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旧事-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张敖他知道岳父好女色,特地把宠姬送给他,但刘邦领了女人却并没领情。张敖有苦难言,谁叫他是岳父呢?而且是岳父陛下呢?
嗨,招谁惹谁了!
其实,张敖还是没想明白,刘邦并不是生气,他是在故意找茬,他不是要侮辱赵王,他看中的是赵王的王位。
张敖是忍下去了,可赵相贯高,赵午实在看不下去。他们原本是张耳的属下,性情豪爽,但十分冲动。
要不是刘邦的身边守备森严,他们准提了把斧头进去把刘邦给大卸八块了。
刘邦走后,贯高,赵午就找到赵王,说道:大王,皇帝那么对你,臣等实在受不了了。依臣之见,干脆反了他娘的!
赵王一听这话,马上咬破手指,大声说道:你们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
说罢,便拂袖而去。
贯高看着赵王离去的背影,说道:我王,孱王也!我看我们不如自己动手,事成归赵王,事败归自己。
此后,两人便一直积极策划砍杀刘邦的计划。
第二年(公元前199年),刘邦再次御驾亲征到东垣攻打韩王信的残部。这一次没有匈奴铁骑的帮助,很快便将韩王信残部击溃,刘邦得胜班师回朝途中再次经过赵国。
贯高,赵午两人得知这个消息,在柏人县迎接刘邦,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行辕厕所里埋伏好了刺客,计划邀请刘邦在此留宿,等时机一到把刘邦送上西天,然后拥戴赵王为天子。
但计划总没有变化快。
刘邦到达柏人县后,问下属道:这是什么县?
柏人县!
刘邦似乎嗅到了空气中不寻常的味道,并发现了些许诡异,说道:柏人,迫人也,下令全军,今晚不在这里留宿了!
贯高,赵午等人辛辛苦苦策划的阴谋就这样泡汤了。
不过,贯高,赵午并未放弃,他发誓只要他还有命在,一定要为赵王讨回公道!
但不知怎么的,贯高的仇家得知了贯高等人的阴谋,十分兴奋,便马不停蹄的向朝廷举报他们谋反的事情。
刘邦且怒且喜,怒的是他们竟敢如此大胆,包藏祸心,喜的是终于有借口可以搞掉赵王了,说起这个平庸的女婿,他就来气,占着茅坑不拉那个啥啥的,上次故意去羞辱他,本想激怒他治他个大不敬之罪,没想到那臭小子还真能忍。刘邦对张敖打心底里不满意,要不是看着他老爹的份上,他绝不会把王位封给他。
现在好了,张敖撞枪口上了,正中了刘邦的下怀。
好女婿,怪不得岳父,赵国这片土地,朕早就给他物色了新主人!刘邦心里窃喜。
刘邦随即下诏,逮捕赵王及其同谋者!
一个都别想跑!
赵国官员得知消息,大为惊慌,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但思来想去,也没有力量与朝廷对抗,谋反之罪只要坐实,只有死路一条,而且对于这种罪,是没有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的限制,狱卒们逮到这些必死无疑的人,肯定不会放过锻炼身体的好机会。进了诏狱,就意味着耻辱!
士可杀,不可辱。
绝望之下,大家自然而然想到了最后一种保留尊严的方式,自刎。说时迟,那时快,赵午已率先拔剑出鞘,上了路,尔后又有几个赵王臣属倒在了血泊中。
贯高眼见这样下去,赵王府一个人都别想留下来,于是,他大喝道:赵王根本没参与谋反,都是我们的错,我们要死也得去长安讲明白,给赵王伸冤!要都死了,谁来还赵王清白?
国相一言,众人惊醒!
他们顿时安静了下来,略微思忖道:对啊,赵王并无过错,如果连累他,我们做臣子的百死莫能赎身啊!
于是,贯高陪同赵王到达长安。
对于他们的主动,刘邦有点诧异:见过不怕死的,还真没见过这么不怕死的。
其实,刘邦是很了解赵王的为人的,说那傻小子谋反,借给他十个胆都不敢。但这是一个废除异姓王的绝好机会,怎么也得捞点口实,给他安个罪名。
赵王和贯高统统被下狱。
鲁元公主得知未婚夫被抓,赶忙向吕后求情,吕后心疼女儿,去拜见刘邦,给张敖说情,可是刘邦却大发雷霆。吕后碰了一鼻子灰,只能偷偷地找来主审官廷尉王恬,只对他说了据实禀报四个字。按理说,据实禀报本就是廷尉的职业操守,也无需皇后亲自来训导才对。表面上,吕后说了句废话!但仔细想想,这就奇了怪了,吕后什么身份,怎么可能大老远伤筋动骨跑来说废话?
