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汉朝旧事 >

第15部分

汉朝旧事-第15部分

小说: 汉朝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沛公真的应该谢谢萧何。

  刘邦入了咸阳,到了秦朝宫殿,顿时眼都花了。

  没想到宫殿如此雄伟,到处是雕龙画凤,回廊榭台,各种花色的帷帐,各种奇珍异宝,看得人真是眼花缭乱。更让刘邦开心的是那些娇滴滴的美女宫娥,个个是风姿绰约,美丽无比,刘邦真的看呆了,心里痒痒的,面对着这些前所未见的珍宝,他左瞧瞧,右摸摸,爱不释手,再看看那些美女,更是心旌荡漾,心想自从起兵以 来,跟吕雉是聚少离多,而且吕雉的容颜慢慢老去,哪及这些宫女十分之一,自然欲念丛生。

  于是,为了免于被人打扰,他发布谕令大家暂时不要打扰他,他要休息。

  谕令说得很委婉,大臣们却心知肚明。刘邦在咸阳皇宫左拥右抱,享尽温柔。

  那些女子为了性命,依旧强颜欢笑。

  在她们眼里,只要不丢掉性命,换谁做主子都一样。

  刘邦在宫里快活如神仙,在宫外的樊哙,张良等人却等得实在不耐烦。见刘邦这么久不出来,樊哙首先闯了进去(每次都很及时),一眼瞅见刘邦正与宫女们打得火热,樊哙也不回避,劈头便问:“您是想要得天下呢,还是想做个富家翁?”

  平时从谏如流的刘邦这次竟然脸色很难看。念在亲戚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反驳,而是一言不发的坐在床边。樊哙不依不挠,继续说道:“您一进入秦宫,就被迷惑住了吗?看看秦宫的华丽,这就是它灭亡的原因啊,你要这种东西干吗?还是请速回霸上军营,不要留在宫里头。”

  刘邦很不高兴,但也不好发作,说道:“我只是有点困,想在这留宿。”

  刘邦搂着左右娇滴滴的美人,实在不想离开这个温柔乡。

  这个时候,张良进来了,一看刘邦那万般不舍,千般不愿的样子,也皱了下眉头,他的语气很和缓,说道:“秦朝无道,您才能到这里,既然是为天下扫除*,那就该奉行俭朴,现在您刚刚入秦,就开始享乐,这是‘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您还是听樊哙的吧。”

  张良虽然说得跟樊哙同一个意思,但是听着就是让人舒服,让人如沐春风。他了解刘邦,刘邦好酒色,很大度,很随意,他也明理,只要是能说得令他信服,他一定会接受。如 果像樊哙一样,一进来便大喊大叫,你该这样,不该那样,这样会怎样,那样会怎样!任谁都听得不舒服。这样下去,谁是领导?

  同样的话,在不同的人嘴里讲出来效果就是不同。

  当然也怪不得樊哙,他是武将,干粗活。张良是文臣,干细活。就像一个公司里,做技术的跟做市场的,两种类型的人,你可以随时随地感觉到他们说话的不同。

  说话,真的是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不敢说纵横天下,却也能左右逢源,四通八达。无论文臣武将,无论做技术的还是做市场的,谁能掌握到火候,前程无忧矣。

  刘邦在张良的劝阻下,欣然离开秦宫,返回军中,驻军霸上(今西安市东)。

  过了个把月,刘邦在霸上开了次会,这次会议不是军事会议,却比任何军事会议都更有意义。

  刘邦把秦国各县的父老,豪杰都召来,颁布了项法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便是很著名的约法三章,短短只言片语,却有着极大的威力。

  战乱年代,人的性命如草芥,偷盗没人管,伤人没人管,杀人也没人管。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没有一丝安全感。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向上苍祈祷死的时候少点痛苦,能上天堂,而不是下地狱。

  不要觉得很夸张,事实本如此。看历史的时候总是看着将帅斗智斗勇,一会儿奇计屡出,一会儿反败为胜,好不过瘾。谁曾想过,此时此刻,老百姓过得怎么样?老百姓的苦楚几乎淹没在那些能臣良将的身影中了。

  还是那句话:战争年代,最苦的是老百姓。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时代注定长久不了,就像现在一桩没有安全感的婚姻注定要变质一般。

  约法三章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它恰好顺应民心,给了老百姓安全感。

  不管谁当权,在老百姓看来,谁能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就支持谁拥戴谁?谁要践踏自己的生命财产就反抗谁打倒谁?

