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华语典 >

第4部分

中华语典-第4部分

小说: 中华语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加;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国五行而定】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平和是一种祥瑞之气,骄傲是一种衰败之气,观相的人很容易就看出来;善良是吉星,恶毒是凶星,算命的人不用阴阳五行便可推算出吉凶。
  【为浊富,不若为清贫;以忧生,不若以乐死】   出自清代张潮《幽梦影》。意为:做一个肮脏的富贵者,不如做一个清高的贫穷者;忧郁地活着,还不如快乐地死去。
  【富贵而劳悴,不若安闲之贫贱;贫贱而骄傲,不若谦恭之富贵】   出自清代张潮《幽梦影》。意为:如果富贵了而忧愁、劳累,倒不如虽贫贱却安闲自在;如果清贫却骄傲自大,倒不如富贵却谦逊有礼。
  【酒可好,不可骂座;色可好,不可伤生;财可好,不可昧心;气可好,不可越理】   出自清代张潮《幽梦影》。意为:可以喜好美酒,但不可酒后耍酒疯骂人;可以喜好美色,但不可以伤害身体;可以喜爱钱财,但不可昧心获得;可以有脾气,但不可以超出情理之外。
  心境平淡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出自《道德经》。意为:低贱是显贵的根本,低下是高大的基础。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意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也不生气,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自《孟子·告子下》。意为:忧愁患祸能够使人更坚强地生存下去,而安逸享乐则会使人沉沦颓废甚至灭亡。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出自《荀子·荣辱》。意为:乐观的人容易长寿,而多虑的人往往短命。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出自《庄子·骈拇》。意为:野鸭的腿虽然短,但要给它续上一段,也会使其痛苦;鹤的腿虽然长,但若截掉一段,也会使它悲痛。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出自《庄子·大宗师》。意为:修为高的人睡觉的时候不做梦,醒着的时候也没有忧愁。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自《庄子·田子方》。意为: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而相比之下,生命的结束倒显得次要了。
  【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   出自《韩非子·解老》。意为:万物都会有茂盛和衰败,万事都会有松弛和紧张。说明盛衰、张弛是一切事物的规律。
  【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出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意为:不因为自己有所不能而感到耻辱,不因为自己有所不知而觉得可怕,这是优点。
  【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   出自《吕氏春秋·本生》。意为:地位高至皇帝也不骄傲,低至百姓也不烦闷,这才是道德完备之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意为:宁静用以修养身心,俭朴用以涵养德行。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出自唐代白居易《赠内》。意为:粗茶淡饭也足可以填饱肚子,何必非要山珍海味呢?粗糙的丝绵也能够抵御寒冷,何必非要锦衣华裳呢?
  【乐太盛则阳溢,哀太甚则隐损】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意为:过于高兴就会散溢阳气,过于哀伤就会减损阴气。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出自《汉书·岑彭传》。意为:人总是苦于不知足,得到了陇地,还想要得到蜀地。形容人的欲望总是没有止境。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出自战国屈原《楚辞·渔父》。意为:沧浪的水如此清澈,可以洗我的冠带;沧浪的水如此污浊,可以洗我的双脚。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出自晋陶渊明《移居二首》。意为:人的衣食需要自己经营,只要付出劳动,田地是不会欺骗我的!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出自唐代李白《江上吟》。意为:如果功名富贵能够长在,那么,气势磅礴的汉水也应该会向西北倒流了。

