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佛陀涅槃 第十五章-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洒扫得非常干净,请赏光去家里坐坐吧。”
阿难犹豫起来,正不知怎么回答,摩登伽的母亲出来帮着说:“请阿难比丘进寒舍赏光。”
阿难不由自主的进了她的家。
母亲在外面准备食物,阿难被摩登伽女领进了她的卧室。摩登伽关上房门,反身抱住阿难,嘴里喃喃说道:“自从我见你第一面,你就在我心里种下了根。追求我的人很多,可是,我只要你,只要你、、、、、、”说着,双手在阿难身上抚摸起来。
阿难知道自己已被美色迷惑,想提起正念已来不及了。他的心在暗暗啜泣,可身子却不由自主地被摩登伽女拥着倒在床上。
佛陀带着几个弟子进村乞食,突然感应到阿难正在遭遇磨难,连忙告诉身边侍者:“我有急事得马上赶回精舍,你们各自化缘去吧。”
佛陀回到祗园精舍,在房间里结跏趺坐,片刻佛顶放光,光中化出千叶宝莲,莲台上端坐一尊化佛,宣说《楞严神咒》:“——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写、、、、、、
阿难和伽女正如痴如醉行将破毁戒体之时,突然一道佛光自天而降,照在两人身上。阿难摄受佛光,如梦初醒,智慧即刻升起,他终于摆脱伽女的纠缠,夺门逃去。
阿难回到祗园精舍,没有勇气向佛陀坦白,他想掩饰自己,佛陀看在眼里,心中暗笑。
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阿难只要走出精舍一步,摩登伽女就跟在身后,他想办法避开,却摆脱不了,摩登伽女还是一步一跟的随在后面。
阿难实在没有办法了,跪在佛陀面前说:“佛陀,有个叫摩登伽的女子总是诱惑我,弟子实在无力摆脱她,请佛陀慈悲救我。”
佛陀说:“阿难,你为什么给一个女子弄得这样没有办法呢?这都是你过去只重多闻,不重戒行的关系,一旦声色境界逼来,就无力抵抗了。我可以帮助你,但以后不要再惹这些麻烦了。”
阿难连忙答应:是。是。
佛陀问:“这女子现在何处?”
阿难说就在门外。
“那好吧,你去叫她进来。”
阿难看见摩登伽女在门外徘徊,赌着脸问:“你为什么老是跟着我?”
摩登伽女见阿难跟她说话,心中大喜,撒娇着回答:“这个问题还要问?你真是个呆子,我要你娶我,我们、、、、、、
阿难忙止住她说:“佛陀要见你,他会跟我作主的。”
摩登伽女犹豫一下,说:“佛陀会给你作主?那好吧,我跟你去见佛陀。”
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
摩登伽女来到佛陀座前。比丘们好奇地探头张望。
佛陀看了她一眼,很直接地问:“你想和阿难结婚吗?”
“是的。”摩登伽双手放在胸前,低着头回答。
佛陀说:“男女的婚姻,应该有父母的许可,你可请你的父母过来相谈吗?”
“我的双亲已许可,我母亲也曾见过阿难比丘,如果佛陀不信的话,我即刻回去把母亲请来。”
佛陀说:“好吧,请你母亲来谈谈。”
佛陀问摩登伽女母亲:“是你允许你女儿和阿难结婚吗?但阿难已是一位沙门比丘,你应该先让你女儿出家一次,再和阿难结婚好吗?”
伽女母亲:“佛陀这样安排,我很喜欢。”
佛陀:“那么你回去吧,把摩登伽女留在这里。”
母亲向佛陀致礼道别。
佛陀对摩登伽女说:“你既然愿意和阿难结婚,那你先出家一次。你要精进修行,等到你的道心能和阿难相比的时候,我再为你们举行婚礼好吗?”
摩登伽女为了要做阿难的妻子,很高兴地答应了。
摩登伽女剃发染衣,她在佛陀的姨妈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比丘尼教团中,和大家一起精进地读经,听讲佛法,专心坐禅、、、、、、
可是,在祗园精舍里,比丘们交头接耳,不满地说:“首陀罗女子都能加入圣团修行,跟我们并起并坐了,这怎么行呢!”
