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出南亚-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午的时候,有两架日机飞临同古上空绕了几圈,看样子是搞侦查的。
戴安澜心里预感战斗很快会展开了,亲自带领军部增派的两个工兵营,往200师布防的城南方向赶去。向南二十多公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又是曼德勒…仰光铁路必经之地,这里地势开阔,有平坦的缓坡,有前后错落的山包,实实在在是一个设伏阻击的最佳地段。戴安澜走遍四周,决定把保卫同古主战场设在这里。第200师在昆明作过短暂停留,补充兵源和装备,清一色美式武器,正式担当起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的美誉。戴安澜感到双肩压力巨大,尤其是在国外作战,弄不好将无颜见江东父老。他这几天,抽空把抗战以来200师与各路日军面对面鏖战的战法,仔仔细细地进行总结回味,除重装备外,全师满员,轻重武器齐全,阻击一个日军师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他毅然决定摆开正规战的阵势,拿出中国军队的气度,兵对兵,将对将地与北进日军一决雌雄。
太阳偏西了,第200师担任第一阻击任务的两个团,正在铁路两侧的半山坡挖野战工事。方圆三四平方公里的区域,几千士兵五六人一组,头戴斗笠,穿着短袖衬衣和短裤,挥铲抡镐,干得火热。野战工事呈梯次状延伸,交通壕将经洞、崖孔、护壕、堑壕串起来,如果从高空俯视,简直是一个巨大的蜘蛛网。戴安澜领着军官们走了一圈,来到铁路上。他对一个团长说:“沿铁路一线埋设反坦克地雷,再往前一公里多的铁道栈口处设置警戒阵地,安排一个加强连好好地把守。记住了,不要死守。战斗一旦打响,到达扰乱敌人视线,让敌人暂时止步的目的就及时撤退。”
戴安澜接着对军属工兵团的两个营长说:“拜托两位兄弟,让工兵弟兄们好好地指导各营连,在阵地前沿挖一圈掩体,对射、跪射和立射的掩体都要挖,最好相间得当,彼此可以接应。”
“是,长官。”两个营长听命道。
“此外,”戴安澜看了一眼身后,指着几个山包说,“你们是行家了,帮我们在那些山包的背面,尽可能地多挖一些掩蔽部和装配式的工事,用交通壕连接起来。”
“为什么呀?”一个工兵营长不解地问。
“隐蔽部是给增援部队藏身的地方,要不然鬼子的飞机和大炮动起来,还没有行动就可能少了一半了。同样的道理,装配式的工事是存放备用武器、弹药的地方。你总不能把它们统统抬到阵地上去吧。”戴安澜是国军中第一个把美英阵地战的模式运用于具体战役的将军,他有心得而且有骄傲的本钱,以军事家的口吻耐心地解释,这是一种正规的战法。
2
自打昆明与范一林分手,肖娜再没有心思返回重庆了。一来国军要远征缅甸,中央社还得增派人手随军采访。二来若是去重庆,心里总是怕见到军政部那位中校参谋。那人出身高官家庭,自己留学美国,一表人才。他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一门心思地追求肖娜,几乎是死皮赖脸了。这不是条件不好,是心灵无论如何都激不起一丁点儿火花。碰上了他,肖娜像一个高傲的公主,可以呼风唤雨,但丝毫没有半点情趣。母亲觉得大户人家子弟,女人嫁过去生活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唠唠叨叨无数次。肖娜是越听越不对劲儿,二十六七怎么了,姑娘我还真不想嫁人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拯救英军(3)
当了记者以来,走访过全国各个战区,可国军第200师始终是肖娜重点采访的部队。这一次,肖娜粘上了戴安澜。她一路跟随着200师,过大理进缅甸,几乎每天要写一篇通讯稿,碰到县城就急急忙忙地往电报局钻,发报向重庆报道这支铁军的一举一动。全国民众就是通过肖娜发回的报道,了解关心中国这支唯一机械化部队的近况。仰光局势日益严峻,已经风雨缥缈了,刚刚到达腊戍的第200师等不了辎重装备,马不停蹄地轻装继续前进。肖娜放弃了在曼德勒等着见暂17师的机会,吵吵嚷嚷地说服戴安澜将军,终于获得随军往同古采访的机会,但她也答应不到战斗第一线上。
晚上,戴安澜疲惫不堪地回到同古城师部时,肖娜已经在师部等候已久。
“肖记者久等了,不好意思。”戴安澜拍打着身上的灰尘,来到小会议室。
“戴将军,你不够意思。”肖娜有一点儿撒娇地说。
“怎么了,大小姐?”戴安澜端着茶缸,坐在肖娜对面。
“你今天去前沿阵地视察,为什么不叫上我呢?”肖娜咄咄逼人。她非常想去城外阵地上,亲眼看一看机械化作战的战场是什么样子,然后再采访一下阵地上的国军官兵,戴安澜始终没有松口。
戴安澜笑了笑,抬手指点肖娜说:“我们有言在先,你可不能到战斗第一线。”
“是的。”肖娜诡辩道,“可是,目前还没有打仗啊。”
“仗是没有开打啊。”戴安澜若有所思,他知道如果日军从仰光急速北上,两天就能到达同古,兴许大仗就在眼前这一两天了,他关切地说,“肖记者,战斗马上就要展开,估计是非常残酷的。你一个姑娘,不能四处乱跑。需要了解什么情况,可以直接找参谋长问就行了。”
肖娜倔强地说:“我不到前线,怎么拍照呀?”
