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拼盘-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高梁米放入坛子里,每天不断地搅拌,次数越多越匀越好,直到醋完
全酿成,然后酿醋汁从坛子底下洞口慢慢让它滴下来。放在陶制釉瓮
里,任凭曝晒寒冻,愈陈愈好,豪富人家,存有百年以上的高醋,并不算
稀罕事呢!
先师阎荫桐夫子是山西祁县望族,他府上酿出来的醋,当然自成
珍味,据告一缸高醋,最低限度也要经过三冬三夏的曝晒冰冻,把醋里
的水分,经过风吹日晒、凛冽霜雪仝部蒸发掉了,此后不管冷到零下多
少度,缸里也不会结冰,因为剩下的只是纯粹酸醋了。我们当天在大
德通,每人面前放的醋,据说就是百年以上陈醋,早经凝成醋膏,若不
是兑过水,把酸度冲淡,陈年醋膏入口,非把满嘴牙齿酸掉不可。主人
拿出这种陈年老醋待客,是至高无上敬意,比任何名贵酒席都来得尊
贵隆重呢!我们托庸之先生的福,否则这种珍品,是不容易尝得到
的呢!
自从品尝过山西省的高醋后,除了镇江米醋,吃螃蟹时蘸着吃外
(山西醋酸度过高,容易夺去螃蟹味,所以吃螃蟹不能用山西醋),其余
醋,吃起来似乎都不太对味儿了。初来台湾的时候,台湾仅有化学醋,
也就是日本人所谓之“酢”,不是酸而不鲜,就是带有辣酱油味道。最
近虽然有所谓山西醋、镇江醋、浙醋、独流醋等之醋色问世,遍尝之后
都是似是而非的味道。近几年饺子馆在台湾大为流行,吃饺子当然要
蘸醋,大家不约而同,全是化学醋对凉水,再好的饺子也糟蹋啦!台北
市大概只有信义路鼎泰丰用的是米醋,而他卖的是小笼包饺,还不是
水饺。我曾经把这个问题,请教了几位美食专家,他们也都说不出所
以然来,您说怪不?
北方人逢到腊八,总要泡点腊八醋,到除夕开坛蘸饺子吃,来应应
年景,可是好醋难求,后来被我发现台北新庄有一种五印醋,是用什么
原料制造的,虽然不得而知,可是色泽香味尚不失其正(不过冒牌甚
多,如买到假的,跟辣酱油味道一样),拿来泡腊八醋,可以慰情聊胜于
无。当年在内地的习俗,是泡腊八醋那天,一定要选在腊月初八泡,说
是腊八泡的蒜才会发绿,可是台湾大概是气候以及空气中湿度关系,
不簪哪天泡,蒜是越泡越黑,绝无变绿可能。台湾生产的大蒜,九十月
是旺季,到了农历腊月蒜就渐次发芽,不能用了,不如早点儿泡起来,
虽然没有腊八蒜可吃,过年有腊八醋蘸饺子吃,不是也可以小慰乡情,
增加点儿春节气氛了吗?
满汉全席
1978年,日本有家电视台,为了摄制一部中国烹饪影片,在香港
“国宾酒楼”订了一桌满汉全席,这桌盛筵,分成两日四宴,四宴各有名
堂,计为“玉堂宴”、“龙门宴”、“金花宴”、“鹿鸣宴”。一共吃了四十八
小时,全部费用港币十万元(折合美金两万元)。香港报纸刊载:据参
观过的人形容餐厅布置,云母螺钿酸枝台椅,堆金砌玉,樽彝孽卣,官
哥定汝,树石盆栽,宫熏炉鼎之外,环壁彩仗,紫丝吩锗,各缀时卉鲜
葩。盛筵宏开,八音竞奏,雅乐迎宾,并由长袍马褂堂侍高唱芳衔,依
序在芬芳沤郁、水泛柔香、犀玉镂金的水盘中净手,然后肃客入座。每
进一簋,也由堂侍报出菜名,并诠释内容。席上所用象箸玉杯,一律仿
古缬花,动员了所有港九名厨,配置成七十道名菜,为了到各地采购搜
求稀有的材料,就费了三个多月时间。这一席上食珍味,可以说是近
世纪来一项破天荒的壮举了。,
依据吴相湘教授说:“故寓珍藏的清代膳食档册,自乾隆以后,大
都完全,每天进膳时刻,膳品名目,治膳厨役姓名,临时加传膳品名目,
用膳剩余分赏何人,均详列档册,至于鱼翅海参高级海味,在乾隆时代
还都未曾列入天厨膳单呢!”笔者虽没有见过清朝膳食档册,可是从清
代名臣札址书简里,每每有太和殿赐筵的记载,例如赛尚阿《云笈七
录》里,有一段形容国宴的盛况,他说:“饰则铺锦列绣,剑戟粲目;食则
膳馐酒醴,甜酾纷投。清罄摇穹,钧天乐奏,扬我天威,怀柔远人。”翁
相国《松禅日记》里也谈到,是要逢到邻邦属国进贡来朝、平乱献俘表
扬战功两项国家大事,才会很隆重举行一次满汉全席盛大国宴,旨在
扬威怀远,让他们看看巍巍上国,物阜民丰,无美不备。说句俗话就是
摆个谱儿,给他们瞧瞧,若是只知穷奢极欲在饮馔上下工夫,岂不有失
泱泱大国的风范了吗?
香港国宾酒楼,把满汉全席命名为“玉堂宴”、“龙门宴”、“金花
宴”、“鹿鸣宴”,全是科考传捷的吉祥话儿(状元及第赐宴名“荣恩
宴”),跟满汉全席的国宴,根本扯不上关系,这些名堂,当属杜撰无疑。
至于香港国宴满汉全席菜谱,菜式名称(恕不一一列举)既像念喜歌,
又像祝寿词,如果这堕似通非通的菜名是光禄寺所拟,光禄寺正卿不
被充军十万里才怪呢!广九酒家素来喜欢把菜式起些不伦不类的怪
名称,当然又是酒家一种引人注意的手法。这桌菜据说是由当年两广
水师提督李准家的厨师主厨,另外还请了岭南烧腊名家赵不争师傅当
顾问,一共动用了名厨一百多人。据参加这席盛筵的日本名作家小林
西屋,酒足饭饱后表示,这一席是他毕生所吃最华贵精博的一餐,只是
广东味重了一点。事后香港朋友,曾经把当时布置餐具、菜式、侍者服
装的照片寄给我看,可称得上是奇蟊华缛,无奈缺少了雍穆冲和的灵
气。小林西屋的考评,虽不一定是知味之言,但是以古证今,可以思过
半矣。
我们希望,将来招徕观光客的满汉全席,要在求真求实上下点儿
工夫,如果菜式非驴非马,愣说是上食珍味,侍者头戴五颜六色的瓜皮
小帽,身穿枣红坎肩,愣说是宫廷打扮,纵或能吸收些外汇,让人家把
我们看成徒嗜口腹之欲的东方古国,那就划不来了‘。
满汉全席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