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谁的荷尔蒙在汉朝飞 >

第3部分

谁的荷尔蒙在汉朝飞-第3部分

小说: 谁的荷尔蒙在汉朝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百,谣言居然散开了。

  古话说众口烁金,意思就是说的人多了,连金子也要被融化,何况是人?

  所以当谣言散开的时候,老百姓被刘邦几人这么一忽悠,立刻把县令的脖子抹了。(老百姓也未免太好忽悠

  了!汗一个先。)

  再来就是造势。等进了城以后,之前刘邦手下那几个爱瞎编乱造的家伙,一进城就四处宣传刘邦是什么赤帝,

  白帝是他老子,是乱世巨星,搞得大家都崇拜刘邦,尤其是年轻人,组成了粉丝团亲卫队,蜂拥着搞仪式推举刘邦

  为沛公。

  其过程大致情景就跟项羽集团差不多,用的都是一个模子:先把人召集起来,确定造反动机,宣布造反目标,

  接着部署造反势力,最后就是行动。

  由于秦朝把注意力放在了陈涉身上,其他地方势力无暇顾及,让他们自身自灭。对刘邦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盘

  盘肉鸡等着自己点杀。    

  俗话说,杀鸡焉用牛刀。

  刘邦没有牛刀,倒是樊哙正好有把杀狗刀,于是刘邦点了胡陵、方与两道菜,派樊哙和夏侯婴去取。

  由于樊哙是杀狗出身,以前举刀宰狗,如今却挥刀砍人,颇有些兴奋,再加上夏侯婴又是个急性子,两人带兵

  一路狂奔,兵临城下后,一点没减速,打算就这个速度冲进城去。

  由此可见,两个人的想法很简单,打仗嘛,不搞那些弯弯绕,你带点兵,我叫上点人,真刀真枪的干,干死

  谁,算谁倒霉。

  但结果是,对方不跟他们玩,连挂了好几天的免战牌,气得两人不断地表示要与敌人的家属、乃至祖宗强行发

  生肉体关系。

  就在两人商议如何施暴的时候,刘邦把两人叫了回去,原因很简单,刘邦老娘死了,不能吃荤,所以肉鸡先不

  吃了,都回来喝丧酒。

  当时,所有人都搞不懂刘邦是怎么想的。在秦朝地盘上光明正大地挂丧,换谁都想来吃这一道菜:你家不是死

  人了么,再来杀点人,到时候一起办丧事,方便。

  于是泗水郡的一支饥饿的秦军,忍不住嘴馋,吞着口水来吃刘邦这道菜。

  而刘邦等人都到齐了后,告诉大家,丧事暂时不办了,先打仗。

  众人正在为刘邦丧母酝酿感情,忽然说要打仗,于是,只能化悲愤为力量,和这支秦军大战了一场。

  显然,悲愤的力量大于饥饿。刘邦军得胜后,果然连同那些战死的人和自己老妈的丧事一起办了。

  说实在的,刘邦这一招怪阴险的,人家闭门不战,他就办丧事,大开城门引兵来战,打完后,就顺着人家来路

  再打回去。

  刘邦领兵一路打到了泗水郡的薛县,与当地秦军发生武装冲突,而后开战。

  开战的结果是,秦军比刘邦军跑得快,秦军当官的跑得比兵快。郡守作为当地最高长官,速度自然是第一的,

  连窜三座城,结果还是被刘邦军抓住宰了。

  正所谓狼多羊少,可以吃的秦军虽多,但毕竟不够狼分,所以一些小狼便成了大狼的羊,而且还是肥羊,非吃

  不可。

  所以正当刘邦一路凯歌的时候,在丰邑看家的雍齿受魏国的一个家伙的点拨,忽然醒悟跟着刘邦混实在没前

  途,一时把持不住,就当了二五崽,归顺了魏国。

  这可不得了,刘邦自己就是造反的,居然还有人敢造自己的反,气得刘邦拖了好几车人,再次一路狂奔回家,

  准备把雍齿海扁一顿,结果一到家,又见免战牌。

  顺便说下,免战牌在古代,有着相当高的防御力。举个例子:刘邦带了五千人回去(人数算多了),雍齿有两

  千人。按道理,如果双方单练的话,雍齿是绝对打不过的,所以雍齿守城不战,连门都不出,在城楼上看刘邦唱独

  角戏。

  于是,刘邦只有暴力拆牌,但如果真要攻城,雍齿只是让人在城上面射箭就能灭掉刘邦近一半的人,还不一定

  能进得去。

  就算刘邦拿一半的人进去了,人家在城里埋伏已久,以逸待劳,来个游击战,又得死一半,最后雍齿再来个大

  包围……只怕没个万把人,最好别胡乱攻城。

  所以刘邦急满头是汗,被风一吹就感上风寒,被人抬回了沛县。

  刘邦回家后,整天想着报仇,各地战报又不断飞来,比如项羽,人家一路凯歌,也没听说谁造他的反。又听说

  各地的造反军,大都开始称王了,自己才称个沛公,还被人反了……

