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集体奔三-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让每个人都开始正视自己的逆境生存能力,反映在婚恋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务实,因此“经济适用男”日益吃香。于此同时,“简单方便女”也越来越成为男人择偶的新宠。
简单方便女:
1。做事做人不张扬;不容易一下子引起别人的注意;从不给旁人威胁感;让人放松。
2。没有过多花哨的包装;无论做朋友还是*人;她不是回头率最高的那种;但肯定是平实男人最乐意选择的指向。
3。用情专一;内心善良细腻。
4。不太讲究虚的或者是浪漫的东西;不是说不喜欢;而是撇开了这些东西;她也能知道如何分清虚情和实意。
5。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事物;也善于和对方沟通;做事能考虑到各方面的感受。
6。善于谅解别人;所以和她在一起;一点也不会感觉到疲累和压力。
7。她有很好的内在素质;旁人常常惊讶于她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修养。
简单方便女不做作,清爽简单,洗完脸一扎头发就能出门;不拜金,看淡金钱,能自己养活自己;不败家,奉行物美价廉的购物观,会持家过日子;不复杂,感情经历简单;,不爱折腾,是男人们娶妻的首选。
今年28岁的阿峰在一家五星级宾馆的公关部任职,由于工作关系,接触的都是帅哥美女,他曾经想娶一个性感、气质好、身材好、有女人味、温柔大方的美女回家,但经过几次恋爱,他发现几个女友不是脚踏两只船就是过于追求物欲、对生活有很多要求,让他感觉很累。痛定思痛之后,阿峰终于萌生了要找一个“简单方便女”当老婆的想法。他说:“找一个能体贴照顾我的女孩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家的温暖感觉。”阿峰现在的女朋友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虽没有*的外貌,却是清清爽爽,简简单单,很会持家过日子的那种女孩,就像入口清淡但回味醇香的茶,阿峰和她在一起很踏实很轻松。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离开校园,我们成了毕婚族
才出校舍又进洞房,告别上下铺就上双人床,很多80后的大学生们选择了毕业之后马上结婚,成了名副其实的“毕婚族”。“毕婚族”们一改以前一毕业就分手的“毕分”状态,转变成了一毕业就结婚的“毕婚”状态,前脚刚拿到毕业证,后脚就领了结婚证。打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结婚,我们的爱情死无葬身之地!”的旗号,“毕婚族”成了当下大学生情侣新的生活选择。
“毕婚”一词是相对于“毕分”而出现的,它并不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从某个角度来说,毕婚族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现代年轻人需要通过婚姻来获取稳定安全的社会生活空间,当遭遇到就业压力的时候,有一个稳定而温馨的家,一个亲密的爱人相伴,会觉得很安心。爱人比恋人更容易成为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另外,两人共同走进全新的生活,共同承受就业的压力,共同经历新的挑战,更能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毕婚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剩男剩女的产生。很多毕婚族选择了维持并且延续自己单纯的恋情,也是为了避免步入形单影只的剩男、剩女行列。他们深知,如果没有良好稳固的感情,即使事业有成,也还是会觉得缺了些什么更重要的东西。而在闯荡社会的过程中,一份纯粹的感情更是优秀的避风港和疗养院。
经过有关人士调查,“毕婚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曲线就业”型
临近毕业,某高校一名女大学生在网络上晒出了自己的择偶标准,内容如下:“一张文凭、二国语言、三房一厅、四季名牌、五官端正、六六(落落)大方、七千月薪、八面玲珑、九(酒)烟不沾、十分老实。
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选择“毕婚”,很大程度上是把结婚当作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特殊“出路”。上面这位女大学生的华丽转身,在婚姻方面选择“复古路线”,靠婚姻谋出路的功利性梦想,就被社会戏称为“曲线就业”。
很多匆匆加入“毕婚族”的女性认为,从学校出来就结婚、生子,当个全职太太,就相当于曲线就业了,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了却了终身大事,一举两得。也有一些人在毕业之前就开始在校园里寻觅将来的另一半并很快确定关系,以获得招聘会上“负责安排家属工作”的机会,这样,毕业之前工作就搞定了,还能安心地早点结婚生子,再也不用像其他同学一样为了工作和生活劳苦奔波。
有专家表示,“毕婚族”的产生与现在的就业形势关系十分密切。现在就业形势不好,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的甚至找不到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结婚也不能不算一个较好的选择。
