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智慧-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别用图片和朗诵的录音和大家一起鉴赏一下,领略但丁《神曲》的艺术魅力。但丁写的《神曲》用了中世纪惯用的梦幻作品的形态,他自己是主人公,写了他三十五岁的时候,怎么去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堂。开首的第一句诗是“在人生旅程的中途”,也就是1300年,根据当时的教义和中世纪的习俗,认为人的寿命是七十岁,但丁当时三十五岁,所以他说在“人生旅程的中途”。有一天他突然在一个幽暗的森林里迷路了,迎面有三头野兽张牙舞爪地向他扑来,分别是狼、狮子和豹,他于是大声呼救。这个时候,维吉尔受比阿特丽斯的委托领他走出黑暗的森林,并作为向导带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但丁笔下的地狱像个漏斗。但丁从幽暗的森林走出来,经过一个走廊,一条波涛滚滚、阴森恐怖的地狱河,有老头划了一只小船,把维吉尔和他带到地狱的第一圈。第一圈聚集了一批古代的诗人和哲学家,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因为他们生活在耶稣诞生之前,所以他们没有接受宗教的洗礼,他们是异教徒,在地狱的第一圈等待审判。下到地狱的第二圈,碰到很多鬼魂,他们生前贪色,死后在这里接受惩罚,狂风吹着他们撞击石崖。第三圈是贪食的鬼魂,他们站在冰冷的瓢泼大雨中淋着雨接受惩罚。第四圈是贪婪的人,一种是吝啬,一种是挥霍无度,贪婪的两种形式。这里的鬼魂抱着大石头互相撞击。第五圈是生前喜欢愤怒的鬼魂,他们淹在一条乌黑发臭的河里。过了地狱第五圈之后,要从一个城门进去,城门上站了三个女妖,头上缠着蛇,非常恐怖,她们是复仇女神。进了城,到了第六圈。第六圈都是邪教徒,他们生前已经生活在基督诞生之后,但是他们不信基督。对他们的惩罚是在烈火中燃烧,火烧火烤。
经过一大片断崖悬壁,到了第七圈,遇到了一批鬼魂,他们生前施行暴力。施行暴力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对别人施行暴力,伤害杀害别人,一种是对自己施加暴力,自杀,还有一种是对自然施加暴力,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破坏生态平衡。这三种施加暴力的鬼魂被浸在沸腾的血湖里接受惩罚。到了第八圈,生前犯有欺诈罪的鬼魂在这里接受惩罚。但丁给欺诈罪列举了十种形态,刚才暴力是三种,而欺诈有十种。有诱奸妇女的、阿谀奉承的、买卖官职的,有以预言为名胡说八道的,有贪官污吏,有伪君子两面派,有盗贼,还有纵容别人犯罪的、挑拨离间的,还有蒙骗造假的。这十种鬼魂都在第八圈,第八圈分十层,分别接受惩罚。比方说,买卖官职的,但丁就把在世的教皇彭尼八世也打进这层地狱接受酷刑,让他倒栽在一个石洞里,朝上的两只脚都被点了火。这里有一幅插图。经过地狱第八圈以后,有一个非常高而陡峭的绝壁,但丁、维吉尔遇到了撒旦。在西方文学里,撒旦经常出现,是邪恶的象征,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各种文学作品里对撒旦的描写。但丁对撒旦的描写非常出色,独出心裁。他描写的撒旦是一个庞大的怪物,有三个脑袋,一个红色,一个白色,一个黑色;每一边有六个手臂,手臂不断地挥动,刮起狂风,把撒旦所在的湖水吹得结成了冰;它的每根汗毛就像一级阶梯,但丁和维吉尔就踏着汗毛往下走。在这儿就进入了地狱的最底层第九圈,这一层都是罪大恶极的鬼魂在受刑,一共有三个。一个是出卖耶稣的犹大,另外两个是谋杀古罗马皇帝凯撒的叛徒,卡西奥和布鲁托。这三个生前犯有叛逆罪的鬼魂就被撒旦用三个嘴巴咬着,这里也有一幅插图。
现在我给大家看一幅当代意大利画家尹切尔蒂画的撒旦的形象,这位画家一生也很坎坷,他曾经参加过反法西斯斗争,身体一直很糟糕,但他始终以但丁《神曲》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作为他一生的事业,画了很多这样的画,其中有一幅就是地狱中的撒旦。这画很有意思,这个撒旦也有三个头,红的、黄的、黑的。有意思的是,每个脑袋的眼睛是大炮,牙齿是刺刀,手爪是导弹,两个角是发射核武器的装置。这是现代人思维中的撒旦的形象,它的邪恶的体现,是用大炮、刺刀、核武器武装起来的恶魔,而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影影绰绰的人,现代人就生活在这个庞大的恶魔的阴影下。这里很多黄的是什么呢?这是金钱。就是说现在的邪恶是用金钱支撑着的,是用金钱驱动的。这就是一位现代画家,用现代人的思维来观察,来思考,最后对撒旦的形象进行了再创作。