有的埋怨道:“佛陀为什么接受这样的贱人?她还差一点让阿难破戒堕落。不过,这也是阿难自己惹的祸。”
阿难听到这些议论和嘲讽,而且连佛陀也被埋怨了,心里很不平。他告诉佛陀:“僧团里议论纷纷,说佛陀不该吸收首陀罗的女子加入,说是玷污了圣团。听说舍卫城的长者、大臣们也要来劝阻佛陀。”
舍卫王城宫殿里,大臣们正向王上进言:“王上,佛陀圣团,都是王公贵族,社会精英,怎么可以吸收低贱的首陀罗女子?请王上让臣子们去劝说佛陀。”
祗园精舍。佛陀召集圣团比丘、比丘尼以及舍卫城的长者、大臣开会。
佛陀说:“你们都是我的弟子,我是海洋,你们是百川,百川流入海洋后,就不分哪川哪流了,唯以海洋呼之。就象你们大家一样,以前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的阶级之分,但一旦出家,入了我的教,成为我的弟子,就全部平等,一律称呼沙门或比丘、比丘尼。我平时一直教导大家,要施爱给一切有生的众生,你们现在连和自己同一身份的人类,都有彼此贵贱的区别,那你们如何去救度一切众生呢?首陀罗的女子出家,正象当初我允许做理发匠的优波离出家一样,只要他们具备善根,与佛陀有缘,佛陀就一定摄受他,不遗弃他。”
摩登伽女听了佛陀教导,心里十分感激,更加用心精进修行。别的比丘尼都休息了,她一人还在灯下读书,思考。
几年后的一天,摩登伽女跪在佛陀座前忏悔:“弟子感激佛陀,用种种苦心和方便来化度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我现在已经从糊涂中清醒过来,再也不会象过去那样任性胡来了。弟子明白此刻所修证的圣果,也许已经超过了阿难比丘,请佛陀放心,弟子会永远做一个传播真理的使者。”
佛陀满意地说:“摩登伽,很好!我早就知道你会有今天的成就,你的根机很利,今后我不会再为你烦心了。佛陀为你高兴。”
第二十二章
二十二
傍晚,夕阳将娑罗双树林染成一片金红色。
到处是啼哭声,到处有流泪人。这时,有人想起来说:“我们光是这样啼哭流泪有什么用?乘佛还在世,应该问问如何使正法久住于世才是。”
“对呀!乘佛在世,赶快提问。”大家商量了一阵,一致推选阿难去请问佛陀。
阿难施礼后说:“佛陀,我们大家实在是禁不住悲伤,哭哭啼啼的,现在有四个问题想最后请示佛陀: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什么安住?
第三、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恺然地回答道:“阿难,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确实非常重要。先是请大家不要再这样啼啼哭哭了,要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还在世的话,一定不会象你们这样。大迦叶此刻还在路上,我涅槃前他是来不及赶到了。你们要认识法性,佛陀如果以应身住世的话,终是无常之相,唯有佛陀进入涅槃,你们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世间!
“现在我来答复提出的四个问题,你们好好记着: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波罗提木叉(戒)为师。
第二、问我涅槃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安住。
第三、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
第四、问我涅槃以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 阿难,你们要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佛陀的悟处、佛陀的说法处、佛陀的涅槃处;要紧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别的不用挂心,好啦,现在你们不要悲伤了。”
弟子们听了佛陀的话,安静下来,大家在佛陀座前,等候再见上佛陀最后一面。
静静的氛围里,突然响起了争执声,原来,是鸠尸那城的一个叫须跋陀罗的外道。他听说佛陀即将涅槃,想最后请教佛陀一个问题,以解开心中长期以来的疑团。须跋陀罗已经一百多岁了,他非常有学问,在外道中以学识和道德见长,为很多人称道和敬仰,因为没有听闻到真理 ,所以修行始终没有开悟。
白发银须的须跋陀罗来到娑罗双树,挤进人群,想走近佛陀,半道上被阿难挡住了。
阿难:“佛陀今夜就要涅槃了,请你不要打搅他。”
须跋陀罗请求:“阿难尊者,我是因为佛陀将要涅槃才来的。我已经感觉到佛世难遇,佛法难闻,我心中的疑团一定要请佛陀帮忙解开。”
阿难想让佛陀安静地躺着休息,不再让佛陀烦心,便辞谢了。
须跋陀罗再三请求,阿难再三辞谢。
须跋陀罗只得高声叫道:“大悲的佛陀,你是不舍众生的,我有问题请你解答,请接纳我!”
慈悲的佛陀,听到求道者的声音,即喊阿难:“阿难,他不是来和我论战的,他是须跋陀罗,是我最后的弟子。让他来见我。”
阿难只得秉承佛陀意愿,将须跋陀罗引见给佛陀。
须跋陀罗很高兴地问:“佛陀,这世上教派很多,所有的沙门、婆罗门、六师外道等等,都说自己最有智慧,而把其他学派视为邪说;又说自己所行的是解脱大道,别人都错入歧途。他们这样互相攻击,互说是非,怎样才能辨别虚实真伪呢?”