“水到渠成”型
相对于社会上的人们的情感淡漠,很多人都认为大学时代培养的感情更加纯洁,应当珍惜,而延续爱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婚,因此他们都早早地进入了婚姻这座城堡,成为了“毕婚一族”。
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就结婚是因为二人感情稳定,有些不只是谈了大学四年,甚至高中就开始在一起,相恋已经成为了习惯,目前的生活状况也和结婚之后的夫妻没有什么区别,于是就在两人刚刚毕业,工作有了着落而又不太忙的时候,摆摆酒席领个证。这类毕婚族的择偶对象多为同学、学长或是学生时代的朋友。
这类毕婚族的结婚行为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因此未来的婚姻会很幸福,结局都比较圆满。
但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士指出,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就选择结婚,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双方的经济能力、物质条件,以及社会舆论等,都在考验着他们,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经营以后的婚姻生活。
“相亲闪婚”型
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短时间内就开始相亲,速战速决,成为闪婚一族,这类人也算作毕婚族。毕业之后大家都更加现实,很多人经人介绍相亲,双方条件合适、感觉还好的话,就开始谈婚论嫁,两三个月之内结婚的更是不在少数。
这类毕婚族一般都家境较好,大多是毕业之前已经安排好工作,所以不用为将来找工作发愁,但因为双方没有感情基础,出现问题的也比比皆是,当然其中也不乏一见钟情的人结成甜蜜夫妻。
针对社会上对“毕婚族”的种种争议,专业人士认为“毕婚”是当代大学毕业生的一种新的生活选择,本身无可非议,因此没有必要对他们的行为大惊小怪,而应该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观念多元开放是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社会大众应该祝福这些毕婚族,给他们自我思考和选择的空间。
日本就鼓励年轻女性在大学受教育后,毕业嫁作他人妇。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这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社会分工,男人一心拼事业挣钱,女人安心管好家庭。而且,受过教育的主妇在以后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占很大优势,对民族的下一代成长将贡献巨大。但针对我国的现状来看,“毕婚”不会成为热潮,而只是个别同学的选择。
从“毕分族”转变为“毕婚族”,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严峻的现实生存压力下放弃了乐观幻想,转而追求稳定、务实的生活状态。但专家对广大青年提出,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思想、能力、经济、物质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最好是能工作一段时间,基础牢固之后再结婚。因此大学生们选择“毕婚”的时候最好多加考虑,谨慎实施。
。。
闪婚闪出喜与悲(1)
闪婚是2009年兴起的一个词汇,顾名思义,指的是男女双方认识不久便闪电般速度结婚。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网友表示身边有认识不久就结婚的“闪婚”族。闪婚近两年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并且人数在不断增加。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更加追求效率,连恋爱婚姻的程序也开始变得简单快捷。如今,3秒钟爱上一个人,8分钟谈一场恋爱,13小时确定伴侣结婚,再也不是新鲜事了。闪婚族从双方互相认识到结婚,一般都在半年之内,甚至有很多人仅仅认识几天就考虑结婚了。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都会很快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80后朋友们加入到“闪婚”一族中,很多同学、朋友都在没有任何人发觉的情况下突然宣布结婚了。
王新和张莹都是80后,他们在“认识”15天后闪电结婚,可谓是闪婚族里的典型。两人只有一面之缘,基本都是在网上聊天,两人的“了解”和“沟通”全部都在虚拟世界里进行。在哈市某广告公司任职的张宁,在客户联谊会上结识了在某品牌汽车4S店担任销售企划的聂雨。两人四个小时后在MSN上互相加为好友,两天后进行彻夜长谈,六天后拉了一帮好友组团去旅游,旅游回来后就闪电般地领了结婚证。其实他们还算不上是最快的,据说有个做网络编辑工作的女孩,跟一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在网上聊了7个小时后,从没见过面的俩人就去登记结婚了。