皇后到底什么意思呢?王恬是个机灵人,稍微一琢磨,他就明白了,皇后这是话中有话啊。
吕后的意思很明显是说,赵王张敖上面有人,而她就是上面那个人,这便是据实的那个‘实’啊。
高,吕后真是高啊!她这句貌似废话的话,真是太高了,就算将来赵王谋反案坐实,吕后也毫无干系。
王恬把赵王带到了专门的别室中,暗令狱卒,要统一认识,对外宣称看管赵王,对内则要服务赵王,除了限制外出,要让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可是,贯高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汉朝的诏狱虽没有后来明清的那样恐怖,但花样也还真不少,什么刮的,打的,鞭的,刺的,砍的,可谓十八般刑具,一应俱全。
王恬几番审讯下来,贯高都一口咬定:此事跟赵王无关!
王恬知道这样的结果自然不会令刘邦满意,于是给狱卒递了个眼色。狱卒们心领神会,马上卷起袖子,往手掌上吐了口唾沫星子,拿出十分的力气,拽起鞭子一顿狠抽,抽得贯高全身一道道的血肉模糊,但他却仍不改口。
王恬见贯高骨头这么硬,很是恼火,又递了个眼色给狱卒。狱卒点了点头,脸色变得一片狰狞,只见其中一人取出约摸如小指般长的铁针,放在碳炉上灼烧,等铁针烧成炭红色,拿出来,往贯高的四肢慢慢地刺。品味慢慢这两个字,真让人不寒而栗。贯高虽说是硬汉,也经不起这番折磨,昏死过去好几次。
贯高就这样一边被审,一边被打,但王恬听到的始终都是一句话:赵王并未同谋!
如此审了三天,结果还是一样,王恬只能据实向刘邦报告。
没想到,刘邦听后是赞叹不已:好一个壮士!骨头这么硬!
刘邦对贯高突然有了怜惜之情。刘邦再派贯高的熟人中大夫泄公去狱中探访,明为探访,实则调查。
泄公随即去了诏狱,与贯高推心置腹,过了不久,就回来向刘邦复命。刘邦听完泄公的禀报,沉默不语,好一会儿才说道:你去狱中传旨,就跟他说,赵王马上释放,朕敬重他是个义士,也会把他放了。
刘邦做出这样的决定,全因为贯高的一番话打动了他,他说的入情入理啊!刘邦不是那种为了找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人,他虽然阴险,但他还有良知。
生而为人,谁不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贯高顶着严刑拷打,冒着三族尽灭的危险,也不污蔑赵王。这种人的话难道不值得相信吗?都放了吧,即便他有大逆不道罪,我大汉就是需要千千万万这样的忠义之士啊,我刘邦就是需要千万万这样的忠义之士啊!刘邦感慨道。
泄公再次从牢里回来复命的时候,脸上还隐见泪痕,那是因为贯高自杀了。贯高是为了赵王的清白才苟活下来,现在赵王出了狱,他的使命完成了,他要向刘邦谢罪。
刘邦更加感动不已。
死者长已矣,活者要受罪。
虽然查明赵王无罪,但刘邦还是没有赦免他,他下了一道诏书,降封赵王张敖为宣平侯,将代地并入赵国,爱子代王刘如意改封为赵王,周昌出任赵相,原巨鹿郡守陈豨为代相,就是在这个地方,陈豨开始了心中的秘密计划。
这位陈豨老兄,在汉军中也算是个人物,只是因为当时比他出名的名臣战将很多,他还排不上号,不过他在后来却出名了,他的出名带有很大的戏剧性,他跟臧荼一样,都犯了谋反的大罪,同样是犯罪,差别却大不相同。陈豨的水平在于,他去著名景区黄泉旅游的时候,拉上了一堆重量级的人物一起上路。
这让人不得不感叹:同样是犯罪,怎么犯罪的差距就那么大呢?
陈豨仁兄早在出任巨鹿郡守前,去拜访了一个人,虽然这个人现在无权无势,但他却仍把这个人奉若神明。这个人正是一直蜗居府上的韩信。
韩信的府上,如今连鬼都不敢登门,可是陈豨却敢去拜访,可见其胆大程度。
韩信见好不容易来了客人,自然倍感亲切,他屏退左右,拉着老部下的手道:你可以跟我说些知心话么?(憋坏了)
愿听将军号令! 陈豨恭敬道。
公所在驻地,天下精兵处也。而公又深得陛下信任,但是如果有人诬告公谋反,陛下一次不信,若是再有人诬告,恐怕陛下不信也得信了,到那时,陛下必定发兵征讨。我们若里应外合,天下可图啊!
