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宝贝计划-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该为小孩买房吗?(5)
而那些汇聚多个名校的学区,往往价格不菲。以上海为例,天平街道因汇集建襄小学、向阳小学、南洋模范中学、位育中学等名校,因而备受青睐。而在浦东,梅园5 街坊因可就读冰厂田幼儿园、福山外国语小学、建平西校等名校,也非常受家长欢迎,房龄近20 年的“老公房”,目前售价在30 000 每平方米左右。
明星学区的房子由于替代性低,购屋和租屋需求都高,需求远大于供给,房价稳,转手也容易。
每年4 月,各地教育局会公布各学校对口居委会名单,在确定感兴趣的明星学校后,投资者可按图索骥。
步骤3 :确认入学条件
由于热门学校僧多粥少,入学资格严格受限,有的甚至年年调整,或拉长入户年限或缩小学区范围等。投资者在购房之前,一定得提前注意。
需要提醒的是,各校对口入学的住宅小区会随着招生计划数与地段生源数的变化而存在变数,因此在购买学区房的时候不能仅凭中介的一面之词。通常,教育主管部门有可能对辖区的学区划分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如果购买的房子正好处于学区边缘,就有可能从一个名校的学区,被调到另外一个普通学校的学区。所以,投资者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购买离学校最近的房子。
另外,按照目前教育局实施的“土政策”,“当一所公办小学的招生数不能满足地段内所有适龄户籍儿童需要时,户口早迁入者优先录取”。越早落户的,入读名校的可能性越大。尽管有人认为学区房是个“毒瘤”,但说实话,相比“关系”、“条子”,学区房显得更为公平些。此外不仅在大陆,在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乃至美国都有所谓的学区房,良好的学区房基本都比周边楼盘贵,且更保值。
以美国为例,学区房的概念非常重要。拥有名校的区域,房屋物业税的税率都比较高,而收缴的物业税大多数都会用于学校软硬件的建设,物业税收入的钱越多,入教育的钱越多,教育质量越高。随着学校竞争力的提高,会吸引很多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入住,房价也会随之越贵,这样物业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就产生了。
2009 年年初,我和一位美国的同学聊天,她告诉我,她的房子在这轮金融危机中跌幅并不大,原因就是该房为学区房。我并不鼓励所有人都购买学区房,若目前所住楼盘学区的学校还算中等,建议您没必要凑这个热闹。因为孩子和爸爸妈妈拥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以及良好的生长环境,比所谓学区更为重要。
而对于购买学区房的投资者而言,若是买来自住,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居住的舒适性。除了要考虑到出行的便捷程度及商业、医疗情况等,还要考虑小区居民整体素质。从投资需求方面考虑,在子女报户口等教育问题解决后,一般会考虑将房子出租,因此不妨考虑面积较小一些的房子,以方便出租及未来转手。
财商小贴士
在购买学区房后,应将小孩的户口尽早落户,因为有的学校要求落户年限在两三年以上,才有资格就读。在具体操作上,户口、房产证最好两本合一,稳妥起见,可将爸爸、妈妈、
孩子的户口落在一起。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永不嫌早的训练
中国的父母很累,买房时要成为“房产专家”,装修时要成为“建材专家”,买车时要成为“汽车专家”,而一旦有了孩子,就得成为“教育专家”。
这一代的父母操心的事很多,相比上代父母“放羊”般的教育方式,我到现在还奇怪:我现在怎么得考虑、担心瓜瓜那么多东西。
我们关注智商(IQ):担心小孩的教育,苦恼孩子们的成绩,对进的是示范幼儿园还是二级幼儿园,对考分是80 分还是90 分斤斤计较。高智商不但代表着聪明才智,也代表着有创意,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关注情商(EQ):我们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中,性格、能力、习惯的养成,重要性远在学业之上。未来的老板不会说,“因为你6 岁就可以背唐诗三百首,我决定把你招聘进来”。情商是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个人能力的总称。在高级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 倍。
我们关注灵商(SQ):就是对事物本质的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高灵商代表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分辨是非,甄别真伪。那些没有正确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人的危害反而越大。