“这个好办嘛,我会安排司令部的参谋帮你照几张,一定是激烈战斗场面的照片。”
“哪……”肖娜一时找不到话了。
“好了,我的大记者,”戴安澜哄小妹妹似的,“我现在要去军骑兵团,看一看杜长官派来的骑兵,你是不是跟我一块儿去呀?”
“好啊,我还没有骑过军马呢,正好试一试。”肖娜使了一个鬼脸,兴奋地叫起来。
戴安澜预感真不错,第二天正午,日军北进的第18师团先头部队,沿着铁路线挺进,渐渐地靠近中国远征军第200师阵地。牟田中将率领陆军第18师团,参加过1937年上海淞沪会战,一路沿江而上,打南京,占湖南,驻新乡,与中国几个战区许多部队较量过。武汉会战时,18师团硬生生冲垮了中国两个军的阻击,一股气推进到武汉城下。牟田见证过中国将士宁死不屈的悲壮景象,心里总想如果中国军队武器好一些,准备充分一些,也许就是大日本皇军一个难以战胜的死敌了。刚刚占领仰光,牟田接到军司令官坂田详二郎中将的电报,中国军队已经进入缅甸了,滇缅公路、曼得勒至仰光铁路将是双方战略展开的主要战线,18师团不能松懈,沿曼德勒至仰光铁路快速北上,迎击刚刚入缅还没有站稳脚跟的中国军队。
牟田不敢怠慢,战机稍纵即逝,到时候没有后悔药。33师团已沿萨尔温江北上,往中老(挝)边境刺出,稍稍拖后的55师团正赶往仰光接防。他留下一个联队守仰光,即刻着令55、56两个联队马上行动。牟田慎重地告诫手下:“###人不同于英国人,他们有智慧,有实战经验,是狡猾狡猾的。你们要齐心协力,一举击溃###军队,不断地把战线向中国西南边境推进。”
在同古至仰光铁路五十公里范围内,戴安澜事先布置工兵部队,将所有桥梁和涵洞一一破坏掉,不能让小日本乘着火车,轻轻松松地来进犯同古。日军56联队乘火车赶到铁轨被炸坏的地方,不得不纵身下车,轻装开路朝先,急行军直插同古。
中午时分,联队长岗田大佐,接到前哨尖兵的报告,说遇到了情况。他急忙爬上一个树木稀疏的土坎,从望远镜里窥视第200师的警戒阵地。他仔仔细细地搜索,发现身着土灰色军装的人,正在山坡上扛枪流动,狂热的战争劲儿一下涌上脑门。他咬牙切齿地嚷嚷道:“八嘎!###人。”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拯救英军(4)
岗田挥手唤过一个上尉参谋:“给师团发报,我部已经与中国入缅军队接触了,将马上发起进攻。”
岗田抽出军刀,命令紧随身后的一个大队沿铁路,展开队形攻击前进,后续两个大队从两翼伸开,进行迂回包抄,一定要在天黑前拿下拦路的中国远征军阵地。
岗田大佐毕竟年轻气盛,太轻敌了,也不等一等五十公里外的55联队,冒冒失失地敢把五千多人的联队拆成三大块用,真是自不量力自找苦吃了。沿铁路推进的日军,与第200师担任警戒的一二百号人才打了十多分钟,看中国军队不经打慌慌张张地撤退了。岗田心里好笑,###人怎么和武汉会战时汤恩伯的部队一样,枪一响就跑没影儿了。他来不及等大炮和坦克,把小钢炮全部集中起来,朝200师的主阵地嗖嗖地吊了百十下,挥舞军刀就发起冲锋。一千五百多鬼子,嗷嗷地叫唤着,几下子冲到了200师阵地前。
六十米,四十米,阵地上国军的枪打响了。冲锋枪、机枪、步枪交织成密集的火力网,冲锋日军当头挨了一棒,瞬间倒下一大片。紧接着国军冲锋号响了,坚守阵地的第200师,没有给岗田喘息的机会,出动一个半团马上发起反冲锋,打一个措手不及才能获得意外收获。
国军士兵从壕沟里杀将出来,迎着小鬼子盖过去。岗田联队溃不成军,哗啦啦退了约三公里,直等到向两侧迂回的人马回头接应才稳住了脚跟。
3
就在日军18师团逼近同古时候,钟进山接到杜聿明将军命令,暂17师派出一个团为第200师作战役警戒,到同古以西八十公里处设防,确保第200师一心一意地攻防正面日军。钟进山思前想后,田刚打仗勇猛,部队穿插能力强,安排荣誉一团执行这个任务。
部队出发前,钟进山放心不下,叫来范一林,慎重地说:“一团此去,不是碰上小日本就是碰上英国佬。你留过洋英文好,见过不少世面,带上一部美军配给的电台,好好地协助田团长,随时保持与师部联系。”
荣誉一团悄然无声离开驻地,向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指定地域穿插急行军。