  刘邦能,那当然就拥戴就支持。秦朝不能,那就打倒就反抗。

  老百姓高兴极了,盼了多少年,总算盼来了这么个救星,纷纷拿出鸡鸭牛羊来犒赏将士。刘邦推辞不收,说道,现在大家生活都不好,粮食也不多,不忍心让你们破费。

  见到刘邦这么宽仁,秦国的老百姓很高兴也很感动,自从商鞅变法一来,几百年了,秦人虽然武功卓著,却形成了好勇斗狠,睚眦必报的风俗,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他们越发的真心爱戴刘邦,唯恐他不肯当关中王。

  好人哪,刘邦才是真真正正为老百姓打江山的人。他做了几十年的小老百姓,知道老百姓的生活艰辛,也知道柴米油盐不容易,普通人家讨个老婆都不容易,更别说生活。正因为他知道,所以他心疼,正因为他心疼,所以他不忍,正因为他不忍,所以他宽仁。

  沛公啊,真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谁说他无赖,谁说他粗鲁,谁说他弱小?

  他是靠了谁谁谁,才拥有天下,但归根到底,他靠的是他自己,靠的是自己那颗满怀仁义的心。

  他是仁者,一个旷古绝今的仁者。

  大爱无疆,仁者无敌。

第29章:鸿门宴

  刘邦攻破咸阳后,楚国的两支军队都完成了各自的使命。

  最强大的敌人倒下了。

  诸侯们擦干刀尖上的鲜血,环视周围,这才发现,自己并不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以往的兄弟开始用复杂的眼光打量着对方:兄弟,我们还可以做兄弟吗?

  项羽收了章邯,坑杀了秦卒,河北已无战事。

  项羽部众把眼睛望向了咸阳,由于古代信息闭塞,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关中已经被沛公占领。

  公元前207年十一月,项羽率领诸侯各军一路奔来,到了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发现函谷关上还有人把守,而且打得也是楚军的旗号,旗号上有个大大的刘字,很扎人眼。

  项羽这才知道,原来沛公早已略定关中。

  好兄弟啊,谢谢你帮我打下了关中。项羽心中一阵激动。

  我是项羽,赶紧给我开关,带我见沛公。项羽朝关上守卒大呼。

  本以为守卒一听自己大名,便会吓得屁滚尿流滚下来开门。

  没想到那守卒平常并不关心国家大事,回道,管你什么像雨(项羽)像露又像风,我只知道沛公有令,任何人没有得到允许,不得入关。

  项羽一听,差点从马上昏过去。

  奶奶的刘邦,反了不成。

  他是个暴脾气,二话不说,命令英布与蒲将军进攻函谷关。

  众所周知,函谷关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而且城关建在山谷中,从高空望去就像函字般深险。

  作为秦国四大关隘,秦国经常在这里大败诸侯国军队。

  项羽之所以猛,就在于没有他不能打的地方,更没有他不敢打的地方。

  英布与蒲将军领军架上云梯往关上冲,项羽在后面督战,守卒不断放箭矢射,搬石头砸,爬梯的楚军尸体堆成了小山坡,但是惧于项羽的威名,都不敢后退, 死命往上冲,守关的兵士其实并不多,大约千余人,哪里顶得住项羽军队这么没命的往上冲,打了一天,英布终于率先冲上了城关,在关上大开杀戒。

  号称牢不可破的函谷关就这样被攻破。

  不破倒是稀奇事,汉军能在函谷关顶上一天也很不容易,刘邦的军事实力还远远不如项羽。

  项羽进逼咸阳,领军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涧东北),这个时候,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见着项羽来势汹汹,心中害怕,为了保全自家性命,暗地里派人向项羽告密,“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用秦王子婴为丞相,把秦国宫殿中的珍宝都据为己有。”

  项羽一听更是大怒,靠,他娘的还真反了。

  范增也是过来添了把火,说道:“刘邦没入关前,贪财好色,现在入了关,竟然不贪财,也不好色,简直判若两人,我看他是胸有大志,不能小瞧了他。”

  就凭他,敢跟我争天下。项羽心中极度不屑。我要搞死他,就跟捏死只蚂蚁一般。现在天色不早了,等明天天一亮,再弄死他不迟。

  范增也同意了。

  一个晚上,貌似时间不多,掰开来算,有十二个小时,六个时辰,可以干很多事情,要是当晚劫了沛公的营寨,后面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项羽说的那番话,一字一句的落在了一个人的心里,这个人是项羽的叔叔项伯,项伯听了这番话,心想:糟糕,救命恩人张良还在刘邦军中,刘老三是死是活跟我没什么关系,可张良我不能见死不救。当年要不是他,我早就。。。

  事不宜迟,项伯趁着夜色,快马飞奔至刘邦军营,求见张良。张良一听是项伯夜访,必然有急事,赶紧召了进来。项伯见了张良,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并且劝其赶紧收拾东西,跟自己走,不然性命难保。项伯已经无数次见过项羽冲锋砍人的水平。

