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记者经典报道-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驻棉兰领事馆在总结1965年###事件的报告称:“军方以救世主自居;要阻止国家落入共产党统治的恐怖之中;然而他们自己也造成一场残酷无情的恐怖。这场###留下的伤疤要好多年才会痊愈。”另一份英国政府官员的备忘录则提到:“印尼这场行动的规模相当庞大,经常发生令人怵目惊心的野蛮事件。”另一份文件干脆形容印尼是“血流成河”。
这些档案显示,英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的官员是完全支持这场屠杀的。我从中看不到任何对大屠杀行为的忧心忡忡,却只看到他们不断鼓励印尼军方继续蛮干下去。前面引述的档案也一再显示,英国与美国的政府官员完全知道自己支持的是什么样的行动。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一名英国政府官员在谈到印尼军方逮捕了10005人时说:“我希望他们不要把这 10005人全都扔进海里……否则可能会造成航船的海难事件。”
这场恐怖暴行锁定的目标,并不只限于印尼共产党的骨干分子。从英国政府的档案看来,许多受害者是印尼共产党“最无足轻重的成员”,他们“通常只不过是搞不清楚情况的农民,在一个黑暗的夜晚遇上嗜血暴力的恶棍时答错了某个问题”。军方显然在纵容这类行为。
英国对于屠杀实际执行者的纵容更为严重。 1965年,英国在婆罗洲驻扎有数万名士兵,防范印尼入侵英国的旧殖民地马来西亚。雅加达当局先前的有关领土问题的声明,引发了一场所谓的“冲突”。英国的决策人士在私底下承认,他们“并不希望印尼军队分兵前往婆罗洲作战,否则他们将无法全力对付共产党”。
美国则担心英国可能会利用印尼局势不稳从新加坡发动进攻。诚如基尔克莱斯特爵士所形容的,这样做等于是“从背后暗算那些优秀将领”。因此,这位英国大使建议伦敦当局,向这些下达屠杀令的印尼将军们做出保证。他说:“英国政府应该让他们知道,我们不会趁他们清剿共产党的时候发动攻击。”英国驻新加坡的情报官员也同意大使的观点。他相信这种做法“可以确保印尼军方专心致志地完成我们认定的必要任务”。
10月份,英国方面通过美国向印尼将领们传达讯息。这是“一个措辞严谨的口头讯息,内容是向他们保证英国现在决不会乘人之危”。美国政府的档案则证实,这个讯息在10月14日从美国发出的,其内容如下:
“首先,我们要向各位保证,我们无意间接或直接干预印尼内政。其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我们的盟邦也都不会对印尼发动进攻。”
这项讯息大受印尼军方的欢迎,印尼国防部长的一名助理说:“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保证。如此一来当我们解决国内事务时,就不会腹背受敌。”
根据BBC前特派员罗兰?查尔斯的报道,英国政府授权驻印尼大使馆参事詹姆士?莫瑞转告苏哈托,如果印尼从婆罗洲冲突地区调派部队到爪哇,英国军队保证不会乘虚而入。查尔斯后来在自己的书中提到,印尼一家报纸于1980年刊登了一篇报道,称英国甚至协助一名印尼陆军上校,将一支在冲突地区执行任务的步兵旅运回雅加达。查尔斯说:“运兵船悬挂的是巴拿马国旗,在两艘英国战舰护航之下,安全通过了重兵巡逻的马六甲海峡。”
苏加诺(2)
支持印尼军方的第三种方法是宣传战,即通过媒体散播反苏加诺的消息与报道。这项行动是在英国秘密情报局(M16)位于新加坡的“凤凰公园”基地运作的。其负责人诺曼?理达威告诉查尔斯说,“只要能除掉苏加诺,什么事都可以做。”
10月5日,理达威向英国外交部报告说:“我们不能够错失眼前良机。我们应该设法从印尼的局势中获益……我建议我们不要迟疑,而是尽一切所能暗中行动,抹黑印尼共产党在军方和民众眼中的形象。”
外交部回复是:“任何有助于彻底打击印尼共产党的秘密宣传行动或心理战,我们都会加以考虑。因此我们同意你的建议……适当的宣传主题不妨选择诸如中国通过运送武器进行干涉,而印尼共产党协助外国共产党图谋颠覆印尼。”
这份回函还提到:“现在印尼局势不稳。我们希望尽快采取行动,但是手法要高明一点儿……请你依据这几点原则,向我们提供建议方案。”
12月9日,英国情报官员确认:“我们已经依据外交部的原则指示,安排散布一些来源不明的宣传资料。”这位官员还表示,这项工作涉及到“综合运用与协调新闻通讯社、报纸与广播电台等各种宣传渠道,来攻击苏加诺政府”。政府一份档案则提到:这一“攻击的效果相当显著”。英国的类似宣传报道在多家报纸刊登,其内容是谎称苏加诺政府的部长在国外储存有大量资金,而印尼共产党准备发动政变,将雅加达划成几个区,以便大开杀戒。而目前,美国在伊拉克的宣传战也是运用的这类伎俩。