一路跑出几十公里,团长田刚渐渐头大了起来,像包了一层层的破布片,晕晕乎乎的。境外人生地疏,两眼茫然一片,确定全团前进路线煞费了苦心。远征军参谋团提供的作战地图,老皇历似的问题多了去,地图上明明标注的,实际上就是找不到;明摆着是路经的村镇和河流,地图上没有标出来。
范一林出了一个主意给田刚,自己领着一个尖兵排走在队伍最前面,一边问询一边探路。中午时分,全团沿着一条便道走进一个有几百户人家的小镇,大家犯傻了。镇子四周伸出不少乡村小路,真不知道该向何方行进。排长是河北人,国语讲得不错了,拉着好几个村民问路。结果个个摇头,莫名其妙,愣是没有一个人听懂他在讲些什么。缅甸有一百多个民族,现在碰到的究竟是缅族还是克钦族,谁也说不清。范一林寻思半会儿,缅甸华侨大多居住在大大小小城市里,山村小镇上应该是缅甸土著居民居多,他们中几乎没有人知道华语。范一林睁大两眼四处寻人,终于发现一位中年汉子。他头戴一顶遮阳帽,衣着考究,模样像是干小商小贩的。
范一林主动地迎上前去,用英语问:“这位先生,您能不能告诉我们,皮尤河在什么位置,该朝哪一个方向走。”
那汉子听了范一林纯正的英语,非常吃惊,用诧异的眼光上下打量着范一林。这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军队呀,指挥官的英语居然这么流利。他好奇地问:“你们是英军吗?”
范一林见能说英语,友好地回答:“不,我们是中国军队,要赶往同古附近的皮尤河打日军。”
“中国好,华侨好。”那汉子伸出大拇指称赞道。也许这位老兄与缅甸华侨结缘,生意上往来不少,对中国人很友好。他亲自引路,把荣誉一团带到镇子外一条便道上。他指着远处大山,耐心地告诉范一林方向,说照直走下去,翻过山五十公里就到皮尤河了。范一林从口袋里摸了一个银元出来,塞给那汉子,万分感激道:“谢谢先生,谢谢先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拯救英军(5)
荣誉一团依着那位中年汉子指的道,操练似的整队跑步前进,这是在国外,怎么也得像中国的国军呀。田刚以赞许的目光看了一眼范一林:“范副官,不赖啊,叽叽咕咕的,居然能够弄出一条路来。”
范一林保持与田刚齐肩小跑着说:“一两百年了,中国不是挨英国人打就是挨日本人打,从来没有昂过头挺过胸。当年八国联军进北平,更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中国人就从来没有想过到别的国家去打战,占他一块两块地盘,也难怪我们的国外地图陈旧老朽啊。”
“参谋团那些王八蛋,简直是把打仗当儿戏了。”田刚依然怨气不消,责怪发地图的参谋团。
“也不能全怪他们,大家都没有来过缅甸嘛。”范一林通达豁然,心里没有多想怪谁。
晚上十点多钟,荣誉一团终于来到皮尤河。
这只是一条小河,水流清澈,缓缓而下,估计全长不过百十里。田刚看全团一天一夜急行军,路途中没有一个大休息,早已人困马乏了。他干脆下令全团就地宿营,肚子饿的可以补充一点干粮,天亮后再考虑部队的布防。范一林不敢怠慢,让报务员开机,向师部报告。不一会儿,他轻轻地推醒田团长说:“第200师在同古已经和日本人干起来了。师座命令,全团沿河堤展开,修筑简易防御工事,做好战斗警戒。”
“这黑灯瞎火的,这是干吗呀?”田刚一肚子牢骚。
“田团长,这里已经是缅甸中部地区了,不能太大意。是不是先让各营顺河一线摆开,别窝在一起,等天亮再挖工事。我带一个连到河对岸担任警戒。”范一林知道军情紧急,不得不替全团着想。
“好吧,你看着办吧。”田刚头靠一棵大树又闭上了双眼。
清晨,阳光灿烂,河谷宁静,风甜甜地吹着。
范一林从树枝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中惊醒。他从地上爬起来,抖了抖粘了一身的草屑,舒坦地伸个懒腰,逐一拍醒身边士兵:“快醒一醒,快醒一醒。”
睡眼惺忪的士兵,挎起枪,揉着眼睛,向范一林靠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