  刘邦越想越郁闷,差点憋死。

  萧何与曹参生怕刘邦真的憋死了,感觉是出馊主意的时候了。便提议刘邦与其自己带着人玩,还不如被人带着

  玩,比如拉个靠山,拜个码头什么的,稳当。

  刘邦觉得颇有些道理,毕竟有人靠比没人靠舒服。比如,打群架的时候还可以让老大多派点人;被人造反的时

  候又论不到自己头上,自己还可以带人*,洋气。

  于是刘邦被两人的话一振奋,顿时,病就好了一大半。赶紧把势力分布图拿出来分析,找找看,哪个码头风浪

  小点,哪个老大比较靠谱。

  拜码头不比进茶馆,不是哪家人气旺,进哪家。还是需要很多考究的。

  首先,老大不能太横了。太横了,自己没发挥的空间不说,而且容易被人当出头鸟打;

  再来,老大不能太菜了,太菜了,经常吃不到肉还算了,就怕万一自己忍不住把老大当肉鸡吃了,结果弄了个

  二五崽的罪名,把名声给毁了。

  说穿了,就是中庸,中庸就是王道。

  按此要求,结果刘邦发现,在东阳县,一个叫秦嘉的人,拥立景驹做了楚王,靠着“楚王”这个称号,招了不

  少人马,便觉得此人有前途,至少不像自己没背景,不能借六国称号来招人,于是赶紧收拾重兵细软,前去投靠。

  (注:景驹其实就是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而且还是傀儡,由于其集团势力不及陈胜的“张楚”政权,所以这个

  “楚王”历史上只称其楚假王,或楚代理王)

  本来这个决定只是暂时性的,或者说根本就称不上战略目标,结果偏偏就让刘邦在半路上碰上了一个夺天下的

  关键人物——张良。

  在这个人们活动范围狭小,信息传递全靠嘴巴的古代,能让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凑在一起,霍然率是相当低的。

  就好比一个人,本想找个集美貌与贤惠于一身的女子当老婆,结果只有贤惠没有美貌,显然不合要求。

  而后再娶,结果是个有美貌的泼妇,还不如上一个。

  没办法,继续娶吧,这次美貌与贤惠都有了,却与自己不对心,没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没有默契可言。

  所以这人对每个老婆都是满意不得,又丢不得,最终只能广泛撒网,重点培养,很累很郁闷。

  而刘邦与张良相遇,就可以说相当满意了,如同狼与狈般的默契,豺狼与虎豹般的般配。

  由于张良作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其文韬武略又无人可及,其事迹便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的一笔,差点把史书

  浸穿。

  所以张良这人,值得多费笔墨。。 最好的txt下载网

5、张良遇刘邦,豺狼配虎豹
先翻翻秦朝政府的档案:张良,出于城父(大概在安徽毫州市东南位置),战国时期祖上是韩国贵族,而后被

  抄了家,所以此人极具反叛性,时常宣扬叛逆之言,以此结交歹人,曾有犯罪前科:遣人刺杀秦始皇未遂,后被列

  为甲级通缉犯,至今在逃……

  通过档案可以知道,张良也是个闲不住的家伙,而且相当生猛,刚出道就想干掉秦始皇。比众人抢先了一大

  步,只是这一步迈得太大,结果没站稳,摔了一跤,连滚带爬地缩到众人后面去了。

  至于后来张良逃命的时候遇到黄石公那段传说,看起来太假,但大多史书上面均有记载,反正伟人总要与常人

  不一样,姑妄说一下,且姑妄听一下,无妨。

  传说,一天,张良在沂水圯桥头溜达,有个糟老头一看到张良就赶紧把鞋脱落下桥,然后一脸平静地对张良喊

  道:“小伙子,看到我的鞋没有,给老子捡起来。”

  张良愣了一下,见对方是个糟老头,也就没说什么,捡就捡吧,反正又不会少块肉。

  但偏偏对方相当欠扁,而且料定张良不敢动手,所以还让张良亲手给自己穿上。

  张良本想挥拳揍人的,但发现那个糟老头的脚上,恶臭扑面而来,不断刺激自己的嗅觉神经,现在最好的办法

  就是把鞋给老家伙套上,实在太受不了。

  老家伙见张良差点被熏得晕过去,心里偷笑着,起身便走,走得一段才想起,“这种傻小子不容易碰上。”于

  是,赶紧又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五天后凌晨在此相见。”

