰色军毯,一床粗布棉被,折叠了三层,整齐的摆在床的里沿。在这室的里面一角,有一只未漆的未盖的白木箱摆着,木箱里另有一只马桶躲藏在里面,日夜张开着口,承受这室内囚人每日排泄下来的秽物。在白木箱前面的靠壁处,放着一只蓝磁的痰盂,它象与马桶比赛似的,也是日夜张开着口,承受室内囚人吐出来的痰涕与丢下去的橘皮蔗渣和纸屑。骤然跑进这间房来,若不是看到那只刺目的很不雅观的白方木箱,以及坐在桌边那个钉着铁镣一望而知为囚人的祥松,或者你会认为这不是一间囚室,而是一间书室了。

  如《风波》中开头的写景,是通过“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交代夏天枯热的傍晚,写出气氛。点明时间、地点。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

  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

  土场上波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峻青的小说《党员登记表》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气氛的例子:

  暴风雪在飞扬着……

  一九四三年的海莱山区,颤栗在凛冽的寒冬里。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了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它可以任意地蹂躏他们,毁灭他们……

  (3)刻划人物

  通过对陈设的描写,起到刻划人物思想、性格、好恶。《死魂灵》中对地主泼留希金的屋里有大幅描写,就属于这个范畴,通过那些不值钱的,捡来的东西,来刻划地主泼留希金的贪婪、吝啬。这里引用一个片段供大家欣赏:

  天花板中央挂一个烛台,套着麻布袋,灰尘蒙得很厚,至于仿佛是蚕茧。屋子的一角上,躺着一堆东西:这都是粗货,不配放在桌上的。但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呢——却很不容易辨别;因为那上面积着极厚的尘埃,只要谁出手去一碰,就会很象戴上一只手套。从这堆垃圾中,极分明的显露出来的唯一的物件,是:一个破掉的木铲,一块旧的鞋后跟。

  (4)推动情节的发展

  环境的变化暗示了事件情节的发展过程,象《水浒传》中《风雪山神庙》。写林冲,写由小到大的下雪过程,

  写大雪压倒了草屋,逼迫林冲躲进山山神庙,躲过了大火,逃出浩劫。反复地写下雪的过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和故事发展的过程相呼应的。

第六章·写作的表达方式(描述与论说)(8)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    二、叙述

  叙述,是概括地介绍、表达人物事物的身世和背景,它和描写是有区别的。

  描写,是细致的刻划。

  如莫泊桑《项链》开头的叙述:

  世上有一些漂亮迷人的女子,仿佛是命运安排错了,生长在职员的家庭里;她便是其中的一个。她没有陪嫁费,希望渺茫,压根儿没法让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男子认识她,了解她,爱上她和娶了她;她只好听之任之,嫁给了*一个小科员。

  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

  明日书店要出一种期刊,请柔石去做编辑,他答应了;书店还想印我的译著,托他来问版税的办法,我便将我和北新书局所订的合同,抄了一份交给他,他向衣袋里一塞,匆匆的走了。其时是一九三一年一月十六日的夜间,而不料这一去,竟就是我和他相见的末一回,竟就是我们的永诀。

  1。 叙述的要素

  (1) 环境

  环境是指人物活动和故事演进的时间、地点。时间是指年代、年月日甚至时、分、秒。怎样交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视文章需要决定,可虚可实,可明可暗。地点是指广泛的社会背景和具体地点二个方面,它一般与时间的交代是分不开的。

  曹靖华《小米的回忆》有这样一段:

  一九三四年二月,我利用寒假,专程由北平赴上海,去探望阔别已久,殷切怀念的鲁迅先生。在国民党反动统治“寒凝大地”的气氛中,我直接落脚在当年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他的寓所——大陆新村九号。我住在三楼上,二楼就是他的卧室兼工作室。

  也有的小说在前面没有点明时间,在后面点明。象阿Q正传,它是记录广泛的社会背景,记录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的江南农村。直到第七章《革命》才点明了具体时间。如: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

  还有一种是笼统的点明时间,反映莫一个时代。象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没有讲明是那个沙皇时期,他反映的是整个沙皇时代小人物的形象、心理状态,没有必要点明具体时间,对时间的要求是很笼统的。

  一般来讲,记实性的文章,象*、游记,时间、地点要求真实准确,交代清楚。小说性的文艺作品,象小说、戏剧、相声、小品等;时间、地点是虚构的,影射的。

  (2) 人物

  人物在写作中,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一般都有三个要素。那就是人物的身份、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外貌。这三方面一定要交代清楚,不可以模糊。

  如《二十七号牢房》中对“老爸爸”身份的介绍,是一个概括介绍的例子:

  “老爸爸”名叫约瑟夫。贝舍克,是一个六十岁的老教员,教师联合会的主席。他比我早八十五天被捕,由于草拟一个准备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改进教育的计划,得到“阴谋反对得意志帝国”的罪名。

  再如:《套不住的手》中对陈秉正老人性格的介绍,是一个性格介绍的例子: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大队成立起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剥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力气没处使,所以又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项链》中对罗瓦赛尔太太的描写,是一个外貌介绍的例子:

  晚会那天到了,罗瓦赛尔太太十分成功,她比所有女人都漂亮,又优雅又妩媚,笑容满面,快活得发狂。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六章·写作的表达方式(描述与论说)(9)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3) 事件

  事件就是故事。交代故事,必须说清三个方面:起因、发展过程、结果。

  起因、发展过程、结果在写作中必须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对故事、人物产生模糊印象。

  例如:《促织》的起因是这样介绍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结果是这样交代的:

  (成名)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还有小说《百合花》起因的介绍: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注:环境、人物、事件、是叙述的三要素,叙述时必须交代清楚。它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2。叙述的顺叙

  (1)顺叙

  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为顺叙。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叙述方式,好处是层次清楚,情节连贯紧凑,有头有尾。但对时间跳跃大的体裁不好处理。因此,写时有悬念,有跌宕起伏的地方要详写,次要的略写,不要无论大事小事全部详写,更不应该平铺直叙,象记流水帐。

  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一节,就是按时间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武松告别宋江分手后的当晚——次日早上上路——在路上,路过阳谷县——进入景阳岗打虎。

  还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文章按时间顺序,根据吴吉昌在十年浩劫时期的主要斗争经历划分为五个部分,以赞扬他为了完成党的嘱托,坚持科研,百折不挠的崇高精神境界。1。背景;2。嘱托;3。概述吴吉昌为完成嘱托的斗争。

  第一部分:牢记嘱托,经受毒打、批斗和严重疾病,毫不屈服。

  第二部分:被迫离村,早出晚归,帮助外村创新纪录。

  第三部分:*倒台,吴获解放,全力以赴搞科研,在产量、株型等多方面取得成就。

  第四部分:吴带着“双杆棉”出席全国棉花栽培技术协作讨论会。

  第五部分:粉碎“四人帮”后,勇攀高峰,取得“多杆两层”新株型的科研成就,解决了棉花脱蕾落桃这个科学难题。

  (2)插叙

  插叙是在顺叙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时,由于文章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故事的叙述,插入一段与顺叙时间不一致的叙述,这就是插叙。从位置上看,插叙是夹在顺叙过程中的,而倒叙在顺叙之前,先写结果或后发生的莫一事件,再依次叙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

  插叙的方式:分三方面。

  插入对往事的回忆

  象《故乡》: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

  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⑵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说明来历

  象《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从此,树影斑驳的村道上,人们每天都看见吴吉昌弯着残废的手,拖着打伤的腿,艰难地跪在地上打扫。人们记得,这街道两旁的白杨树,还是几年前吴吉昌领回来的奖品。那时,县里要奖给他一辆自行车,吴吉昌拒绝了。他说:“成绩是大家的!”他要求改奖一千棵白杨树苗让全村栽种。如今,这些白杨已经有碗口粗了。可是,为全村赢得这些荣誉树的人,却受到这样的折磨。白杨在迎风呼号,那是为老汉在呜咽,还是因不平而愤怒?!

  补充说明

  象《赤壁大战》: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用这一段插叙,表现鲁肃善于利用外交手法,善于利用私人关系影响对方,达到目的。

  (4)倒叙

  不按时间发展先后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经过,把后发生的事提到前面去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顺序叙述先发生的事情,叫倒叙。即结局——发生、发展——结局。倒叙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富有吸引力。倒叙能够突出重点,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文章波澜起伏。

  象鲁迅的《伤逝》的叙述方法,可以表示为:子君死后——与子君的结合又分离的过程——子君死后

  从情节的发展来看是:现在——过去——现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六章·写作的表达方式(描述与论说)(10)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3。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是指作者站在什么角度来写,来进行叙述。叙述的人称有二种,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是以“我”或“我们”的口气进行叙述。把“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叙述下来。给人的感觉真实亲切,便于内心的独白,便于描写内心世界,抒发情感。缺点是,必须是“我”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不能写听不到,看不见的东西。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有二种情况,一、可以是作者本人,也是文章里的人物。在反映真人真事的文章里“我”或“我们”是作者,,原则上是不能虚构的。二、在虚构的文章里“我”或“我们”不等于作者。“我”或“我们”是作者虚构的一种写作方式的写法。

  象鲁迅的《孔乙己》,曹靖华《小米的回忆》等。

  (2)第三人称

  是以局外人的口气,向读者讲述故事和事情,这就是第三人称的写法。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