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增加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保证手中粮食充裕,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到应对世界粮食危机心里不慌,应对粮食超常性波动心里不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心里不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心里不慌。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长远做到手中有粮。手中之粮,来自何方?一是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农业的力度。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以政策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保证粮食生产发展的资源供给,建设粮食后备生产能力,以耕地资源和后发潜力保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三是不断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提高粮食单产,以科技为增产粮食提供支撑。四是不断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健全粮食储备政策机制,加强国有粮食储备管理,以储备保证粮食消费需求。五是不断开展农村广大农户储粮。实行粮食国家储备和农户储备相结合,增强民众特别是农民粮食安全意识,利用社会储备能力,增加社会粮食储备,以社会粮食储备补充粮食需求。
txt小说上传分享
手中有粮,供求基本平衡(1)
我国有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传统:“吃着当年,想着明年;得到丰年,谋着歉年。”手中有粮,是心里不慌的保证。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做到供求基本平衡,保证吃饭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的粮食储备和供给比较充裕。
73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转变,反映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登上几个新台阶,粮食产量不断增加。若以每增加5000万吨粮食为一个台阶,1979年前粮食生产登上四个台阶,达到30000万吨水平。1982年、1984年粮食生产登上35000万吨、40000万吨两个台阶。1993年、1996年粮食生产登上45000万吨、50000万吨两个台阶。1996~1999年,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50000万吨左右。2000~2003年,虽然粮食生产发生较大波动,粮食产量下滑,但仍保持在43000万吨以上。2004年以来,粮食生产稳步恢复发展,连续5年获得大丰收,粮食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粮食产量重登50000万吨阶段性水平,2008年粮食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大幅提高。1978年粮食单产为1685千克/亩,2007年达到了3167千克/亩,增长88%。
从消费水平变化情况看,我国当年粮食产量加上动用少量库存,基本保障粮食供求平衡。近些年来,虽然我国人口逐年增加,粮食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连续几年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自1980年至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00~400千克之间浮动,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人均248千克的最低安全标准。
表7…12001~2007年我国粮食、油料人均占有量情况单位:千克/人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粮食356357334362371380381
油料225226218237236201193
74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95%以上
近些年来,虽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粮食消费逐年增长,粮食消费结构性矛盾突出,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求仍保持基本平衡,大多数主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裕。全国粮食自给率20世纪80年代为981%,90年代达到996%,近10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特别是重点粮食品种供给充裕,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一)稻谷生产发展加快,大米供给基本平衡。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生产和消费国。稻谷居我国三大主粮之首,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稻谷是我国主粮品种中种植范围最广的品种,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首要品种。目前,我国水稻产区遍及全国各地,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稻谷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5,稻谷占商品粮的1/2左右。1997年以后,我国水稻一度连年减产,2003年稻谷产量为16066万吨,比1997年下降20%。2004年以来,我国加大水稻发展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水稻连续5年实现恢复性增长。特别是“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实施以来,一批高产、优质超级稻新品种相继培育成功,创制出优异育种材料30余份,育成28个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株型优的新品种,并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超级稻累计推广1300多万公顷,2007年推广面积达533万公顷,覆盖我国长江流域稻区、华南稻区和东北稻区。超级稻增产稻谷1250万吨左右,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出巨大贡献。2007年稻谷产量达到18549万吨,比2003年增长15%。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生产面积分别达到333万公顷、200万公顷和33万公顷。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手中有粮,供求基本平衡(2)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全国65%以上人口以食用大米为主,大米年消费量11000万吨左右。大米需求弹性较小,南方居民以消费大米为主,北方居民也越来越多地消费大米,大米消费需求呈不断增长态势。大米消费人群的广泛性与大米供给的高度敏感性,决定稻谷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85%以上的稻谷用于口粮消费。虽然大米的消费需求增加,但目前供求基本平衡。
图7…12003/2004~2007/2008年度我国稻谷生产及消费情况
表7…21999~2007年我国稻谷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
年份进口数量出口数量净出口数量
199919132716925257
200024862962027134
200129341869915765
200223801990117521
200325872617423587
2004766390901428
2005521768581641
20067299125305231
20074875134348560