但丁认为叛逆、背叛是人最重的罪恶,所以犯叛逆罪的被打入了地狱第九层。游历完地狱以后,维吉尔就带领但丁到了炼狱。地狱里是阴暗、凄惨、恐怖的氛围,炼狱里同样也是生前犯有各种过错的鬼魂,犯了骄傲、嫉妒、愤怒、懒惰、贪财、贪食、贪色,但他们的过错较地狱的鬼魂轻。地狱的鬼魂永世不得翻身,炼狱里的鬼魂经过炼狱之火的洗礼有望得到新生,所以炼狱的氛围和地狱不一样,整个气氛显得比较宁静、明朗,这里可以看到大海,天空也是蓝的。这些鬼魂接受的刑罚也不一样,生前犯有骄傲的在这里,每一个背负着大石头在烈日下走,压压他们的骄气;比如生前犯嫉妒的,也就是红眼病吧,在这里双眼就被铁丝缝起来;生前喜欢愤怒发火的,在这里笼罩在黑烟当中,要发火发不出来。只要他们虔诚地接受惩戒,他们还有希望得到新生。从地狱到炼狱,维吉尔的使命就结束了,只听仙乐缭绕,一片片的祥云飘过来,比阿特丽斯出现了,她带领但丁游览天堂,经过九重天,一直到上帝面前,《神曲》结束了。这就是《神曲》的结构。
但丁和他的《神曲》(4)
我们看到这里,可以感觉到《神曲》讲的好像是很抽象的、虚无缥缈的事情,在地狱、炼狱与天堂里的游历好像距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仔细阅读就感到不尽然。《神曲》有强烈的现实性与时代性,他描写的东西对我们并不遥远、陌生。在地狱与炼狱里,他描写的人间的种种丑恶、邪恶,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而且是屡见不鲜,像贪色、荒淫无耻、公款吃喝、嫉妒、欺诈、买卖官职、唆使人犯罪、造假、两面派、阿谀奉承、叛逆,等等。这些丑恶现象,现实中仍有,尽管时间过去了七百多年,《神曲》里的这些人物好像并不是中世纪的人物,而就是我们周围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人物。但丁对所有邪恶的描写中,分析得最透彻、周密的,是对犯欺诈罪的鬼魂的行为的描绘和揭露。我们可以从这幅图里看出,地狱九圈,每一圈都代表一种邪恶,只是到了第七圈,描写暴力时才分成三层,而描写欺诈的第八圈有十层。但丁把欺诈做了非常细致的解剖与批判。从《神曲》的篇幅来讲,地狱一共三十三歌,从第十七歌到第三十一歌都是写欺诈,也就是说写欺诈实际上占了地狱篇幅的百分之四十。所以我们就觉得,但丁对邪恶的观察极其深刻尖锐,对罪恶的剖析非常仔细,而且毫不留情。跟那些犯暴力罪的鬼魂相比,犯欺诈罪的更可恶,罪恶更严重。因为犯暴力罪是明目张胆的,可以看得出来,甚至有的可以防卫,可以抗争。但是欺诈不一样,欺诈是防不胜防,因为它是用心智而不是用肉体来施暴,它更阴险更狠毒,所以但丁觉得比暴力罪更重,要接受更重的惩罚。回顾现实,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讲的欺诈的种种表现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但丁描写的邪恶也不仅仅是中世纪的邪恶,也是我们时代的邪恶,他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意愿、一种心态,就是对邪恶的憎恨、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完善的期盼。这种心意是共同的,是不分时代、不分国界的,对我们今天来讲尤其有现实意义。所以但丁《神曲》的时代精神很强,很深刻,对我们来讲是很亲切的。我们阅读《神曲》可以产生种种联想,而不是说我们去读一部遥远陌生的文学作品。
《神曲》里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对教权至上的批判、对以神为本的批判、对教会的批判、对禁欲主义的批判、对蒙昧主义的批判,他对知识美德的歌颂,他对世人参与现实生活、投身现实生活的鼓励,这些都是人文主义的表现。比方说他对教权主义的批判,当时教权是在皇权之上,在世俗政权之上,刚才我举了亨利第四的例子,可以看出当时教权怎么驾凌于世俗政权之上。当时教会提出“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也就是世俗政权,是月亮。因为有了太阳,月亮才有光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针锋相对地提出他的“两个太阳说”。他说有两个太阳,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只是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教权和政权互不干预,平等共存,政教分离。他提出两个太阳的观点来批驳教会的日月观点。那么现在我来讲一点,可能大家看评论但丁的文章里面接触得比较少,就是但丁提出的“自由意志说”。但丁说,人受到上帝的种种恩赐,但是上帝对人最大的恩赐是什么呢?上帝对人的最大恩赐是赋予人自由意志。但丁是这么来阐明这个思想的,人究其本性来讲,有各种各样的愿望、各种各样的追求、各种各样的爱。但丁认为这些都是自然的,是人的本性的表现,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上帝赋予了人自由意志,人有了这个自由意志,可用这个自由意志或者说理性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调节自己的愿望。