佛陀斜倚在床上,回答道:“须跋陀罗,你问得很好,我很高兴为你解答。世间上无论哪一个修道者,如果他不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他就不能认识诸法的根本;如果他不修学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圣道,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
“须跋陀罗,世间上谁的法中有三法印和八圣道呢?我以真实语告诉你,唯有佛陀的法中才有三法印和八圣道,唯有佛陀的教示中才有真正解脱的法门。观察外道的教法,他们不依三法印和八圣道,当然没有解脱的可能,他们说有,那不过是妄言。”
须跋陀罗专注地聆听佛陀说法。
佛陀继续说:“须跋陀罗,我八十年前的四月初八日降生在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后来受教育时也曾被六师外道所迷。我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出家,三十一岁时的十二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成道,今天是八十岁的二月十五,我于午夜在此娑罗双树间涅槃。
“须跋陀罗,从我成道时起,这个世界上才有真正的沙门,我涅槃后,留正法于人间,信仰的人定能获得真正的解脱,佛陀才是真正的智慧者!”
须跋陀罗闻听佛陀教诲后,心中迷雾顿开,当即证得阿罗汉果。
他怀着重生的喜悦顶礼佛陀,说:“我,须跋陀罗发愿作佛陀住世最后的弟子,请求佛陀允许弟子在佛陀身边先入涅槃。”
佛陀微笑着答应。
须跋陀罗就在佛陀床边的地上躺下来,作吉祥卧姿态,很快就进入涅槃。
大家看到这一幕情景,唏嘘又赞叹。
二十三章
二十三
佛陀微微喘息,休息了一会儿,向跪在地上的一大片人群望去,他在等待。
清晨。几个小沙弥在打扫院子。有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圆圆的光头,饱满的额角下,一双明净的大眼睛,睫毛长而密,微微向上翘着的嘴角,就象一直在微笑着,模样十分可爱。他叫罗睺罗,是佛陀当太子时唯一的儿子。他扫完后回到自己的寝室,却发现卧具和衣钵都扔在门外,屋里被一个云游的年长比丘给占了。他记着佛陀要忍辱的教诲,不敢跟人争吵,就在庭院里不知所措地傻站着。忽然下起一阵大雨,罗睺罗看看别的房间都有人,只好躲进厕所靠在墙边端坐。
一条黑色的毒蛇从洞中钻出来,爬到厕所顶上,就在罗睺罗头顶上方探头探脑,罗睺罗却一点儿没觉察。
佛陀在静坐中,忽然想起罗睺罗,很快走到他卧室查看,见室内只有一个云游比丘在铺自己的卧具。佛陀向周围打量了一下,穿过雨帘去厕所。
佛陀在门外咳嗽一声,问谁在里面?
“我,罗睺罗。”
“出来,我有话跟你说。”
罗睺罗听到佛陀的声音,从厕所出来,抱住佛陀呜咽着说不出话来。
佛陀替他擦去满脸泪水,问:“为什么坐在厕所里?”
罗睺罗说:“一个外来比丘占了我的寝室,我不敢跟他争、、、、、、
佛陀:“你可以去你师父舍利弗的房间啊。”
罗睺罗:“师父每天这个时候都要静坐,我不想打扰他。”
佛陀说那去我的屋里吧。
罗睺罗破涕为笑,高兴地跟着佛陀去房间。
双树间。黄昏,太阳已经下山,但月亮也升起来了。
已经六十出头的罗睺罗风尘仆仆地从远方刚刚赶到,他想挤到前面去,在匍匐跪满的人群中困难地一步步寻找落脚处。
佛陀期待的目光正好和罗睺罗相遇,佛陀微微抬手,似在招呼他过去。
路上,少年罗睺罗跟在又瘦又黑的舍利弗师父后面托钵乞食。
一个恶汉将一把沙子投在舍利弗的钵盂里,又举起木棍往罗睺罗头上打下来。
舍利弗回过头去,看见罗睺罗紧握双拳,咬牙切齿地瞪着汉子,额头上血在一滴一滴流下来。
舍利弗看了恶汉一眼,转过头去安慰罗睺罗说:“是佛的弟子,就要有忍辱的精神,并且心中不怀瞋恨。你应该怜悯他,原谅他的愚昧无知。”
罗睺罗点点头,默默地走到江边,掬水洗去血迹,跟在舍利弗身后继续乞食。
恶汉见没人挑衅,无趣地离开了。
舍利弗问他还疼吗?
罗睺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