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人生本来不如意十之有八九,人生本来就有痛苦。每个人生来这世间总是注定要经历这样那样的失意磨难与痛苦——无论你是贩夫走卒、高官贵人……不管你过着怎样最卑微抑或最高贵的生活——只要生而为人,就会有人的烦恼痛苦。然面对烦恼痛苦,当它来临的时候,人是在其中淹没沉溺难以自拔,还是阵痛过后有了吃一垫、长一智的经验教训,重新找到新的出发点?——面对失意烦恼痛苦,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态度,将造成出每个人千差万别的人生。
读卢苏伟《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就是讲述:关于改变、关于工作、关于行动、关于正能量、关于付出、关于生命品质、关于人生价值、关于梦想、关于沟通、关于选择、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自我、关于决心、关于自我疗愈等十五种人生功课。当我们的生命出现了诸如上述种种的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究竟要怎样做,才能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我想无论失意或痛苦,安然接受生命的馈赠(我们已经知道,失意痛苦非我独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失意和痛苦),以一颗正向积极的心勇敢去面对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现阳光一直都在,一直都洒照在每个人身上。当遭遇痛苦时,学会把脸朝向太阳,悲伤就会很快过去,光明将会随着太阳如约而至。没有永远的幸运,亦就没有永远的苦难。但为什么有的人在苦难里堕落沉溺,有的人却在苦难里奋进跃起?那是因为面对苦难,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态度,而种出苦难里迥异的果实。卢苏伟用十五个真实的生活个案痛苦故事,开导、引解这些失意人。有悟性者觉悟了,改变了心境、改变了态度,改变了行动,他们也就真从痛苦里走出来,迈向了自己的光明。缺乏悟性者仍然满心怆然,找不到光明的出口,生命仍在痛苦里徘徊着、沉溺着——看不到以后的人生——果真是正拿痛苦惩罚着无能(无力摆脱、化解痛苦,再次踏上光明)的自己。
面对痛苦不幸时,没有谁愿意做那个无能的人!卢苏伟告诉我们,让我们记住这样做:把事情往好处想,将一切归零,再勇敢出发;不能选择环境、但可选择心境和态度,让心有光明;为梦想全力以赴、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当我们遭受痛苦千方百计要摆脱它时,记得光明从来都是予心造。
书评三 如何才能配的上自己所受的那些苦
书评三如何才能配的上自己所受的那些苦
来自:巴拉巴拉肘子酱
我把这本书当做心灵鸡汤来读,封面上王小波那句话实在是让人震撼: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下面本书作者卢苏伟的一句“我只害怕一件事情,我怕我不值得自己所受的苦”看到这句话,再结合本书的书名,顿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世上没有绝对快乐的人,每个人都有那么或多或少的痛苦和惆怅,每天会思考一些事情,让这些事情困扰自己。而实际上我们可以说这些是庸人自扰,但是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需要去动脑想的事情又有点儿超脱世外,到时候可以立地成佛了。相比这两句话,王小波说的是本质,那么卢苏伟讲的就是方法论,他侧面的告诉人们,到底要怎么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好更快乐一些。那就是要值得自己所受的那些苦,回头望,自己受的那些苦到底有没有让自己从中获得什么能够让自己未来更好的东西,也许这是卢苏伟想向我们传达的最为简单也最为难做的一个事情。
卢苏伟用十五个案例来讲故事,十五段微观人生,可以说这十五种人生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类型的经历,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听着这些讲述也会感觉到其中的痛苦。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一个遭遇丈夫外遇出轨的妻子、一个在工作当中有诸多不满的职场女孩儿、各种各样的人生都在这里体现,也都昭示着一种失败,无论是婚姻、工作、学习当中,这些失败的人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无法真正的看清自己,用卢苏伟的话讲就是,没有值得他们所经受的苦,如此一来,等待这些人的依然只会是循环往复的痛苦,没有从根源上摘除这种痛苦。但实际上卢苏伟在这些案例里面也并没有给出万能的解决办法,对于如何才能让人配得上自己曾经受的那些苦,卢苏伟的解答办法是反视内心,就是我们俗话讲的反思。实际上这种东西大家都知道,但是这种反思不是每个人都会做,大部分都会嫌麻烦而不去做,也就错过了一种可以让自己不走回头路的方法。这种心灵上的暗示和回溯,我更愿意把她理解成是一种心理上的治愈疗法。
为了让我们能够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进行某种程度的反视和回溯。这种过程是漫长的,行为是简单的。端的看愿不愿意去这么做。卢苏伟的这本书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是给人以启发的一本书,真正的行动力在于个体自己。
书评四 是谁让我们远离了自己的灵魂?
