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李贺诗注 >

第3部分

李贺诗注-第3部分

小说: 李贺诗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子,即时为皇太子的萧纲,后为梁简文帝,为帝仅两年,之后五年,国为陈代。

  补其悲,代庾肩吾写此诗。

  诗注:

  椒壁,《汉书·车千秋传》颜师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

  湿萤,萤火虫在夏季多就水草产卵,故称。《礼记·月令》:“季夏三月……腐草为萤”。又《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 腐草能化为萤火虫是传统说法。

  一二句写梁国颓败,粉壁已黃,萤飞殿上。

  台城,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台城少城》:“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江南东路建康府”条载:“台城一曰苑城,即古建康宫城也,本为吴后苑城,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年)作新宫于此,其城唐末尚存。”唐代韦庄《台城》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应教,清王琦:“魏晋以来,人臣于文字间有所属和,于天子称应制,于太子称应令,于诸王曰应教。”

  秋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铜辇,太子所乘之车,借指太子。《文选·陆机<赴洛诗>之二》:“抚剑遵铜辇。振缨尽只肃。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吕延济注:“铜辇,太子车也。” 元王恽《木兰花慢》“甚潇洒清吟,半生梦寐,铜辇秋衾。”

  三四句写当年应教的诗人秋衾寒冷之中,还梦绕太子左右。

  吴霜点归鬓,回到吴地(会稽)时,头发如霜一样白。

  身与塘蒲晚,身体与池塘里的蒲草般衰老。蒲,老可制席,嫩者可食。北宋周邦彦《西平乐·稚柳苏晴》“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即化此。

  五六句写头白身老。

  脉脉,即默默。

  金鱼,指金鱼袋,鱼袋的一种,金饰,用以盛放金鱼符。 唐制,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因而代指高官显爵。

  羁臣,原指被贬谪的臣子,此处指身老困顿之人。

  迍(音谆)贱,意为坎坷不得志。

  七八句写默默永辞高官显位,长守贫贱。

  解:

  刘辰翁评曰:“此拟庾肩吾归自会稽之作,安得不述梁亡之悲?”借庚肩吾之口,抒发郁郁不得志之情。

4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草暖云昏万里春,

  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

  何事还车载病身?

  注:

  此诗作于813年。

  权璩(音渠),字大圭,元和初,擢进士。历监察御史,有美称。宰相李宗闵乃父门生,故荐为中书舍人。时李训挟宠,以《周易》博士在翰林,璩与舍人高元裕、给事中郑肃、韩佽等连章劾训倾覆阴巧,且乱国,不宜出入禁中。不听。及宗闵贬,璩屡表辨解,贬阆州刺史。文宗怜其母病,徙郑州。训诛,时人多璩明祸福大体,能世其家。(《新唐书·列传九十》)

  杨敬之,字茂孝。元和初,擢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累迁屯田、户部二郎中。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文宗尚儒术,以宰相郑覃兼国子祭酒,俄以敬之代。未几,兼太常少卿。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兼祭酒,卒。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新唐书·列传八十五》)

  云昏,云暗,晚春之景。

  万里春,随处是春。元代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可作参读。

  宫花,暗指科考事或宫廷。唐代考试定在春夏之间。

  行人,指诗人自己,离京将行之人。

  汉剑当飞去,写抱负。南朝宋刘敬叔《异苑》:“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

  何事,为何。

  病身,时以病辞奉礼郎官,回归昌谷。

  解:

  命运不济,凄怆郁愤,发而为诗。

5 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注:

  醁醽(音鹿玲),美酒名。 南朝宋刘道荟 《晋起居注》:“﹝穆帝蕉辏滤罚幔侨沾椭诳歪X醽酒。” 又称醽醁,如今日之“茅台”、“五粮液”。

  缃帙(音乡志),浅黄色书套。亦泛指书籍、书卷。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縹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荆!薄

  三四句写今夜喝着美酒,感叹慨带回的书还和离开时一样,指一无成就。

  病骨,参见前诗“病身”。

  底事无,什么事没有,事情繁多。底事,即何事,什么事。

  牛马、枭(音肖)卢,古代赌具“五木”上的名色。赌博时,按名色决定胜负。以卢为最胜,枭为最下。李翱《五木经》:“王采四,卢、白、雉、牛。甿(民)采六,开、塞、塔、秃、撅、枭。全为王,驳为甿。皆玄曰卢,白二玄三曰枭。”元革注曰:“王采,贵采也。甿采,贱采也。”

  七八句是回答弟弟的话,是“枭”是“卢”,是成是败,听之任之,何必过问!