第四种方法是由美国提供一份“黑名单”,协助印尼军方锁定逮捕目标。据美国记者卡西?卡丹尼揭露,这份名单上有5000余人,其范围包括各省、城市与其他地方行政区的共产党委员会成员,以及共产党内群众组织的领导人,包括全国劳工联合会、妇女与青年团体等等。这份名单送到印尼将领手中后,许多人因此而丧命。曾在美国驻印尼大使馆任职的罗伯特?马腾斯说:“得到这份名单后,军方如虎添翼,大开杀戒。我想连我的手上也沾满了血。但这未必是坏事,我们有时候就是要当机断,放手一搏。”
最新解密的美国政府档案并没有对黑名单的细节多加着墨,但却进一步证实了这份名单的确存在。例如,名单中的一部分曾在1965年12月交给印尼当局,“印尼安全机构显然曾经使用过这份名单。因为他们当时对共产党的领导阶层似乎一无所知”。此外,“应印尼政府官员的要求,我们也提供了共产党的友党印尼党和印尼国籍协商会的干部资料”。
最后一种支持办法,就是供应军火。不过这也是最讳莫如深的一种,其实际情况有待于进一步发掘。美国国务:档案指出,过去美国对于印尼军方的支持“应该让军方领袖胸有成竹,知道一旦有需要时,一定可以向美国求助”。美国的策略就是,要“避免在台面上涉入印尼的权力斗争,但在私下要向军方领袖表明,我们愿意尽其可能地提供。助”。
美国援助印尼军方的第一批补给物资是无线电。英国大使基尔克莱斯特表示,。助的目的,是要“协助维持内部安全”,并支持印尼将领“打击共产党的任务”。基尔克莱斯特还补充说:”对于这项任务我认为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去反对或批评的。”
美国历史学家盖布里尔?柯尔克指出, 1965年11月初,美国接到印尼将领提出的一项要求,其内容是有关“武装穆斯林与民族主义青年……以对抗共产党”。最新解密的档案证实了印尼的确曾经提出这一要求。 11月1日,格林大使发电报回华盛顿:
“关于供应小型武器一事,我认为在通知印尼军方说我们准备答应时,应该三思而后行。但我们还是要采取行动,不应该拒绝考虑这种做法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考虑以小规模方式供应。武器最好来自其他国家,表面上与美国政府毫无关联。我们也可以留意其他渠道,必要时协助印尼军方采购军火。”
苏加诺(3)
一份中情局发于11月9日的备忘录主张,美国应该避免“对于。助印尼军方一事过度犹豫。只要我们能够隐秘行事,不让他们或美国政府感到难堪”。备忘录还指出,美国可以运用现行的机制,或者另外建立一套机制,“以合理的数量供应目前印尼军方所要求的物资”。备忘录中有一行文字尚未解密。接下来提到:“小型武器、医药与其他要求项目,都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来采购或转移。”备忘录继续提到:“我们并不建议在这个时候提供印尼军方这类装备。”然而,“如果军方领袖能充分而详细 地说明理由……我们还是可能伸出。手,至少确保他们可以成功,并奠定日后双方合作的基础……秘密进行的武器运送方式,仍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柯尔克指出,美国为了回应印尼军方对武器的要求,同意实施秘密。助,以“医药”代称运送的武器,并于12月4日在美国政府的一次会议上拍板定案。解密档案表示,印尼军方“确实需要这批医药”,而美国也主动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肯定印尼军方的做法”。这些档案并未说明武器供应的实际内容,但其中一份档案提及其数量时说:“与美国在事态发展初期就介入所能得到的利益相比,这批医药花费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英国不但知道美国对印尼军方供应武器,其本身可能也曾扮演类似的角色。英国原本并不想看到美国的军火流向印尼军方,担心日后印尼会在与英国的“冲突”中使用这批武器。英国政府的档案显示,美国国务:”承诺在对印尼将领提供任何支。之前,都会先行与我们协商”。美国固然有可能出尔反尔,但是英国方面先前讨论这种可能性时,一名派驻华盛顿的英国外交官表示:”我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印尼独立自主的威胁(1)