陈豨听这话,心中一惊,他知道韩信并不是妄言之人,看来他真的动了反叛的念头,也好,有韩信这样的天才统领,分天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陈豨打定主意后,对韩信躬身道:谨受将军赐教。
说完,便告辞离开,韩信望着陈豨离去的背影,心中又燃起一团希望之火。
而陈豨则在代国默默地做着准备,而由他掀起的风暴将成为刘邦生命中的谢幕之战。。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60章:太子危机
张敖王位被废其实并不冤,他能从烫手的王位解脱出来,也是一件好事。异姓诸侯中,以他的才能,废黜是早晚的事。现在被废,还能捞个侯爷做做,再晚一点,恐怕想留个全尸都难。
只能说,刘邦坏心办成了好事,若以为他在为张敖未雨绸缪,那就太抬举刘邦的人品了。
他所做的一切,可以理解为父爱!
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太子刘盈排行老二,是吕后所生,虽说刘盈有着刚毅果敢的父母,也许因为小时候被刘邦那一脚踹出了后遗症,刘盈身上并没有刚毅果敢的基因,在刘邦的印象中,自己的这个儿子很仁弱,一点也不像自己,再则,刘盈的生母吕后因为年老色衰失宠。所以,刘邦并不喜欢太子。
皇帝不喜欢太子,这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平常百姓家,父亲不喜欢某个儿子,并不少见,因此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无非就是分家产的时候,分的少一点多一点而已。可要是在皇家,这就是大问题,太子作为国家继承人,追随的人自然成群结队,如果皇帝不喜欢太子,那么就有可能要改立,而改立说得轻松,但真要动起来,那可绝不轻松。动作激烈点,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事件也是常有的事。
这件事情,皇帝做起来,他也不容易。把话说透点,其实,废立太子的背后,还是权力的角逐。
改立太子这个念头在刘邦的脑子里并非一天两天了,当然,这个念头的形成跟一个女人的努力有关系。
一个美丽无比歌艺双绝的女人。
她是刘邦一生最宠爱的女人……戚夫人。
戚夫人除了能讨刘邦欢心外,也很争气,她给刘邦生了第三个儿子,现任的赵王刘如意。随着刘如意一天天的长大,刘邦发现在这个儿子身上,有很多自己的影子,比如聪明调皮捣蛋不循规蹈矩,这不就是少年时的刘邦么?
父亲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
亲属也罢,朋友也罢,都能适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律。刘如意虽然封为赵王,刘邦还是把他留在了身边,倾心的培养,努力的栽培。
在他的心里,这个儿子才是未来的储君。
刘邦的偏宠助长了戚夫人的气焰,也加深了吕后的恐惧。
戚夫人与吕后的较量在后宫中已经趋于白热化。
如果说,朝堂是男人的战场,那么,后宫便是女人的战场。
而女人的战场,同样的血腥与残酷。
吕后的前半生,并不幸福。
一个家境优越的小姐嫁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男人。没有几年,刘邦又落草为寇,她整天活在担惊受怕的日子里,好不容易,刘邦混成了一方诸侯,可她却成了俘虏,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生活,等与丈夫团聚后,却豁然发现,她的丈夫已经不仅仅属于她一个人,他的身边美女无数,佳丽成群,而令她最伤感的是,她的丈夫迷恋上了别的女人,而她则日日夜夜受着冷落的煎熬,她很无奈,她很孤独,她甚至绝望,所幸的是,她还有一双可爱孝顺的儿女,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们。可是,即便这样,还有人要来抢,抢走她最后的一切,抢走她的明天!
她的每一天都生活在巨大的痛苦与恐惧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宁愿选择夫妻恩爱,男耕女织的恬淡生活。
可惜,永远不能回到过去。
她的内心在巨大的煎熬中,终于变得异常的残忍与扭曲。
她发誓如果有一天,她还活着,她一定会让抢走她丈夫的女人生不如死。
没有人生下来就很残忍,而残忍往往是悲剧的开端。
戚夫人始终只是个单纯的女人,她是个幸福的女人,她集万千宠爱于一生,享尽荣华富贵,而且老天待她不薄,还给了她未来的希望。如果后宫中只有她一个女人,她,刘邦和他们的儿子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三口之家。
看着儿子一点点的长大,戚夫人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她开始憧憬着儿子的未来,她开始谋划着儿子的未来。
她希望她的儿子不仅仅是王,她希望他能成为未来的天子,给她带来无尚的光荣。
她不停地向刘邦吹着耳边风。
即便是再坚定的男人,也经不住心爱的女人三番五次的诉求。他开始思虑换太子的办法。
刘邦知道改立太子,事关重大,如果不小心处理,必然引起朝局的大震荡,而这是刘邦最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