  张良心中很感激,但他说自己不能跑,丢下沛公,丢下十万将士,自个跑了这算什么,当年你项伯有难,我要救,现在沛公有难,我也要救。张良叫他稍微等会儿,自己去禀告沛公。

  张良见了刘邦,将情况禀明,刘邦大惊失色。

  是谁给主公出谋要守函谷关的?张良问道。

  鲰生建议某派兵守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主公,你认为我军可以抵挡住项羽的进攻吗?张良再问道。

  那是不可能地,现在该如何是好?刘邦心急如焚。

  只有一个办法,跟项伯说明您没有背叛项羽之心,让他去项羽那里代为通融。

  先生怎么会跟项伯有来往?刘邦的神色有些异常。

  年轻的时候救过他的性命。现在事情紧急,他来告知我,想救我性命。张良很坦然。

  哦,先生与他谁年长?

  项伯年长。

  好,先生去请他进来,我以兄长之礼见他。

  张良出了帅帐,邀项伯见见沛公,项伯起初不肯,无奈张良力邀,盛情难却。项伯一进来,刘邦是高兴的不得了,热情的就跟丈母娘来了一般。

  那可不,比丈母娘还金贵呢,他可是咱刘老三的救星。刘邦心想。

  项大哥,呵呵,缠公,哈哈,听说您来到我军中,我军简直是蓬荜生辉啊。您看军中都没什么好招待的,这里只有薄酒小菜,还请项大哥不要嫌弃。

  项伯瞟了眼几案上,鸡鸭鱼肉,一应俱全,心下甚是欢喜。这么好的酒菜,不错不错,不吃白不吃。

  项伯啊,会让你白吃吗?

  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很多事情都是酒席饭桌上谈下来的。

  席间,刘邦使出了看家本事,马屁没少拍,正事也没落下,不断地说明自己并无反意。几杯酒下肚,大家兴致高了起来,还给项伯祝寿,同时,在张良的提议下,刘邦和项伯约为亲家。在古代,父母对儿女的婚姻有绝对的决定权,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儿女的要想在结婚上顺心可真不容易。古代人有古代人的难处,那时候错点鸳鸯谱的事情可是极其普遍的,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就是这种制度酿成的。

  刘邦与项伯立下个口头婚约,目的只有一个,想将项伯拴在了同一条船上。无论如何,项伯还是得为这个未来的亲家公美言几句的。

  当然,这桩婚事在刘邦登基后,就不明不白地赖掉了,而项伯也绝口不提这件事。

  项伯酒足饭饱,临走时,千叮万嘱,第二天早点去找项羽说明。刘邦满口应承。

  俗话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沛公成了项伯的亲家,自然要帮刘邦一把,回营后他马上觐见项羽,在项羽面前帮沛公是好话说尽,项羽的看法开始动摇。项羽杀人很随意,但是杀起自己人来,却非常的谨慎。

  项羽又想起与沛公一同冲锋陷阵的日子。

  还记得东阿之战,就是沛公跟我在一块的啊,那时候我跟他约为兄弟。沛公啊,我相信你是决不会背叛我的,既然如此,那咱们还是兄弟。

  项羽在项伯的游说下,已经打消了攻打刘邦的念头。

  第二天,项羽军中大餐,众将士饱餐了一顿,擦亮了刀剑,这些日子都没打过什么大仗,有的人好久没见血了,刀都能淡出鸟来,现在听说有大仗打,是异常兴奋(打仗也会上瘾),就等着大将军下达全军冲锋的命令。

  项羽这位猛人,打仗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他的战术很简单,只需往死里冲,往死里砍。

  虽然简单,却异常有效,纵横天下,还真没有人能挡得住。当然,除了那个人之外,那个人这个时候还在做着执戢郎的小官。项羽指哪他打哪。

  吃完早饭,并没有见项羽下令,反倒是见着刘邦乘着马车带着一堆人过来。

  项羽召他进去,将士们见来了一堆不速之客,其中有些认识刘邦的,故意甩着胳膊,摇着脖子给刘邦看,然后弄得骨头咔咔咔响。

  沛公看得是面如土色,听得是小心肝扑通扑通的跳,嘛呀,这阵势太吓人了。他开始怀疑昨晚的决定。

  张良倒是神色自若,像进入自家营寨般,他扶着刘邦前行。

  到了项羽的中军大营,刘邦先进入营帐,张良随后,留下樊哙在营帐外守候。一进营帐,见项羽左有项伯,慈眉善目,右有范增,凶神恶煞。项羽只是稍稍皱着眉头。

  刘邦一脸谦卑,向项羽跪拜,道:“某知道大将军入关,有失远迎,还望赎罪。”

  “你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吗?”

  沛公是有所准备,所以也不是特别慌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