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台上台下张火丁 >

第8部分

台上台下张火丁-第8部分

小说: 台上台下张火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凤还巢》等梅派名剧。梅兰芳还曾亲自给她指点学戏要诀,如唱戏时不要大张着嘴,要注意口型的美。四大名旦,李近秋学了三个,可谓博采各家所长,为我所用,艺术底蕴特别厚实。那时李近秋正值妙龄,唱腔华美,韵味浓浓,扮相俊美飘逸,加之文武兼修,演技出众,深受观众青睐,是那个时代的菊坛明星。

七  天津戏校的学艺生活(5)
张火丁去李近秋课堂,当时有两个原因,其一火丁是自费生,学校考虑她自费学戏的不易,特意给她选一个好老师。一天,马超校长对张火丁说道:“火丁,学校为你选了一位好老师,李老师是名家,教得很好,你认真跟她学,肯定会收益不小。”事实的确如此,像后来成名的雷英、刘玉杰等都是李近秋的学生。其二是张火丁的嗓子宽亮,所以戏校先让她从张派开蒙。就这样,学校将张火丁分到李近秋的课堂,学习《龙凤呈祥》中的孙尚香。
  张火丁到李近秋课堂后,李近秋便从基础着手,开始教她发音技巧,后来又教唱有关唱段。李近秋在教学中发现张火丁天赋出众,领悟能力极强,嗓子条件也很好,加上学习刻苦,对她很是喜爱。
  张火丁与李近秋相处几个月,始终有一个谜未能解开。李老师学过尚派、程派、梅派,怎么后来又学张派呢?后来张火丁意外发现一张1986年5月19日的《天津广播电视报》,这个谜才得以解开。这篇文章的主标题是“化作春泥更护花”,副标题是“记京剧张派首徒李近秋”。原来在50年代,李近秋在看完张君秋主演的京剧电影《望江亭》后,遂迷上了张派艺术,而张派艺术正是吸收梅派、程派等各家之长而创造出来的新派。当时张君秋之所以收李近秋为首徒,主要因为李近秋熟悉各派唱法,这样更能尽快地得到张派的神韵。
  李近秋作为张君秋大师的首徒,当年拜师仪式相当隆重。这篇文章的开头写道:
  1959年,芳龄22岁的李近秋在拜师时,那是何等地隆重。谭富英、马连良、马富禄、裘盛戎、李多奎等京剧界的名家和泰斗们都赶来参加拜师仪式,同时观看了李近秋的专场演出。天津京剧界的同仁丁至云、张世麟等300余人到会祝贺。《天津日报》、《文汇报》等报纸都发了消息。
  李近秋自拜张君秋为师后,才真正认识了张派艺术,也才慢慢地悟到了张派艺术的神韵。当时京剧大师马连良曾对李近秋说:“你要悟到张派艺术的神韵,才能很好地去继承张派艺术。张先生的唱腔特点是‘宽、厚、甜、美’。”马连良还让李近秋唱了一段《玉堂春》和一段《望江亭》,并对李近秋的唱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京剧大师谭富英也对李近秋如何学好张派发表了看法,他说:“近秋,你在学张派时要掌握好抑、扬、顿、挫,像张先生那样吐字清晰有力。张先生的气口运用十分巧妙,越是在剧场后排者越听得清楚。”京剧花脸泰斗裘盛戎对李近秋说:“张先生的唱腔,越到低音就越厚实,越深沉。而有的演员演唱到低音时就几乎听不见了。你要下功夫,反复研究,才能掌握张派艺术的精髓。”“近秋,你的师父是一位创新派,他的唱法很科学。像《楚宫恨》、《诗文会》等,张先生有意糅进了一些歌曲的演唱方法,还糅进了河北梆子的唱法,又有力度又优美动听。”老旦泰斗李多奎对李近秋如何学好张派艺术也给予了指点。这些京剧大师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张派艺术进行了点评和阐述,让李近秋从中获益甚多。在拜师以后的日子里,李近秋学张派简直着了迷。在张君秋的言传身教下,李近秋技艺大长,深得张派之精髓,她的唱腔高亢宽亮,圆润甜美,韵味浓浓。有这样的名师指点,真是张火丁的幸运,在与李近秋数月的学戏过程中,张火丁的唱腔艺术进步很快。让张火丁感到十分遗憾的是,李近秋教了她一个学期之后,就东渡扶桑。后来她们只在香港见过一次面。 。 想看书来