第一章 国学精粹(11)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出自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意为:人的生命不是寒松翠柏,怎么会不老呢?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出自唐代白居易《对酒》。意为:富也好,穷也罢,能欢乐的时候就尽情欢乐,不懂得尽情享乐的,那才是白痴。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出自唐代李贺《致酒行》。意为:我有时心烦意乱,不知所措,(但是今天主人的开导令我茅塞顿开。)就像雄鸡一声报晓,黑暗就过去了,光明就到来了一样。
  【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相形中】   出自北宋苏轼《轼在颖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意为:泰山虽然大,但却不是最大的;秋毫虽然小,但也不是最小的。泰山的大,秋毫的小,是两相比较而存在的。
  【美必有恶,芬必有臭】   出自北宋苏轼《颜乐亭》。意为:有美好的事物就一定会有丑恶的事物,有芳香的东西就一定会有腐臭的东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出自北宋苏轼《病中游祖塔院》。意为:因为生病而得到了空闲,那么生病也实在不是什么坏事。静心安养是最好的药方,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药方了。
  【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   出自明代于谦《静夜思》。意为:只要名誉节气不失落于地,那些不足挂齿的功名利禄又有什么好追求的呢?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出自北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意为:青春短暂,韶华有限,我宁可用浮名虚誉,来换取那浅斟低唱的欢乐时光。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出自北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意为:何必太过于计较人生的成败得失呢?做个才子词人,也等于是个民间的公卿宰相。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园红】   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传》。意为:人不可能总是交好运,花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都是美丽盛开的。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能够独善其身的人可以过终日安闲惬意的生活,何必非要你争我夺万古留名呢?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出自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意为:命中该有的东西总会得到,不该有的东西就不要强求,一味强求也没有用处。
  【心要如天平,称物时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时即悬空在此,只恁静虚中正,何等自在】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心灵要像天平那样,在称量物体时做到物动而衡杆却不动,把物体撤去时,就让其悬空在那里,保持清虚中正,那是何等自在。
  【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也】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克服欲望就好比去拉逆水而行的船只,稍事歇息,船便会顺流而下;努力向善就好比攀缘无枝杈的大树,只要一停下脚,身体就要向下滑。因此君子的心时刻都处在敬畏警惕中。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一个念头收敛约束了则会产生万种善念,一个念头放纵恣肆了则将会有百种邪念乘虚而入。
  【忘是无心之病,助长是有心之病。心要从容自在,活泼于有无之间】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淡忘是无心造成的,但是助长这种情形则是有意的行为。因此心要保持从容自在的状态,活泼于说有也有、说无也无之间。
  【目不容一尘,齿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榛,却自容得】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眼睛里容不得一粒尘,齿缝中容不得一点儿杂屑,原因就是由于这些东西都不是我自己固有的东西。然而心灵中有那么多的杂念,却怎么能够容纳得下呢?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心一旦松懈,一切事情都会变得无法收拾;心一旦疏忽,一切事情都将不会进入自己的耳目;心一旦执著,一切事情都不能达到“自然”的境界。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知,过思者迷正应】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看得时间长了,即使是那些非常熟悉的字也会不认识了;目不转睛地看,就会感觉静物好像在活动一样。由此可见,一旦心中疑虑过多,就会扰乱正确的见解;思考过度,该做的事情也会犹豫不决。

第一章 国学精粹(12)
【安而后能虑,止水能照也】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只有安静下来以后才可以思考,静止的水才可以映出完整真实的影像。
  【乐要知內外,圣贤之乐在心,故顺逆穷通随处皆泰。众人之乐在物,故山溪花鸟遇境才生】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快乐应该懂得分内外。圣贤的快乐在其内心,因此,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穷困还是显达,他们都会泰然自若。而普通人的快乐则是在外物,所有这些人只有在遇到了山溪花鸟这样的美景时才会感到愉悦。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人生在世,等待着得到满足,何时才能真正满足呢?在未衰老时能得到清闲的心境,才是真正的清闲啊。
  【谈空反被空迷,耽静多为静缚】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谈论空虚之道的人却往往会被空虚所迷惑;沉溺静境中的人反而常被静境所束缚。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在最容易使人迷惑之处识破迷惑,则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会保持清醒的头脑;能把最难放下的事搁置一旁,则心境便会永远平静豁达。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佛只是个善于了却俗尘的神仙,也是个善于了却执著的圣人。人虽然聪明,却不知该如何了却所有的烦恼,不知了却万事便是聪明;倘若心中尚有未放下的念头,那便是还未完全放下。
  【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以理智的态度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则心中就会有正确的主张;用品德修养来约束心中的欲望,则心境就自然清明。
  【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寂静时要保持清醒,但可扰乱寂静之心境;清醒时要保持寂静,但心念不可驰骋得远而收束不住。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孩子们接受的知识很少,其天性却愈加完整;成人接受的知识丰富,其思维却愈加散乱。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能够看得透名利这一关,只是小休息;能够看得透生死这一关,才算大休息。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追求当面的赞美,不如避免他人背后的诽谤;追求身体上的安乐,不如追求无忧无虑的心境。
  【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通达生命真谛之人能够在悬崖边缘放手离去;凡夫俗子则沉溺在世间的苦海中不能自拔。
  【身世浮名余以梦蝶视之,断不受肉眼相看】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人世间的浮名,我当做庄周梦蝶去看待,绝不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它。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贫苦人家经常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穷人家的女儿时常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外表上算不上豪华艳丽,却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气度。因此,君子在处于失意潦倒的境遇时,万万不可以颓废不振、自暴自弃!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遇事稍有不如意,就去想想那些处境不如自己的人,那么怨恨就会自然消失。心中稍有懈怠的念头时,就去想想那些比自己强的人,那么精神就自然会振奋起来。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 隐伏越久的鸟一旦起飞必定会飞得越高,开得越早的花往往越早独自凋谢。明白了此道理,就免去仕路不畅、怀才不遇的忧愁,就可以消除浮躁冒进、急于求成的念头。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国学精粹(1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能够穿透石头,所以求学问的人也要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流汇聚自然能形成沟渠,瓜果成熟之后会自然脱离枝蔓而掉落,所以修行学道的人也要听任自然才能获得正果。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竭尽所能去做事原本是一种美德,但若过于认真而苦了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