书评四是谁让我们远离了自己的灵魂?
卢苏伟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书中谈的不是人生的大道理,而是自我对话和解读。
世界之大,人口之多,但谁会真正了解我们呢?没有人能够真正懂我们!所以,我花了一整年沉淀自己,写下了这本独特的书。
书中有许多生命的故事,请不要用逻辑的头脑去思辨,而是用深度的觉知来读,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你在读完本书后能愈来愈懂得自己,愈来愈能够和真正的自己对话!
在繁杂的世界中,每天都有着各种不同的意外和灾难。关掉电视和网络,我们仍然无法平静。
你会选读这本书,基本上,我们有着共同的特质。人生已经走了那么长的一段路,生命中的种种见识和经验也累积够多了,每天我们都像个演员,走着几乎固定的台步,用着自己不用再思索就能脱口而出的台词,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每天匆忙地来来去去,我们究竟要得到什么样的生活?
每天都是这么疲累,感觉一直都不曾好好睡觉和休息,人生有必要这样吗?
是谁主导和掌控着我们的生活呢?又是谁让我们远离了自己的灵魂,飘泊和不安呢?这些都是谁造成的呢?我们在为谁生活和工作呢?
或许你已经忙碌和疲累到不想也不愿意去思考。想了也没有用,即使明了所有,明天依然披着旧皮囊和套上面具,继续一样的生活。
以前我也是如此想的!但最后我决定给自己的生命找到一条自己喜欢的出路。
我没有离开这个社会,也没有改变我的生活。我开始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学会放松自己,让自己的内在恢复寂静,净空的心,有着一种愉悦和品质。
我才恍然觉知,生命可以重新建立自我和好的关系,让自己安心和舒畅!
这本书另外一个特点,是没有特定的重点和主题,仅借着一些平凡和简单的故事,让我们彼此对话,也开启你和自己对话的窗口。
为了让读者和我之间能轻松自在地对话,刻意让15篇故事像一盘大杂烩,什么都有,一点一点地散落开来,你可以挑你喜欢的入口,一点一点地品尝。你会意外地发现,和自己愉悦地对话,是多么美好的体验。
你也可以按顺序一篇一篇地阅读,像剥洋葱般的,一层一层探索,逐步遇见真正的自己。
这本书没有要激励你的斗志,做一个有目标和梦想的人,而是希望和你坐在你喜欢的角落,和你谈一些私密的人生话题。静静地,一点一点地慢慢聊!舒服和放松地让自己拥抱自己。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如果我们都不开心了解自己,谁又会来看重和赏识我们呢?
没有人比自己更重要,每一个人都是单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不论你有多亮丽的头衔和成就,你能占有和拥有的只有我们自己!
让我们一起阅读自己,而不是手上总是拿着缺了一角的奶油蛋糕!
懂得自己,我们就会知道,我们手上拥有的一直都是全世界最棒的一块蛋糕,你一直很棒、很好!而且你是全世界最棒、最好的一个人!
↙米↙花↙在↙线↙书↙库↙ ;。。
书评五 受过的苦需要什么来回报?
书评五受过的苦需要什么来回报?