  解:

  故作通达语,表面上“冷静”、“达观”,实则忧伤愤激。

6 竹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

  入水,倒映水中。

  文光,波光。文同纹。

  抽空,竹子中间是空心的。

  绿影,绿色的倩影。

  露华,露水。

  霜根,白色的竹根。

  织,织成席子。

  香汗,代指人或美丽的姑娘。

  裁,剪,此指砍斫成钓鱼杆。

  锦鳞,代指鱼。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也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句子。

  三梁,冠名。为公侯所服。古冠以竹为衬里,有一梁至五梁之分。西汉蔡邕《独断》:“进贤冠,文官服之。前高七寸,后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卿大夫、尚书、博士两梁,千石、六百石以下一梁。汉制礼无文。”《周书》曰:“成王将加元服,周公使人来零陵取文竹为冠。”徐广《舆服志杂注》曰:“天子杂服,介帻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

  一节,有一节可做三梁之一。

  最后两句暗含期盼朝廷重用之意。

  解:

  以竹的靓影比喻人的才学,从竹的一般作用引到为公侯王孙所用,抒发自己为国家效力的希望。 txt小说上传分享

7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注:

  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

  泱泱(音央),水深广貌。《诗·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 

  靥(音叶)黄,古代妇女在面颊上点搽黄粉,作为一种妆饰。靥,酒窝儿,嘴两旁的小圆窝儿,如酒靥、笑靥、靥脯(颊边的酒窝)。

  龙骨,石砌的堤岸。王琦汇解:“龙骨,似指沟边砌石。”

  鸭头,鸭头色绿,形容水色。唐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緑,恰似葡萄初醉醱醅。” 

  别馆,招待宾客的住所。

  泛小觞,即泛觞,水边饮酒,犹指流觞。唐储光羲《京口送别王四谊》诗:“明年*熟,洛东泛觴游。” 

  流浪,犹放浪。放纵,无拘束。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 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嗟余流浪心最狂,十年学剑逢时康。” 

  何郎,三国时期魏国鱼豢《典略》:何晏,字平叔,南阳人也。尚金乡公主(曹操女)。有奇才,颇有材能,美容貌。这里借指沈驸马。

  解:

  同游纪事,略带感伤与慰藉。

8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鎗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注:

  奉礼,官名。《唐书百官志》:“太常寺有奉礼二人,从九品上。”

  昌谷,今河南宜阳。

  鎗(音瞠),鼎类,有脚有耳的锅。

  枣花,枣树花。 南朝梁简文帝 《金乐歌》:“铁鑊种梁子,铜枢生枣花。” 

  前四句写没有宾客往来,吃的也一般,唯有枣树花开与人为伴。

  如意,器物名。梵语“阿那律”的意译。古之爪杖。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三尺许,前端作手指形。脊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或作指划和防身用。又,和尚宣讲佛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 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南史·韦叡传》:“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唐张祜《题画僧》诗之二:“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禪心入大乘。”按,近代的如意,长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现在所用搔痒之具,叫“痒痒挠”、“不求人”,即古时爪杖、如意之遗制。

  角巾,方巾,有棱角的头巾,晋、唐私居所戴。为古代隐士冠饰。《晋书·王导传》:“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復何惧哉!”

  五六句写家居生活,有隐居意。

  犬书,家信。《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羈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繫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 。其后因以为常。”

  鹤病,指妻子卧病。 王琦汇解:“古诗:‘飞来双白鹤,乃从西北方。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啣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自摧頽。’诗用此事,当因其妇卧病故歟?” 

  游秦,指入京为官。长安属秦地,因而唐人多用“秦”代长安。

  七八句写虽有家信往来,但妻子生病,令人懊悔不该出来做官。

  土甑(音赠),即瓦罐。甑,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食物。

  山杯,以竹节、葫芦等制作的粗陋饮器。北周庾信 《奉报越王惠酒》诗:“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 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诗:“崖蜜松花熟,山杯竹叶春。” 

  竹根,竹根制作的酒器。王琦汇解:“《太平寰宇记》:‘ 段氏《蜀记》云,巴州以竹根为酒注子,为时珍贵。’” 

  九十句写茶叶封着,各种酒杯锁着,来指自己不在家乡。

  船上月,明月照在船上。

  棹(音照),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这里指划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最后两句写明月之夜,溪水中,还有谁在船上划着桨,摇荡着水中的云影呢。亦写不在故乡的山水中。

  解:

  全诗用细节,摹写自己不在昌谷家乡的种种无奈、痛苦和遗憾。

9 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注: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别浦,离别的水边,此指天河。

  暗,俗传七月七日天河隐。

  罗帷,丝制帷幔,丝制帐子。

  一二句写鹊桥相会之日,我却半夜忧愁。

  鹊,喜鹊,古代民间传说天上的织女七夕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引渡桥;叫做鹊桥。《淮南子》:“乌鹊填河以成桥而渡织女。”

  穿线,即穿针乞巧。

  曝(音瀑)衣,晒衣服,旧时有七月七日曝衣之俗。《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 杜甫《牵牛织女》:“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唐储光羲 《樵父词》:“清涧日濯足,乔木时曝衣。” 

  三四句以“辞”“入”写牵牛织女相会已结束,天已将晓。

  分金镜,指分离。后来唐朝孟棨(音启)《本事诗·情感》也有记载: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德言为太子舍人,方属时乱,恐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倘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宣有以信之。”乃破一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然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