英国政府官员曾指出,印尼军方与共产党之间的斗争“本质上是在争夺印尼经济的控制权”,其焦点则是如何运用印尼的天然资源,是要造福于人民的生活为主,还是要满足企业,包括西方企业的利益。
英国与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支持印尼军方进行大屠杀,以攫取在他们眼中比人民生命更重要的利益。伦敦当局期望印尼改朝换代之后,印尼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冲突”也能画上句号。不过商业利益也同样重要。英国外交部指出,东南亚地区是“某些基本商品的主要生产地”,例如橡胶、椰干与铬矿,“保护这些商品来源、防止它们落入敌人手中,对西方国家而言关系重大”。其实外交部的意思就是:印尼的资源必须继续让西方企业来控制。另一方面,印尼的战略位置也相当重要,是多条重要贸易路径的汇合点。
英国外相史德华在大屠杀发生时写道:
“印尼之所以不能对英国出口业者提供更庞大的商机,原因完全在于这个国家经济状况混乱。如果印尼各方能够像我们期望的那样达成协议,那么我认为英国应该积极参与,设法分享利益。”
一份外交部的备忘录也提出了类似观点,其中认为印尼“正处于经济混乱之中,但它的发展潜力雄厚。美国的出口业者和英国同行一样,相信只要印尼的经济情况得到控制,就将会是一个商机无限的市场”。
在美国国务次卿乔治?鲍尔看来,印尼“对我们而言可能比越南更为重要”。当时美国正大幅度强化在越南的军事行动。美国政府的一份备忘录则指出:“印尼问题关系到一亿人口、庞大的潜在资源,以及战略位置重要的群岛链。”
美国在印尼与越南的当务之急殊途同归。这就是不让独立的民族主义政权站稳脚跟,因为它会威胁西方的利益,而且这会使得其他地区也起而效尤。
苏加诺总统在经济方面的考虑显然与西方的想法格格不入。 1964年,几家英国企业在印尼的分公司被雅加达当局收归国有。当苏哈托坐上总统宝座后,英国外相曾对一名印尼陆军将领表示:“我们很高兴贵国政府已经决定,让印尼的英国企业物归原主。”
1965年印尼10月###发生的前一年,美国驻马来西亚大使致电美国政府表示:“我们在印尼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印尼政府的策略。他们刻意要将美国与英国的势力排挤出东南亚。”鲍尔也在1965年3月说:“我们与印尼的关系即将破裂。不仅美国商人经营的橡胶工厂遭到接管,美国的石油公司也危在旦夕。”
一份上呈美国总统约翰逊的报告指出:“印尼政府主导基本工业、公用事业、国内运输与通讯等,民营企业有可能因此而消失。所有外资企业也必须签订某种产品与利润分享协议。”
整体而言,“印尼当局已经明确表示,其经济发展要追求‘立自主’,摆脱外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影响。”
这是一项严重的威胁,必须予以消除。第三世界的发展一定要完全由西方国家来控制和操纵,绝不能够自己当家做主,这也正是美国与英国外交政策的本质。解密档案对此不时透露端倪。
美英宣传体系经常以冷战为由,替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这种可怕政策寻找借口。就印尼问题而言,主要的威胁来自本土的民族主义。英国政府十分担心“共产党与极端民族主义死灰复燃”。一份美国政府的备忘录推测印尼共产党未来的外交政策:“可能会效法苏加诺,强调印尼的国家利益高于北京、莫斯科或者广义的国际共产主义。”
真正的危险在于印尼可能会从此一帆风顺。美国对许多国家的政策都隐含着这种恐惧。柯尔克与诺姆?乔姆斯基对此论甚详。 1965年9月1日的“国家情报特别评估报告”认为,印尼共产党积极“动员并团结印尼全国……这些行动一旦成功,印尼势将成为低度开发国家的典范。让共产主义再下一城,西方的形象将遭到严重打击”。印尼的关键在于没有耕地的贫苦农民(他们占了印尼贫民的绝大部分)以及广义的土地改革。后者是乡村与小型城镇最重要的政治议题。英国与美国都认为,印尼共产党是无耕地农民与贫民的代言人。
印尼独立自主的威胁(2)
英国政府一直积极与苏哈托建立良好关系, 30年来始终如此。当大屠杀开始一年之后,英国外交部就指出:“我们一定要向印尼当局表示,我们期望两国关系迅速恢复正常。”伦敦当局热衷于与印尼建立“正常经贸关系”并提供协助,而且对新政权表达“善意与信心”。英国政府官员与印尼新任外交部长亚当?马立克举行了会谈,讨论“我们期望两国之间发展出的新关系”。外交部一份内阁会议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