受过的苦需要什么来回报?《你要配得上自己受的苦》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挺让人心动的,不过不是在这本书上,那句话是在描述中国的知识分子所经历的苦难。
要说苦难,其实死亡并不算什么,比那种突发死亡更可怕的是活着,比如纳粹集中营,比如中国的劳改农场,比如苏联的古拉格群岛。肉体的痛苦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可是经受了这么多的苦,是不是应该有所回报吗?如果这样想,那么会很可怕,很痛苦。因为什么样的回报也抵消不了那种苦难,而且往往耽误了你最美好的年华,侵害了你健康的身体,摧毁了你正常的精神。要什么样的回报才能平衡这种苦难呢?这肯定没有答案。
我想这句话肯定不能够这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当你经受了这么多困难的时候,你应该从中收获到什么。你应该怎么去对待你经历过的苦难,然后去继续你以后的生活。如果你什么收获都没有,那么你受的这些苦真的就白受了。纳粹集中营中出来了几位作家描写了集中营中的故事,古拉格群岛有索尔仁尼琴,中国的劳改农场有张贤亮。经历过苦难,可以把苦难当做一笔财富,让自己以后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灿烂。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和名字没什么关系,标题党在今天也算不了什么了。这是一本心理学书,作者是一个台湾的心理辅导师,里面一共有十五个小故事,都是真实的。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告诉我们了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呵呵,其实也都是那些励志图书里面的道理,看得多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了。其实内地的咨询师有一些已经非常不错了,比如曾奇峰,比如李子勋,他们的书都不错。其实除了在某些危机时刻咨询师能够起到点作用,剩下也就是陪着你聊聊天。曾经看到一位中国心理咨询的前辈的话,他说他从事心理咨询二十年,其实一个病人也没有完全治好。当然这肯定是谦虚,同时也说明了心理咨询虽然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实对人类心灵的奥秘才刚刚揭开了一个角,还有太多太多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其实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前面的前言,我感觉作者的文笔真的不错,如果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应该比这些故事更精彩。所以期待作者有更深刻更精彩的大作早日问世。
书评六 身体和灵魂 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书评六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评《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
人生总会有种种不如意,在经历挫折坎坷的时候更需要心理上得到疗治,因此平时的功课总是应该提前打好底子,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保持对生活、对自己的阅读和感悟。这本《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从标题上就吸引了我,而其中的很多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哲理,则在阅读中深深吸引了我。作者是一位耐心的心理医生,也是一位成功的演说家、畅销书作家,他在引导我们把苦痛看作是对灵魂的锤炼,教我们如何在苦痛中学习、成长。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经受各种不适之苦,但如何“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呢,是做好心理的自我调适,还是进一步直面生活中的各种不适,学会应对困难的各种智慧?!。dongdui。
我们所受的苦,使我们生活历练的一个阶段;受苦不是为了惩罚自己,而是为了与生活相接触,从身体到灵魂由外而内地调整自己、阅读自己、和灵魂对话,最后能顺利地接纳生活、超越自我、成就人生。《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书中有15段作者讲述的人生片段,每个片段都有一个故事,故事中都有一个主题、一个困难和一个作者提出的一个办法。故事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完全有可参照性;故事中的主题可能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所困扰的难题,故事中的办法可能可以直接用在我们身上,或者稍加调整用于处理我们的难题。借助别人的故事和作者的智慧,我们如果能成功地学会从痛苦中抽身、改变、成长,对于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很多人会因为苦痛迷失方向,很多时候也会因为苦痛迷失自我,却没有想到在苦痛中的历练,也将成就人生的辉煌。旧有的多少成功人物,都是在积累多次的失败经验之后才成为人中豪杰的;曾经的历史故事中,又有多少人将苦痛作为人生的重要资产。在这个忙碌的社会,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时常的迷失,使得我们已经让身体和灵魂失去对话的机会,更多的是奔波于往来之间,却忘了首先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然后再去温暖他人;忘了与自己和平相处,而不是抱怨命运不公时运不济;忘了自己的苦痛,更多是源于现实与预期的偏离。静下心来,在阅读《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之后,还要好好阅读自己,让身体和灵魂直接对话,改变自己,真正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
书评人:涂明跃,13810132835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9号,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