在选择闪婚的人中,绝大部分都是80后。70后的婚姻观念比较传统,大多靠媒人或熟人牵线才认识,然后是马拉松式的恋爱,对于结婚万分谨慎,认为婚姻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不能草率。而80后在观念上则相对较新潮和前卫,他们是伴着电视电脑成长起来的,接受新事物较快。在80后的观念里,能否结婚,第一面就能判断了。一见钟情没必要大惊小怪,闪婚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透露说,“闪婚族”一般都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很多人都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思想活跃、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一般从事传媒、IT、娱乐等时尚行业。
还有一些年龄稍大的80后,特别是来自传统家庭或农村的80后,一旦过了25岁就觉得自己年纪很大了,再不结婚就青春已逝。因此,这些80后们急于抓住青春的尾巴,在家长亲戚的安排下见了家庭条件不错、各方面都比较适合的结婚对象之后很快就匆匆嫁人了。这种急于解决终身大事的心理,很可能促成闪电结婚。
另外,也有一部分人是抱着功利目的而闪婚的。这些人一切从实际出发,比如能解决房子问题,工作能有着落,或者有助于升官发财,他们就不会考虑两人是否适合,而是选择马上结婚,这其实是一种*裸的物质交换式婚姻,不值得肯定。
闪婚的逐年增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我们父辈那个时代,规定青年结婚和离婚都必须开具单位证明,而2001年新婚姻法实施之后,单位证明在结婚和离婚的时候都省略了。程序简化,结婚变得容易了很多,离婚也没以前那么复杂,这些无疑促进了闪婚的快速增长。“结婚和离婚更容易了,那么结婚和离婚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一位专攻婚姻家庭法的律师表示。
闪婚是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在婚姻中,家庭责任和义务是维系婚姻的重要砝码,不能轻视。爱情是婚姻的基石,需要双方深入了解。而如今,闪婚这种快餐式的爱情和婚姻会让婚姻家庭变得缺乏理性。闪婚也就造成了“短高快”(认识时间短、激情高、离婚快)婚姻的产生,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闪婚,随之而来出现了“闪离”,也就是结婚之后快速离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闪婚闪出喜与悲(2)
王铭是北京某外企的白领,他去年国庆与一位在网上认识仅一个月的女孩结婚了。两人对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规划与憧憬,但问题在他们结婚之后不久就出现了。
二人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很受宠,都不会做饭,也不做家务。两人平时都是出去吃饭,连衣服都是周末送给父母去洗。后来二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每日因为谁打扫卫生谁没管厕所的灯等生活琐事而争吵,最终激化到无法调和。二人只好又去办理了离婚手续,黯然分手。
2009年9月的一天,一对80后小夫妻上午刚办的离婚,下午又去办理复婚,前后仅4个小时。工作人员通过与二人谈话之后发现,二人离婚的原因竟是家务劳动分配不均,而复婚原因则是彼此气消之后发现事情闹大了,觉得为此离婚不值得,因此几个小时之后就又来复婚了。
在与两个人交流后,工作人员了解到,这对小夫妻婚前有一个书面协议。协议中规定,婚后男方负责做饭,而女方负责洗碗。结果前两天,妻子加班回家较晚,而丈夫没能及时回家做饭,双方就为此争吵了起来。两人干脆第二天就去办理了离婚手续。可到了下午,两个人都冷静下来,这才发现事情闹大了,也觉得为此离婚太不值得,所以下午又去办理了复婚手续。
在80后闪婚族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的是头天离婚,第二天再去办理复婚,最长一“离”一“复”不会超过一周。但这些人的离婚原因都让人哭笑不得,常常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是因为抢卫生间,有的是因为抢电脑,还有的是因为吃完饭谁都不刷碗。而所有复婚理由几乎都是后悔当时太冲动,实际上并没有想过真正离婚。
针对这些现象,专家称,80后一代因为从小娇生惯养,对婚姻的认识过于理想化,缺乏自省精神,喜欢一味地要求对方付出。也有的人结婚的时候过于冲动,没有进化过慎重考虑深入了解便匆匆结婚。然而婚姻与爱情总是存在差异,于是在发生矛盾时便各不相让,婚后出现问题也不懂得自我调适和相互谅解,很容易造成“闪离”和“闪婚又闪复”的闹剧。
对于闪婚,社会舆论看法很多,有关专家指出,对于闪婚族,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区肯定或否定而应当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结婚之前,男女双方需要进行全面的了解、交流和磨合,在观念、兴趣和生活方式上达成共识,并且最好在具备了亲密、吸引、承诺、互补等要素后,再步入婚姻殿堂。这样即使对对方负责,也是维持婚姻长久的秘方。
经历闪婚的双方要理智地看待闪婚可能带来的弊端,要对婚姻负起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