前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曾就此提出21 世纪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更多的人拥有了选择和决策的权利,更多的人需要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中完善自己,也有更多的人拥有了足够使自己施展才能和抱负的空间……大多数人的工作不再是重复的机械劳动,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发明与创造。人们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人们也需要更加紧密地与他人沟通、合作。
在21 世纪,现代企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上优秀,或只拥有某方面特质的“狭义”人才,更需要能够全面适应21 世纪竞争,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不同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广义”人才。如果把20 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特质与21 世纪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作一个简单的对比,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下面这张反差强烈的对照表:
20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21世纪最重要的人才
勤奋好学 融会贯通
专注于创新 创新和实践相结合
专才 跨领域的综合人才
选择热门的工作 从事热爱的工作
纪律、谨慎 积极、乐观
智商 智商+情商+灵商
李开复博士提出的“智商+ 情商+ 灵商”很重要,不过还应强调一下“财商”(FQ)的重要性:
财商(FQ):指理财能力,特别是投资收益能力。财商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但往往会被人们忽略。
目前,世界各地对孩子的财商教育都十分重视。例如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十分流行,有1/3 的英国儿童将零用钱存入银行。5~7 岁的英国儿童需懂得如何得到金钱,并懂得钱
的用途;7~11 岁便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11~14 岁的学生要懂得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14~16 岁的学生要学习预算和储蓄,甚至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
至于被誉为全世界最会做生意的犹太人,对不同年纪的小孩有一套详细的理财教育计划,甚至流行送股票给刚满周岁的小孩当礼物。
日本家长们会教育孩子节省使用零用钱以及储蓄压岁钱,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日本人亦鼓励孩子自力更生,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如今的学校教育,教人文、学科技,反倒忽略了“财商”,孩子从父母的只言片语中,断章取义了解理财知识,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我看来,财商比财富重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谈钱不是件尴尬事(1)
赵本山和小沈阳曾经说过:“人生最可悲的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人生最最可悲的是:人还没死,钱就花光了。”
的确,钱很重要。基于中国的风俗,“钱”一直是个令人尴尬的话题。我们重视金钱,但又讳谈金钱,认为谈钱太俗气。而对于天使般可爱的孩子,又怎么舍得让孩子接触那些“阿堵物”呢!因此,多数父母会对孩子隐瞒家中的财务状况。
中国的家长一方面给孩子零用钱,另一方面却叫他们不要乱花,要储蓄起来,而大部分日常开支又由父母承担,结果小孩子不知钱有何用。如今的父母,只关心子女的学业和情绪,却忽视培养子女正确的金钱观,致使孩子长大后对金钱的使用失去控制。
其实,和孩子谈钱不应该成为一件尴尬的事情。
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是跨出和孩子进行理财沟通的第一步。尽量让孩子了解家庭财务的全貌,例如告知家中的房贷、车贷等状况,可以让孩子体会还钱的压力,感受到父母亲的辛苦,对他们绝对会有正面的帮助。
财商教育越早开始越好
1997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未来的经济社会,人们将面临更多的金融投资风险,在如今的北京、上海,即便在和人吃饭时,几乎每隔10 分钟就有人把话题扯到房子或股票上,且不由自主。在人人参与投资的时代,理财教育更显重要。
对于父母而言,教导下一代理财似乎永远不嫌早。理财能力的高低决定孩子一生的成就。当孩子有数字的观念时,就可以开始让孩子练习拿钱、找钱。父母若能早一点提供正确的指引,谁说不可能培养出下一个巴菲特。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对每个人来说,理财教育越早越好,如果不想因为错误的理财决定而遗憾终生,就必须从小开始接受理财教育。”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推出了一项儿童理财计划——“教会孩子理财的14 种方法”,更是将“理财,从娃娃抓起”推到了极致。