七  天津戏校的学艺生活(6)
自学《坐宫》成“看家戏”
  那时渡口班同学已经有了演出任务,同时也是实习机会。在同学演出的戏中,张火丁最喜欢的是《坐宫》,而且她对这出戏也是情有独钟,特别喜欢。张火丁是个有心人,每次演出时,她都站在边幕旁细细观看,一边看一边小声随着唱,未曾想,仅仅看了几场演出,张火丁便把《坐宫》中铁镜公主的唱腔学会了,但准确性还有所欠缺。她就用录音机把演出唱腔录下来,然后对照着唱,感到不够准确或把握不住的地方,便在课余时间虚心向参加过演出的同学请教。勤奋者终会得到报偿。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张火丁“无师自通”,居然将《坐宫》拿了下来。唱腔、调度都比较准确。张火丁悄悄地学会了一出戏,老师和同学都不知情,张火丁也没有声张。因为自己学会后并没有吊过嗓,还不是很有把握,因此不能让别人知晓。
  悄悄地学了一出戏,但不经过吊嗓这个环节,还不能说自己已完全掌握了这出戏。因此,找琴师吊嗓成为张火丁的当务之急。张火丁当时课堂的剧目是《起解》,由于她曾得王兰香亲传,基础比较好,因此掌握得比较快。于是,在课间休息时,张火丁就请京胡老师为自己吊一段《坐宫》。后来老师发现火丁总在吊《坐宫》的唱腔,而极少吊《起解》的唱腔,不免有点疑惑。张火丁便直言相告:因为《起解》我可以在课堂吊嗓,而《坐宫》是我自学的,就只能有劳老师给自己吊嗓,不然就没有机会了。老师都知道张火丁是个自费生,对她很同情也很理解,所以他们也愿意帮助这位自费生,在课余一有时间就帮她吊一段《坐宫》中的唱段。
  张火丁的《起解》彩排后,反响不错。她遂向科里正式提出申请,要求彩排《坐宫》。由于当时张一与戏校共同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学会的剧目校方必须给予彩排。科里老师在研究张火丁的申请后,认为《坐宫》这出戏张火丁未能在课堂正式学过,不知达到什么程度,决定先给她响排一下,如果能达到彩排的水平,再进行彩排。在响排这天,张火丁显得从容自信,因为经过几个月的观摩和练习,已经将《坐宫》的唱腔熟稔于心,再加上自己下了“私功”,已基本上达到了驾轻就熟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张火丁爱戏心切,每当看到同学在演戏时,她急得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在跳动,她太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了。响排的结果出奇地好。老师又在个别环节上给予了指点,就决定了彩排的时间。这时张火丁真是心花怒放,自己“私学”的一出戏,居然能彩排,张火丁有点喜出望外了。
  有了这样的好消息,张火丁自然不会忘记告诉父母。父母闻讯后,专程来津门观看女儿彩排《坐宫》。这天张火丁的情绪特别好,扮相很美,穿上旗装的她显得妩媚大方。那天校领导也到场观看戏校首位自费生的彩排。张火丁无论从唱腔还是从扮相上,均显示出“角”的潜质。当校领导听说火丁是自学《坐宫》时,不免对这位自费生刮目相看了。京剧科的老师对张火丁的演出也给予极高评价。他们普遍感到十分意外,一出自学的《坐宫》居然演得这么出彩,确实令人惊奇。

七  天津戏校的学艺生活(7)
自此后,《坐宫》这出戏就成为张火丁的“看家戏”之一。当时科里、校里一有演出,张火丁的《坐宫》几乎是必演的剧目。这个学期张火丁便来了个“双丰收”,不仅成功彩排了《起解》,还成功彩排了《坐宫》。后来科里又给她彩排了《卖水》。由于张火丁表现出色,被评为三好学生。
  有人说张火丁机遇太好,进校时间不长便学会了好几出戏。尤其是“白拣”了一出《坐宫》。其实,机遇最爱有准备的头脑。张火丁学《坐宫》,在于她不是坐等机遇,而是主动出击,去寻找机遇。坐等机遇,机遇永远不会光顾你,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将机遇抓到手。
  张火丁自费上戏校,使父母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张火丁刚入戏校时,家中还多少有点积蓄,当这点积蓄用光后,张一夫妇的生活不免有点捉襟见肘了。当时张一夫妇月收入250余元。夫妇俩每月存50元为张火丁积攒学费。每月给张火丁汇去生活费100元,给张火千汇去40元。这样就去掉了190元,老两口仅剩下60元的生活费了。好在当时住房和水电费花钱很少。当时两人可供粮食54斤,用20多元钱买粮食,再去掉买蜂窝煤的钱,张一夫妇仅剩下10多元钱,每天平均菜金只有5角钱。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两人勒紧裤腰带,也要供女儿火丁上戏校。当时张一夫妇生活极为艰苦,馒头就咸菜是家常便饭,去市场也经常是买堆菜(挑剩下的菜)和便宜的菜。当时张一夫妇的生活拮据状况,由此可见一斑了。
  张一夫妇很有爱心。即使生活如此困难,他们也未丢弃所养的两只猫。因为这两只猫是张火丁在家时养的宠物,曾给家庭带来很多的生活乐趣。那么,人的生活如此困难,如何来养猫呢?张一在逛市场时发现,有些卖鱼的在摔冰块时,经常摔剩下一些零碎的鱼头、鱼尾等。张一便将这些“零碎鱼”拣回家中,挑出刺儿,然后喂给猫吃。
  有一位收发员师傅令张一终生难忘。那时戏校规定:每个月的生活费必须在当月30日前交上。那时张一发工资的时间是月初,打点不开。因为当时的经济收入,是一点富余也没有。当时管收发的一位老同志得知张一这个窘况后说道,老张,你用钱打点不开,可先从我这里垫上。就这样,张一每个月30日前先借100元钱给女儿火丁汇去。待到月初发工资时,再还给人家。就这样周转了几年。这位老者也算是为张火丁上戏校作了贡献。
  南下四川初显身手
  1987年元旦过后,四川省渡口市文化局、天津戏曲学校和渡口市京剧团联合举办“天津戏曲学校京剧渡口班汇报演出”。戏校决定让张火丁参加此次四川之行。他们要求张火丁演《坐宫》这出戏。
  1987年元月上旬,张火丁一行由天津乘车到北京后,再换乘北京直达成都的列车。这是张火丁有生以来首次南方长途旅行。车窗外,阡陌纵横,山川秀美,旖旎风光,张火丁感受到了祖国山河之壮美,心胸也顿时开阔了许多。经过三天三夜的旅途颠簸,天津戏校渡口班顺利到达渡口市。