(二)小麦单产提高较快,小麦供给充裕。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各地都有小麦种植。目前小麦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22%,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全国冬小麦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5%,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其中河南、山东种植面积最大。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5%,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保持较快发展,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虽然小麦产量在个别年份出现一些波动,但小麦单产持续提高。近些年小麦增产主要在于单产提高。1978~2007年,我国小麦单产从1230千克/亩提高到3062千克/亩,增幅达到149%。小麦是单产增幅最大、增速最快的粮食作物。
图7…21978~2007年我国小麦产量和单产变化情况
目前我国小麦消费需求较大。其中口粮消费约占85%,种子消费约占5%,饲料消费约占4%,工业消费约占4%。近些年来食用小麦消费量缓慢增长,种子消费量相对稳定,饲料和工业小麦消费量增长较快。2006年我国小麦产量10847万吨,消费量10250万吨左右,当年小麦产量略大于需求;2007年小麦产量10986万吨,消费量10500万吨左右,仍然保持当年产量略大于需求。
图7…32003/2004~2007/2008年度我国小麦生产及消费情况
表7…31999~2007年我国小麦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
年份进口数量出口数量净出口数量
199950521645…3408
200091871884…7303
200173897132…257
2002631697673450
200344732514320670
200*8510893…61692
2005353856046…29339
20066127150978970
200710053072629721
(三)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供求基本平衡。 近些年来,我国玉米生产持续增长。2004年以来玉米产量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2007年达到15183万吨,玉米库存增加,供求基本平衡。从玉米生产发展看,可以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初期,随着杂交育种技术不断成熟和推广,玉米年产量快速增长,从5000万吨增长到10000万吨水平。其中单产提高对玉米产量增长贡献率达到80%左右,面积增加贡献率为20%左右。二是进入21世纪以后,玉米生产继续稳步发展,2006年产量突破15000万吨。这一时期单产提高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降到20%左右,面积增加的贡献率提高到80%左右。2006年、2007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都在2700万公顷以上,占到当年粮食播种面积的1/4。 。 想看书来
手中有粮,供求基本平衡(3)
玉米到20世纪80年代仍是北方地区城乡居民的主食,年食用量约3100万吨,占到当年玉米产量的一半。随着玉米从城镇和农村居*食品种中相继退出,食用量逐年下降。2007年玉米食用量约为1200万吨,仅占当年玉米产量的8%左右。但玉米消费需求增势强劲。一是饲料用玉米需求不断增加。2007年饲料用粮食约18000万吨,其中玉米用量约9400万吨,占饲料用粮总量的50%。当前饲养业正处于转型期,规模化饲养数量较快增长,工业配合饲料和饲养户自拌料用玉米量不断增加,分别比2001年增加1000万吨和1200万吨。二是玉米精深加工业逐步升级。近些年我国淀粉糖、氨基酸、乳酸、变性淀粉、酶制剂、化工醇等精深加工快速发展,产品不断增多,玉米用量快速增加。2007年深加工玉米用量约为2700万吨。三是食用玉米需求恢复性增长。近10多年来,城镇居民玉米食用量增加,食用玉米品种增多,食用玉米产业已出现复兴迹象。因此,随着玉米消费结构的变化,未来我国玉米消费需求增加,实现玉米供求平衡的任务艰巨。
图7…42003/2004~2007/2008年度我国玉米生产及消费情况
表7…41999~2007年我国玉米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
年份进口数量出口数量净出口数量
19997934333342539
2000030104791104761
20013956000359608
2002081116748116667
2003007163910163903
20040252323623211
20050408642186380
20066533099230338
20073544918548831
75粮食价格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稳则百价稳。粮食价格既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粮食价格以及受其影响的食品价格,在CPI的权重占1/3左右。如果粮价大幅上涨,就会影响到消费者特别是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正常生活;如果粮价长期低迷,就会影响农民收益和种粮积极性,从而影响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粮食价格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历史的经验多次证明,一旦粮食大幅减产和投资需求膨胀“双碰头”,经济运行就会出现波动。所以,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对于稳定物价和整个宏观经济形势都至关重要。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迅速上升,而我国粮价却相对平稳。粮食价格保持稳定,主要得益于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得益于我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2006年,国库小麦公开拍卖7次共493万吨;2007年公开拍卖48次共260618万吨。尤其是在2007年3月、9月和2008年2月国际小麦价格大幅上涨期间,国家储备粮拍卖的频率和数量都大大增加。同样,在2008年国际稻米价格大幅上涨时期,国家储备稻谷的拍卖频率也明显加大。尽管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数次大幅上涨,但在国家储备粮抛售的调控下,国内粮食价格保持相对平稳。
图7…52004年以来中泰大米价格比较
泰国米价指曼谷离岸价,中国米价指浙江东南粮食批发市场标一籼米的批发价。
2006年1月份以来的美元汇率按当月银行基准价均价计算。
图7…62004年以来国内外小麦价格走势比较
国内价格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麦运到销区港口的价格,国际小麦价格为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蛋白质含量12%)运到国内港口的税后价。
手中有粮,供求基本平衡(4)
图7…72004年以来广州黄埔港国内外黄玉米到港价走势比较
76粮食库消比高于粮食安全警戒线
近些年来,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大大高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据国家发改委统计,目前我国国家储备粮库储备达到较高水平,粮食库消比达到35%左右,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17%~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我国现有15000万~20000万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2007年,国家为满足市场粮食需求,稳定市场粮食价格,加大政策性粮食销售力度,适时在粮食批发市场投放国家储备粮。尽管国家粮食库存略有下降,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市场供应。
77中国是谷物净出口国
近些年来,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正常发展。除大豆以外,谷物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谷物呈净出口格局。中国谷物类粮食自1999年以来的9年中,只有2004年存在净进口,其他年份谷物类粮食贸易均是顺差,谷物类粮食自给率超过100%。2007年,中国谷物净出口8354万吨,比上年增长23倍。2008年一季度,净出口谷物505万吨。
图7…81998~2007年中国谷物净出口量
2006年1月1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