1.介绍金钱的概念
首先向孩子们介绍硬币,教导他们硬币的价值,并鼓励他们把硬币存到储蓄罐里。
2.以身作则
父母在使用信用卡或在超市付款时,向孩子介绍你在做些什么。孩子们都很善于观察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你的行为学到很多的金钱概念。
3.开设一个储蓄账户
向孩子们解释复利如何运转,并向他们展示他们的钱在储蓄账户里如何增值。
4.使用零花钱
给孩子零用钱,原则上信任他们自行决定怎样花,当他们管理零花钱的时候,他们的理财技巧将得到提升。
5.寓教于乐
进行鼓励学习的金钱游戏、黑板游戏、网络游戏和家庭游戏都是可行之策。
6.教会他们犯错
让孩子浪费金钱并用金钱犯错。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育工具。然而,要准备好干预并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帮助引导他们。
7.让他们赚钱
在节假日,模仿创业者,给父母帮忙,这些都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商业和工作的艰辛。
8.教导孩子预算
允许孩子对一项家庭活动进行计划和预算,借以锻炼他们的预算技巧。
9.教导孩子了解信用
帮助孩子理解推迟消费的概念,以及赞成与反对信用购物的理由。
10.介绍税费
孩子通常会对他们初领薪水的扣款感到惊讶。在早期就解释过税费的概念,他们的薪水将符合他们的预期。。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谈钱不是件尴尬事(2)
11.鼓励慈善捐款
尽早向孩子介绍慈善概念,他们将可能成为热切的志愿者和捐赠人。
12.介绍长期计划
教导孩子关于长期储蓄和借款。尽早讨论大学费用、车子、房子和退休,给他们一个有利的开端。
13.教导孩子投资
一旦孩子掌握了基础的银行技巧,就鼓励他们了解股票市场,和孩子一同探索合适的股票和共同基金。
14.教孩子设定目标
许多成功的财政里程碑都是通过目标设定达到的,鼓励孩子设定储蓄目标并为之努力。
从美国的理财教育上看,尽管中国孩子的数理化能力远远超越美国同龄人,但美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态度及建立理财观念的做法上,值得中国父母借鉴。
中国儿童的理财教育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中国父母、孩子往往羞于谈钱。有这么一个笑话:老爸问孩子:“你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孩子回答:“赚很多钱,娶个漂亮老婆。”老爸立刻打了孩子一巴掌,然后再问:“你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孩子的回答改为:“事业有成,有个幸福的家庭。”老爸立刻欣慰地
摸了摸孩子的头。
这当然只是个笑话,但中国孩子如果在父母面前问起关于钱的问题,父母往往会批评:“小孩子,问钱的事情干什么?”甚至有的父母还带着一丝炫耀:“我的孩子从来不过问钱。”
我们的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太小,不会花钱,或者担心孩子乱花钱,索性就让孩子远离了金钱。可智商、情商、灵商都需从小培养,财商若不从小培养训练,难道等孩子长大就自然有了吗?
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懂得花钱,七八岁的孩子连打瓶酱油都不会;拿着百元大钞买支铅笔扭头就走的大有人在;电视里播啥广告,就向爸妈嚷着要买啥;要不就是花钱如流水,盲目攀比,把父母辛苦积攒的学费、生活费拿去吃了、花了。这些不都是财商不够的具体表现吗?
正是由于目前我国家庭及学校对于理财教育的不重视,才使我们的下一代逐渐丧失勤俭、量入为出的美德,许多不具备基础理财知识的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巨额债务成为“卡奴”,或成为一到月底就口袋空空的“月光族”。
从全球趋势来看,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教训后,各国重新正视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巴菲特亲自替时代华纳公司的投资理财教育动画配音;每年4 月是美国的“青少年理财教育月”,每个美国孩子都得忙着学习如何运用银行账号、如何储蓄、如何计算利率等;英国从2010 年9 月起将理财课排进5 岁儿童课程;在台湾地区,金融基础教育也已纳入中小学课程,理财教育逐渐扎根。据了解,美国儿童理财教育的目标要求是:8 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9 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 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11 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12 岁能够制订、执行两周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 岁至高中毕业,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的财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