七  天津戏校的学艺生活(8)
渡口市是四川的省辖市,因有攀枝花铁矿,又称其为攀枝花,后来改名为攀枝花市。该市位于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成昆铁路贯通全境,面积为7500多平方公里,人口85万。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该市于1965年始建市。城市绿化很好,郁郁葱葱,花团锦簇,风景十分秀丽,街道整齐划一,初具现代化规模。
  这次天津戏校渡口班去四川演出,天津戏校和渡口市都很重视,搞得声势很大,也很隆重,还印有套色节目单。在张火丁的名字面前加有“插班生”,括号内注有“女,廊坊市,主要代表剧目戏有《坐宫》、《卖水》、《起解》等”。在到达渡口市后,张火丁一行受到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热情接待。在休息两天后,戏校便安排了首场演出的日期和节目。
  渡口市为了充实剧团的阵容,花了大量资金送学生到天津戏校学戏。学生四年来成果如何?这次汇报演出是块“试金石”。首场演出显得至关重要。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自然都想亲眼目睹孩子的演出,亲戚朋友也少不了凑个热闹。因此,首场演出戏票成为抢手货。在自己家乡演出,又面对自己的亲人,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心情自然很好。张火丁则不同,自己独在南方,加之对这里的气候不太适应,不免有点落落寡欢,更加思念数千里之外的父母。此次学校为张火丁安排的演出剧目是《坐宫》。当戏校公布首场演出剧目时,张火丁立马精神大振。原来首次演出的压轴戏为张火丁的《坐宫》,令张火丁很感意外,她立刻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演出前的准备工作中。
  张火丁成功演出《坐宫》,渡口市文化局负责人和市京剧团的老艺人以及主要演员都来向她表示祝贺。张火丁唱得是张派,渡口市京剧团的主演是张君秋先生的学生,也来和她切磋张派艺术,使张火丁很不好意思。但成功的喜悦还是溢满了火丁的心田,通过这场演出,她更加自信了,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
  张火丁的精彩表演引起了当地的关注。第二天,渡口市文化局主管京剧团的副局长、渡口市京剧团团长以及张火丁的班主任老师,一起找张火丁谈话。大意是:经过研究,渡口市京剧团决定要将她转为公费生,继续回天津戏校和班里同学一同学戏,毕业后来渡口市京剧团工作。以前张火丁自费的学费、伙食费都给予补发。但有一条,毕业后来渡口市京剧团工作,双方签订合同,如果张火丁同意,可马上拍板,随后马上办理关系,先把户口迁到渡口市。因为市里领导也看过张火丁的演出,对她的艺术才华很欣赏。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了,张火丁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再说了,自己还是个孩子,这么大的事自己怎么能确定下来?得先向父母商量后才行。渡口市文化局领导爱才心切,又给张火丁指了一条路,如果你的父母不放心你,也可以来渡口市工作,对口安排。这时张火丁又说,我哥哥今年刚毕业还没分配工作,我父母不可能来。文化局领导当即拍板,你哥哥也可来渡口市京剧团工作,来了之后就分给一套房子,还保证兄妹俩都是主演。面对这么优惠的待遇,张火丁有些心动了。当时虽然未能答复,但回家后却向父母表达了想去渡口市工作的想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想给父母减轻一些经济压力。父亲张一自然明白女儿的心思,但他明确表态,不同意张火丁去渡口市工作。张一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如果为了生存,当年你在剧团好好待着,就不用辞职了。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