  张良在确定糟老头不是打算让他捡鞋、穿鞋后,便满口答应了。由此可见张良的好奇心不一般。

  五天后。

  张良如约而至,却不想,老家伙动作忒快,早在桥上等着了,结果被骂了一顿了,又让五天后再来。

  又是五天后。

  张良见天没亮就飞奔至桥头,结果老头又在那里了。让张良怀疑那老头是不是通宵都守在桥上的。

  自然又被骂,又得等五天再来。

  还是五天后。

  这次,张良为了搞清楚老头是不是在桥上守通宵,半夜就在桥上等着了,结果自己熬了个通宵。

  张良思忖:靠,五天过后又五天,五天过后又五天,还不如捡鞋穿鞋来得畅快。

  于是,张良把心一横,老头如果再说“五天后”,非痛扁他一顿不可。

  天刚蒙蒙亮,老头笑着走来,道:“五……”结果见张良满脸怨气,心头一紧,赶紧改口:“五……吾有一本

  书相赠。”说着掏出一卷东西。

  张良接过书卷,缓缓展开……

  此时,云雾散去,初阳破雾而出,晨曦金光洒落在书卷之上,“太公兵法”几字映着金光飞入张良眼中。

  (注:貌似此书在我国历史上很牛,又名《六韬》,全面地介绍了有关军事的东西,是我国后世许多兵书的原装

  版。)

  原来这个糟老头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黄石公”(其实是民间瞎编的人物)。他告诉张良:“读此书,用

  处很大,连皇帝都可以糊弄,不过得等十年后天下大乱了才能发挥威力,平时是没什么用的。你先看个十年八年,

  把问题搜集起来,十三年后再来找我,谈点心得体会。”说完就闪人了。

  张良此后将书奉若神明,按黄石公说的,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却想不到的是,就在自己寒窗苦读的

  十年后,天下真的大乱了。

  张良憋屈了十年,胸中欲望膨胀得快要爆炸,赶紧拉起了反秦的大旗,无奈张良苦读十年圣贤书,早没了当年

  的生猛劲,旗下居然才收了一百来个人,搞搞抢劫的副业还差不多,要造反,太寒碜了。

  这么一来,就生出了和刘邦一样的念头——找靠山,拜码头。其对象正好是东阳县的楚王景驹。

  而此时,刘邦已加入了景驹集团,还是老样子,没什么长进,本想向傀儡楚王借点人去打丰邑的,结果反倒被派去

  与宁君一起,去迎击秦军将领司马仁的部队,由于对方兵强马壮,刘邦等人都无功而返,在留县整顿,顺便收拾残

  军。

  而张良正好在留县撞见了刘邦。

  张良初见刘邦就认定此子面相不同常人,之前说过了,刘邦的长相具有超常人的魅力,后来张良又打听到刘邦

  这数千人之众里居然没一个正规的军师,便思忖:与其去大公司当小职员,还不如在小公司当领导。

  于是,张良便拿《太公兵法》教刘邦。刘邦虽然不是读书人,但由于吃了不少的败仗,实战经验有不少,就是

  没有理论支持,无法归纳总结。

  而此刻张良拿出钻研了十年的《太公兵法》讲授,使得刘邦一下就融会贯通了,成为了张良的第一个知音。

  而刘邦正值吃了败仗,正在郁闷当中,听得张良把天下格局说得一分不差,而且似乎不拿司马仁当回事。

  要知道,司马仁不是别人,而是章邯的别将,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嘛。(至于章邯,是起义浪潮初期,大秦

  最为强大的*势力,讲到后面就知道他有多猛了)

  张良能这么牛气地对刚吃了败仗的刘邦面前侃侃而谈,是多亏了刘邦比较有自知之明,算得上为人谦虚,否则

  稍有点傲气,早把张良一棍打出门了。

  既然相信了张良,刘邦便带上张良再次攻打司马仁。

  司马仁其实就是一个莽夫,人家叫阵,他就应战,因为他唯一的人生格言就是“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而且

  只对前两个字比较有感悟。

  所以刘邦采用张良计策(至于什么计策,查了半天史书也没查到,估计也就是把人家骗出来后,搞伏兵之类的

  诡计),仅三天时间,便大败司马仁,得司马仁的残军,共五六千人。

  此后,刘邦视张良为明灯。

  刘邦借着张良这盏明灯,连扫好几座小城,此时手下大概有一万人了,比景驹集团的人还多,算是勉强凑够了

  攻丰邑的本钱,该是回去收拾那个二五崽的时候了。

  本来刘邦毕竟有一万人,要收拾一个小小的雍齿也是足够的,但张良却听说项梁集团在不远的薛县,项梁又是

  所有反秦势力当中最有发展潜质的。

  于是,张良便建议刘邦前去投靠,此投靠好处有三:

  其一,投靠项梁后便可借其人马攻打丰邑;

  其二,陈胜集团,分的分(其部下各自为王,如燕王、赵王),死的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