那么那些在地狱、炼狱里接受惩罚的鬼魂,就是在生前没有运用上帝赐予的自由意志或者说理性来约束调节自己的愿望与行为,所以犯下了种种罪孽。而人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要以人为本,就是要能够掌握自由意志,掌握理性调节自己。而这一点,我觉得讲得很好,人是可以主宰自己的,即不是听命于上帝(这是宿命论)或者是要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不是说人对自己的本能、本性无能为力,而是可以主宰自己。这个学说是但丁提出来的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如果他们能运用这个自由意志,对自己约束一下,也不至于走向堕落,他们是动用权力、金钱来干种种丑恶的事情。这个自由意志说,对于我们完善自己的个性、把握自己的命运以及来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很有价值的观点。
下面我来讲一个梦,然后一个悲剧故事,最后讲一个英雄传说。先讲一个梦,也可以说是倒叙了吧。在但丁出生以前,但丁的妈妈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梦。这个梦后来有种种解释,但丁之后的一个意大利作家薄迦丘,在《但丁传》也做了解释。但丁的母亲怀孕临近分娩的时候,有一天梦见自己在高高的月桂树下,周围是一片翠绿的草坪,看到一个小孩儿爬上桂树吃果子,还去摘桂树叶子,又喝清澈的泉水。但是,这个小孩忽然摔下来,变成了一个牧羊人,再一眨眼这个牧羊人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孔雀。但丁的母亲吃了一惊就醒来了。没过多久,她生下了但丁。薄迦丘解释,这棵高高的桂树就是指古典诗人。我们知道在古时候,优秀的诗人被称为桂冠诗人。用桂树的叶子做成桂冠进行加冕叫桂冠诗人。这个小孩在树下喝泉水,泉水意味着哲学思想。薄迦丘解释,人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喝点水,同样人在吸收精神食粮的时候,要同时接受一些哲学思想,那些知识才能消化,变成精神上的营养。小孩爬上树摘果子,是说但丁将来会吸取古典诗人的思想和艺术的精华。这孩子变了牧羊人是说,长大了的但丁就是一个不但能写而且带领人们前进求索的人物。变成孔雀,象征着但丁后来创作的《神曲》。因为孔雀是非常漂亮的,有美丽无比的羽毛,有翎眼,有轻盈的步履、高贵的神态,《神曲》有精妙的构思、严谨的结构、优美的文辞和韵律。这样一部美妙无比的文学作品就像孔雀、就像天使般的羽毛,《神曲》有一百歌,就像孔雀一百只翎眼;《神曲》的风格是高雅的、明快的,就像孔雀轻盈的步履;《神曲》典雅、流芳百世,就像孔雀的肉体芳香四溢,不会腐烂,是永恒的。薄迦丘把但丁母亲的梦做了这样一番解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但丁和他的《神曲》(5)
但丁《神曲》里描写了一个非常动人的爱情悲剧,保罗与弗朗西斯卡。这在但丁《神曲·地狱》第五歌里描写到,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地狱的第二圈。维吉尔与但丁游到地狱第二圈看到一群生前犯贪色罪的鬼魂,在狂风中飘荡,撞击山崖。其中有一对鬼魂向但丁飘荡过来,向但丁叙述了他们的悲惨遭遇。男的叫保罗,出生在贵族世家,女的叫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东部的海滨城市里米尼,所以也有人叫她弗朗西斯卡·达里米尼,就是里米尼的弗朗西斯卡。保罗的家庭考虑政治上的利益,就和弗朗西斯卡的家族联姻,把弗朗西斯卡娶过来,给保罗的哥哥做妻子。弗朗西斯卡和保罗的哥哥没有感情,是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一场政治联姻,完全是政治利益驱动的结合。也有一种说法,说保罗的哥哥其丑无比,弗朗西斯卡很美丽,出于这种原因两人没有感情,而保罗年轻英俊,爱好广泛。所以弗朗西斯卡嫁给保罗哥哥后,常常和保罗谈心,一起阅读文学作品。我们知道,十三世纪,法国的骑士小说在意大利非常流行,而骑士小说里很多是写爱情故事的。有一天,保罗和弗朗西斯卡在一起阅读一部法国的骑士小说,他们读着读着就被小说里描写的爱情故事所激动与感染,两人萌发出爱的火花。这件事给保罗的哥哥发现了,保罗的哥哥就把两人杀害了。在地狱里,他们向但丁叙述了他们的爱情悲剧。但丁听了以后,非常感动,当场晕倒了。这里反映了但丁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他一方面认为保罗和弗朗西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